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9Tcm标记葡萄糖99Tcm-EC-DG在S180肉瘤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研究

唐军;周俊东;陈杰;杨仪

关键词:99Tcm标记葡萄糖, EC-DG, S180肉瘤荷瘤小鼠, 生物学分布
摘要:目的研究99Tcm-EC-DG在S180肉瘤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为其用于临床肿瘤显像作基础研究.方法将S180肉瘤荷瘤小鼠48只分成8组,实验前小鼠禁食8 h以上.尾静脉注射99Tcm-EC-DG 3.7 MBq(100μCi)后5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8 h和24 h放血处死,取心、肝、脾、肺、脑、肾、肌肉、骨、小肠、胃、血液和肿瘤等组织或器官,称重并测量其放射性,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肿瘤与血液、肌肉、肺、肝的放射性比值.同时,荷瘤小鼠5只,禁食,尾静脉注射99Tcm-EC-DG 18.5 MBq(500μCi)后相同时间进行显像.结果肿瘤组织与血液、肌肉、肺、肝的放射性比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在4 h时都超过1.0.显像结果与生物分布实验结果一致,随时间的延长瘤体周围组织放射性逐渐下降,而瘤体在4 h时显影清晰.结论99Tcm-EC-DG在S180肉瘤荷瘤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其可用于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显像.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技巧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受体.对供体于进腹后采用连续滴注法经腹主动脉灌注4℃复方乳酸林格液7~8 ml,同时整块切取带全胃、部分结肠在内的供体后再修剪.对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对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对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近端空肠行侧侧吻合.结果62只经药物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移植术后存活超过24 h者56只,其中54只血糖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熟练、扎实的显微外科技术是建立大鼠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基础;该模型稳定性强,可重复性好,是临床、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作者:朱兴国;田青水;陈彦;张子祥;李德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治体会

    回顾分析16例乙状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手术治疗14例,非手术治疗2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5年.结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认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首选钡灌肠,治疗方法首选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

    作者:田青水;李德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惊恐障碍62例临床特征分析

    回顾性分析62例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惊恐障碍患者多初诊于心内科,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症状多见.认为提高对惊恐障碍的认识有利于惊恐障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邵阿林;何有东;刘军军;陈伊宁;韩挺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肿瘤标记物CEA、CA125、CA19-9、CA153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对2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经过2个疗程MVP方案化疗后,监测第1次化疗前和第3次化疗前肿瘤标记物CEA、CA125、CA19-9、CA153水平的变化,并根据化疗前后肺部CT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2次化疗后,CEA、CA125、CA153水平较化疗前下降,其中CEA对于肺腺癌,CA125、CA153对于肺鳞癌及肺癌化疗前效果的评定具有一定的价值.而化疗后CA19-9的下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通过监测CEA、CA125、CA153水平的变化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疗效的判断.

    作者:倪崇俊;黄建安;马家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太仓市颅脑损伤住院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

    以2004年该院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资料为依据,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2004年共收治的712例各种颅脑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坠落伤、跌伤和击打伤,在546例交通事故伤中,以机动车和摩托车引起为主,占90.11%,其次是自行车;易发人群以男性和青壮年(21~50岁)居多,分别占69.96%和65.38%,身份为摩托车手、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在一年中以8-10月份和12月份多,在一天中以7:00-9:00、11:00-14:00、16:00-22:00居多:首诊医院以县级市医院为主;急救参加者以警察和亲朋为主.认为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法,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和易发人群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易发时段的管理和院前急救及急救知识的普及有利于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作者:孙晓全;张瑜;沈旭明;陆小军;舒张;夏敏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临床体会(附12例报告)

    应用超声刀及切割闭合器(Endo GIA)进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结果:1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35min.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7 d.住院期间皆未使用过镇痛剂.认为LS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达到了微创手术的效果.

    作者:陈伟;吴浩荣;王浩炜;谷春伟;孙亦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99Tcm标记葡萄糖99Tcm-EC-DG在S180肉瘤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99Tcm-EC-DG在S180肉瘤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为其用于临床肿瘤显像作基础研究.方法将S180肉瘤荷瘤小鼠48只分成8组,实验前小鼠禁食8 h以上.尾静脉注射99Tcm-EC-DG 3.7 MBq(100μCi)后5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8 h和24 h放血处死,取心、肝、脾、肺、脑、肾、肌肉、骨、小肠、胃、血液和肿瘤等组织或器官,称重并测量其放射性,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及肿瘤与血液、肌肉、肺、肝的放射性比值.同时,荷瘤小鼠5只,禁食,尾静脉注射99Tcm-EC-DG 18.5 MBq(500μCi)后相同时间进行显像.结果肿瘤组织与血液、肌肉、肺、肝的放射性比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在4 h时都超过1.0.显像结果与生物分布实验结果一致,随时间的延长瘤体周围组织放射性逐渐下降,而瘤体在4 h时显影清晰.结论99Tcm-EC-DG在S180肉瘤荷瘤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其可用于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显像.

    作者:唐军;周俊东;陈杰;杨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载脂蛋白M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内载脂蛋白M(apo M)mRNA及血浆apoM的表达.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对照组)进腹后仅分离十二指肠韧带,不阻断血流;IR1组灌注0.5 h;IR2组缺血60 min后再灌注1.0 h;IR3组缺血60 min后再灌注2.0 h、IR4缺血60 min后再灌注3.0 h.在各时间点活杀大鼠,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肝组织病理变化、血浆apoM蛋白及肝组织apoM mRNA.结果血浆ALT的水平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肝组织损伤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肝组织apoMmRNA的表达则先有一过性下降(IR1组),此后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明显增强.血浆apoM蛋白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其表达的上升有相应的滞后(IR2组).结论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肝脏apoM mRNA的表达和血浆蛋白水平有迅速、明显的变化,提示apoM可能具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特性.

