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斌;李军成;金涛;吴斌
目的 探讨我国京剧艺术不同行当的电声门图和声测试的参数特点.方法 采用电脑多媒体操作系统,使用Dr.Speech 3.0软件,对137名20~64岁不同行当的专业演员发稳态元音/ae/、/a:/、/i:/同步进行声门图和声学测试的检测和分析,并以嗓音健康的普通人群作对照组.结果 京剧艺术各行当元音/ae/、/a:/、/i:/声门图和声学测试除Fo差异比较显著外,其他声门图参数Fo、Jitter、Shimmer、NEE、CQ、CQP及声学测试参数Fo、Jitter、Shimmer、NEE均有其不同的参数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的各嗓音参数值均在DPSS提供的正常范围内.结论 京剧各行当的嗓音有其独特的声学特征,引用Dr.Speech3.0软件可对各行当嗓音参数值进行临床客观检测与评估,对京剧嗓音的训练与保健提供了有益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建群;高下;沈晓辉;俞晨杰;杨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全脑照射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大脑皮质区TNF-α、TNFR1和TNFR2的动态表达,探讨TNF-α、TNFR1和TNFR2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标本,运用计算机图像技术计算并分析大鼠大脑放射性损伤后大脑皮质区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点TNF-α、TNFR1和TNFR2的动态表达.结果 0 Gy组大鼠各时间点大脑皮质区TNF-α、TNFR1和TNFR2均是低水平表达,与正常组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在光镜下观察2 Gy组、10 Gy组及30Gy组照射后12 h到1月不同时间点大脑皮层内TNF-α的免疫组化表达,发现抗体阳性细胞表达均在12 h达高峰(P<0 05),并可见30 Gy组数值高(P<0.001),但10 Gy组与30 Gy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24 h以后各照射组基本恢复到基础水平.同样方法观察发现2 Gy组、10 Gy组和30 Gy组的TNFR1和TNFR2的动态表达类似于TNF-α的免疫表达.结论 大鼠大脑全脑照射后大脑皮质区TNF-α、TNFR1和TNFR2在24 h内快速上升快速下降,提示它们可能在放射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泉;杨劲松;邓翀;田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11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改良Sigma术式.折叠乙状结肠约20cm后全层切开,再缝合成低压袋,顶端固定在骶岬处,两输尿管从低压袋上方引入分别潜行肠黏膜后远端纵行切开,并将肠黏膜切开两缘缝合于输尿管侧壁上.评估改良Sigma术式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结果 :全膀胱切除后的直肠膀胱术平均手术时间60min.1例术后5个月出现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经口服枸椽酸钾及静注碳酸氢钠后治愈.全组无尿失禁、肾功能损害及严重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提示改良Sigma手术时间短,对肠管扰动小、操作简便,术后尿控满意,上尿路积水、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竞;范波;徐松涛;范志江;丁立;李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IgA肾病(IgAN)小管间质病变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43例IgAN患者行肾活检,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大小分级,用ELISA法检测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视黄醇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TGF-β1.结果 IgA肾病的病理类型与其间质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43例IgAN尿α1-MG、尿RBP、尿β2-MG、血TGF-β1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gAN小管间质病变与尿α1-MG、尿RBP、尿β2-MG、血TGF-β1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血TGF-β1可作为诊断IgAN小管间质损伤又一可靠指标.
作者:熊佩华;费梅;张玲;陈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分析164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情况,其中术后发生肺水肿5例,肺部感染6例,灌注肺2例.2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恢复良好.根据患者术前呼吸系统准备情况和术后的呼吸系统管理,以及不同情况下患者的恢复预后,探讨正确的气道准备和管理、合理的呼吸机参数设定、良好的呼吸道湿化、合理的抗生素应用以及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等与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
作者:黄浩岳;沈振亚;于曙东;余云生;叶文学;焦鹏;朱江;华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56例肝背部肝癌施行手术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肝背部肝癌外科手术切除的方式和安全性.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和术中大出血.部分病例无需输血,并发症发生率低.提示肝背部肝癌手术切除具有相当的难度和风险,熟练掌握解剖第三肝门法行这一特殊部位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吴小忠;赵建军;强济华;姜小清;吴孟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36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术前采用4层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后作MPR及SSD后处理.探讨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与表面遮盖法(SSD)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6例胫骨平台骨折中,MPR能清晰显示各型骨折,在冠状面上可以直接测量骨折塌陷及劈裂的程度;SSD直观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并依据SSD胫骨平台俯视位像上受累象限设计手术入路.提示:MPR及SSD成像技术作为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二者相结合能全面、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准确情况,有利于外科医师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陆大军;张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91对不孕夫妇(105个周期)采用CC/HMG促排卵联合Hepes培养液洗涤精液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探讨促排卵联合Hepes培养液洗涤精液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结果 :105个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19.05%,精液洗涤后精子授精能力显著高于洗涤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CC/HMG促排卵联合Hepes培养液洗涤精子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助孕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惠英;左阳花;范雪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病情危重,但若及时诊断尽早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我院和苏州大学附属一院自2000年7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PE患者17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锦清;肖接承;朱红军;陆士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对不同病程阶段的脑梗死患者使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通过疗效观察来推测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脑梗死佳时机.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使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观察疗效.结果 急性期使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脑梗死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分数明显高于恢复期使用的患者(P<0.05).结论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有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情改善及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作者:方琪;董万利;徐专;张正春;袁霞;蒋建华;倪健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使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及(SLL-90)90IR症状自评量表对41例性病疑病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分析性病疑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个性特点.结果 :性病疑病患者的MMPI示疑病抑郁、病态人格、神经衰弱及社会内向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LL-90示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及偏执等因子也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某些性病疑病症患者不仅具有人格异常,而且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应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治疗,必要时给予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物治疗.
