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激素联合骁悉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观察

李军平

关键词:激素, 骁悉,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治疗
摘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肾病治疗中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多年来,我们经多方探索发现用激素联合骁悉治疗的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与炎症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对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Ⅰ-1)),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起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用放射免疫法、苦味酸法分别测定反映肾功能的标志物α1-微球蛋白(α1-MG)、肌酐(Cr),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PAi-1、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且α1-M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Cr水平患者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PAI-1与α1-MG呈显著正相关(r=0.730,P<0.001),而与Cr值无明显相关性(r=0.052,P>0.05);hsCRP与α1-MG呈显著正相关(r=0.586,P<0.01),而与Cr值无明显相关性(r=0.019,P>0.05).此外,PAI-1与hsCRP又呈显著正相关(r=0.776,P<0.001).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凝、低纤溶及炎症反应状态,有进一步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PAI-1、hsCRP均与肾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DN的敏感指标,并可监测DN的发展,两者互为关联,共同介导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作者:郑焱;王进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单侧海马损毁诱发双侧齿状回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单侧海马锥体细胞被损毁后,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neural stem cells/progenitor cells)原位激活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用海人酸(kainic acid,KA)建立单侧海马损毁模型,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损毁后不同时间点损毁侧及对侧海马DG表达BrdU的细胞数.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各时间点假损毁组双侧海马DG区均可见到少量BrdU阳性细胞,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双侧DG BrdU阳性细胞均于损毁后第3 d起明显增多(P<0.01),第5 d达高峰(P<0.01),第9 d下降至对照组水平;损毁侧阳性细胞数目较对侧略多.结论成年大鼠单侧海马损毁可增强双侧海马DG的神经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损毁引起的机体激素水平、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浓度的改变以及损毁侧局部微环境变化有关.

    作者:陈琳;龚珊;单立冬;蒋星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的表达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免疫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1例均符合MODS诊断标准,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段单核细胞CD14+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百分比.结果MODS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含量均低于30%,死亡组入院后CD14+单核细胞HLA-DR呈进行性降低,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且入院后1 hCD14+单核细胞HLA-DR<10%的患者均死亡.结论MODS患者的免疫状态低下,动态监测CD14+单核细胞HLA-DR的变化对患者的预后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曹一飞;吴允孚;钱毓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影响胃癌临床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回顾分析18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等因素与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3.6%、41.2%,手术死亡率为4.8%.肿瘤直径大于4 cm者、年龄小于40岁者、浸润超过粘膜下肌层者、远处淋巴结转移者、未分化型者、术前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者,其3年、5年生存率均较低.结果表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周江;徐峰;张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治体会

    回顾分析16例乙状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手术治疗14例,非手术治疗2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5年.结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认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首选钡灌肠,治疗方法首选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

    作者:田青水;李德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29例临床分析

    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29例,全部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认为只要掌握熟练的LC技术和急诊手术时机,根据不同情况作相应处理,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治疗仍是可行的.

    作者:吴斌;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胎儿窘迫产妇血清褪黑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选择120例阴道分娩产妇,其中60例产程分娩中有胎儿窘迫(胎窘组),60例无胎儿窘迫(正常组).每组根据新生儿出生时间分为两个亚组:日间组(9:00~21:00)和夜间组(21:00~9:00),各30例.两组产妇均在分娩时抽取静脉血3 ml,提取血清1 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褪黑激素(melatonin,MT)浓度.结果:胎窘组和正常组的MT值均呈现昼低夜高的现象(两组均P<0.01),胎窘组的日间组MT值较正常组的日间组MT值高(P<0.05),而胎窘组的夜间组MT升高较正常组的更明显(P<0.01).结果表明:正常分娩和胎窘分娩的产妇MT均呈现昼低夜高的分泌规律.胎窘时MT分泌增加,尤其夜间分娩者.这种变化可能与产妇的应激性提高,产生MT,以增强胎儿抗缺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作者:史明;钱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在脂多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抗凝疗效.方法建立家兔脂多糖DIC模型,19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静脉注射脂多糖的同时分别予生理盐水(n=7)、普通肝素(n=6)、低分子肝素(n=6)抗凝治疗,于注射脂多糖前及注射后2 h、4 h、6 h检测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X(FX)、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并对心、肺、肾等脏器作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FX、ATⅢ活性减低程度有改善,肝素治疗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降低较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明显;模型组心、肝、肺、肾、脾脏可见微血栓形成,治疗组均未见微血栓形成.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脂多糖DIC的抗凝治疗中更具优势.

    作者:谢燕;张威;王兆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OX-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52例胰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并对其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2例胰腺癌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76.9%;有淋巴结转移和Ⅲ~Ⅳ期患者的COX-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患者;COX-2高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OX-2低表达患者(P<0.01).结论COX-2的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一种胰腺癌转移和预后分析的指标之一.

