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尚品杰;柳静;夏永欣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130例三联疗法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65例,继续三联疗法治疗4周,观察组根据中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辨证分型予以辨证用药,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在总临床效果上,对照组治愈率36.92%,总有效率为78.46%,观察组治愈率为63.08%,总有效率为90.77%;在溃疡面愈合上,对照组治愈率20%,总有效率70.77%,观察组治愈率55.39%,总有效率89.23%;在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上,对照组为69.23%,观察组为86.15%;在满意度上,对照组非常满意43.08%,总满意度为81.54%,观察组非常满意为66.16%,总满意度93.85%.以上情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效果,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枳壳中黄酮苷类成分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目的 分别考察枳壳水煎液和新橙皮苷、柚皮苷单体单独及配伍给药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作用的影响,以找寻枳壳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炭末推进法,分别计算给药组和对照组对正常小鼠小肠的炭末推进百分率.结果 枳壳水煎液低、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促进作用有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增强的趋势;柚皮苷、新橙皮苷单独给药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橙皮苷、柚皮苷配伍给药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枳壳水煎液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所含主要黄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单独给药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无明显促进作用,两者配伍给药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证明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是枳壳的药效物质.

    作者:易徐航;夏放高;陈海芳;罗小泉;裴昆;黄佩佩;肖移生;杨武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5-HT信号系统的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探讨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分型中,肝郁脾虚是较常见的征候,痛泻要方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基础方.5-HT信号系统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肠道功能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等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5-HT信号系统角度能很好地诠释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作者:冯文林;伍海涛;周思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的思考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辨证用药为基础的传统制药技术.目前,中药炮制的研究中依然存在很多共性问题,使得炮制规范化难以提升,严重阻碍了中药炮制现代化发展进程.为全面提升中药炮制规范化程度,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文章围绕中药炮制相关的工艺过程、炮制原辅料、炮制机械设备及符合中药饮片特点的质量标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针对目前行业现状,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思考与对策,供行业参考.

    作者:徐颖;钟恋;刘玉杰;孙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土鳖虫仿生酶解法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土鳖虫的仿生酶解法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优选仿生酶解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土鳖虫仿生酶解佳工艺条件为:药材粉碎过80目筛,加10倍量水煮沸15 min,待冷至40℃,以稀盐酸溶液调节pH1.5~2.0,加入1%土鳖虫量的胃蛋白酶,40℃保温酶解1h,以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5 ~ 8.0,加入1%土鳖虫量的胰蛋白酶,40℃保温酶解3h,加热煮沸15 min,即得.结论 优选出的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提取效率高.

    作者:丛竹凤;高鹏;代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清热除湿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热证随机对照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清热除湿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热证的疗效.方法 依临床就诊顺序以2∶1比例随机区组纳入102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治疗组68例口服清热除湿汤,对照组34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两组均配合硼酸溶液湿敷,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组有效率为86.57%,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服清热除湿汤治疗组安全性检验未发现无不良反应.结论 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春燕;朱慧婷;孙丽蕴;周冬梅;李元文;蔡念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从“虚”“瘀”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方药研究探讨

    分析了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中医病机,认为与脾肾亏虚和血瘀关系为密切.查阅了近十余年中医药防治本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文献,从“虚、瘀”角度探讨了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择药规律及所用方剂的现代医学内涵.提出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方药研究应依据其主要病机遣药组方,从药效和作用机制方面深入开展实验研究,注意要探查针对不同病机环节所用中药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李环宇;张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科学内涵

    目的 介绍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脾部相关病证研究中的应用,进而探讨脾脏象理论科学内涵.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近年来代谢组学在脾部病证研究中的多篇文献,分别从理论以及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代谢组学技术能够揭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机体所发生的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的改变,强调从整体角度来研究机体的功能水平,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相一致.通过总结举例,选用文献对中医脾部相关病证的诊断或评价指标进行了定性、定量的表达,发现了样本的代谢物图谱呈现出不同于正常组的分布图谱、以及某些可能成为揭示脾部疾病本质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揭示了中医脾病本质.结论 将中医的辨病、辨证与代谢组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脾部相关疾病证候,对于揭示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甄毕贤;贾连群;杨关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影响体外培养大鼠MsC增殖、产生Col-Ⅰ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清热方及拆方的含药血清对脂多糖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增殖、生成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MsC增殖;ELISA法检测Col-Ⅰ的含量.结果 各类含药血清均能抑制MsC增殖、减少Col-Ⅰ的生成,化瘀组与清热组作用强于益气组,中药复方组作用强于雷公藤组.结论 益气化瘀清热方及拆方后的各类中药均能抑制MsC增殖、减少Col-Ⅰ的生成.