作者:蔡美红;陈玲玲;卜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60例先后采用意大利GIOTTO专用钼靶机、传统屏/胶系统和CR系统进行检查的乳腺疾病患者,研究乳腺照片各种组织结构的显示率.比较CR系统与传统屏/胶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优缺点.结果 :CR系统与传统屏/胶系统比较,患者接受的辐射增加,乳腺肿块或结节、微钙化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皮肤与皮下组织、腺体组织、静脉血管影及腋窝淋巴结的显示率明显提高.提示CR系统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优于传统屏/胶系统.
作者:高松华;刘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胰腺囊腺癌临床较为少见,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肿瘤常有纤维包膜,预后较好.手术切除率虽较高,但风险却同时并存.多数位于胰腺头部的囊腺癌与肠系膜上静脉(SMV)和门静脉(PV)侵犯或紧密相连,有时需行联合静脉切除术.我们回颐了我院1990年至2002年间胰腺囊腺癌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PD)共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朱兴国;李德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研究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回顾性分析112例伴有及不伴肝脏损害的S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中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44例、银屑病关节炎(PsA)10例、反应性关节炎(ReA)15例、赖特综合征(RS)8例、炎性肠病关节炎(EnA)3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14例、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18例.共36例(32.1%)出现肝损,排除其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6例、药物性肝损害7例,肝炎后肝硬化、脂肪肝和胆石症各1例,其余20例(17.9%)肝损原因不明,其中AS 3例、PsA 2例、ReA2例、RS 4例、EnA 1例、uSpA 3例,JSpA 5例,分别占各病总例数的6.8%、20.0%、13.3%、50.0%、33.3%、21.4%、27.8%.肝损多发生于病情活动期,但肝损轻重程度与炎症指标的高低无相关性.肝损的发生与HLA-B27是否阳性无关.提示SpA引起的肝脏损害并非少见,尤其是病情活动期,多为轻中度损害,并呈一过性,应被认为是SpA关节外表现之一.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及其诱发的免疫反应有关.治疗在于休息、慎用肝毒性药物、应用保肝药物,一般预后良好.
作者:武剑;陈志伟;顾美华;邓迎苏;强红伟;郭雨凡;王鸣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反应方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轻度脑缺血和再灌注早期,bcl-2表达升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重度脑缺血和再灌注后期,其保护作用不足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Bax表达于神经细胞凋亡时空分布一致,可反映缺血后脑损伤的程度.Caspase-3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的升高早于细胞凋亡,直接参与神经细胞凋亡的执行.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能够引起Bcl-2基因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改变,导致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张正春;孔岩;郑世营;何琼;薛寿儒;刘春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心身症状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药物+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对照组应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应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比较,对比两组肝功能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有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SCL-90各因子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有差异(P<0.05或P<0.01).肝功能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慢性乙肝的心身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较好的支持疗法.
作者:陈祖涛;兰光华;甘建和;吴建成;查翔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IL-1基因IL-1B-31/-511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IL-1β分泌水平的关系.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胃癌手术患者及消化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全血标本结合PCR体外扩增方法,检测人IL-1B基因-31和-51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IL-1B-31C/T和IL-1B-511C/T).比较IL-1B基因-31和-511位基因多态性与各种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IL-1B-31及IL-1B-511位点的T携带子在胃癌组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比较,分别增高胃癌发病风险OR=3.675(95%CI:1.359~9.940)、OR=3.111(95%CI:1.163~8.322).不论在胃癌组还是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IL-1B-31T携带子、-511 T携带子基因型患者血清IL-1β水平均高于IL-1B-3C/C、-511C/C基因型患者,且IL-1B-31T携带子、-511 T携带子基因型在胃癌组患者的IL-1β水平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患者高.结论 IL-1B-31T基因型和IL-1B-511T基因型增加胃癌发病风险,且与IL-1β分泌水平有关.
作者:温晓持;李岭;陈卫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小鼠白介素-10(mIL-10)重组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为其体外表达及动物体内试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pORF5-mIL-10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回收mIL-10,将其定向连接到腺病毒载体pSGCMV中,构建pSGCMV-mIL10质粒.此质粒与5型腺病毒质粒pBGHE3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至293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5-mIL-10.纯化后Ad5-mIL-10在293细胞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定其滴度.结果 扩增所得mIL-10经酶切鉴定、PCR扩增、DNA测序均证实为小鼠白介素-10,重组腺病毒Ad5-mIL-10经PCR鉴定正确,滴度达2.5×1010pfu/ml.结论 成功构建了Ad5-mIL-10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为研究IL-10在临床移植中的免疫学作用及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陈峰;吴德沛;符粤文;常伟荣;朱子玲;冯宇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骨折患者23例,其中16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荣魁;胡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量反应.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显效率73%,有效率90%;奥氮平组显效率76.6%,有效率93%,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第2、第4周末,阿立哌唑阴性症状减分率大于奥氮平,奥氮平阳性症状减分率大于阿立哌唑,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提示:阿立哌唑和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但阿立哌唑改善阴性症状快于奥氮平,而奥氮平改善阳性症状快于阿立哌唑.
作者:李桃源;费沛;蒋彩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