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中ACl33+细胞迁移和归巢能力的影响

戴宏;刘玉龙;姜忠;周丽英;胡勤芳;郭晓葵;周剑影

关键词:脐带血, ACl33+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粘附分子, 迁移, 归巢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中ACl33+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粘附分子VLA4(CD49d)、LFA-1(CD11a)和L-selectin(CD62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7 d、14 d的脐带血中AC133+细胞表面CXCR4和CD49d、CD11a和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新鲜脐带血AC133+细胞中CXCR4的表达率为(50.2±12.5)%;CD49d的表达率为(53.2±15.6)%,CD11a的表达率为(98.1±2.4)%,CD62L的表达率为(52.4±16.6)%.在无血清、无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体外培养第7 d及14d,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有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短期液体扩增培养后,脐带血ACl33+细胞中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率较新鲜ACl33+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IL-3+FL+SCF组较IL-11+FL-3+SCF组表达率高,其中以培养第14d CXCR4、CD62L的表达增高明显.结论在体外短期扩增培养过程中,早期效应细胞因子能显著上调脐带血ACl33+细胞CXCR4、CD49d、CD11a和CD62L等的表达;用SCF、FL和IL-3组合扩增脐带血,不仅能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祖细胞,还能增加造血干/祖细胞的迁移和归巢能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IL-10对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和CD95作用的初步探讨

    目的检查急性脊髓损伤(SCI)后细胞凋亡及CD95的表达,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大鼠SCI后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损伤组(n=30)、治疗组(n=12).使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分别手术后4 h、8 h、24 h、72 h及7 d处死并取材(每时间点n=6).治疗组损伤后30 min给予IL-10.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对损伤脊髓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损伤后4 h,损伤段灰质可见CD95及TUNEL阳性细胞.CD95阳性细胞表达于8 h达高峰;TUNEL阳性细胞于24~72 h达高峰.TUNEL阳性细胞主要见于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以胶质细胞为主.IL-10治疗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在8 h、72 h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检测CD95表达降低.正常组未见CD95及TUNEL阳性细胞表达.结论SCI后CD95的表达可能在SCl后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早期应用IL-10能干预SCI后的细胞凋亡,但不减少CD95的表达.

    作者:周华;刘华;黄坚;吴思荣;肖接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肿瘤标记物CEA、CA125、CA19-9、CA153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对2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经过2个疗程MVP方案化疗后,监测第1次化疗前和第3次化疗前肿瘤标记物CEA、CA125、CA19-9、CA153水平的变化,并根据化疗前后肺部CT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2次化疗后,CEA、CA125、CA153水平较化疗前下降,其中CEA对于肺腺癌,CA125、CA153对于肺鳞癌及肺癌化疗前效果的评定具有一定的价值.而化疗后CA19-9的下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通过监测CEA、CA125、CA153水平的变化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疗效的判断.

    作者:倪崇俊;黄建安;马家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结侵犯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对9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病例的淋巴结转移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无关,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斯和病理分级有关.认为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阳性率可作为生存的预测指标.

    作者:邵强;严春寅;李刚;苏怀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踝部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48例诊治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部骨折的诊治水平,结合近年踝部解剖、生物力学的进展对48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Lauge-Hansen分类,手术治疗38例,随访10月~16个月,按照weber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3.3%.认为对伴下胫腓分离的踝部骨折脱位应早期治疗,强调外踝和腓骨的复位、恢复腓骨长度、防止旋转、及时处理后踝复位稳定、正确地修复下胫腓联合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作者:寇玉相;唐天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孕妇血浆Amelogenin基因6bp差异检测对产前胎儿性别的鉴定价值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性强的非创伤性鉴别胎儿性别的方法.方法根据Amelogenin基因第3内含子在X-Y染色体上6bp的差异,采用PCR技术扩增孕妇血浆游离DNA,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鉴定其基因型,从而判断胎儿性别.结果32例孕妇血浆DNA标本中,19例被诊断为男性,13例被诊断为女性,所得结果与产后胎儿实际性别相比较,符合率为96.88%.结论通过检测孕妇血浆DNA Amelogenin基因6bp差异产前诊断胎儿性别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作者:鹿亚超;朱斌;姜海燕;王丽娟;高锦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第五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治体会

    对6例第五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椎体前、后缘以及中点的高度进行对比,并采用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法进行疗效的评定,随访时间为2至56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术后伤椎的高度均得到恢复(P<0.05),神经功能的恢复除1例遗留有踝关节跖屈肌力减弱外,其余均恢复满意.结果表明:对第五腰椎爆裂性骨折这种较少见的脊柱骨折早期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晚期后凸畸形的发生.

