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母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诊断

刘琰;诸伟;朱兰香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 诊断, B型超声, CT, MRI, 儿童
摘要:分析8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超声检查肿瘤回声强弱不一,分布不均,以中、低混合回声为主;CT平扫见单个或多个巨块型低密度区,边缘清楚;MRI T1WI肿块信号为强弱不均的低信号,T2WI肿块信号则为强弱不均的高信号.提示儿童出现并急剧增大的肝脏肿大、右上腹包块、进行性全身衰竭,应首先考虑肝母细胞瘤的可能;肝母细胞瘤患儿的血清甲胎蛋白常明显增高;肝脏巨大肿块,有肿块内斑片状和胞膜钙化对肝母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p63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p63在尖锐湿疣(CA)中的表达及其在C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CA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及10例正常包皮中p63的表达;分析其与年龄、部位、性别间的关系.结果 (1)p63表达于胞核,在CA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基底层、棘层和颗粒层,染色强度从基底层到颗粒层呈逐渐减弱的趋势;正常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基底层,棘层和颗粒层较少表达或缺如.50例CA组织中p63阳性表达45例,10例正常对照组中8例阳性.CA标本中的p63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p63的表达值与发病部位成正相关(肛周的表达明显高于生殖器部位,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 (均P>0.05).结论 p63在CA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在CA的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澜;陆建云;华纲;陆正中;赵彬彬;冯一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慢性进展性IgA肾病疗效分析

    选择经肾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肾病、尿蛋白≥1.0 g/d、有肾功能减退但血肌酐<355 μmol/ L的病例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对照组单用强的松口服.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4 h尿蛋白、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血浆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6个月时,两组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但治疗组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2)治疗组血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血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P>0.05);(3)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对慢性进展性IgA肾病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的疗效优于单用强的松口服疗法,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耐受性好.

    作者:王凉;孙铸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将360例门诊早期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组(F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20例,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效果,并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和单纯异丙酚靶控输注相比较.结果:R组、F组异丙酚总的用量减少,苏醒时间、离院时间R组较F组、P组缩短,术后VAS评分R组、F组明显好于P组(均P<0.05);术中注射区疼痛、体动反应发生率R组、F组显著少于P组(P<0.05);SBP、HR、SpO2在异丙酚注药后2 min均有一过性下降(P<0.05),术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3组组间在各观察点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瑞芬太尼复合TCI具有镇痛强、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王利明;杨小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危重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

    随机选择398例危重患者分成两组:A组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采用微泵或输液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每组均分为3个亚组(A1、A2、A3和B1、B2、B3):1组血糖控制在4~6 mmol/L,2组血糖控制在6.1~8.9 mmol/L,3组血糖控制在9~11 mmol/L.观察6个亚组的病死率、住院时间、需肾脏替代治疗的例数、需机械通气治疗的例数、需血管活性药物支持的例数、抗菌药使用时间超过2周的例数等指标.结果 A、B两组中第1、2亚组上述指标均较第3亚组明显减少或降低(P<0.05),而各1、2亚组上述指标在组间和组内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低血糖发生率方面,第1亚组明显高于第2亚组,且A组较B组更甚(A组P<0.01,B组P<0.05).提示采用微泵或输液泵持续输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1~8.9 mmol/L可缩短住院时间,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许磊;惠小平;李文放;杨兴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肺炎衣原体感染及炎症反应与PCI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CP-Ig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6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105例患者接受PCI治疗,术后观察7~10 d,记录术中及围手术期内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经PCI术的患者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3~6个月)及阿司匹林治疗,随访6个月,记录6个月内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ELISA法测定入选对象手术当天的血清CP-IgA、hsCRP及IL-6的水平,比较它们与PCI围手术期、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围手术期高危组患者血清hsCRP及IL-6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均P<0.01).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CP-IgA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1).结论 术前血清hsCRP、IL-6水平可能与围手术期的预后相关;而术前血清CP-IgA水平可能与术后6个月的预后相关.

    作者:张强;洪小苏;贾国良;郭文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22例疗效观察

    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常温组20例.亚低温治疗均在伤后24 h内实行,肛温维持在33℃~35℃,持续3~8 d.两组患者均在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法判断预后.结果 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明显增高,而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提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陆小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国产皮下埋植避孕剂1000例4年随访观察

    对国产皮下埋植剂使用4年的1000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其1、2、3、4年的累积续用率分别为93.9%、90.8%、86.7%和83.5%,4年累积妊娠率为0.2%,主要副反应和终止使用的原因为月经紊乱.表明该埋植剂具有长效、高效、安全、简便、易接受等特点,积极改善月经紊乱将更有利于该埋植剂的使用.

