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干扰RNA抑制c-Myc表达对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HUANG Ming-de;黄明德;陶敏;李振江;岑建农;何军;段卫明;王振兴

关键词:RNAi, siRNA, c-myc, MCF-7
摘要:目的 应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乳腺癌MCF-7细胞的c-Myc表达,了解c-Myc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c-Myc siRNA,经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转染MCF-7细胞后,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c-Myc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水平.结果 转染后MCF-7细胞的c-Myc的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减弱,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凋亡率明显提高.结论 运用RNAi技术,可以有效地干扰MCF-7细胞c-Myc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管的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小切口胆总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的30例病例.探讨小切口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管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本组胆漏发生6例,其中,间断缝合5例,连续缝合1例.本组患者术后住院短5 d,长16d,平均7.7 d.全组均痊愈出院.提示一期缝合胆管是安全、可行的,前提是要选择适当的病例,胆道镜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小切口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管是值得重视、应用的技术.

    作者:田斌;李军成;金涛;吴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心身症状和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心身症状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药物+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对照组应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应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比较,对比两组肝功能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有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SCL-90各因子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有差异(P<0.05或P<0.01).肝功能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慢性乙肝的心身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较好的支持疗法.

    作者:陈祖涛;兰光华;甘建和;吴建成;查翔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表面遮盖法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36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术前采用4层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后作MPR及SSD后处理.探讨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与表面遮盖法(SSD)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6例胫骨平台骨折中,MPR能清晰显示各型骨折,在冠状面上可以直接测量骨折塌陷及劈裂的程度;SSD直观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并依据SSD胫骨平台俯视位像上受累象限设计手术入路.提示:MPR及SSD成像技术作为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二者相结合能全面、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准确情况,有利于外科医师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陆大军;张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临床应用研究

    对11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改良Sigma术式.折叠乙状结肠约20cm后全层切开,再缝合成低压袋,顶端固定在骶岬处,两输尿管从低压袋上方引入分别潜行肠黏膜后远端纵行切开,并将肠黏膜切开两缘缝合于输尿管侧壁上.评估改良Sigma术式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结果 :全膀胱切除后的直肠膀胱术平均手术时间60min.1例术后5个月出现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经口服枸椽酸钾及静注碳酸氢钠后治愈.全组无尿失禁、肾功能损害及严重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提示改良Sigma手术时间短,对肠管扰动小、操作简便,术后尿控满意,上尿路积水、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竞;范波;徐松涛;范志江;丁立;李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种植体磁性固位全口义齿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种植体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方法 下颌牙槽嵴严重萎缩吸收的全口义齿患者,在下颌骨前牙区骨内植入2枚种植体,4个月后制作覆盖全口义齿,磁铁安装在义齿面内,衔铁固定在种植体上,利用磁性附着体的磁吸力使全口义齿固位在牙槽骨上.结果 种植体磁性固位全口义齿固位良好,患者说话和咀嚼效果满意.结论 种植体磁性附体固位全口义齿,对于牙槽嵴严重萎缩吸收的患者,能明显示改善固位和咀嚼效果.

    作者:杨建新;沈喘明;刘瑾;徐凤娟;周丽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P-糖蛋白对大鼠海马细胞外液卡马西平浓度的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P-糖蛋白对海马细胞外液卡马西平浓度的调节,评估维拉帕米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微透析技术,按实验需要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慢性癫痫(PTZ)组及维拉帕米干预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测定海马细胞外液、血清卡马西平浓度,并计算细胞外液/血清比值.结果 慢性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液卡马西平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大鼠,而两组血浓度相差不大;通过探针局部灌注Verapamil可提高CBZ在脑中的浓度,使得其与血中的浓度比值也相应提高.结论 P-gp能调节脑细胞外液卡与西平浓度;予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可提高细胞外液药物浓度.

    作者:楚冰;包仕尧;周旭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局部热疗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初步探讨

    将45例盆腔及腹部肿瘤患者分3组进行治疗,单纯放疗组15例,单纯热疗组14例,放疗+热疗16例.治疗前及结束时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淋巴细胞CD3、CD4、CD8、CD56、CD25、CD80抗原的阳性率.探讨放疗、热疗对盆腔腹部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单纯放疗组CD3、CD56、CD25、CD80阳性率和CD4/CD8比值明显下降,而在单纯热疗组则明显上升,在放疗加热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局部热疗可刺激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秦颂兵;周菊英;俞志英;徐晓婷;施从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量反应.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显效率73%,有效率90%;奥氮平组显效率76.6%,有效率93%,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第2、第4周末,阿立哌唑阴性症状减分率大于奥氮平,奥氮平阳性症状减分率大于阿立哌唑,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提示:阿立哌唑和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但阿立哌唑改善阴性症状快于奥氮平,而奥氮平改善阳性症状快于阿立哌唑.

    作者:李桃源;费沛;蒋彩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附4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采用完全腹腔镜下和腹腔镜辅助下完成的4例胃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D2),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失血100 ml,手术耗时平均320 min,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平均3.5 d;术后未出现特殊并发症;随访1~8月患者各项指标无异常.提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技术上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邢春根;王浩炜;龚巍;吴永友;危少华;吴浩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双氯芬酸钠片剂与胶囊剂的体外溶出度分析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厂家双氯芬酸钠制剂的含量及溶出度,为该药的质量控制及处方工艺评定提供方法和参数.结果 :参数m(形状参数)(P<0.01)有极显著差异,α(位置参数)(P<0.05)有显著差异,Td(特征数)(P>0.05),两个厂家制剂溶出度无明显差异.提示:为了确保双氯芬酸钠制剂的临床疗效,应对其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作者:金奕;程宗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CR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回顾性分析60例先后采用意大利GIOTTO专用钼靶机、传统屏/胶系统和CR系统进行检查的乳腺疾病患者,研究乳腺照片各种组织结构的显示率.比较CR系统与传统屏/胶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优缺点.结果 :CR系统与传统屏/胶系统比较,患者接受的辐射增加,乳腺肿块或结节、微钙化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皮肤与皮下组织、腺体组织、静脉血管影及腋窝淋巴结的显示率明显提高.提示CR系统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优于传统屏/胶系统.