    作者:史勇;张亚峰;唐天驷;杨惠林;刘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蛇床子总香豆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目的观察蛇床子总香豆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蛇床子总香豆素20 mg/kg组和尼尔雌醇组,对后3组大鼠行卵巢切除术,12周后检测大鼠体重、子宫重量、子宫内膜腺体数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肌肝、CT、CT、TGF-β1、BGP含量和大鼠股骨骨密度及形态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蛇床子总香豆素组大鼠体重、子宫重量和子宫内膜腺体数未见有明显增加或降低(P>0.05),而血清钙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清磷含量下降(P<0.05);蛇床子总香豆素组大鼠血清E2、CT、TGF-β1、BG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股骨近端干骺端骨密度明显增加(P<0.01),光镜下可见骨小梁增多、增粗,呈网状,髓腔变小,与假手术组大鼠相似.结论蛇床子总香豆素能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改善股骨组织形态,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E2、CT、TGF-β1和BGP含量等相关.

    作者:鲍君杰;谢梅林;周佳;朱路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γ-氨基丁酸、谷氨酸、牛磺酸及甘氨酸的动态变化

    目的了解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液氨基酸的变化及与癫痫的关系.方法制作戊四氮致痫模型,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采集大鼠海马细胞外液,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结果在发作期,细胞外液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为38119.7±912.7 nmol/L,较发作前明显下降,在发作后3 d升高,发作后14d仍有升高;而谷氨酸(Glu)的浓度在发作期为4742.0±201.2 nmol/L,较发作前升高,在发作后3 d下降,在发作后14d仍低于发作期.结论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失衡可能是癫痫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徐元;包仕尧;张志琳;李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50例疗效观察

    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50例,术后结合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骨折愈合48例(96%),延迟愈合2例(4%).膝关节功能优良48例(96%),一般1例,差1例.认为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结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有助于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

    作者:李鹏;贾正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尿Ⅳ型胶原的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尿Ⅳ型胶原(Ⅳ-C)的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5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根据白蛋白尿含量不同分为DM1、DM2、DM3组)及30例正常人尿Ⅳ-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水平.结果DM1组中尿mAL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P>0.05),而DM1组尿Ⅳ型胶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Ⅳ-C和mALB在DM1、2、3组间有逐组递增趋势,各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Ⅳ-C可作为比尿mALB早期诊断DN更敏感的指标;尿Ⅳ-C可预示DN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田寿福;熊佩华;张玲;陈爱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临床体会(附12例报告)

    应用超声刀及切割闭合器(Endo GIA)进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结果:1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35min.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7 d.住院期间皆未使用过镇痛剂.认为LS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达到了微创手术的效果.

    作者:陈伟;吴浩荣;王浩炜;谷春伟;孙亦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方甘草甜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配对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总胆红素(TBil)、ALT、AST、HA(透明质酸酶)、LN(层粘连蛋白)、Ⅳ-C(Ⅳ型胶原)的改善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可致HBV-DNA一定程度的降低.结果表明,复方甘草甜素可应用于保护肝细胞,预防肝纤维化,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江;甘建和;赵卫峰;罗二平;庞中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技巧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受体.对供体于进腹后采用连续滴注法经腹主动脉灌注4℃复方乳酸林格液7~8 ml,同时整块切取带全胃、部分结肠在内的供体后再修剪.对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对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对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近端空肠行侧侧吻合.结果62只经药物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移植术后存活超过24 h者56只,其中54只血糖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熟练、扎实的显微外科技术是建立大鼠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基础;该模型稳定性强,可重复性好,是临床、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作者:朱兴国;田青水;陈彦;张子祥;李德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脊柱胸腰段内固定对相邻脊椎结构的影响及其生物力学研究