    作者:傅伟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逆流9例分析

    分析9例子宫输卵管造影过程中造影剂逆流的类型、X线表现、临床资料.其中,间质-淋巴逆流4例,静脉逆流1例,混合逆流4例.造影时压力过大是主要原因.逆流与月经周期、造影时间、子宫形态、输卵管通畅性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形态不正常、输卵管阻塞易发逆流.继发不孕易并发逆流,造影时间以月经后5~7 d为佳.提示选择适当的造影时间、造影时流体压力,注意子宫形态等可以减少或避免逆流的发生.

    作者:杨凯;陈林;孙宗琼;秦方晖;汪洋;林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酷似肺结核的肺癌16例报告

    分析酷似肺结核的肺癌16例.对16例患者术前做了胸片和薄层CT扫描.结果 显示,胸片、CT图像上癌灶表现为结节状和小片状渗出影,结节密度不均匀,可见空泡征、颗粒样结节征.灶周可见胸膜凹陷征、血管聚集征等.小片状渗出影很似浸润型肺结核.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早期肺癌阅片的注意点.

    作者:奚日泉;谢道海;郭亮;胡春洪;傅引弟;褚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COX-2、VEGF和MVD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5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肺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COX-2、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58例Nsclc的COX-2阳性表达率75.9%(44/58),VEGF的阳性表达率82.7%(48/58),临床分期高的COX-2,VEGF表达及MVD计数要高于临床分期低的肺癌,有淋巴结转移的COX-2,VEGF的表达及MVD计数要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OX-2的表达与VEGF、CD34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 COX-2、VEGF在人肺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COX-2、VEGF和MVD三者在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浸润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可作为评价NSCLC预后的共同指标.

    作者:顾宇平;束永前;张炜明;王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382例临床分析

    分析382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病特点和分娩方式.其中多胎妊娠7例(1.8%);58例经产妇中,21例(35.3%)为ICP复发;有发病时间记录的378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孕周为33.1周,孕晚期发病有346例(91.5 %);371例(97.3 %)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中主要以血甘胆酸(CG)显著升高为主,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也有升高,但大多为轻、中度升高.轻度组剖宫产132例(47.9%),新生儿窒息11例(3.8%),围产儿死亡0例(0.0%),明显低于重度组的104例(97.2%)、14例(13.1%)、3例(2.8%).提示ICP 具有复发性,多胎妊娠孕妇更易发病,瘙痒常是ICP 显著而且首发的症状.测定CG含量是早期诊断ICP患者灵敏的方法,肝脏转氨酶升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少数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不典型,对此要引起警惕.根据ICP患者病情的轻重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有助于改善围产儿的预后.

    作者:高爱华;钱志红;凌莉;徐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免疫乳中特异性抗体对3种细菌所致小鼠腹泻的被动免疫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抗肠道杆菌的免疫乳对小鼠腹泻的被动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以9株人肠道病原菌制备的混合抗原对孕牛进行系统免疫,收集免疫乳,分组进行动物实验,观察灌喂免疫乳组和非免疫乳组小鼠的腹泻情况.结果 免疫初乳中针对9种致病肠道杆菌的特异性IgG效价为211~212,为非免疫初乳的128~256倍;免疫常乳中针对9种致病肠道杆菌的特异性IgG效价为26~28,为非免疫常乳的16~64倍.灌喂免疫初乳及效价为1:64的免疫常乳组对肠产毒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菌所致小鼠腹泻均有保护作用.结论 免疫乳中特异性IgG抗体对3种细菌所致小鼠腹泻有被动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徐茜;许晏;陆东林;徐琦;甫拉提;刘昕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LPS对小鼠巨噬细胞HIF-1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在体外常氧条件下,LPS的刺激是否影响巨噬细胞HIF-1α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Balb/c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并分组进行体外培养,刺激组给予LPS、对照组给予PBS并作用10 h后,采用RT-PCR法检测HIF-1α、VEGF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LPS刺激组HIF-1α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但HIF-1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且VEGF基因表达上调(均P<0.01).结论 常氧条件下,LPS刺激下的巨噬细胞可以在转录后水平上调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可通过上调靶基因VEGF的表达参与急性炎症反应.

    作者:程羽青;谢可鸣;谢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健择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健择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将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各26例.化疗组予健择1000 mg/m2第1、8天30 min静滴,顺铂75 mg/m2第1天静滴,21 d为1个周期;中药加化疗组于化疗前3 d生脉注射液60 ml加入5% GS 500 ml静滴.每天1次连用3周,两个周期后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中药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46.15%和42.31%,中药加化疗组的Karnorfsky评分增加9例,单纯化疗组增加3例,中药加化疗组体重明显增加,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和贫血发生率明显较单纯化疗组低.结论 生脉注射液能提高健择加顺铂方案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

