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的初步临床应用

丁文鸽;华锦明;瞿玉兴

关键词:椎管减压, 椎板切除, 钛网, 椎管成形
摘要:对15例需椎板减压患者在行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硬膜囊压迫后,应用钛网行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行X线摄片、CT、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钛网被自体骨固定,位置良好,椎体稳定,硬膜外无明显疤痕压迫.提示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融合有利于维持手术效果,减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为诱导骨髓基质分化形成神经干细胞、神经元,以及移植鼠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奠定基础.方法取60~90 g SD大鼠,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不同传代细胞生长形态特点,并应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原代及不同传代细胞表型.结果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志CD90表达阳性的细胞已占到92.9%.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45表达阳性的细胞已从原代的73.4%降低到2.3%.结论传3代的细胞适合于细胞诱导分化,可作为理想细胞移植治疗的细胞来源.

    作者:罗蔚锋;包仕尧;张志琳;刘春风;霍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为开展器官移植的移植免疫实验研究,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模型,并探讨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Wistar系大鼠为供体,SD系大鼠为受体.采用左侧原位肾移植法,动脉端-端吻合,静脉袖套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结果共进行大鼠肾移植80次,存活73只,7只大鼠死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91.3%,建立了稳定、实用的大鼠肾移植动物模型.结论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是一种成功率较高的动物模型.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对建立稳定的模型有重要影响.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可提高成功率.

    作者:平季根;吕金星;严春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人体内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HPLC-FLD)来同时测定人体血浆、血小板、脑脊液中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的含量.方法样本经预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4.6mm,7μm),流动相:甲醇和0.1 mol/L磷酸二氢钾(15:85),流速1.5 ml/min,Ex=254 nm,EM=338 nm,柱温为35℃.结果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得到良好分离,线性范围5-羟色胺为1.1328~~1160 ng/ml,5-羟吲哚乙酸为0.9765~2000 ng/ml,日内RSD分别为0.743%和1.470%,日间RSD分别为1.310%和2.043%;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的平均回收率:血浆中分别为98.32%、98.50%,血小板中分别为91.41%、88.05%,脑脊液中分别为92.84%、93.51%.结论该法具有取样量少、简单、快速、准确、灵敏等特点,可作为临床检测的常规方法.

    作者:石建;缪丽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利钠肽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利钠肽(BNP和ANP)含量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等因素的关系.方法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名健康成人,对比观察血浆BNP和ANP水平、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等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BNP、A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成人,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BNP水平较单纯血压升高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ANP水平升高,尤其是伴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不全者.

    作者:邵春来;洪小苏;陈建昌;高岚;徐卫亭;江建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改良根管治疗开放型尖周炎45例疗效观察

    随着牙体修复技术的进步,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更具积极意义.残根、残冠大多伴有慢性根尖周炎,由于这类患牙髓腔敞开,临床上习惯称之为开放型慢性尖周炎.其临床症状一般没有闭合型尖周炎重,但尖周组织破坏往往比闭合型尖周炎严重,且常伴根管内龋坏,感染的菌种复杂,因此在根管治疗操作上也应有别于闭合型尖周炎.作者在临床上选择90例患牙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改进方法进行根管治疗,并作术后反应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范文霞;王利民;陈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D34+HP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和功能研究

    目的研究脐血CD34+HPC体外扩增诱导产生功能性树突状细胞(DCs) 的有效方案.方法 Ficoll分离脐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HPC,3H-TdR检测DCs激发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MTT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能力.结果 SCF+FL+GM-CSF+IL-4诱导生成的DCs激发T细胞增殖和特异性CTL的杀伤能力均高于其他组.结论 SCF+FL+GM-CSF+IL-4可有效扩增CD34+HPC并诱导产生功能性DCs.

