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越;李万海;陈之云;张洪奎
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临床极为罕见,发病率0.5/1000万[1].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甚少,极易发生误诊.现报告1例误诊6年后病理确诊的病例.
作者:周进;汪良;李德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离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GDNF)成熟肽基因,并在E.coil中获得表达.方法以人的白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合成特异引物,采用PCR技术分离得到hGDNF成熟肽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pET-21a(+)-hGDNF,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分别用IPTG和乳糖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hGDNF蛋白表达.结果PCR扩增出了400 bp的DNA片段,构建的表达载体pET-21a(+)-hGDNF经酶切、PCR鉴定均出现400 bp左右的条带,测序结果正确,用IPTG或乳糖诱导转化菌均有15kd大小的目的条带,表达的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30%以上,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克隆得到人GDNF成熟肽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作者:王金志;缪竞诚;盛伟华;谢宇锋;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分析79例早期(T1N0M0)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手术效果,其中电视胸腔镜楔形切除术21例,开胸肺叶切除术58例.比较两组间的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复发率、生存率及肺功能等情况.结果:肿瘤的组织类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及后期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胸腔镜组患者的年龄偏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高,肺功能较差;与肺叶切除组相比,胸腔镜组平均住院日明显减少,局部复发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1年生存率相似(胸腔镜组95%,肺叶切除组91%),5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胸腔镜组65%,肺叶切除组70%,P<0.05).提示对有心肺功能损害的早期NSCLC患者,电视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是一种可行的外科治疗,但由于局部复发率较高,只要患者心肺功能能耐受,仍应首选肺叶切除术.
作者:李厚怀;沈振亚;许栋生;于曙东;余云生;叶文学;焦鹏;黄浩岳;周晓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颞骨茎突起于鼓部后外侧、外耳道底内侧、颈静脉孔前外侧,呈喙突状伸向前、内下方,左右各一,双侧发育不对称,有的则终身发育不全.茎突引起的疾病的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或吞咽异物感,其主要原因为茎突过长.因茎突位置特殊,重叠较多,投照显示有一定困难,操作要求高,成功率低,有时不得不放弃检查治疗.笔者采用口腔全景机摄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俊鹏;李平;姚飞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2 h微泵输入治疗肺栓塞9例,总有效率为89%,无严重并发症.提示RT-PA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可明显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惠复新;吴艳;汪家坤;邹黎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方法,并进行生物学活性观察.方法穿刺抽取新西兰大耳白兔骨髓5 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MSCs,体外贴壁培养、扩增、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各代细胞形态、数量生长情况,描绘生长曲线.第2代细胞用矿化液连续培养后,进行ALP及矿化结节染色.结果体外成功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传代的方法,能够连续传至8~9代;矿化液培养的细胞ALP及矿化结节染色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特性,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张希峰;王晓东;张亚;杨金华;张永良;李强;刘新辉;李明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测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颅内压(ICP)的变化规律,探讨更好的甘露醇使用方法.方法选择2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ICP<30 mmH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每次用125、250 ml的20%甘露醇治疗1 d,总的剂量不变.同时应用近红外线光谱仪(NIRS)、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测rScO2、ICP,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rScO2开始变化、出现峰值的时间都较ICP早.ICP<25 mmHg时,125 ml组比250 ml组一天中ICP、rScO2维持在正常范围的时间长(P<0.01).25 mmHg<ICP<30 mmHg时,125 ml组比250 ml组一天中ICP维持<20 mmHg、rScO2维持在正常范围的时间长(P<0.01).结论ICP<30 mmHg时,125 ml剂量的甘露醇多次使用能够更好地缓解脑水肿.rScO2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比ICP更能反映颅脑外伤后脑灌注、脑缺血缺氧等代谢状况的变化.
作者:金科;兰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利钠肽(BNP和ANP)含量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等因素的关系.方法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名健康成人,对比观察血浆BNP和ANP水平、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等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BNP、A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成人,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BNP水平较单纯血压升高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ANP水平升高,尤其是伴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不全者.
作者:邵春来;洪小苏;陈建昌;高岚;徐卫亭;江建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30例急性肺炎患者和30名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肺癌组NSE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且升高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结论血清NSE检测可作为肺癌临床诊断、病情判断的一项辅助参考指标.
作者:陈燕明;裘建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几年来,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明显增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中有部分患者由于酒精中毒引起神经系统异常.现将我院1996年1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神经系统异常表现9例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念;沈国强;钱国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克隆人AC133-2全长基因,构建PGEZ-Tem-AC133-2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采用分段克隆的方法,通过聚合链式反应从胎肝文库中克隆AC133-2,并构建AC133-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结果成功克隆AC133-2全长基因并构建PGEZ-Term-ACl33-2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结论AC133-2全长基因克隆及构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成功,为构建AC133-2转基因细胞和制备抗人AC133-2单克隆抗体和研究AC133-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物质基础.
