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甘草甜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江;甘建和;赵卫峰;罗二平;庞中强

关键词:复方甘草甜素,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摘要: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配对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总胆红素(TBil)、ALT、AST、HA(透明质酸酶)、LN(层粘连蛋白)、Ⅳ-C(Ⅳ型胶原)的改善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可致HBV-DNA一定程度的降低.结果表明,复方甘草甜素可应用于保护肝细胞,预防肝纤维化,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激素联合骁悉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观察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肾病治疗中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多年来,我们经多方探索发现用激素联合骁悉治疗的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低浓度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配伍曲马多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60例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双盲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0.5%的曲马多+0.125%的布比卡因;B组使用0.5%的曲马多+0.2%的罗哌卡因.总量为100 ml,持续硬膜外镇痛(CEA)流速为2 ml/h,负荷剂量为6 ml.记录术后第12 h、24 h、36 h及48 h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改良Bromage评分,并观察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VAS评分和改良Bromag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 05),两组术后镇痛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果表明,曲马多复合低浓度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较佳的镇痛效果.

    作者:范瑛;谢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D10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52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胰腺癌中MVD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并且MVD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胰腺癌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VD显著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MVD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结论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为胰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作者:黄文亭;冯一中;柴玉海;李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浆sFas和sTNFRⅠ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过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0例初治AL患者血浆sFas和sTNFRI进行测定,另设10名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结果初治AL的sFas和sTNFR 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治疗缓解后,sFas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血浆(TNF Ⅰ)水平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NLL)亚型、反映肿瘤负荷的指标、临床预后、染色体核型相关.结论血浆sFas和sTNFR Ⅰ可作为白血病发生、转归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唐海英;李建勇;岑建农;陶瑞芳;陈子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在脂多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抗凝疗效.方法建立家兔脂多糖DIC模型,19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静脉注射脂多糖的同时分别予生理盐水(n=7)、普通肝素(n=6)、低分子肝素(n=6)抗凝治疗,于注射脂多糖前及注射后2 h、4 h、6 h检测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X(FX)、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并对心、肺、肾等脏器作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FX、ATⅢ活性减低程度有改善,肝素治疗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降低较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明显;模型组心、肝、肺、肾、脾脏可见微血栓形成,治疗组均未见微血栓形成.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脂多糖DIC的抗凝治疗中更具优势.

    作者:谢燕;张威;王兆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OX-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52例胰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并对其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2例胰腺癌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76.9%;有淋巴结转移和Ⅲ~Ⅳ期患者的COX-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患者;COX-2高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OX-2低表达患者(P<0.01).结论COX-2的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一种胰腺癌转移和预后分析的指标之一.

    作者:高锋;冯一中;邓海贞;李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太仓市颅脑损伤住院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

    以2004年该院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资料为依据,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2004年共收治的712例各种颅脑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坠落伤、跌伤和击打伤,在546例交通事故伤中,以机动车和摩托车引起为主,占90.11%,其次是自行车;易发人群以男性和青壮年(21~50岁)居多,分别占69.96%和65.38%,身份为摩托车手、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在一年中以8-10月份和12月份多,在一天中以7:00-9:00、11:00-14:00、16:00-22:00居多:首诊医院以县级市医院为主;急救参加者以警察和亲朋为主.认为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法,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和易发人群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易发时段的管理和院前急救及急救知识的普及有利于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作者:孙晓全;张瑜;沈旭明;陆小军;舒张;夏敏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结侵犯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对9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病例的淋巴结转移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无关,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斯和病理分级有关.认为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阳性率可作为生存的预测指标.

