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缪丽燕
Richards钉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我院自1996年至2002年不使用C臂X线机监视进行该手术6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建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毒鼠强中毒时有发生.曾有报道数例毒鼠强中毒后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兴奋烦躁及昏迷等症状[1],但尚无毒鼠强中毒死亡后出现口、鼻腔出血的报道.笔者曾遇到1例毒鼠强中毒死亡后出现口、鼻腔出血症状,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明华;许长青;卞士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改进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用出生1~3 d的新生大鼠,取脑用刀片剁碎和吸管吹打的机械分离法代替酶消化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果用机械分离法从新生大鼠脑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的获得率较高,并培养出较多的神经球,还能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该方法简便,能得到较多的神经球,细胞获得率也较高.
作者:龚珊;单立冬;郭试瑜;久光 正;蒋星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将410例门诊胃镜检查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组)、人工输注组(M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丙泊酚总的用量、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T组显著短于M组(P<0.05),苏醒时间T组较M组缩短(P<0.05),整个检查过程丙泊酚总的用量T组少于M组.T组与M组在各观察点的MAP、HR、SpO2无显著性差异,而T组、M组与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明显优于常规检查,丙泊酚靶控输注与人工输注相比,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维持更加平稳.
作者:郭万越;李万海;陈之云;张洪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肝癌22例,以大体肿瘤体积(GTV)边缘适当外放5~10 mm作为计划靶体积(PTV),优选5~6个非共面适形固定野照射,以90%等剂量线计算剂量,单次剂量DT3.6~7 Gy/次,2~3次/周,总剂量DT35~42 Gy/5~10次,GTV中位值为61.2 cm3(19.4~136.2 cm3).结果:近期疗效CR、PR、NC、PD和有效率(CR+PR)分别为4.5%、54.5%、36.3%、4.5%和59.1%;1、2年生存率分别为45.4%和27.3%;急性放射性肝损伤中转氨酶升高18.2%,黄疸指数升高9.1%.认为3DCRT具有定位准确、计划精确、重复性强等优点,用于治疗原发性或≤2个转移灶的继发性肝癌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
作者:蔡晶;许昌韶;谢国栋;吴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分析79例早期(T1N0M0)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手术效果,其中电视胸腔镜楔形切除术21例,开胸肺叶切除术58例.比较两组间的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复发率、生存率及肺功能等情况.结果:肿瘤的组织类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及后期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胸腔镜组患者的年龄偏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高,肺功能较差;与肺叶切除组相比,胸腔镜组平均住院日明显减少,局部复发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1年生存率相似(胸腔镜组95%,肺叶切除组91%),5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胸腔镜组65%,肺叶切除组70%,P<0.05).提示对有心肺功能损害的早期NSCLC患者,电视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是一种可行的外科治疗,但由于局部复发率较高,只要患者心肺功能能耐受,仍应首选肺叶切除术.
作者:李厚怀;沈振亚;许栋生;于曙东;余云生;叶文学;焦鹏;黄浩岳;周晓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在体外原核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纤维连接蛋白样片段,制备抗MMP-2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体外掊养EA hy926内皮细胞,收集细胞后抽提总RNA,利用所合成引物经RT-PCR获得纤维连接蛋白样片段cDNA,与PET20b(+)表达载体重组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us,挑选阳性克隆后,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蛋白经次氮基三乙酸镍琼脂糖(Ni-NTA agarose)柱纯化浓缩后免疫Balb/c小鼠,尾静脉加强后取脾细胞融合,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制备腹水.结果原核表达MMP-2纤维连接蛋白样片段大小为21 kd,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25%,经Ni-NTA agarose柱纯化后,获得了部分纯化的蛋白.小鼠脾细胞与杂交瘤细胞融合后筛选获得1株单克隆抗体.结论抗MMP-2特异性抗体的获得为MMP-2测定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为进一步研究MMP-2的功能及探讨MMP-2在实体瘤及血液肿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胡晓慧;蒋菊香;董宁征;沈飞;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探讨妇科肿瘤治疗中避免输尿管损伤、解除输尿管梗阻的有效手段,在16例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双J管.结果14例行肿瘤根治术或满意的细胞减灭术,手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无1例输尿管损伤.另2例置管后梗阻解除行放疗.提示双J管的应用可降低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发生率,有效缓解输尿管梗阻及预防新的输尿管梗阻发生,改善肾功能.
作者:沈连强;陈鸣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总结胆道T管引流术后并发急性肾衰13例的诊治经验,分析发生的原因.13例均得到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无1例死亡.胆道T管引流术后并发急性肾衰常发生在出院后1~2周内,术后持续T管引流胆汁及消化道功能障碍导致血容量不足是并发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及时诊断,充分补充血容量是治疗该病的关键;适时夹闭T管及避免胆汁持续丢失是预防该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危少华;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测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颅内压(ICP)的变化规律,探讨更好的甘露醇使用方法.方法选择2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ICP<30 mmH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每次用125、250 ml的20%甘露醇治疗1 d,总的剂量不变.同时应用近红外线光谱仪(NIRS)、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测rScO2、ICP,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rScO2开始变化、出现峰值的时间都较ICP早.ICP<25 mmHg时,125 ml组比250 ml组一天中ICP、rScO2维持在正常范围的时间长(P<0.01).25 mmHg<ICP<30 mmHg时,125 ml组比250 ml组一天中ICP维持<20 mmHg、rScO2维持在正常范围的时间长(P<0.01).结论ICP<30 mmHg时,125 ml剂量的甘露醇多次使用能够更好地缓解脑水肿.rScO2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比ICP更能反映颅脑外伤后脑灌注、脑缺血缺氧等代谢状况的变化.