作者:王明元;居颂光;居颂文;狄文英;周晓华;薛群;曲静;方振羊;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构建表达hIFN-λ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具有抗病毒活性的rhIFN-λ3蛋白.方法用口腔滤泡炎病毒VSV刺激A549人肺腺癌细胞,抽提总RNA,经RT-PCR获得全长cDNA,与pcD-NA3.1/myc-his(-)A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重组体pcDNA3.1A-hIFN-λ3,并在COS-7细胞中进行表达,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试验研究表达产物的抗病毒活性.结果经PCR和限制性酶切鉴定以及DNA测序确证重组入载体中的基因片段不仅方向正确,而且确为hIFN-λ3,与GeneBank报告序列完全一致,并成功地在COS-7细胞中瞬时表达了具有抗病毒活性的rhIFN-λ3蛋白.结论该研究成功地克隆出hIFN-λ3基因编码序列,并在COS-7细胞中获得瞬时表达,证明了rhIFN-λ3蛋白具有抗病毒活性,为今后干扰素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丽丽;王建红;盛伟华;谢宇锋;缪竞诚;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15例需椎板减压患者在行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硬膜囊压迫后,应用钛网行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行X线摄片、CT、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钛网被自体骨固定,位置良好,椎体稳定,硬膜外无明显疤痕压迫.提示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融合有利于维持手术效果,减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丁文鸽;华锦明;瞿玉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肝癌22例,以大体肿瘤体积(GTV)边缘适当外放5~10 mm作为计划靶体积(PTV),优选5~6个非共面适形固定野照射,以90%等剂量线计算剂量,单次剂量DT3.6~7 Gy/次,2~3次/周,总剂量DT35~42 Gy/5~10次,GTV中位值为61.2 cm3(19.4~136.2 cm3).结果:近期疗效CR、PR、NC、PD和有效率(CR+PR)分别为4.5%、54.5%、36.3%、4.5%和59.1%;1、2年生存率分别为45.4%和27.3%;急性放射性肝损伤中转氨酶升高18.2%,黄疸指数升高9.1%.认为3DCRT具有定位准确、计划精确、重复性强等优点,用于治疗原发性或≤2个转移灶的继发性肝癌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
作者:蔡晶;许昌韶;谢国栋;吴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IFN-γ、IL-12对转染CD80基因前后肝癌细胞表面分子CD80的表达,评价CD80分子联合细胞因子对肝癌细胞杀伤效应的影响.方法取HepG2细胞和经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CD80转染的HepG2/CD80细胞,分别经IFN-γ、IL-12处理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分子的表达水平.LDH释放试验检测刺激前后肝癌瘤苗对CTL杀伤效应的影响.结果HepG2细胞表面CD80分子表达水平低,转染后HepG2/CD80细胞的表达增高.经IL-12、IFN-γ细胞因子诱导后,HepG2/CD80细胞表面的CD80基因表达进一步增强.细胞因子联合CD80基因转染提高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IL-12、IFN-γ刺激转染CD80肝癌细胞共刺激信号的进一步表达.(2)CD80基因转染联合IL-12、IFN-γ明显增强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提示两者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朱兴国;余文渊;李德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恩丹西酮是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的5-HT3受体拮抗剂.笔者选择我院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癌化疗患者76例,观察恩丹西酮在乳腺癌化疗过程中,对抑制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并与胃复安进行对照.
作者:钱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活化剂HYP协同rSjc26GST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活化剂HYP联用rSjc26GST、福氏佐剂(FCA)联用rSjc26GST、单用HYP和单用福氏佐剂分别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1周,免疫和对照组小鼠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7周后测定其免疫效应,观察其抗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效果.结果活化剂HYP联用rSjc26GST组的总虫卵数和成熟虫卵数减少率分别为55.37%和54.31%,均显著高于FCA联用rSjc26GST组的30.30%和38.07%;该两组肝内虫卵肉芽肿的直径及面积分别下降36.86%和35.25%及62.59%和60.44%;两组IgG和IgG1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活化剂HYP协同rSjc26GST比FCA具有更好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效果,其机制与体液免疫(IgG和IgG1)的增强密切相关.
作者:龚唯;骆伟;刘述先;施云松;陈家旭;宋光承;周卫芳;胡永德;李允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脐血CD34+HPC体外扩增诱导产生功能性树突状细胞(DCs) 的有效方案.方法 Ficoll分离脐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HPC,3H-TdR检测DCs激发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MTT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能力.结果 SCF+FL+GM-CSF+IL-4诱导生成的DCs激发T细胞增殖和特异性CTL的杀伤能力均高于其他组.结论 SCF+FL+GM-CSF+IL-4可有效扩增CD34+HPC并诱导产生功能性DCs.
作者:吴明媛;黄勇;朱庭;朱一蓓;夏瑜;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应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76例,效果满意.它具有皮瓣薄、质地好、断蒂时间短、供皮范围广、面积大、皮肤相对松弛、位置隐蔽、不需二次去脂手术等优点,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尤其是伴有肌腱、骨等外露创面的理想皮瓣,可广泛应用于急诊手外伤的修复.
作者:唐俊;陆兴安;沈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NB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造成局部脑缺血模型,观察NBT对脑缺血大鼠行为症状、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预先给予NBT 0.21 g/kg,0.42 g/kg7 d,可减轻MCAO大鼠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组织的含水量(P<0.05).结论NBT对大鼠脑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方;顾振纶;张慧灵;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