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SH逆行髁上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王黎明;孙锋;倪善军;吴耀刚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髓内钉
摘要:应用GSH逆行髁上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5例(其中一例为双侧),采用AO分类法:A1型2例,A2型5例,A3型8例,C1型2例,C2型18例,C3型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GSH逆行髁上髓内钉内固定.探讨应用GSH逆行髁上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按Kolmert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88.6%.提示GSH逆行髁上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式.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41例性病疑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及(SLL-90)90IR症状自评量表对41例性病疑病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分析性病疑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个性特点.结果 :性病疑病患者的MMPI示疑病抑郁、病态人格、神经衰弱及社会内向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LL-90示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及偏执等因子也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某些性病疑病症患者不仅具有人格异常,而且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应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治疗,必要时给予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物治疗.

    作者:蔡美红;陈玲玲;卜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云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用云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108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云克治疗AS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经云克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好转.108例AS患者,显效57例(52.8%),有效38例(35.2%),无效13例(12.0%),总有效率为88.0%.此药在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晨僵、关节功能受限和降低血沉速度等方面为明显.提示云克作为一种新型治疗AS药物,具有使用简便、安全,疗程短,疗效满意,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消炎镇痛效果好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与推广.

    作者:桑士标;吴翼伟;苏成海;张玮;董慎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管理

    分析164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情况,其中术后发生肺水肿5例,肺部感染6例,灌注肺2例.2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恢复良好.根据患者术前呼吸系统准备情况和术后的呼吸系统管理,以及不同情况下患者的恢复预后,探讨正确的气道准备和管理、合理的呼吸机参数设定、良好的呼吸道湿化、合理的抗生素应用以及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等与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

    作者:黄浩岳;沈振亚;于曙东;余云生;叶文学;焦鹏;朱江;华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

    对30例单侧Pilon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Ruedi-Allgower分型标准:Ⅰ型3例,Ⅱ型18例,Ⅲ型9例.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2个月,平均23.7月.手术疗效评定结果:优16例: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2例;良7例:Ⅱ型4例,Ⅲ型3例;可6例:Ⅱ型3例,Ⅲ型3例;差1例:Ⅲ型.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20例,其中,优10例:Ⅱ型8例,Ⅲ型2例;良7例:Ⅱ型4例,Ⅲ型3例;可3例:Ⅱ型2例,Ⅲ型1例.其中30例手术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6.6%,使用踝关节解剖型钢板治疗的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5%.提示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治疗Pilon骨折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胡新宇;何双华;项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非胃肠道手术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分析

    将26例多发伤患者术后按照营养途径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EN(肠内营养)组:12~72 h内(早期)给予EN,PN(静脉营养)组:12~72 h内(早期)给予PN,监测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第10天的肝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0天EN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比术后第1天降低(P<0.05),且EN组患者的TBIL,DBIL明显低于PN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早期EN的实施可以改善危重病患者的肝功能,从而有效地防止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

    作者:陈军;王丽娜;张玉坤;詹英;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中的应用

    对12例尿道下裂患儿行onlay尿道成形术,其中阴茎体型11例,头冠状沟型1例,总结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onlay)治疗尿道下裂的经验.结果 :12例随访1~30个月,阴茎外观正常,无下弯,尿道开口于阴茎头前端,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无尿道憩室.术后1例发生尿瘘,2周后自行痊愈.提示onlay尿道成形术可应用于阴茎下弯的阴茎体型尿道下裂,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缪惠东;沈锋;葛劲超;袁晓林;程印玺;陆福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用HIFU联合中药鸦胆子乳剂扶正抗癌治疗晚期胰腺癌

    观察分析HIFU联合中药鸦胆子乳剂扶正抗癌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39例.结果 显示临床有效率可达55%,明显超过单纯化疗,且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无放化疗毒性,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示HIFU联合鸦胆子乳剂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红;高远;王庆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的训练

    目的 在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前进行保乳手术切缘的训练,以保证在行保乳手术时尽可能减少切缘阳性的发生和保持乳腺的美观.方法 利用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术中先行乳腺肿块切除病理活检的机会,按照正规保乳手术肿块切除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 通过保乳手术切缘训练,达到了减少肿块切缘阳性和重塑乳房美观的要求.为开展保乳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结论 保乳手术开展前进行保乳手术切缘训练,有助于保乳手术的顺利开展.

    作者:田力平;钱海鑫;赵东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技巧

    回顾分析21例经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配合技巧.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210 min,出血量50~80 ml,未发生由于器械故障或手术配合不良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改变术式,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提示:术前充分的准备,并取得患者的佳配合;术中熟练的配合技巧;术后注重器械的处理及保养工作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佩君;耿息风;徐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mIL-10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制备