    作者:邵强;严春寅;李刚;苏怀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组人sCD40L功能性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克隆sCD40L功能性片段(E107-L261)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体系进行表达.方法从CD40L胞外段全长基因通过PCR方法扩增出sCD40L功能性片段(E107-L261)的基因,并在其N端融合6个组氨酸(His);经PCR、酶以及DNA测序证实;将融合得到的sCD40L基因插入pET30a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体系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构建了pET30a-sCD40L原核表达载体;将转化菌BL21(DE3)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电泳以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显示在18kd处有sCD40L功能性片段(E107-L261)的高效表达.结论sCD40L功能性片段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为进一步研制其同源三聚体形式的功能性重组蛋白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璇;黄勇;郑璐;庄羽美;周桓;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p1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D1和p16在50例胃癌和24例慢性胃炎中的表达.结果:50例胃癌中,cyclinDl的阳性表达率为64%(32/50),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4%(22/50).24例慢性胃炎中,cyclinD1的表达率为0,p16的表达率为100%.高分化腺癌中cyclinD1的过表达率为38.5%(5/13),低分化腺癌中为90.9%(20/22),两者差异显著(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yclinD1过表达率为73.1%(19/26),无淋巴结转移组为54.1%(13/2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分化腺癌中p16的表达率为76.9%(10/13),低分化腺癌为27.3%(6/22),两者差异显著(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p16的表达率为30.8%(8/26),无淋巴结转移组的为58.3%(14/24),两者有差异(P<0.05).认为cyclinD1的过表达和p16的缺失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cyclinD1和p16作为反映胃癌病理学特点的参考指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顾凤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99Tcm标记葡萄糖99Tcm-EC-DG在S180肉瘤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99Tcm-EC-DG在S180肉瘤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为其用于临床肿瘤显像作基础研究.方法将S180肉瘤荷瘤小鼠48只分成8组,实验前小鼠禁食8 h以上.尾静脉注射99Tcm-EC-DG 3.7 MBq(100μCi)后5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8 h和24 h放血处死,取心、肝、脾、肺、脑、肾、肌肉、骨、小肠、胃、血液和肿瘤等组织或器官,称重并测量其放射性,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肿瘤与血液、肌肉、肺、肝的放射性比值.同时,荷瘤小鼠5只,禁食,尾静脉注射99Tcm-EC-DG 18.5 MBq(500μCi)后相同时间进行显像.结果肿瘤组织与血液、肌肉、肺、肝的放射性比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在4 h时都超过1.0.显像结果与生物分布实验结果一致,随时间的延长瘤体周围组织放射性逐渐下降,而瘤体在4 h时显影清晰.结论99Tcm-EC-DG在S180肉瘤荷瘤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其可用于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显像.

    作者:唐军;周俊东;陈杰;杨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动物肿瘤模型乏氧水平的核素显像和乏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测定

    目的探讨肿瘤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乏氧显像剂99Tcm-EC-甲硝唑(metronidazole,MNZ)SPECT显像对检测肿瘤乏氧(缺氧)程度的可行性,以及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建荷S180肉瘤的昆明小鼠和荷Lewis肺癌的C57/BL6两种肿瘤模型各12个,分别对两种荷瘤小鼠进行99Tcm-EC-MNZ的SPECT乏氧显像,显像结束后完整切取肿瘤组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肿瘤HIF-1α表达.结果S180肉瘤注射99Tcm-EC-MNZ后3 h T/M(肿瘤放射性计数/对侧肌肉放射性计数)值为1.93~4.46(3.04±0.74),而HIF-1α的表达为31.2%~60.8%(中位数为50.4%),两者间存在线性相关(t=2.732,P=0.021);Lewis肺癌T/M值为1.42~2.06(1.78±0.22),而HIF-1α的表达则为0.1%~1.75%(中位数为1.1%),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t=1.161,P=0.272).S180肉瘤和Lewis肺癌的T/M值之间和HIF-1α的表达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5.69,P<0.01;t′=9.49,P<0.05).结论99Tcm-EC-MNZ的SPECT乏氧显像和HIF-1α的检测可用于判断不同类型的肿瘤和同一类型肿瘤之间的乏氧程度和差异.

