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铭;冯星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表阿霉素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后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表阿霉素的浓度增加,作用于SMMC-7721细胞时间的延长,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SMMC7721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与表阿霉素作用浓度EY时间呈负相关.结论Bcl-2基因表达下调可能是表阿霉素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危少华;吴浩荣;杨吉成;盛伟华;邢春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克隆sCD40L功能性片段(E107-L261)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体系进行表达.方法从CD40L胞外段全长基因通过PCR方法扩增出sCD40L功能性片段(E107-L261)的基因,并在其N端融合6个组氨酸(His);经PCR、酶以及DNA测序证实;将融合得到的sCD40L基因插入pET30a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体系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构建了pET30a-sCD40L原核表达载体;将转化菌BL21(DE3)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电泳以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显示在18kd处有sCD40L功能性片段(E107-L261)的高效表达.结论sCD40L功能性片段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为进一步研制其同源三聚体形式的功能性重组蛋白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璇;黄勇;郑璐;庄羽美;周桓;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需要手术救治的创伤性心脏损伤常伴有严重的多发伤,伤情非常危重,许多伤员未抵达医院就已死亡.在到达医院的胸部外伤患者中,心脏损伤约占2%~3%[1],而需手术救治治的则更少.现总结我院1993年1月至2004年8月近13年间手术救的9例创伤性心脏损伤的体会,以期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水平.
作者:郑琳;沈振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膝关节损伤患者148例,经临床证实101例为多发韧带损伤,47例为单发韧带损伤或无韧带损伤.对所有病例均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扫描.结果:148例中,MRI诊断与临床诊断完全符合135例,其中阳性94例,阴性41例;MRI检查为阳性而为临床所否定的有6例,另有7例临床证实为多发韧带损伤,而MRI仅提示为单发或出现漏诊,其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漏诊4例,侧副韧带损伤漏诊3例,无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漏诊.该组病例MRI诊断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3%、87.2%,准确率达92.6%.结果表明:MRI能安全、快捷地对各种韧带损伤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诊断,并可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MRI亦可作为韧带修复以及术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但是MRI仍存在局限性,只有与X线检查以及物理检查相结合才能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顾军;董启榕;汪益;沈钧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常与受照射的新生儿脐带血中ACl33+细胞的分离与纯化的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活性分选系统(MidiMACS)分离、纯化脐带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ACl33+细胞的纯度.结果在正常与受照射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中,ACl33+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93±0.20)%和(0.33±0.20)%,两者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正常与受照组一次过柱获取的ACl33+细胞的纯度分别为(70.3±4.9)%和(68.3±4.6)%,二次过柱获取的ACl33+细胞的纯度分别为(86.3±5.5)%和(84.5±6.8)%,正常与受照组相比较,无论是一次过柱还是二次过柱,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免疫磁珠活性分选技术是一套有效的分离、纯化系统,可以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祖细胞;正常与受照射的脐带血MNC中ACl33+细胞所占的比例差异非常显著.
作者:刘玉龙;戴宏;姜忠;周丽英;胡勤芳;周剑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回颐性分析1997年至2004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胆囊十二指肠痿19例.结果:胆囊十二指肠瘘术前诊断率为26.3%,主要通过B超、腹部平片、口服造影剂或钡剂灌肠、C T、纤维胃镜及ERCP等辅助检查.19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表明,胆囊十二指肠瘘由多种病因所致,术前确诊率较低,影像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很有帮助,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原则是切除胆囊、切断瘘管、闭合瘘口.
作者:梁磊;钱海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中ACl33+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粘附分子VLA4(CD49d)、LFA-1(CD11a)和L-selectin(CD62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7 d、14 d的脐带血中AC133+细胞表面CXCR4和CD49d、CD11a和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新鲜脐带血AC133+细胞中CXCR4的表达率为(50.2±12.5)%;CD49d的表达率为(53.2±15.6)%,CD11a的表达率为(98.1±2.4)%,CD62L的表达率为(52.4±16.6)%.在无血清、无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体外培养第7 d及14d,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有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短期液体扩增培养后,脐带血ACl33+细胞中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率较新鲜ACl33+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IL-3+FL+SCF组较IL-11+FL-3+SCF组表达率高,其中以培养第14d CXCR4、CD62L的表达增高明显.结论在体外短期扩增培养过程中,早期效应细胞因子能显著上调脐带血ACl33+细胞CXCR4、CD49d、CD11a和CD62L等的表达;用SCF、FL和IL-3组合扩增脐带血,不仅能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祖细胞,还能增加造血干/祖细胞的迁移和归巢能力.
作者:戴宏;刘玉龙;姜忠;周丽英;胡勤芳;郭晓葵;周剑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金养麦提取物Fr4对小鼠lewis肺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proteinase,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C57/BL6小鼠移植性肿瘤lewis肺癌模型,观察金养麦Fr4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影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金荞麦Fr4对lewis肺癌中MMP-9、TIMP-1表达的影响.结果金养麦Fr4在400 mg/kg剂量时可明显抑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生长;金荞麦Fr4可下调MMP-9的表达,但不影响TIMP-1的活性.结论金养麦提取物Fr4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的表达有关.
