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84个指蹼畸形修复分析

刘惕;吴敏;王龙村

关键词:指蹼粘连畸形, 整形修复
摘要:我院1985年1月至1995年共收治192例284个指蹼粘连畸形,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整形修复,术后半年内门诊复查均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22例疗效分析

    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肝癌22例,以大体肿瘤体积(GTV)边缘适当外放5~10 mm作为计划靶体积(PTV),优选5~6个非共面适形固定野照射,以90%等剂量线计算剂量,单次剂量DT3.6~7 Gy/次,2~3次/周,总剂量DT35~42 Gy/5~10次,GTV中位值为61.2 cm3(19.4~136.2 cm3).结果:近期疗效CR、PR、NC、PD和有效率(CR+PR)分别为4.5%、54.5%、36.3%、4.5%和59.1%;1、2年生存率分别为45.4%和27.3%;急性放射性肝损伤中转氨酶升高18.2%,黄疸指数升高9.1%.认为3DCRT具有定位准确、计划精确、重复性强等优点,用于治疗原发性或≤2个转移灶的继发性肝癌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

    作者:蔡晶;许昌韶;谢国栋;吴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卵巢癌疗效观察

    以艾素联合铂类药佐以中药经验方治疗难治性卵巢癌12例,并与以往采用CAP或CP方案配合中药治疗的11例比较.结果有效率(CR+PR)前者(83%)较后者(63%)显著提高(P<0.05),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12和6/11)和2年(分别为7/12和7/11)、5年(分别为2/12和2/11)生存率无明显差异.艾素分为3周给药,可大大减少其副反应.认为艾素联合铂类药佐以中药经验方治疗难治性卵巢癌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

    作者:曾芹;高国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氧饱和度及颅内压监护对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作用的评估

    目的观测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颅内压(ICP)的变化规律,探讨更好的甘露醇使用方法.方法选择2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ICP<30 mmH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每次用125、250 ml的20%甘露醇治疗1 d,总的剂量不变.同时应用近红外线光谱仪(NIRS)、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测rScO2、ICP,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rScO2开始变化、出现峰值的时间都较ICP早.ICP<25 mmHg时,125 ml组比250 ml组一天中ICP、rScO2维持在正常范围的时间长(P<0.01).25 mmHg<ICP<30 mmHg时,125 ml组比250 ml组一天中ICP维持<20 mmHg、rScO2维持在正常范围的时间长(P<0.01).结论ICP<30 mmHg时,125 ml剂量的甘露醇多次使用能够更好地缓解脑水肿.rScO2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比ICP更能反映颅脑外伤后脑灌注、脑缺血缺氧等代谢状况的变化.

    作者:金科;兰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颈前带蒂肌膜肌瓣法在中晚期喉癌手术中的应用

    对113例中晚期喉癌手术切除肿瘤后用颈前带蒂肌膜肌瓣修复喉腔行喉功能重建.结果:总拔管率为92.04%(104/113);发音评价为中及较好以上占96.46%(109/113);3年生存率为76.99%(87/113),5年生存率为56.64%(64/113).认为应用带蒂肌膜肌瓣法修复中晚期喉癌扩大切除后创面,比其他方法省时、省事,效果好.

    作者:唐云青;戴长稳;曹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CR检测胃黏膜和唾液中的幽门螺杆菌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48例患者的胃黏膜和唾液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Hp).结果对于胃黏膜Hp而言,组织学检查和PCR具有高度一致性.在胃黏膜Hp阳性的36例患者中,唾液标本的检出率为72.2%(26/36).在胃黏膜Hp阴性的1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唾液Hp呈阳性(16.7%).提示口腔感染可能是Hp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PCR检测唾液Hp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Hp诊断方法,适用于Hp感染流行病学的调查.

    作者:华江;郑家驹;王毓明;李明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AC133-2分子的克隆及其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人AC133-2全长基因,构建PGEZ-Tem-AC133-2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采用分段克隆的方法,通过聚合链式反应从胎肝文库中克隆AC133-2,并构建AC133-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结果成功克隆AC133-2全长基因并构建PGEZ-Term-ACl33-2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结论AC133-2全长基因克隆及构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成功,为构建AC133-2转基因细胞和制备抗人AC133-2单克隆抗体和研究AC133-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物质基础.