    作者:高锋;冯一中;邓海贞;李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螺旋CT仿真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50例胃肿瘤/胃溃疡患者作胃镜检查后,立即行螺旋CT检查,再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摄片.将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用仿真内窥镜成像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胃窦+胃角癌24例,胃体癌10例,贲门癌3例,胃溃疡11例,胃平滑肌瘤1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认为螺旋CT仿真胃镜对胃肿瘤/胃溃疡的临床诊断、病理分型、分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盛仁;龚建平;朱建兵;钱铭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幼猪同种异体异位肾移植技术探讨

    目的研究大动物活体肾移植的外科技术.方法应用氯胺胴、安定静脉麻醉,游离供体左肾动、静脉及输尿管,切取左肾,离体灌注后备用.游离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将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作端侧吻合,供体输尿管与受体膀胱吻合后单J管从腹壁引出作外引流.结果22头幼猪共完成15例次活体肾移植手术.移植肾冷缺血时间为35~70 min,血管吻合时间为28~52 min.手术中死亡3例,其中2例(供、受体各1例)死于麻醉过深,1例死于肺动脉血栓栓塞.出现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尿瘘1例,输尿管狭窄1例.结论娴熟的外科技术和良好的人员配合是大动物活体肾移植成功的基础,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孙传洋;单玉喜;阳东荣;凌莉琴;胡玉敏;张学光;陈易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以异环磷酰胺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采用异环磷酰胺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CHOP方案失败的非何杰金淋巴瘤32例.结果:CR3例(9.3%),PR18例(56.2%).总有效率达65.5%.结果表明,对使用CHOP方案失败的非何杰金淋巴瘤采用异环磷酰胺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陈赛;王云玲;张凯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MRI在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膝关节损伤患者148例,经临床证实101例为多发韧带损伤,47例为单发韧带损伤或无韧带损伤.对所有病例均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扫描.结果:148例中,MRI诊断与临床诊断完全符合135例,其中阳性94例,阴性41例;MRI检查为阳性而为临床所否定的有6例,另有7例临床证实为多发韧带损伤,而MRI仅提示为单发或出现漏诊,其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漏诊4例,侧副韧带损伤漏诊3例,无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漏诊.该组病例MRI诊断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3%、87.2%,准确率达92.6%.结果表明:MRI能安全、快捷地对各种韧带损伤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诊断,并可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MRI亦可作为韧带修复以及术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但是MRI仍存在局限性,只有与X线检查以及物理检查相结合才能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顾军;董启榕;汪益;沈钧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创伤性心脏损伤9例手术救治报告

    需要手术救治的创伤性心脏损伤常伴有严重的多发伤,伤情非常危重,许多伤员未抵达医院就已死亡.在到达医院的胸部外伤患者中,心脏损伤约占2%~3%[1],而需手术救治治的则更少.现总结我院1993年1月至2004年8月近13年间手术救的9例创伤性心脏损伤的体会,以期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水平.

    作者:郑琳;沈振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的诊断和治疗(附5例报告)

    回顾分析5例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术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造影(RP)和CT检查.手术时将输尿管移位于腹腔内4例,另外1例行肾切除.5例随访6~24个月,肾功能均正常,肾积水明显好转.认为IVU、RP、CT或MRI是诊断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的主要手段,将输尿管移位于腹腔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守军;侯建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13例

    对非寄生虫性肝囊肿13例采用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全组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1个月,症状均有减轻或治愈,无复发.提示在腹腔镜下行肝囊肿开窗术有创伤小、手术快、出血少、效果佳等优点.

    作者:范仁根;田力平;谭友文;林茂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5d-PGJ2抑制LPS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

    目的探讨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作用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巨噬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加入LPS(终浓度为10 μg/ml)的同时加入终浓度为2μg/ml的15d-PGJ2,用MTT法检测巨噬细胞活力;用硝酸还原酶法测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巨噬细胞经LPS(10μg/ml)处理后,于24 h开始MTT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15d-PGJ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LPS+15d-PGJ2组与其他3组相比,MTT值在48 h后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LPS组NO在前24 h内释放明显增多,高于对照组、15 d-PGJ2组和LPS+15d-PGJ2组(P<0.05),24h后NO释放减少.LPS+15d-PGJ2组NO的释放在24h后均高于对照组和15d-PGJ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5d-PGJ2能部分拮抗10μg/ml LPS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能与NO的产生有关.提示15d-PGJ2可作为维持巨噬细胞活性药物,以防止内毒素诱导的免疫损伤.

    作者:马志敏;董吉祥;汪寅;谢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第五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治体会

    对6例第五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椎体前、后缘以及中点的高度进行对比,并采用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法进行疗效的评定,随访时间为2至56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术后伤椎的高度均得到恢复(P<0.05),神经功能的恢复除1例遗留有踝关节跖屈肌力减弱外,其余均恢复满意.结果表明:对第五腰椎爆裂性骨折这种较少见的脊柱骨折早期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晚期后凸畸形的发生.

    作者:史勇;张亚峰;唐天驷;杨惠林;刘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D10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52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胰腺癌中MVD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并且MVD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胰腺癌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VD显著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MVD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结论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为胰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作者:黄文亭;冯一中;柴玉海;李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31例疗效观察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定型产品,对该院收治的各类腹股沟疝共231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除2例复发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康复,术后6 h起床活动并进流汁,术后出现疼痛21例,16例仅需口服止痛药,另5例需局封治疗;出现阴囊血肿15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现急性尿潴留34例;复发2例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认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复发率低、疗效好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较好的方法.

    作者:蒋国勤;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