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结合颈椎前路钢板治疗颈椎病及颈椎损伤16例

周荣魁;胡飞

关键词:中西结合, 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病及颈椎损伤疾患
摘要: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骨折患者23例,其中16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食管癌治疗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中术后转移的有25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复发平均时间为19.2月;放疗后转移的有21例,复发平均时间为14.3月.食管癌术后的病例先采用常规放疗,DT:40~44 Gy/20~22次,然后采用适形放疗,总剂量达60~68 Gy.放疗后的病例均采用适形放疗,CTV为2~2.5 Gy/次,5次/周,每次3~5个照射野投照,总剂量60~68 Gy.结果 治疗后3个月复查,术后病灶的有效率达88.0%,放疗后的有效率达71.4%,比效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射性肺部症状,术后和放疗后分别为68.0%和71.4%,比效结果无差异(P>0.05).放射性食管症状,术后和放疗后分别为24.0%和66.6%,比效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治疗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且副作用小.

    作者:许敏;秦丽娟;周嘉梁;高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管理

    分析164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情况,其中术后发生肺水肿5例,肺部感染6例,灌注肺2例.2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恢复良好.根据患者术前呼吸系统准备情况和术后的呼吸系统管理,以及不同情况下患者的恢复预后,探讨正确的气道准备和管理、合理的呼吸机参数设定、良好的呼吸道湿化、合理的抗生素应用以及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等与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

    作者:黄浩岳;沈振亚;于曙东;余云生;叶文学;焦鹏;朱江;华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咽癌放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在鼻咽癌放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颈部转移淋巴结二维灰阶声像和血供变化及MRI跟踪鼻咽部肿瘤消退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为放疗补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48例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在放疗前、放疗后(65 Gy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转移淋巴结血供情况与MRI检测鼻咽部肿瘤的消退程度.结果 48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放疗前转移淋巴结血流强度以2~3级为主;放疗后血流强度以0~1级为主,有显著差异(P<0.05).放疗前,收缩期峰值流速(SPV)20.63±9.36 cm/s,阻力指数(RI)0.59±0.08;放疗后SPV 13.88±9.60 cm/s,RI 0.73±0.14,有显著差异(P<0.05).淋巴结的血供情况及消退程度与鼻咽部肿瘤的消退呈正相关.结论 鼻咽癌放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血供情况、大小变化,可初步判断放疗效果和作为增加放疗剂量依据之一.

    作者:查月琴;俞志英;林和平;沈卫东;周菊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海绵窦颈内动脉损伤所致严重鼻出血3例报告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诊,颅脑外伤后海绵窦动脉瘘、动脉瘤所致的严重鼻出血极少见,本文介绍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3例海绵窦动静脉瘘、动静脉瘤并发严重鼻出血的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凌红阳;周慧;肖根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用HIFU联合中药鸦胆子乳剂扶正抗癌治疗晚期胰腺癌

    观察分析HIFU联合中药鸦胆子乳剂扶正抗癌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39例.结果 显示临床有效率可达55%,明显超过单纯化疗,且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无放化疗毒性,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示HIFU联合鸦胆子乳剂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红;高远;王庆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微透析法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动态变化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中枢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微透析技术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以及脊髓损伤与大脑中枢反应的关系.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损伤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损伤组定位脑内纹状体,运用微透析技术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前1 h,损伤后0.5 h,2 h,6 h,24 h,72 h其脑细胞外液(ECF)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选取谷氨酸含量([Glu]d)和天门冬氨酸含量([Asp]d)为兴奋性氨基酸的主要参考值.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0.5 h后脑内[Glu]d和[Asp]分别为损伤前基础值的(402±10)%、(642±7)%(P<0.01),然后逐步回落,于伤后24 h大致恢复正常.结论 由于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是大脑内重要的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因此脊髓损伤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一过性升高提示大脑皮质、脑干网状结构正常状态对脊髓易化作用在脊髓损伤后所依赖的神经递质水平受到显著影响,而且微透析技术可以较好地检测其动态变化.

    作者:俞晨;徐又佳;张志琳;董启榕;郑祖根;张震东;马勇;高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结18例新鲜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标谁,优13例,良4例,差1例.提示胫骨平台骨折如术前得予正确诊断,重视对软组织损伤的评估,术中准确复位,正确使用内固定和植骨技术,术后尽早予以持续性被动活动(CPM)功能锻炼,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仁忠;张惠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中的应用

    对12例尿道下裂患儿行onlay尿道成形术,其中阴茎体型11例,头冠状沟型1例,总结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onlay)治疗尿道下裂的经验.结果 :12例随访1~30个月,阴茎外观正常,无下弯,尿道开口于阴茎头前端,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无尿道憩室.术后1例发生尿瘘,2周后自行痊愈.提示onlay尿道成形术可应用于阴茎下弯的阴茎体型尿道下裂,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缪惠东;沈锋;葛劲超;袁晓林;程印玺;陆福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不同病程阶段的脑梗死患者使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通过疗效观察来推测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脑梗死佳时机.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使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观察疗效.结果 急性期使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脑梗死患者,其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分数明显高于恢复期使用的患者(P<0.05).结论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有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情改善及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作者:方琪;董万利;徐专;张正春;袁霞;蒋建华;倪健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卡维地洛对不能耐受美托洛尔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选择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不能耐受美托洛尔的心衰患者60例,改用卡维地洛治疗,起始剂量3.125 mg Bid,每1~2周剂量加倍,目标剂量50 mg/d,每3~6个月随访一次,观察期限为1年.观察卡维地洛(达利全)对不能耐受美托洛尔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可以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提示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耐受性,且可使患者获得比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更多的益处.

