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颖;王浙东;沈廉涓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肾病治疗中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多年来,我们经多方探索发现用激素联合骁悉治疗的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6例第五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椎体前、后缘以及中点的高度进行对比,并采用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法进行疗效的评定,随访时间为2至56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术后伤椎的高度均得到恢复(P<0.05),神经功能的恢复除1例遗留有踝关节跖屈肌力减弱外,其余均恢复满意.结果表明:对第五腰椎爆裂性骨折这种较少见的脊柱骨折早期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晚期后凸畸形的发生.
作者:史勇;张亚峰;唐天驷;杨惠林;刘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27例临床疑为美克尔憩室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儿术前行高锝酸盐(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将显像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并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高锝酸盐(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美克尔憩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2.86%,92.86%,100%和96.29%.认为高锝酸盐(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是一种无创、简便、有效的美克尔憩室诊断方法.
作者:金振军;刘增礼;唐军;杨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生命,影响了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术后长期的生存质量.先天性心脏病(下简称先心病)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由于模型制备十分困难,采用的方法也不多,至今国内极少见到此方面的研究报道[1].我们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了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菁;严文华;叶文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50例胃肿瘤/胃溃疡患者作胃镜检查后,立即行螺旋CT检查,再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摄片.将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用仿真内窥镜成像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胃窦+胃角癌24例,胃体癌10例,贲门癌3例,胃溃疡11例,胃平滑肌瘤1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认为螺旋CT仿真胃镜对胃肿瘤/胃溃疡的临床诊断、病理分型、分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盛仁;龚建平;朱建兵;钱铭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短暂性全脑遗忘症(TGA)与癫痫及其他脑血管疾病不同,其发病性质并不完全肯定,临床诊断应谨慎.本院自1998年2月-2003年9月间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念;沈国强;朱志强;钱国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在脂多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抗凝疗效.方法建立家兔脂多糖DIC模型,19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静脉注射脂多糖的同时分别予生理盐水(n=7)、普通肝素(n=6)、低分子肝素(n=6)抗凝治疗,于注射脂多糖前及注射后2 h、4 h、6 h检测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X(FX)、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并对心、肺、肾等脏器作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FX、ATⅢ活性减低程度有改善,肝素治疗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降低较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明显;模型组心、肝、肺、肾、脾脏可见微血栓形成,治疗组均未见微血栓形成.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脂多糖DIC的抗凝治疗中更具优势.
作者:谢燕;张威;王兆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Ⅰ-1)),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起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用放射免疫法、苦味酸法分别测定反映肾功能的标志物α1-微球蛋白(α1-MG)、肌酐(Cr),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PAi-1、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且α1-M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Cr水平患者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PAI-1与α1-MG呈显著正相关(r=0.730,P<0.001),而与Cr值无明显相关性(r=0.052,P>0.05);hsCRP与α1-MG呈显著正相关(r=0.586,P<0.01),而与Cr值无明显相关性(r=0.019,P>0.05).此外,PAI-1与hsCRP又呈显著正相关(r=0.776,P<0.001).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凝、低纤溶及炎症反应状态,有进一步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PAI-1、hsCRP均与肾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DN的敏感指标,并可监测DN的发展,两者互为关联,共同介导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作者:郑焱;王进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采用MOS SF-36量表(medical outcome study short form 36 scales)评价134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对其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作多元线性回归.结果:RA患者总体生命质量普遍下降,不同病情X线分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各维度分值(除情感职能外)和SF-36总评分显著不同(P<0.05),随着病情分级的降低而降低.不正规治疗组各维度分值低于正规治疗组,其中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正规治疗组各维度分值低于初诊组,以生理功能和情感职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响RA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有:医疗费用、伴发疾病、收入水平.认为早期正规治疗能改善RA患者的生命质量,医疗费用、伴发疾病、收入水平影响其生命质量.
作者:陈勇;陈志伟;黄华;忻霞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比较分析用非手术方法、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和切开复位AO肩锁钩钢板内固定3种方法治疗J/BⅡa型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115例中,有9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4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Luazz Cano疗效评定标准,3种方法的优良率分别为48%、86%和93%.经χ2检验,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手术组之间临床效果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中克氏针松动致针尾浅表感染6例,分离移位致成角畸形14例,不愈合3例.肩锁钩钢板内固定组中,延迟愈合1例,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果表明,J/BⅡa型锁骨远端骨折以手术治疗尤其是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较好.
作者:朱伟;孙俊英;宋斌;杨玉生;杨沛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回顾分析16例乙状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手术治疗14例,非手术治疗2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5年.结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认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首选钡灌肠,治疗方法首选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
作者:田青水;李德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2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经过2个疗程MVP方案化疗后,监测第1次化疗前和第3次化疗前肿瘤标记物CEA、CA125、CA19-9、CA153水平的变化,并根据化疗前后肺部CT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2次化疗后,CEA、CA125、CA153水平较化疗前下降,其中CEA对于肺腺癌,CA125、CA153对于肺鳞癌及肺癌化疗前效果的评定具有一定的价值.而化疗后CA19-9的下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通过监测CEA、CA125、CA153水平的变化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疗效的判断.