    作者:陈杰;陆雪官;唐军;范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脏介入操作所致患者辐射剂量的初步研究

    目的测量在肝脏介入操作过程中患者所受到的X射线的辐射剂量.方法应用热释光测量法、非均匀组织等效拟人体模型实验数据结合实际操作条件等方法,对85例行肝脏介入操作的患者进行辐射剂量测量.结果肝脏介入操作所致患者高皮肤剂量范围为179.95~1759.00mGy,有效剂量为29.22 mSv(男)和29.27mSv(女).结论肝脏介入治疗患者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很大,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降低患者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

    作者:肖锋;徐国千;涂彧;周菊英;刘一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创伤性心脏损伤9例手术救治报告

    需要手术救治的创伤性心脏损伤常伴有严重的多发伤,伤情非常危重,许多伤员未抵达医院就已死亡.在到达医院的胸部外伤患者中,心脏损伤约占2%~3%[1],而需手术救治治的则更少.现总结我院1993年1月至2004年8月近13年间手术救的9例创伤性心脏损伤的体会,以期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水平.

    作者:郑琳;沈振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蛇床子总香豆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目的观察蛇床子总香豆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蛇床子总香豆素20 mg/kg组和尼尔雌醇组,对后3组大鼠行卵巢切除术,12周后检测大鼠体重、子宫重量、子宫内膜腺体数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肌肝、CT、CT、TGF-β1、BGP含量和大鼠股骨骨密度及形态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蛇床子总香豆素组大鼠体重、子宫重量和子宫内膜腺体数未见有明显增加或降低(P>0.05),而血清钙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清磷含量下降(P<0.05);蛇床子总香豆素组大鼠血清E2、CT、TGF-β1、BG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股骨近端干骺端骨密度明显增加(P<0.01),光镜下可见骨小梁增多、增粗,呈网状,髓腔变小,与假手术组大鼠相似.结论蛇床子总香豆素能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改善股骨组织形态,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E2、CT、TGF-β1和BGP含量等相关.

    作者:鲍君杰;谢梅林;周佳;朱路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影响胃癌临床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回顾分析18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等因素与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3.6%、41.2%,手术死亡率为4.8%.肿瘤直径大于4 cm者、年龄小于40岁者、浸润超过粘膜下肌层者、远处淋巴结转移者、未分化型者、术前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者,其3年、5年生存率均较低.结果表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周江;徐峰;张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特发性肺纤维化15例临床特点分析

    对15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3例经外科肺活检确诊,其余12例为临床诊断病例.认为IPF的诊断可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肺功能、纤支镜等检查,外科肺活检有助于确诊,但治疗上仍无特异性方法.

    作者:闫廷赞;黄建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治体会

    回顾分析16例乙状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手术治疗14例,非手术治疗2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5年.结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认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首选钡灌肠,治疗方法首选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

    作者:田青水;李德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40岁以上成年人外周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报告4例40岁以上的外周神经外胚层瘤.4例患者年龄为41~45岁;肿瘤发生部位为左踝部、颈部、右臀部和骶骨,分别行左下肢膝上截肢术、颈部肿瘤切除术、右臀部肿瘤广泛切除和骶骨肿瘤病灶内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化疗或放疗.另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取其中资料较完整的16例40岁以上外周神经外胚层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例经随访3~24个月,1例死亡,其余3例未见复发和转移.文献报道的16例大都预后不佳.结果表明:40岁以上成年人外周神经外胚层瘤多发于四肢和骨盆区域,躯干部的肿瘤预后差;40岁以上的患者总体预后较差;肿瘤大小、部位和手术切除边缘是否充分对预后非常重要;化疗是常规治疗方法,对切除不完整的患者可同时行放疗.

    作者:郭炯炯;唐天驷;杨惠林;郭凌川;姜为民;徐浩;杨亚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γ-氨基丁酸、谷氨酸、牛磺酸及甘氨酸的动态变化

    目的了解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液氨基酸的变化及与癫痫的关系.方法制作戊四氮致痫模型,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采集大鼠海马细胞外液,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结果在发作期,细胞外液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为38119.7±912.7 nmol/L,较发作前明显下降,在发作后3 d升高,发作后14d仍有升高;而谷氨酸(Glu)的浓度在发作期为4742.0±201.2 nmol/L,较发作前升高,在发作后3 d下降,在发作后14d仍低于发作期.结论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失衡可能是癫痫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徐元;包仕尧;张志琳;李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