    作者:李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

    对30例单侧Pilon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Ruedi-Allgower分型标准:Ⅰ型3例,Ⅱ型18例,Ⅲ型9例.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2个月,平均23.7月.手术疗效评定结果:优16例: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2例;良7例:Ⅱ型4例,Ⅲ型3例;可6例:Ⅱ型3例,Ⅲ型3例;差1例:Ⅲ型.解剖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20例,其中,优10例:Ⅱ型8例,Ⅲ型2例;良7例:Ⅱ型4例,Ⅲ型3例;可3例:Ⅱ型2例,Ⅲ型1例.其中30例手术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6.6%,使用踝关节解剖型钢板治疗的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5%.提示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治疗Pilon骨折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胡新宇;何双华;项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反应方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轻度脑缺血和再灌注早期,bcl-2表达升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重度脑缺血和再灌注后期,其保护作用不足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Bax表达于神经细胞凋亡时空分布一致,可反映缺血后脑损伤的程度.Caspase-3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的升高早于细胞凋亡,直接参与神经细胞凋亡的执行.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能够引起Bcl-2基因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改变,导致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张正春;孔岩;郑世营;何琼;薛寿儒;刘春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mIL-10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制备

    目的 构建小鼠白介素-10(mIL-10)重组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为其体外表达及动物体内试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pORF5-mIL-10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回收mIL-10,将其定向连接到腺病毒载体pSGCMV中,构建pSGCMV-mIL10质粒.此质粒与5型腺病毒质粒pBGHE3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共转染至293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5-mIL-10.纯化后Ad5-mIL-10在293细胞大量扩增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测定其滴度.结果 扩增所得mIL-10经酶切鉴定、PCR扩增、DNA测序均证实为小鼠白介素-10,重组腺病毒Ad5-mIL-10经PCR鉴定正确,滴度达2.5×1010pfu/ml.结论 成功构建了Ad5-mIL-10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为研究IL-10在临床移植中的免疫学作用及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陈峰;吴德沛;符粤文;常伟荣;朱子玲;冯宇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非胃肠道手术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分析

    将26例多发伤患者术后按照营养途径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EN(肠内营养)组:12~72 h内(早期)给予EN,PN(静脉营养)组:12~72 h内(早期)给予PN,监测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第10天的肝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0天EN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比术后第1天降低(P<0.05),且EN组患者的TBIL,DBIL明显低于PN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早期EN的实施可以改善危重病患者的肝功能,从而有效地防止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

    作者:陈军;王丽娜;张玉坤;詹英;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脐旁右侧半环形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15例分析

    对采用脐旁右侧半环形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的1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采用脐旁右侧半环形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的临床意义及适应症.结果 :15例均获痊愈,无十二指肠端黏膜破裂或梗阻解除不完全、切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近、远期效果良好.提示脐旁右侧半环形切口比传统手术切口更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黄顺根;汪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动脉栓塞17例诊治分析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病情危重,但若及时诊断尽早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我院和苏州大学附属一院自2000年7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PE患者17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锦清;肖接承;朱红军;陆士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38例前置胎盘的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138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探讨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结果 :138例前置胎盘患者,平均年龄28.95±3.21岁.初产妇92例,经产妇46例.有刮宫史121例(87.68%).产前出血113例(81.88%),产后出血37例(26.81%),无孕产妇死亡.早产儿67例(47.86%),围产儿死亡4例.提示:前置胎盘的发生与年龄、子宫内膜损伤等因素有关,B超检查是其重要的诊断手段.警惕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这对改善母婴预后极为重要.

    作者:许咏乐;杨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

    异位嗜铬细胞瘤是罕见的临床病例,我院自1990年至2006年对8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了肿瘤切除术,现就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归纳各种应对措施的得失及经验教训报道如下.

    作者:柏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IL-1B基因多态性在胃癌中的作用及与IL-1β分泌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IL-1基因IL-1B-31/-511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IL-1β分泌水平的关系.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胃癌手术患者及消化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全血标本结合PCR体外扩增方法,检测人IL-1B基因-31和-51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IL-1B-31C/T和IL-1B-511C/T).比较IL-1B基因-31和-511位基因多态性与各种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IL-1B-31及IL-1B-511位点的T携带子在胃癌组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比较,分别增高胃癌发病风险OR=3.675(95%CI:1.359~9.940)、OR=3.111(95%CI:1.163~8.322).不论在胃癌组还是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IL-1B-31T携带子、-511 T携带子基因型患者血清IL-1β水平均高于IL-1B-3C/C、-511C/C基因型患者,且IL-1B-31T携带子、-511 T携带子基因型在胃癌组患者的IL-1β水平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患者高.结论 IL-1B-31T基因型和IL-1B-511T基因型增加胃癌发病风险,且与IL-1β分泌水平有关.

    作者:温晓持;李岭;陈卫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两种不同荷包缝合的PPH近期疗效比较

    将42例重度痔患者(Ⅲ~Ⅳ期),随机采用双荷包缝合22例,单荷包缝合20例,观察两种缝合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痔核回缩、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种不同荷包缝合的PPH近期疗效.结果 :双荷包组痔核回缩明显优于单荷包组(P<0.05);术中出血明显多于单荷包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荷包组(P<0.05).术后疼痛、术后出血、住院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双荷包缝合痔核回缩好,但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单荷包缝合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但痔核回缩差,两者各有利弊.

    作者:吕孝东;李伟;蒋国勤;邢春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