    作者:翟文生;杨潆;李广;张建;张霞;郭庆寅;黄岩杰;丁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艾灸温通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艾灸温通作用理论,并探析艾灸温通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外用西药,治疗组采用艾灸温通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大行走距离、关节受限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是治疗后除了疼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大行走距离和关节受限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病情轻度率分别为71.11%、48.89%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3.33%、31.11%(x2=12.8699,P=0.0003;x2 =2.9630,P=0.0852),治疗组7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9%(x2=4.6296,P=0.0314);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2.22%、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22%、80.00%(x2 =4.1210,P=0.0424;=5.0748,P=0.0243).结论 艾灸温通疗法能调节患者脏腑功能,补肾通络活血,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等邪无所依,“通则不痛”,恢复气血运行,平衡膝关节周围韧带组织相互牵拉作用,进而改善并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作者:柏文婕;邹卓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红景天抗氧化作用对阿尔茨海默病干预机制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以严重认知和记忆功能减退为临床表现的退行性病变,近年来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氧化应激致病学说受到关注.红景天具有抗氧化损伤、清除自由基的独特功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有较好疗效.该文综述红景天及其有效成分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红景天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提供参考.

    作者:何黎黎;顾健;林芸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家系冠心病血瘀证差异基因的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家系差异基因的功能及目标通路.方法 应用Affymetrix公司的HumanGenome U133 Plus 2.0芯片检测家系冠心痛血瘀证组(A组)、家系冠心病非血瘀证组(B组)、家系非冠心痛血瘀证组(C组)、家系健康人组(D组)的基因表达谱,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基因功能;通过Biocarta及KEGG通路找到每一个差异基因所在通路.结果 家系冠心病血瘀证差异基因主要以炎症因子为主.当P<0.05时研究发现,家系冠心病血瘀证的差异基因表达主要涉及到如下几类基因系的表达改变;①趋化因子;②白介素细胞因子;③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系;④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论 家系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到炎症、斑块形成、内皮损伤方面.

    作者:王丽萍;袁肇凯;黄献平;李杰;王萍;简维雄;孙贵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甘肃不同产地板蓝根中指标性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目的 对采自甘肃省内16个不同种植区板蓝根中(R,S)-告依春进行含量测定,为甘肃地产板蓝根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RP-HPLC测定方法,色谱柱:ZORBAX Eclipse Plu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01%磷酸水溶液(7∶9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5 nm;柱温:30C.结果 (R,S)-告依春在进样量在0.02385 ~0.715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n=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1%,RSD为1.16%.结论 该法能够快速、准确测定板蓝根药材中的(R,S)-告依春含量,可以用于板蓝根质量评价和优化种植区域.

    作者:李成义;杨苗苗;张樱山;李越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姜黄素联合MMC对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比较姜黄素分别联合低浓度和中浓度丝裂霉素C(MMC)与高浓度MMC单用对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增殖周期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姜黄素作为化疗药物MMC的增效剂治疗胃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姜黄素与低浓度和高浓度MMC联合作用或高浓度MMC单独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胃癌MGC-803细胞24h,采用MTT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对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作用对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姜黄素联用低剂量MMC对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中剂量MMC单用时无显著差异(P>0.05);姜黄素联用中剂量MMC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与高剂量MMC单用时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姜黄素能增强MMC的作用效果.此外,姜黄素单用、MMC单用将MGC-803细胞分别阻滞于G2/M期和S期,姜黄素与MMC联用将MGC-803细胞阻滞于G2/M和S期.结论 姜黄素与MMC联用对胃癌细胞MGC-803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姜黄素与MMC联用将MGC-803细胞阻滞于S和G2/M期.