作者:倪崇俊;黄建安;马家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12例膝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采用关节镜下骨-骸腱-骨(B-PT-B)重建ACL,挤压螺钉固定.术后获随访3~~48个月,平均23.17个月.结果:术后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转阴.膝关节功能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定,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关节镜下B-PT-B重建ACL疗效显著.
作者:张爱国;董启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256例肺癌患者常规进行全身及局部骨显像,结合临床判断有无骨转移并统计转移的部位及病灶数目.结果:256例中,骨转移发生率为41.4%;周围型肺癌发生骨转移的概率高于中央型肺癌;各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发生骨转移的概率以肺腺癌为高,达53.7%;部位以脊柱和肋骨为多见,其次为骨盆、四肢骨、颅骨等.认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检测方法,其结果对肺癌患者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评价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桂文来;刘增礼;杨仪;唐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D1和p16在50例胃癌和24例慢性胃炎中的表达.结果:50例胃癌中,cyclinDl的阳性表达率为64%(32/50),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4%(22/50).24例慢性胃炎中,cyclinD1的表达率为0,p16的表达率为100%.高分化腺癌中cyclinD1的过表达率为38.5%(5/13),低分化腺癌中为90.9%(20/22),两者差异显著(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yclinD1过表达率为73.1%(19/26),无淋巴结转移组为54.1%(13/2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分化腺癌中p16的表达率为76.9%(10/13),低分化腺癌为27.3%(6/22),两者差异显著(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p16的表达率为30.8%(8/26),无淋巴结转移组的为58.3%(14/24),两者有差异(P<0.05).认为cyclinD1的过表达和p16的缺失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cyclinD1和p16作为反映胃癌病理学特点的参考指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顾凤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s disease)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家族性代谢性疾病(神经磷酯病)[1].病变涉及周身的网状内皮细胞,脂肪代谢紊乱,磷酯酶缺乏.其特点是:肝、脾极度肿大,神经系统受侵犯,肝、脾、淋巴结和骨髓细胞中含磷酯的泡沫状网状内皮细胞,以两岁以内婴幼儿多见,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治疗方法,愈后差,病死率高.为缓解脾功能亢进,需行脾切除术.笔者在圭亚那大学附属医院工作期间对1例患儿施行巨脾切除术的麻醉,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膝关节损伤患者148例,经临床证实101例为多发韧带损伤,47例为单发韧带损伤或无韧带损伤.对所有病例均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扫描.结果:148例中,MRI诊断与临床诊断完全符合135例,其中阳性94例,阴性41例;MRI检查为阳性而为临床所否定的有6例,另有7例临床证实为多发韧带损伤,而MRI仅提示为单发或出现漏诊,其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漏诊4例,侧副韧带损伤漏诊3例,无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漏诊.该组病例MRI诊断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3%、87.2%,准确率达92.6%.结果表明:MRI能安全、快捷地对各种韧带损伤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诊断,并可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MRI亦可作为韧带修复以及术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但是MRI仍存在局限性,只有与X线检查以及物理检查相结合才能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顾军;董启榕;汪益;沈钧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常与受照射的新生儿脐带血中ACl33+细胞的分离与纯化的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活性分选系统(MidiMACS)分离、纯化脐带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ACl33+细胞的纯度.结果在正常与受照射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中,ACl33+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93±0.20)%和(0.33±0.20)%,两者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正常与受照组一次过柱获取的ACl33+细胞的纯度分别为(70.3±4.9)%和(68.3±4.6)%,二次过柱获取的ACl33+细胞的纯度分别为(86.3±5.5)%和(84.5±6.8)%,正常与受照组相比较,无论是一次过柱还是二次过柱,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免疫磁珠活性分选技术是一套有效的分离、纯化系统,可以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祖细胞;正常与受照射的脐带血MNC中ACl33+细胞所占的比例差异非常显著.
作者:刘玉龙;戴宏;姜忠;周丽英;胡勤芳;周剑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应用超声刀及切割闭合器(Endo GIA)进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结果:1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35min.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7 d.住院期间皆未使用过镇痛剂.认为LS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达到了微创手术的效果.
作者:陈伟;吴浩荣;王浩炜;谷春伟;孙亦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报告4例40岁以上的外周神经外胚层瘤.4例患者年龄为41~45岁;肿瘤发生部位为左踝部、颈部、右臀部和骶骨,分别行左下肢膝上截肢术、颈部肿瘤切除术、右臀部肿瘤广泛切除和骶骨肿瘤病灶内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化疗或放疗.另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取其中资料较完整的16例40岁以上外周神经外胚层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例经随访3~24个月,1例死亡,其余3例未见复发和转移.文献报道的16例大都预后不佳.结果表明:40岁以上成年人外周神经外胚层瘤多发于四肢和骨盆区域,躯干部的肿瘤预后差;40岁以上的患者总体预后较差;肿瘤大小、部位和手术切除边缘是否充分对预后非常重要;化疗是常规治疗方法,对切除不完整的患者可同时行放疗.
作者:郭炯炯;唐天驷;杨惠林;郭凌川;姜为民;徐浩;杨亚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