    作者:吴明媛;黄勇;朱庭;朱一蓓;夏瑜;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氧饱和度及颅内压监护对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作用的评估

    目的观测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颅内压(ICP)的变化规律,探讨更好的甘露醇使用方法.方法选择2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ICP<30 mmH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每次用125、250 ml的20%甘露醇治疗1 d,总的剂量不变.同时应用近红外线光谱仪(NIRS)、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测rScO2、ICP,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rScO2开始变化、出现峰值的时间都较ICP早.ICP<25 mmHg时,125 ml组比250 ml组一天中ICP、rScO2维持在正常范围的时间长(P<0.01).25 mmHg<ICP<30 mmHg时,125 ml组比250 ml组一天中ICP维持<20 mmHg、rScO2维持在正常范围的时间长(P<0.01).结论ICP<30 mmHg时,125 ml剂量的甘露醇多次使用能够更好地缓解脑水肿.rScO2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比ICP更能反映颅脑外伤后脑灌注、脑缺血缺氧等代谢状况的变化.

    作者:金科;兰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和术后进行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48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6%;术后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术前和术后桡动脉内径等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它既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作为首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作者:徐卫亭;洪小苏;陈建昌;江建良;张强;余荣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免疫抑制大鼠模型感染后TNF-α和IL-6的基因表达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大鼠腹腔感染后组织中TNF-α和IL-6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60只SD大白鼠建立正常对照、免疫抑制两组动物模型,用盲肠结扎加穿刺法(CLP)形成腹腔感染,分别测定术后不同时段肝、肺组织中TNF-αmRNA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加以比较.结果(1)CLP前,免疫抑制大鼠肝、肺组织内TNF-αmRNA和IL-6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2)CLP后,两组大鼠肝、肺组织内TNF-αmRNA,IL-6 mRNA的变化基本一致,于CLP后3 h升高,而后平稳上升,24 h达大值;免疫抑制大鼠肝、肺组织内TNF-α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始终低于对照组.(3)IL-6 mRNA在CLP后24 h平均升高8.97倍,TNF-αmRNA则为3.96倍.结论(1)免疫抑制大鼠腹腔感染后发生MODS可能系机体处于CARS状态的结果,这种状态下细胞因子基因变化的规律类似于因SIRS导致MODS时的变化.(2)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可能发生于细胞因子转录水平,IL-6 mRNA可作为严重感染的预警指标.

    作者:张丰;曹苇;王玮;卢先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肺栓塞9例

    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2 h微泵输入治疗肺栓塞9例,总有效率为89%,无严重并发症.提示RT-PA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可明显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惠复新;吴艳;汪家坤;邹黎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毒鼠强中毒死亡后口鼻腔出血1例

    近年来,毒鼠强中毒时有发生.曾有报道数例毒鼠强中毒后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兴奋烦躁及昏迷等症状[1],但尚无毒鼠强中毒死亡后出现口、鼻腔出血的报道.笔者曾遇到1例毒鼠强中毒死亡后出现口、鼻腔出血症状,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明华;许长青;卞士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血管疾病CTA与DSA检查对比分析

    为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对22例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瘤15例,脑动静脉畸形7例)行CTA检查,三维重建采用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成像显示(SSD),21例同时行脑血管造影(DSA).结果:CTA对脑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100%.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能可靠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位置、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提示CTA是有效的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有诊断价值.

    作者:王雪元;胡春洪;丁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快速右心室起搏诱导心衰模型的改进

    目的改进快速右心室起搏的方法,获得稳定的慢性终末期心衰模型.方法以12只太湖梅山猪为实验对象,以230次/min的频率右心室快速起搏4周后,改用190次/min的频率维持右心室起搏4周.结果230次/min快速起搏4周后,所有实验动物均出现明显的充血性心衰的表现;心超显示心室壁变薄,EF、CO明显下降;心导管结果示肺动脉压、右房压、肺动脉楔压升高而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动脉压降低;在以190次/min维持4周后,上述参数仍保持稳定.结论改进的快速右心室起搏诱导的心衰模型是稳定、持久的慢性终末期心衰模型.