    作者:刘骥;魏雯;贺彬;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冬虫夏草资源管理法规探讨

    通过对国内冬虫夏草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尤其是对各地冬虫夏草管理法规现状的分析,总结出现行法规的优势与不足,为我国冬虫夏草管理法规的修订奠定了基础.结合草场生态保护,冬虫夏草生长特点,提出了冬虫夏草的可持续采集方案,以更好地实现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草场与冬虫夏草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程元柳;邱乙;彭成;万德光;沈才洪;侯飞侠;国锦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丁樱教授用血尿Ⅰ方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血尿经验

    紫癜性肾炎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血尿和(或)蛋白尿,几乎所有的紫癜性肾炎患儿都会出现血尿,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决定该病预后.丁樱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紫癜性肾炎分为“风热夹淤”“血热夹淤”“阴虚夹淤”及“气阴两虚夹淤”四型,认为血瘀贯穿该病始终,并自拟“血尿Ⅰ方”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瘀,治疗紫癜性肾炎血尿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姜淼;郭婷;丁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药提取成分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生殖系统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已超过肺癌居于第1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于第2位[1].在治疗方面,去势治疗仍为重要措施,但大部分患者在经历18~24个月的中位期后,终将转化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2,3],进而导致抗雄激素治疗不敏感而终止治疗.中药治疗AIPC具有其优势地位,其中一些提取物有效成分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扩散具有肯定作用.

    作者:张瑶;陈军;李小江;贾英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药熏洗方治疗应力性骨折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目的 探讨下肢熏洗方对跖骨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SF)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两种外观一样,浸泡时颜色及散发气味类似的熏洗方事先随机分为相等的两组,即A熏洗方组、B熏洗方组,对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就诊我院,诊断为跖骨应力性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发给对应编号的洗剂,每天浸泡1次,浸泡时间为30min,4周为一疗程,治疗后每周复查X片、CT、ECT,并进行应力性骨折部位骨痂、骨折线、肌肉疲劳程度6级(DOMS)评分及核素浓聚评级,一疗程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DOMS≤1级和应力性骨折部位骨折线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A组总有效率为25.0%,B组总有效率为44.4%.随访中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达到DOMS≤1级的时间:A组为(9.00±1.10)周,B组为(8.28±0.83)周(P<0.01);骨折线消失时间:A组为(3.50±0.52)个月;B组为(2.83±0.62)个月(P<0.01).结论 中药熏洗方早期可有效减轻应力性骨折疼痛,同时远期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疗效明确,可在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陈振南;周忠;程俊华;周仁强;林雯;郭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傣药嘿良冲剂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嘿良冲剂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嘿良冲剂临床应用于抗肿瘤免疫、缓解化疗药物副作用等方面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建立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的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X模型组和嘿良冲剂给药组(16 g/kg);灌胃给药10d后,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CCK-8法测定各组丝裂原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丝裂原诱导脾淋巴细胞IL-2和IL-4产生水平.结果 嘿良冲剂能够显著增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P<0.05),促进受损的T、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恢复(P<0.05);同时增加模型小鼠脾淋巴细胞IL-2的产生水平(P<0.05),然而对IL-4产生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嘿良冲剂能够促进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脾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L-2,维持Th1的优势状态有关.

    作者:万春平;郑喜;祁燕;李洁;徐莹;陈金素;曾婷婷;李斯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益气活血理论的中药复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大鼠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方法 将6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在第1、14天时气管内滴注0.2ml脂多糖(200μg/μl),之后2~13,15 ~70天大鼠于自制动物熏吸箱中被动吸烟,予香烟烟熏30min/次(每次15支,第1、14天除外),2次/天,每周6天,连续10周.于模型评价成功后进行灌胃2周,结束后取血及肺组织,检测HIF-1 α、EPO.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HIF-1α、EPO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HIF-1 α、EPO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结论 中药复方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EPO的表达而起到对COPD合并PH大鼠的防治作用.

    作者:曲妮妮;项继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艾灸疗法治疗腰腿痛的文献研究

    腰腿痛是常见临床表现,常见于痹证.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椎椎管狭窄、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等疾病均可引起.文章通过分析古代文献中关于艾灸疗法治疗腰腿痛的论述,思考古代医家关于艾灸疗法治疗腰腿痛的宝贵经验的认识对现代治疗腰腿痛地有益影响,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黄萍萍;廖军;郑佳璇;张乐;谢巧瑜;郑春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