    作者:高松华;刘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切口手术治疗膝关节僵直18例报告

    应用髌骨近侧小切口,对18例膝关节僵直患者粘连组织进行松解,术中应用手法逐渐屈曲膝关节,以达到有效的屈曲角度.术后随访6月~8年,参照佟纪元等膝关节粘连松解后功能评分标准,结果提示优1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9%.提示:小切口治疗膝关节僵直,具有创伤小、感染发生率低、皮肤不易坏死、屈曲度高等优点.

    作者:朱贤;王创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根管治疗术的急症分析和防治

    对180例患牙进行根管治疗并临床记录各种症状.分析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的方法.结果 :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率为14.44%,与性别、年龄、牙位、牙髓状况、工作长度超出根尖狭窄部、有无瘘管等有关.提示根管治疗术的操作多因素是引起尖周炎症发作的原因,严格遵守操作原则,提高操作水平是减少和预防急症的关键.

    作者:汤晓华;王先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人源化抗体构建过程中假链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目的 在人源化抗体构建过程中,采用方便、快捷的分子克隆手段,消除SP2/0内源性畸形轻链转录本以获得正确的轻链cDNA.方法 在mRNA抽提时,不用常规的TRIZOI法抽提总RNA,而采用经腹腔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的杂交瘤细胞,用QIAGEN公司Oligotex Direct mRNA Purification Kit,将polyA+的mRNA富集.可有效减少畸变转录本的含量,提高功能型mRNA的丰度.利用polyA+RNA,采用RT-PCR,我们成功地克隆到了轻链可变区序列,序列分析证实读码框完全正确,属于轻链可变区基因.结果 NCBI数据库BLAST显示,克隆的基因序列符合小鼠Ig可变区特征,具有正确的CDR和FR功能区及VJ连接区.结论 采用polyA+mRNA富集技术,成功克隆获得阻断型抗人CD154 mAb(4F1)单克隆抗体的轻链、重链可变区基因,成功地消除了SP2/0内源性畸形转录本对免疫球蛋白功能性轻链基因的影响.

    作者:葛彦;陈永井;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抑癌基因RASSF1A在肝癌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RASSF1A在肝癌组织以及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4例手术切除的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以及4株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BEL7402和BEL7703(由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提供).用RT-PCR和Northern Blot的方法来分析基因RASSF1A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67%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未检测到RASSF1A的mRNA,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仅33%的样本未表达RASSF1A;75%(3/4)肝癌细胞株也未表达RASSF1A.结论 RASSF1A在肝癌中是一潜在的抑癌基因,RASSF1A基因的失表达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RASSF1A的表达情况可用于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结合临床相关因素对肝癌预后评估也有帮助.

    作者:周晓俊;秦磊;薛万江;刘建夏;田力平;钱海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附10例报告)

    应用股骨交锁髓内钉共治疗10例转子下骨折(2例合并股骨干骨折).评价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3个月.全部骨折愈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提示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固定可靠、愈合快,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周峰;姜为民;唐天驷;杨惠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非胃肠道手术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血清蛋白的关系

    选择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根据生命体征和肠鸣音的恢复情况于术后12~72 h内(早期)随机给予肠内营养(EN组)和静脉营养(PN组).分别于患者术后第1天(EN开始前)和第5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血清蛋白水平(包括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探讨肠内营养(EN)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术后的早期临床应用.结果 :术后第5天EN组和PN组血清蛋白水平均比术后第1天明显增加(P<0.05),且术后第5天EN组血清蛋白水平较PN组患者高(总蛋白59.33±1.74 g/l vs 54.36±1.88 g/l;白蛋白40.65±6.03 g/l vs 33.30±4.92 g/l;前白蛋白0.31±0.08 g/l vs 0.20±0.06 g/l;P<0.05).此外,EN组患者较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43.09±6.28 h vs64.08±3.01 h,P<0.05).提示严重多发伤早期肠内营养可使术后肠道功能提前恢复,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张玉坤;高建瓴;殷骏;王丽娜;詹英;陈军;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的检测及意义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1例肝硬化患者、13例原发性肝癌和1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6、slL-6R和sgpl 30水平.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β链sgp1 30)变化.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6、sIL-6R、sgp1 3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较原发性肝癌组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6、sIL-6R、sgp1 30水平随着Child分级逐渐升高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血清中IL-6、sIL-6R、sgp130水平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严辉;陈卫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

    异位嗜铬细胞瘤是罕见的临床病例,我院自1990年至2006年对8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了肿瘤切除术,现就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归纳各种应对措施的得失及经验教训报道如下.

    作者:柏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手术配合技巧

    回顾分析21例经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配合技巧.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210 min,出血量50~80 ml,未发生由于器械故障或手术配合不良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改变术式,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提示:术前充分的准备,并取得患者的佳配合;术中熟练的配合技巧;术后注重器械的处理及保养工作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佩君;耿息风;徐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