    作者:王明元;居颂光;居颂文;狄文英;周晓华;薛群;曲静;方振羊;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活性观察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方法,并进行生物学活性观察.方法穿刺抽取新西兰大耳白兔骨髓5 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MSCs,体外贴壁培养、扩增、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各代细胞形态、数量生长情况,描绘生长曲线.第2代细胞用矿化液连续培养后,进行ALP及矿化结节染色.结果体外成功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传代的方法,能够连续传至8~9代;矿化液培养的细胞ALP及矿化结节染色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特性,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张希峰;王晓东;张亚;杨金华;张永良;李强;刘新辉;李明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快速右心室起搏诱导心衰模型的改进

    目的改进快速右心室起搏的方法,获得稳定的慢性终末期心衰模型.方法以12只太湖梅山猪为实验对象,以230次/min的频率右心室快速起搏4周后,改用190次/min的频率维持右心室起搏4周.结果230次/min快速起搏4周后,所有实验动物均出现明显的充血性心衰的表现;心超显示心室壁变薄,EF、CO明显下降;心导管结果示肺动脉压、右房压、肺动脉楔压升高而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动脉压降低;在以190次/min维持4周后,上述参数仍保持稳定.结论改进的快速右心室起搏诱导的心衰模型是稳定、持久的慢性终末期心衰模型.

    作者:焦鹏;沈振亚;惠杰;杨俊华;孟自立;余云生;叶文学;黄浩岳;刘鸿程;张卫民;李红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小板胶原受体糖蛋白Ⅵ体外表达

    目的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体外表达血小板糖蛋白Ⅵ(GPⅥ)胞外区片段.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GPⅥ胞外区片段cDNA,构建表达载体pET-20b(+)-GPⅥ,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NTA Resin纯化后复性;使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重组蛋白性质.结果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明与GPVI胞外区cDNA序列完全一致;酶切分析证明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0b(+)-GPⅥ;原核细胞经诱导表达后出现新的相对分子量为32 kd的蛋白条带,诱导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可与抗Penta-His抗体和抗GPⅥ多抗特异性结合.结论正确构建了GPⅥ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作者:余自强;董宁征;白霞;祝怀平;季顺东;江淼;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胸椎椎弓根角度的测量与临床意义

    目的确定胸椎椎弓根外缘外倾角及上倾角在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T1~T12椎弓根外侧缘横突上方至椎体前下1/3于水平面及矢状面投影上的角度.结果T1~T7外倾角及上倾角逐渐减小,T7~T12又逐渐增大.结论T1T12行后凸成形术时,T5~T8可经椎弓根外入路,T1~T4、T9~Ti2既可经椎弓根又可经椎弓根外入路.

    作者:梁道臣;杨惠林;刘小勇;唐天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Syndecan-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黏附分子Syndecan-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胶质瘤浸润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及8例正常脑组织的Syndecan-1表达.结果Syndecan-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胶质瘤Ⅰ~Ⅱ级组与Ⅲ~Ⅳ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yndecan-1与胶质瘤的浸润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姜华;周幽心;邵忠;傅军;黄煜伦;叶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AC133+细胞体外扩增效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AC133+细胞体外扩增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7、14d的脐带血AC133+细胞的扩增效率.结果新鲜脐带血AC133+细胞的比例为(0.93±0.2)%.短期液体扩增培养后,脐带血AC133+细胞的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在细胞因子SCF、FL和IL-3组合下,AC133+细胞的细胞数及扩增倍数与SCF、FL和IL-11组合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体外短期扩增培养中,早期效应细胞因子能显著上调脐带血AC133+细胞的比例;用SCF、FL和IL-3组合扩增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能够获得更高的体外扩增效率.

    作者:刘玉龙;戴宏;姜忠;周丽英;胡勤芳;郭晓葵;周剑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ACU内腹腔镜和剖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采用Roberta的麻醉后治疗室(PACU)并发症指标,对腹腔镜和剖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在PACU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呼吸和循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剖腹组;ASAⅢ级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SAⅠ、Ⅱ级患者,尤其是腹腔镜组;剖腹组疼痛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要对ASAⅢ级以上的患者尤其是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加强术中和术后的管理,严密监测,对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处理,提高麻醉安全性.