    目的 构建小鼠白介素-10(mIL-10)重组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为其体外表达及动物体内试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pORF5-mIL-10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回收mIL-10,将其定向连接到腺病毒载体pSGCMV中,构建pSGCMV-mIL10质粒.此质粒与5型腺病毒质粒pBGHE3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至293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5-mIL-10.纯化后Ad5-mIL-10在293细胞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定其滴度.结果 扩增所得mIL-10经酶切鉴定、PCR扩增、DNA测序均证实为小鼠白介素-10,重组腺病毒Ad5-mIL-10经PCR鉴定正确,滴度达2.5×1010pfu/ml.结论 成功构建了Ad5-mIL-10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为研究IL-10在临床移植中的免疫学作用及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陈峰;吴德沛;符粤文;常伟荣;朱子玲;冯宇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多发性肌炎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回顾性分析14例多发性肌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血清肌酶、肌电图、肌肉MRI、肌肉病理和治疗转归等.研究多发性肌炎(PM)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4例均有肢体无力表现,都有肌酶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肌肉MRI有特征性改变,治疗以激素为主,必要时加免疫抑制剂.提示:肌肉病理检查是诊断PM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曹建;方琪;董万利;谢芳;邓海珍;蔡秀英;俞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IL-1B基因多态性在胃癌中的作用及与IL-1β分泌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IL-1基因IL-1B-31/-511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IL-1β分泌水平的关系.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胃癌手术患者及消化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全血标本结合PCR体外扩增方法,检测人IL-1B基因-31和-51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IL-1B-31C/T和IL-1B-511C/T).比较IL-1B基因-31和-511位基因多态性与各种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IL-1B-31及IL-1B-511位点的T携带子在胃癌组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比较,分别增高胃癌发病风险OR=3.675(95%CI:1.359~9.940)、OR=3.111(95%CI:1.163~8.322).不论在胃癌组还是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IL-1B-31T携带子、-511 T携带子基因型患者血清IL-1β水平均高于IL-1B-3C/C、-511C/C基因型患者,且IL-1B-31T携带子、-511 T携带子基因型在胃癌组患者的IL-1β水平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患者高.结论 IL-1B-31T基因型和IL-1B-511T基因型增加胃癌发病风险,且与IL-1β分泌水平有关.

    作者:温晓持;李岭;陈卫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根管治疗术的急症分析和防治

    对180例患牙进行根管治疗并临床记录各种症状.分析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的方法.结果 :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率为14.44%,与性别、年龄、牙位、牙髓状况、工作长度超出根尖狭窄部、有无瘘管等有关.提示根管治疗术的操作多因素是引起尖周炎症发作的原因,严格遵守操作原则,提高操作水平是减少和预防急症的关键.

    作者:汤晓华;王先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热惊厥患儿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检测22例上呼吸道感染合并高热惊厥患儿(观察组)和22例无高热惊厥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的血清IgG、IgA,并作对比研究.探讨高热惊厥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结果 :高热惊厥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gM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高热惊厥患儿存在IgG、IgA水平低下.适当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对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防止疾病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锦萍;赵青萍;缪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不同病程阶段的脑梗死患者使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通过疗效观察来推测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脑梗死佳时机.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使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观察疗效.结果 急性期使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脑梗死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分数明显高于恢复期使用的患者(P<0.05).结论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有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情改善及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作者:方琪;董万利;徐专;张正春;袁霞;蒋建华;倪健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CT测量成年人鼻腔、鼻窦部分骨性结构(附100例病例分析)

    对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CT片进行骨性结构测量,结果示前筛内外径0.79±0.06 cm,后筛内外径1.71±0.08 cm,筛板至鼻底部4.01±0.10 cm,筛顶至鼻底5.18±0.11 cm.该数据与经颅骨测得的数据近似,可以作为鼻窦手术的参考数据.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各鼻腔发病率不等,鼻道窦口复合体发病率(91%)高,认为与其解剖部位狭窄有关,提示临床医生通过阅CT片掌握鼻腔、鼻窦微细解剖结构的重要性.

    作者:吴文璎;王雪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种植体磁性固位全口义齿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种植体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方法 下颌牙槽嵴严重萎缩吸收的全口义齿患者,在下颌骨前牙区骨内植入2枚种植体,4个月后制作覆盖全口义齿,磁铁安装在义齿面内,衔铁固定在种植体上,利用磁性附着体的磁吸力使全口义齿固位在牙槽骨上.结果 种植体磁性固位全口义齿固位良好,患者说话和咀嚼效果满意.结论 种植体磁性附体固位全口义齿,对于牙槽嵴严重萎缩吸收的患者,能明显示改善固位和咀嚼效果.

    作者:杨建新;沈喘明;刘瑾;徐凤娟;周丽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的临床疗效观察

    将124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60例使用放射治疗防护剂涂抹为观察组;64例只作常规的健康教育为对照组.观察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皮肤反应发生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放射治疗防护剂提高了皮肤对辐射的耐受程度,减轻了皮肤损伤程度,降低了严重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杨益群;史玉玲;孙仲轶;朱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囊腺癌分析

    胰腺囊腺癌临床较为少见,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肿瘤常有纤维包膜,预后较好.手术切除率虽较高,但风险却同时并存.多数位于胰腺头部的囊腺癌与肠系膜上静脉(SMV)和门静脉(PV)侵犯或紧密相连,有时需行联合静脉切除术.我们回颐了我院1990年至2002年间胰腺囊腺癌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PD)共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兴国;李德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特征探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dete ketotic acid,DKA)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其来势凶险,临床变化多端,极易误诊.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所遇58例DKA患者的临床特征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