    作者:焦鹏;沈振亚;惠杰;杨俊华;孟自立;余云生;叶文学;黄浩岳;刘鸿程;张卫民;李红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口腔全景机颞骨茎突摄影法

    颞骨茎突起于鼓部后外侧、外耳道底内侧、颈静脉孔前外侧,呈喙突状伸向前、内下方,左右各一,双侧发育不对称,有的则终身发育不全.茎突引起的疾病的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或吞咽异物感,其主要原因为茎突过长.因茎突位置特殊,重叠较多,投照显示有一定困难,操作要求高,成功率低,有时不得不放弃检查治疗.笔者采用口腔全景机摄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俊鹏;李平;姚飞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应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76例,效果满意.它具有皮瓣薄、质地好、断蒂时间短、供皮范围广、面积大、皮肤相对松弛、位置隐蔽、不需二次去脂手术等优点,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尤其是伴有肌腱、骨等外露创面的理想皮瓣,可广泛应用于急诊手外伤的修复.

    作者:唐俊;陆兴安;沈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纤维连接蛋白样片段的原核表达及单抗制备

    目的在体外原核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纤维连接蛋白样片段,制备抗MMP-2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体外掊养EA hy926内皮细胞,收集细胞后抽提总RNA,利用所合成引物经RT-PCR获得纤维连接蛋白样片段cDNA,与PET20b(+)表达载体重组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us,挑选阳性克隆后,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蛋白经次氮基三乙酸镍琼脂糖(Ni-NTA agarose)柱纯化浓缩后免疫Balb/c小鼠,尾静脉加强后取脾细胞融合,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制备腹水.结果原核表达MMP-2纤维连接蛋白样片段大小为21 kd,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25%,经Ni-NTA agarose柱纯化后,获得了部分纯化的蛋白.小鼠脾细胞与杂交瘤细胞融合后筛选获得1株单克隆抗体.结论抗MMP-2特异性抗体的获得为MMP-2测定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为进一步研究MMP-2的功能及探讨MMP-2在实体瘤及血液肿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胡晓慧;蒋菊香;董宁征;沈飞;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双J管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为探讨妇科肿瘤治疗中避免输尿管损伤、解除输尿管梗阻的有效手段,在16例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双J管.结果14例行肿瘤根治术或满意的细胞减灭术,手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无1例输尿管损伤.另2例置管后梗阻解除行放疗.提示双J管的应用可降低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发生率,有效缓解输尿管梗阻及预防新的输尿管梗阻发生,改善肾功能.

    作者:沈连强;陈鸣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CR检测胃黏膜和唾液中的幽门螺杆菌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48例患者的胃黏膜和唾液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Hp).结果对于胃黏膜Hp而言,组织学检查和PCR具有高度一致性.在胃黏膜Hp阳性的36例患者中,唾液标本的检出率为72.2%(26/36).在胃黏膜Hp阴性的1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唾液Hp呈阳性(16.7%).提示口腔感染可能是Hp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PCR检测唾液Hp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Hp诊断方法,适用于Hp感染流行病学的调查.

    作者:华江;郑家驹;王毓明;李明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因素分析

    分析92例初治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因素.结果:男性患儿占大多数为66例(71.7%),婴幼儿为主59例(64.1%),秋冬季易发病为64例(70.5%),发病前有感染病史达65例(70.7%),49例(53.3%)有不同程度贫血,血小板相关病毒阳性40例(43.5%),血小板抗体阳性62例(67.4%).提示病毒感染和贫血可能是ITP发病的诱因,男性、婴幼儿、秋冬季节易发病.

    作者:卢俊;柴忆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前列腺增生症与腹股沟疝同时手术治疗26例报告

    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我们对2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腹股沟疝患者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的同时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雪志;俞弘颀;陈齐峰;孙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