作者:陈晓锋;顾振纶;杨海华;梁中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采用异环磷酰胺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CHOP方案失败的非何杰金淋巴瘤32例.结果:CR3例(9.3%),PR18例(56.2%).总有效率达65.5%.结果表明,对使用CHOP方案失败的非何杰金淋巴瘤采用异环磷酰胺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陈赛;王云玲;张凯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液氨基酸的变化及与癫痫的关系.方法制作戊四氮致痫模型,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采集大鼠海马细胞外液,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结果在发作期,细胞外液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为38119.7±912.7 nmol/L,较发作前明显下降,在发作后3 d升高,发作后14d仍有升高;而谷氨酸(Glu)的浓度在发作期为4742.0±201.2 nmol/L,较发作前升高,在发作后3 d下降,在发作后14d仍低于发作期.结论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失衡可能是癫痫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徐元;包仕尧;张志琳;李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过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0例初治AL患者血浆sFas和sTNFRI进行测定,另设10名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结果初治AL的sFas和sTNFR 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治疗缓解后,sFas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血浆(TNF Ⅰ)水平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NLL)亚型、反映肿瘤负荷的指标、临床预后、染色体核型相关.结论血浆sFas和sTNFR Ⅰ可作为白血病发生、转归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唐海英;李建勇;岑建农;陶瑞芳;陈子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蛇床子总香豆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蛇床子总香豆素20 mg/kg组和尼尔雌醇组,对后3组大鼠行卵巢切除术,12周后检测大鼠体重、子宫重量、子宫内膜腺体数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肌肝、CT、CT、TGF-β1、BGP含量和大鼠股骨骨密度及形态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蛇床子总香豆素组大鼠体重、子宫重量和子宫内膜腺体数未见有明显增加或降低(P>0.05),而血清钙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清磷含量下降(P<0.05);蛇床子总香豆素组大鼠血清E2、CT、TGF-β1、BG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股骨近端干骺端骨密度明显增加(P<0.01),光镜下可见骨小梁增多、增粗,呈网状,髓腔变小,与假手术组大鼠相似.结论蛇床子总香豆素能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改善股骨组织形态,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E2、CT、TGF-β1和BGP含量等相关.
作者:鲍君杰;谢梅林;周佳;朱路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免疫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1例均符合MODS诊断标准,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段单核细胞CD14+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百分比.结果MODS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含量均低于30%,死亡组入院后CD14+单核细胞HLA-DR呈进行性降低,与存活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且入院后1 hCD14+单核细胞HLA-DR<10%的患者均死亡.结论MODS患者的免疫状态低下,动态监测CD14+单核细胞HLA-DR的变化对患者的预后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曹一飞;吴允孚;钱毓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8例因松动行翻修术的人工髋关节,手术时取假体周围的界膜组织,另取8例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疤痕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在松动假体周围的界膜中发现大量的磨损颗粒、组织细胞增生及溶骨因子.而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疤痕组织主要为纤维组织.认为假体使用过程中磨损产生的磨损颗粒激活炎性细胞产生溶骨因子,是导致假体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洪震;徐炜;董启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6例第五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椎体前、后缘以及中点的高度进行对比,并采用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法进行疗效的评定,随访时间为2至56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术后伤椎的高度均得到恢复(P<0.05),神经功能的恢复除1例遗留有踝关节跖屈肌力减弱外,其余均恢复满意.结果表明:对第五腰椎爆裂性骨折这种较少见的脊柱骨折早期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晚期后凸畸形的发生.
作者:史勇;张亚峰;唐天驷;杨惠林;刘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配对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总胆红素(TBil)、ALT、AST、HA(透明质酸酶)、LN(层粘连蛋白)、Ⅳ-C(Ⅳ型胶原)的改善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可致HBV-DNA一定程度的降低.结果表明,复方甘草甜素可应用于保护肝细胞,预防肝纤维化,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江;甘建和;赵卫峰;罗二平;庞中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27例临床疑为美克尔憩室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儿术前行高锝酸盐(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将显像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并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高锝酸盐(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美克尔憩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2.86%,92.86%,100%和96.29%.认为高锝酸盐(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是一种无创、简便、有效的美克尔憩室诊断方法.
作者:金振军;刘增礼;唐军;杨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定型产品,对该院收治的各类腹股沟疝共231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除2例复发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康复,术后6 h起床活动并进流汁,术后出现疼痛21例,16例仅需口服止痛药,另5例需局封治疗;出现阴囊血肿15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现急性尿潴留34例;复发2例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认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复发率低、疗效好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较好的方法.
作者:蒋国勤;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回顾分析16例乙状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手术治疗14例,非手术治疗2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5年.结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认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首选钡灌肠,治疗方法首选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
作者:田青水;李德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以2004年该院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资料为依据,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2004年共收治的712例各种颅脑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坠落伤、跌伤和击打伤,在546例交通事故伤中,以机动车和摩托车引起为主,占90.11%,其次是自行车;易发人群以男性和青壮年(21~50岁)居多,分别占69.96%和65.38%,身份为摩托车手、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在一年中以8-10月份和12月份多,在一天中以7:00-9:00、11:00-14:00、16:00-22:00居多:首诊医院以县级市医院为主;急救参加者以警察和亲朋为主.认为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法,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和易发人群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易发时段的管理和院前急救及急救知识的普及有利于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作者:孙晓全;张瑜;沈旭明;陆小军;舒张;夏敏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