方琪;董万利;徐耑;蔡秀英;曹健;谢芳;柴玉海
目的探讨尿TGF-β1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60例不同阶段CRF患者和16例正常人尿TGF-β1水平.结果 CRF患者尿TGF-β1高于正常人.Ⅰ、Ⅱ、Ⅲ期CRF患者尿TGF-β1随肾损害加重逐渐升高,而Ⅳ期CRF患者尿TGF-β1有下降趋势,与血清肌酐呈分离现象.结论 CRF患者尿TGF-β1可作为反映肾损害程度的一个敏感性指标,有助于评价CRF的发生发展以及肾脏纤维化水平,同时对CRF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冉;熊佩华;张玲;陈爱平;府剑英;潘肇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脂质沉积性肌病(lipd storage myopathy,LSM)是指由于肌肉中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导致肌肪沉积在肌纤维中的一组疾病.目前肉碱缺乏是脂肪代谢性疾病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2例脂质沉积性肌病报道如下.
作者:方琪;董万利;徐耑;蔡秀英;曹健;谢芳;柴玉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纯化人白细胞介素24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1a(+)-IL-24在大肠杆菌BL(DE3)中的表达产物rhIL-24,并观察重组表达蛋白rhIL-24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的影响.方法 IPTG诱导原核表达载体pET-21a(+)-IL-24在大肠杆菌中表达rhIL-24,经纯化、复性后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rhIL-24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 rhIL-24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SGC-7901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hIL-24蛋白30μg/ml作用于SGC-7901细胞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有明显的凋亡峰出现,荧光染色后显示染色质固缩,细胞核呈致密浓染或呈碎块状致密浓染.结论本实验成功纯化IL-24原核表达产物rhIL-24,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有明显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韩梅;陈卫昌;严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rhIL-24蛋白体外对胃癌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已构建成功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IL24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使其上清稳定表达rhIL-24,同时用已构建成功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1a(+)IL-24-BL-21,抽提BL-21菌中表达的rhIL-24,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鉴定rhIL-24的表达,MTT法检测rhIL-24对SGC7901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Hoechst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HO细胞和BL-21菌表达的rhIL-24诱导胃癌细胞凋亡;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观察rhIL-24对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rhIL-24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hIL-24可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rhIL-24具有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结论 rhIL-24蛋白有多重抗肿瘤能力,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
作者:严苏;韩梅;谢宇锋;盛伟华;陈卫昌;杨吉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16例孕妇外伤后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探讨孕妇外伤后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结果:孕妇腹部外伤后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跨度大,短伤后立即出现,长伤后12 h,确诊时间为2.5 h~16 h不等.提示孕妇外伤后引起胎盘早剥并不一定马上出现临床症状,应加强监护,观察宫缩、宫底高度变化、胎心率,伤后宫缩及胎心率的监测可预测或早期发现胎盘早剥;宫底高度变化与胎盘早剥关系密切,胎盘早剥的严重度与发现胎盘早剥的时间有关.
作者:陈卫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将缺氧缺血性脑病(HIE)69例,随机分成纳络酮治疗组38例,常规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降颅压、止痉及维持血压、血糖及内环境稳定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0.05~0.1 mg/kg/次静脉推注,第一天每6 h,第二天每8 h,第三天每12h.连用3 d.观察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纳络酮治疗HIE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发生.
作者:张春生;徐云芳;陆智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美克尔憩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美克尔憩室的外科诊治特点.结果:全部手术切除治疗,其中开腹手术26例,腹腔镜下切除6例.手术前憩室诊断正确率31.2%.为常见的并发症是腹痛、反复血便14例(43.8%).病理检查有异位迷生组织者10例(31.2%). 提示小儿美克尔憩室大多可终生无症状,但部分憩室可发生一些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手术前病因诊断困难.腹腔镜在小儿美克尔憩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优势.
作者:李万顺;顾志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了避免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胎儿出生.方法对孕周达16周以上的473例孕妇进行了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其中:高危因素111例,非高危因素362例.结果从中检出心脏畸形8例,心外畸形47例,其中高危妊娠中检出心脏畸形的有7例,检出率6.3%.非高危因素中检出心脏畸形的1例,占0.28%.两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多切面检查,重点放在检查胎儿四腔心切面,可以排除70%~80%的先天性心脏病.建议在高危妊娠中推广胎儿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
作者:夏飞;杨俊华;陈珊珊;卢敏;沈宗姬;何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立加利仙治疗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老年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的原发高尿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血尿酸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基线对照.每日给予25 mg立加利仙,疗程一周.计算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尿酸(24h Uur)、尿酸清除率(Cur)、尿酸清除分数(FRUAC)、单位肾小球滤过率尿酸排出(EurGFCur)、尿尿酸与尿肌酐比值(Uur/Ucr).结果治疗一周后,高尿酸患者平均Sur从8.48±1.52 mg/dl降低至4.98±1.53 mg/dl,24h Uur、Cur、FRUAC、EurGFCur、Uur/Ucr均显著增加(P《0.01),同时Ccr无明显变化,肾脏尿酸负荷(Flur)明显减少(P《0.001).不同Ccr水平患者24h Uur增加百分数和Sur降低百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轻度肾功能减退老年患者,立加利仙可促进尿酸排泄,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短时间应用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邵迎红;田慧;李春霖;贾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UP)术中动态观察尿道外括约肌水平.探讨术中预防医源性尿失禁的方法.结果:98例患者中,6例术后出现短暂尿失禁,很快恢复,其余术后尿控功能均正常.提示经尿道电切术中动态观察尿道外括约肌水平可有效预防术后尿失禁的发生.