作者:金科;兰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分析92例初治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因素.结果:男性患儿占大多数为66例(71.7%),婴幼儿为主59例(64.1%),秋冬季易发病为64例(70.5%),发病前有感染病史达65例(70.7%),49例(53.3%)有不同程度贫血,血小板相关病毒阳性40例(43.5%),血小板抗体阳性62例(67.4%).提示病毒感染和贫血可能是ITP发病的诱因,男性、婴幼儿、秋冬季节易发病.
作者:卢俊;柴忆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方法,并进行生物学活性观察.方法穿刺抽取新西兰大耳白兔骨髓5 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MSCs,体外贴壁培养、扩增、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各代细胞形态、数量生长情况,描绘生长曲线.第2代细胞用矿化液连续培养后,进行ALP及矿化结节染色.结果体外成功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传代的方法,能够连续传至8~9代;矿化液培养的细胞ALP及矿化结节染色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特性,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张希峰;王晓东;张亚;杨金华;张永良;李强;刘新辉;李明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按日本乳癌学会<保乳疗法指南(1999))筛选早期乳腺癌22例,严格按照儿玉法进行保乳根治术,并配套进行内分泌治疗、化疗和放疗.22例术后残乳都保留了较满意的外观和较好的生活质量.22例均在随访中,无1例复发和转移.认为保乳手术辅以放疗等综合治疗,疗效并不比传统的破坏性大的手术逊色,且由于保住了作为女性重要特征器官的乳房,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有非常显著的正性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山;曹苇;高敏;张志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对22例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瘤15例,脑动静脉畸形7例)行CTA检查,三维重建采用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成像显示(SSD),21例同时行脑血管造影(DSA).结果:CTA对脑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100%.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能可靠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位置、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提示CTA是有效的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有诊断价值.
作者:王雪元;胡春洪;丁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制备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特异性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以人骨髓MSCs为抗原,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并用免疫荧光法在流式细胞仪上对杂交瘤产生的抗体进行初测和复测.结果通过分泌的抗体与人MSCs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鉴定,进行杂交瘤筛选,将复测为阳性的克隆连续克隆化培养,获得两株持续分泌抗人MSCs的杂交瘤细胞株:8g8、8f9.两株单抗经体外连续传代培养,生长良好,稳定分泌抗体.结论人骨髓MSCs的特异性细胞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可望在MSCs的提纯和体外富集、特异性骨病的诊断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晓东;王明海;张亚;张德强;张锡庆;王科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离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GDNF)成熟肽基因,并在E.coil中获得表达.方法以人的白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合成特异引物,采用PCR技术分离得到hGDNF成熟肽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pET-21a(+)-hGDNF,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分别用IPTG和乳糖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hGDNF蛋白表达.结果PCR扩增出了400 bp的DNA片段,构建的表达载体pET-21a(+)-hGDNF经酶切、PCR鉴定均出现400 bp左右的条带,测序结果正确,用IPTG或乳糖诱导转化菌均有15kd大小的目的条带,表达的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30%以上,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克隆得到人GDNF成熟肽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作者:王金志;缪竞诚;盛伟华;谢宇锋;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模型大鼠脾切除后细菌的吞噬功能.方法75只Wistar大白鼠建立正常对照、肝硬化、激素负荷、免疫抑制4组动物模型,行脾切除术.所有大鼠测定中性粒细胞体外吞噬功能,计算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PR)和吞噬指数(SI).结果大鼠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平均PR分别为26.25%、22.60%和22.57%,平均SI分别为4.72、3.70和3.53,后两种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大鼠脾切除前后对细菌的平均PR分别为39.21%和30.71%,平均SI分别为5.48和4.11,脾切除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模型大鼠脾切除后对细菌的平均PR分别为30.71%、20.79%、14.46%和13.86%,后三组与正常脾切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SI分别为4.11、3.77、3.49和3.08,免疫抑制组与正常脾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中性粒细胞对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的PR和SI较低.脾切除术后大鼠对细菌的PR和SI均有下降.不同病理状态降低大鼠对细菌的PR和SI,因此临床上对病理性脾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作者:曹苇;贾鑫;张丰;卢先州;徐敏晖;池元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182例(201眼)白内障患者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16.50 min.术后1 d及1周视力≥0.5者分别占69.23%和82.97%.表明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肖前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采用胸腔镜配合胸膜固定术治疗43例复发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并通过胸腔镜同时获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43例患者均获病理确诊,其中甲状腺癌2例,结肠癌4例,乳腺癌6例,胸膜间皮瘤3例,肺癌28例;经胸膜固定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胸膜固定术有效率为100%.2例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无手术死亡.随访1~2个月无大量胸腔积液复发,无死亡.提示胸腔镜是一种微创、有效、实用的诊治方法,配合胸膜固定术治疗复发性恶性胸腔积液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志祯;钱永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几年来,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明显增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中有部分患者由于酒精中毒引起神经系统异常.现将我院1996年1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神经系统异常表现9例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念;沈国强;钱国权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