    作者:范瑛;魏兴;谢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胸腔镜在复发性恶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

    采用胸腔镜配合胸膜固定术治疗43例复发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并通过胸腔镜同时获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43例患者均获病理确诊,其中甲状腺癌2例,结肠癌4例,乳腺癌6例,胸膜间皮瘤3例,肺癌28例;经胸膜固定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胸膜固定术有效率为100%.2例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无手术死亡.随访1~2个月无大量胸腔积液复发,无死亡.提示胸腔镜是一种微创、有效、实用的诊治方法,配合胸膜固定术治疗复发性恶性胸腔积液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志祯;钱永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D34+HP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和功能研究

    目的研究脐血CD34+HPC体外扩增诱导产生功能性树突状细胞(DCs) 的有效方案.方法 Ficoll分离脐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HPC,3H-TdR检测DCs激发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MTT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能力.结果 SCF+FL+GM-CSF+IL-4诱导生成的DCs激发T细胞增殖和特异性CTL的杀伤能力均高于其他组.结论 SCF+FL+GM-CSF+IL-4可有效扩增CD34+HPC并诱导产生功能性DCs.

    作者:吴明媛;黄勇;朱庭;朱一蓓;夏瑜;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纤维连接蛋白样片段的原核表达及单抗制备

    目的在体外原核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纤维连接蛋白样片段,制备抗MMP-2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体外掊养EA hy926内皮细胞,收集细胞后抽提总RNA,利用所合成引物经RT-PCR获得纤维连接蛋白样片段cDNA,与PET20b(+)表达载体重组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us,挑选阳性克隆后,经IPTG诱导表达蛋白.蛋白经次氮基三乙酸镍琼脂糖(Ni-NTA agarose)柱纯化浓缩后免疫Balb/c小鼠,尾静脉加强后取脾细胞融合,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制备腹水.结果原核表达MMP-2纤维连接蛋白样片段大小为21 kd,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25%,经Ni-NTA agarose柱纯化后,获得了部分纯化的蛋白.小鼠脾细胞与杂交瘤细胞融合后筛选获得1株单克隆抗体.结论抗MMP-2特异性抗体的获得为MMP-2测定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为进一步研究MMP-2的功能及探讨MMP-2在实体瘤及血液肿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胡晓慧;蒋菊香;董宁征;沈飞;阮长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清脂联素、TNF-α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名非肥胖正常人和58例T2DM患者,后者按其体重指数(BMI)水平又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测定正常人和T2DM各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测定受试者空腹状态下血清APN、TNF-α、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分析这些参数在各组人群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超重组和肥胖组的APN显著降低、TNF-α显著升高(均P<0.01),T2DM各组HOMA-IR显著升高(均P<0.01).所有受试者APN与BMI和HOMA-IR成显著负相关;TNF-α和HOMA-IR成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APN、TNF-α水平的改变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

    作者:陆轶群;鲁燕;成兴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62例手术治疗分析

    手术治疗高龄食管癌、贲门癌62例,其中左开胸经食管床胃代食管38例,右胸、腹二切口或右胸、腹、左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23例,剖胸探查1例.结果61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手术病死率1.6%;半年以上生存率98.4%,1年生存率85.4%;发生并发症30例.认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均应采取手术治疗,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术期处理密切相关.

    作者:于曙东;何靖康;朱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儿玉法保乳根治术22例临床分析

    按日本乳癌学会<保乳疗法指南(1999))筛选早期乳腺癌22例,严格按照儿玉法进行保乳根治术,并配套进行内分泌治疗、化疗和放疗.22例术后残乳都保留了较满意的外观和较好的生活质量.22例均在随访中,无1例复发和转移.认为保乳手术辅以放疗等综合治疗,疗效并不比传统的破坏性大的手术逊色,且由于保住了作为女性重要特征器官的乳房,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有非常显著的正性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山;曹苇;高敏;张志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肺栓塞9例

    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2 h微泵输入治疗肺栓塞9例,总有效率为89%,无严重并发症.提示RT-PA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可明显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惠复新;吴艳;汪家坤;邹黎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