    选10具新鲜湿润胸腰段标本,分别采用前路及后路内固定,测试正常椎体及固定后的相邻椎体、椎间盘、小关节突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等情况下的载荷-应变关系、应力强度的变化.结果:应用脊柱内固定后邻近椎体、椎间盘、周围韧带及小关突应力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认为坚强的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会对邻近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刘艳超;徐又佳;王以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浆sFas和sTNFRⅠ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过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0例初治AL患者血浆sFas和sTNFRI进行测定,另设10名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结果初治AL的sFas和sTNFR 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治疗缓解后,sFas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血浆(TNF Ⅰ)水平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NLL)亚型、反映肿瘤负荷的指标、临床预后、染色体核型相关.结论血浆sFas和sTNFR Ⅰ可作为白血病发生、转归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唐海英;李建勇;岑建农;陶瑞芳;陈子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短暂性全脑遗忘症5例报告

    短暂性全脑遗忘症(TGA)与癫痫及其他脑血管疾病不同,其发病性质并不完全肯定,临床诊断应谨慎.本院自1998年2月-2003年9月间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念;沈国强;朱志强;钱国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中ACl33+细胞迁移和归巢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带血中ACl33+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4)、粘附分子VLA4(CD49d)、LFA-1(CD11a)和L-selectin(CD62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鲜分离的、不同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7 d、14 d的脐带血中AC133+细胞表面CXCR4和CD49d、CD11a和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新鲜脐带血AC133+细胞中CXCR4的表达率为(50.2±12.5)%;CD49d的表达率为(53.2±15.6)%,CD11a的表达率为(98.1±2.4)%,CD62L的表达率为(52.4±16.6)%.在无血清、无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体外培养第7 d及14d,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有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短期液体扩增培养后,脐带血ACl33+细胞中CXCR4、VLA4、CD11a和CD62L的表达率较新鲜ACl33+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IL-3+FL+SCF组较IL-11+FL-3+SCF组表达率高,其中以培养第14d CXCR4、CD62L的表达增高明显.结论在体外短期扩增培养过程中,早期效应细胞因子能显著上调脐带血ACl33+细胞CXCR4、CD49d、CD11a和CD62L等的表达;用SCF、FL和IL-3组合扩增脐带血,不仅能获得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祖细胞,还能增加造血干/祖细胞的迁移和归巢能力.

    作者:戴宏;刘玉龙;姜忠;周丽英;胡勤芳;郭晓葵;周剑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ING4基因的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分离小鼠ING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member 4)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NG4.方法从小鼠肝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ING4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NG4,分别用双酶切、PCR、基因测序进行鉴定.结果RT-PCR产物为约750bp的条带,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NG4经双酶切、PCR鉴定均出现750bp大小的条带,基因测序正确.结论分离得到了小鼠ING4基因并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NG4.

    作者:王金志;缪竞诚;盛伟华;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风疹病毒母婴传播的定量PCR分析

    目的研究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母婴传播的量化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3例IgM抗体阳性的孕妇及其婴儿血清中RV-RNA含量.结果孕妇RV-RNA含量与婴儿RV-RNA含量呈正相关,当孕妇血清中病毒含量在7.93×102±2.03×102拷贝/μl时,婴儿血清中没有检测到RV;当孕妇血清中RV-RNA含量在3.89×103±1.10×103拷贝/μl时,婴儿血清中可以检测到RV.并且随着孕妇血清中RV-RNA含量的升高,婴儿血清RV-RNA含量相应增高.结论孕妇与婴儿血清中RV-RNA含量呈正相关.孕妇血清中RV-RNA含量在3.89×103±1.10×103拷贝/μl时可能是导致婴儿感染的阈值,这对指导临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封玥;姜海燕;顾菊萍;高锦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D大鼠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致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生命,影响了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术后长期的生存质量.先天性心脏病(下简称先心病)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由于模型制备十分困难,采用的方法也不多,至今国内极少见到此方面的研究报道[1].我们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了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菁;严文华;叶文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