作者:陆奇男;杨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应激后儿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儿16例,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72 h采集外周血3.5~5 ml加入肝素.分离出中性粒细胞后,培养15 h,加入7-AAD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发现术后24 h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术前13.27%±1.90%,术后7.55%±1.26%,P<0.05),术后72 h仍处于减少状态(5.47%±0.71%,P<0.05).结论手术创伤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减少,中性粒细凋亡的延迟可能是术后炎症反应综合症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风;汪健;张学兰;王兴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60例,其中妊娠高血压患者15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0例.另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组MDA水平为7.02±3.05 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5.16±2.79 nmol/L(P《0.01),妊娠高血压疾病组GSH-PX水平105.41±32.95 U/0.1 ml,明显低于对照组127.52±40.64 U/0.1 ml(P《0.05),两组SOD水平无显著差别.妊娠高血压疾病组Hcy为11.8±3.4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9.7±3.0 μmol/L(P《0.01).并且妊娠高血压疾病组Hcy与MDA呈正相关.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由于氧化物质增加,抗氧化物质减少,氧化还原系统平衡失调,呈现氧化应激状态.
作者:施亚菲;王锡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在冷晶体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时不同转流温度下进行小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探讨转流温度对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不同转流降温下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患儿,以转流中直肠温度低点作为临床分析观察点,被引入的观察变量包括术中、术后的部分生理指标、术后早期尿量、胸引量,以及术后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种类和时间如:多巴胺使用时间、硝普钠使用时间等.结果经过统计筛选终入选的变量是术后24 h内尿量(ml/kg)、术中钾、呼吸机带机时间、多巴胺使用时间和24 h胸引量(ml/kg).结论随转流温度的增高,血钾也增高,多巴胺使用时间延长.但术后24 h内尿量(ml/kg),24 h胸引量(ml/kg)减少,呼吸机带机时间缩短.
作者:翟光地;沈振亚;姜子菲;陈锡厚;杨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探讨总结布加氏综合征术后麻醉恢复的监测及处理特点,回顾性分析12例布加氏综合征术后麻醉恢复的监测及处理情况,强调了布加综合征的麻醉恢复期监测的重要性,认为布加氏综合征的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期间必须加强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监测,重视心肺功能的调节,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红芳;谢红;周学兰;李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选择40例小儿麻醉,对不同麻醉苏醒期进行Steward苏醒评分, 观察麻醉苏醒期不同 Steward苏醒评分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小儿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特点,总结麻醉苏醒出室时机.结果:Steward苏醒评分增加,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 .提示Steward 苏醒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可安全出室.
作者:吴志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为胰岛β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和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的低浓度血清(2%FBS)培养液中培养,传代后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添加剂、尼克酰胺诱导.放免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双硫腙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并进行体外细胞功能测定.结果细胞诱导第二周逐渐聚集成胰岛样细胞团,开始分泌胰岛素,双硫腙染色成猩红色,免疫荧光显示细胞表达胰岛素,体外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阳性.结论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实现向β细胞转分化.
作者:王志伟;钱海鑫;王勇;陆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SD大鼠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肝脏Hepcidin的变化趋势.方法用70 mg/kg/d维甲酸连续灌胃两周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用RT-PCR法测定第3、第8、第13天肝脏Hepcidin基因表达.结果肝组织Hepcidin基因表达在模型第8、第13天出现变化,其在RT-PCR电泳中表达降低.结论模型组肝组织Hepcidin基因的表达降低对于骨质疏松形成过程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Hepcidin可能成为骨质矿化异常诊断的新焦点,为进一步研究改变骨质疏松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马勇;徐又佳;王爱东;俞晨;王冰;张鹏;张振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人早孕期经诊断性超声辐照后绒毛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35例妊娠6~8周拟行人工流产孕妇分为I组(未行超声辐照组)、Ⅱ组(经腹部超声辐照)、Ⅲ组(经阴道超声辐照),Ⅱ组与Ⅲ组每组分为三类:5 min类、10 min类、15 min类,各组均在辐照后24 h以内取材.结果和Ⅰ组相比,Ⅱ组(15 min),Ⅲ组(10 min)和Ⅲ组(15 min)在绒毛组织超微结构方面出现变化,尤其后者.结论诊断性超声经腹部辐照时间在15 min分钟内基本上对早孕绒毛无创伤性,而经阴道超声辐照时间不宜超过10 min.
作者:陈珊珊;夏飞;李子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21例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并与普通型平滑肌瘤比较. 探讨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结果: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患者临床表现以月经改变、发现腹部包块为主,占90.5%,核分裂0-4/10HPF的患者占90.4%,临床表现、肌瘤大小及数目与普通型平滑肌瘤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其与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相似,应注意鉴别.
作者:寻克娟;钱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对82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脑钠肽(BNP)水平检测,结果:BNP对于心衰有很强的预测价值.且BNP水平和LVI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呈正相关,随着LVIDd值的增大,BNP水平升高.提示心衰并发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中,BNP(≥100 pg/ml)可作为心衰早期诊断的指标.
作者:杨兵生;陈珺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