    作者:王蓉;王振欣;王庆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高钠和低钠血症的预后意义

    分析62例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清钠水平,分别观察其在入院时,第3、6、9天的血钠浓度,分析高钠和低钠血症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62例中,6(9.6%)例出现高钠血症,10(16%)例出现低钠血症,高钠血症和预后不良有明显关系(P<0.001),而低钠血症和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但无论高钠血症和低钠血症都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无关.表明低钠血症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较高钠血症发生率高,但高钠血症和预后有明确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和以前明确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等不相关联,具体的联系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建军;施益民;邵耐远;官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B细胞淋巴瘤Fab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目的 构建B细胞淋巴瘤Fab噬菌体抗体库.方法 从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免疫球蛋白轻链κ基因及重链Fd片段,然后经酶切、纯化、连接等步骤将轻链κ基因和重链Fd片段依次克隆入噬菌体载体pComb3H-SS中,并电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结果 构建了抗人B细胞淋巴瘤Fab噬菌体抗体库,轻链κ基因、重链Fd片段与载体的重组率分别为100%和78%,库容量为2.18×107.结论 成功构建了抗人B细胞淋巴瘤Fab噬菌体抗体库,方便进一步筛选抗人B细胞淋巴瘤抗体.

    作者:申咏梅;杨晓春;董宁征;谢小芳;白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CI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内外杀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人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细胞的表型变化、增殖活性及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 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IFN-γ、IL-2、抗CD3单抗联合诱导CIK细胞,观察CIK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其细胞表型变化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其体外的细胞毒活性,用肺腺癌细胞株A549建立裸鼠肺癌模型观察其体内的抗肿瘤效果.结果 培养21 d内,CIK细胞增殖(19.7±4.2)倍;CD3+ CD56+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第14天时达(26.3±3.6)%;体外实验表明CIK细胞对A549细胞有明显细胞毒活性,效靶比为20:1时杀伤率为(55.4±6.2)%.体内实验表明,CIK细胞可有效抑制裸鼠皮下肺癌移植瘤的生长(P<0.01).结论 CIK细胞是一种高效的免疫效应细胞,能够显著抑制体内外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为肺癌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新静;黄建安;朱一蓓;胡玉敏;闫廷赞;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XGY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XGY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菌素(STZ)和肾上腺素(Adr)复制小鼠糖尿病模型,0.1、0.2、0.4 g/kg XGY灌服,观察其给药不同时间的降血糖作用.结果 (1)0.2、0.4 g/kg XGY组灌服8 d后血糖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15 d后,0.1、0.2、0.4 g/kg XGY组血糖降低更明显(P<0.01).在注射STZ后,STZ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灌服XGY 15 d后,血清胰岛素有增加的趋势,XGY大剂量组能显著增加血清胰岛素水平(P<0.01).(2)0.2、0.4 g/kg XGY组可明显对抗Adr升高血糖的作用(P<0.05).(3)0.1、0.2、0.4 g/kg XGY组能降低正常小鼠口服糖负荷后血糖的峰值(P<0.05~0.01),并加快已升高的血糖水平回落的速度;同时能显著增加动物肝糖元含量(P<0.05~0.01).结论 XGY可对抗STZ和Adr引起的血糖升高,改善糖耐量,增加肝糖元合成;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胰岛素分泌或增加组织对糖的转化利用有关.

    作者:周巧霞;张经硕;茅彩萍;顾振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静脉或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前列腺光汽化术的比较

    为比较靶控输注 (TCI) 异丙酚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两种方法用于前列腺光汽化术(PVP)中的效果,将40例择期行前列腺PVP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CI组(T组)(n=20): 静脉给药芬太尼2.0~3.0 μg/kg, 异丙酚TCI,诱导时效应部位浓度设定为3 μg/ml, 术中维持为1.5~2.0 μg/ml;CSEA组(C组)(n=20):于患者L3、4处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5 ml,术中监测SBP、DBP、HR、SpO2、Glu等指标.结果:T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SpO2明显下降,但术中能保持平稳,麻醉并发症较少;C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示CSEA和异丙酚TCI都适用于前列腺PVP术,且CSE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佳.

    作者:曹建方;谢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26例疗效分析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再分化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26例,口服ATRA 20 mg/次,每日3次,持续治疗5周以上,观察治疗前后DTC复发灶或转移灶的动态摄碘变化及血清Tg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10例(38.5%)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131I摄取明显增高,T/N>1.3,为治疗有效组;5例(19.2%)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131I摄取轻度增高,11例(42.3%)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无131I摄取,后两者T/N<1.3,归为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的中位Tg值(379~1058 ng/ml)较治疗无效组(168~627 ng/ml)高,但两组治疗前后Tg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应用ATRA治疗可以部分提高DTC的摄碘能力,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辐射剂量,使原来不摄碘的DTC得到治疗.131I全身显像与Tg测定是DTC患者随访中应用多的,也是决定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的主要的检查手段.ATRA治疗失分化的DTC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桑士标;包建东;王栋梁;姜继伟;赵震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