    作者:许贤林;叶启发;何小舟;张晓膺;罗光华;朱江;NING Xu;巢志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31例疗效观察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定型产品,对该院收治的各类腹股沟疝共231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除2例复发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康复,术后6 h起床活动并进流汁,术后出现疼痛21例,16例仅需口服止痛药,另5例需局封治疗;出现阴囊血肿15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现急性尿潴留34例;复发2例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认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复发率低、疗效好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较好的方法.

    作者:蒋国勤;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3种方法治疗J/BⅡa型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分析

    比较分析用非手术方法、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和切开复位AO肩锁钩钢板内固定3种方法治疗J/BⅡa型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115例中,有9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4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Luazz Cano疗效评定标准,3种方法的优良率分别为48%、86%和93%.经χ2检验,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手术组之间临床效果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中克氏针松动致针尾浅表感染6例,分离移位致成角畸形14例,不愈合3例.肩锁钩钢板内固定组中,延迟愈合1例,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果表明,J/BⅡa型锁骨远端骨折以手术治疗尤其是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较好.

    作者:朱伟;孙俊英;宋斌;杨玉生;杨沛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组人sCD40L功能性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克隆sCD40L功能性片段(E107-L261)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体系进行表达.方法从CD40L胞外段全长基因通过PCR方法扩增出sCD40L功能性片段(E107-L261)的基因,并在其N端融合6个组氨酸(His);经PCR、酶以及DNA测序证实;将融合得到的sCD40L基因插入pET30a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体系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构建了pET30a-sCD40L原核表达载体;将转化菌BL21(DE3)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电泳以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显示在18kd处有sCD40L功能性片段(E107-L261)的高效表达.结论sCD40L功能性片段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为进一步研制其同源三聚体形式的功能性重组蛋白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璇;黄勇;郑璐;庄羽美;周桓;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病因分析

    8例因松动行翻修术的人工髋关节,手术时取假体周围的界膜组织,另取8例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疤痕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在松动假体周围的界膜中发现大量的磨损颗粒、组织细胞增生及溶骨因子.而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疤痕组织主要为纤维组织.认为假体使用过程中磨损产生的磨损颗粒激活炎性细胞产生溶骨因子,是导致假体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洪震;徐炜;董启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ING4基因的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分离小鼠ING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member 4)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NG4.方法从小鼠肝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ING4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NG4,分别用双酶切、PCR、基因测序进行鉴定.结果RT-PCR产物为约750bp的条带,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NG4经双酶切、PCR鉴定均出现750bp大小的条带,基因测序正确.结论分离得到了小鼠ING4基因并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NG4.

    作者:王金志;缪竞诚;盛伟华;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方甘草甜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配对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总胆红素(TBil)、ALT、AST、HA(透明质酸酶)、LN(层粘连蛋白)、Ⅳ-C(Ⅳ型胶原)的改善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可致HBV-DNA一定程度的降低.结果表明,复方甘草甜素可应用于保护肝细胞,预防肝纤维化,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江;甘建和;赵卫峰;罗二平;庞中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NF-κB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胰腺炎腺泡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的含量,探讨NF-κB对TNF-α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胰腺炎病情变脂中的作用.方法将63只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轻型胰腺炎症组和PTCD药物干预组,用改进的AHO法复制胰腺炎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24h用HE病理观察胰腺病变程度、免疫组化测定胰腺组织NF-κB、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结果重症胰腺炎组可见腺泡坏死、出血,轻型组和干预组仅见组织水肿,无明显出血及坏死.重症组各时间段NF-κB、TNF-α的检测结果较其他各组显著增高(P<0.05),PTCD可有效抑制NF-κB的激活,从而减轻胰腺炎病变程度.结论NF-κB有诱导产生TNF-α的作用,在胰腺炎病变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可显著减轻胰腺炎的病变程度.

    作者:吴宝强;秦锡虎;江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发病初期及高峰期活体脑片内Ca2+荧光强度的变化,明确神经细胞内Ca2+的变化与病情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1aser scanconfocal microscope,LSCM)对荧光探剂fluo-3/AM负载的活体脑片进行观察,比较EAE发病初期组、高峰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脑片的皮层、实质区域Ca2+的相对荧光强度.结果EAE发病初期组及空白对照组小鼠大脑皮层的Ca2+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脑实质部位(P<0.05)、EAE高峰期组大脑皮层及脑内局灶区域的Ca2+相对荧光强度高于EAE初发病组(P<0.05).结论EAE小鼠大脑皮层及脑内局灶区域均存在着神经细胞内的Ca2+内流,这种改变随着EAE病情的进展而增强.

    作者:赵红如;江家贵;王涛;倪健强;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螺旋CT仿真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50例胃肿瘤/胃溃疡患者作胃镜检查后,立即行螺旋CT检查,再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摄片.将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用仿真内窥镜成像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胃窦+胃角癌24例,胃体癌10例,贲门癌3例,胃溃疡11例,胃平滑肌瘤1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认为螺旋CT仿真胃镜对胃肿瘤/胃溃疡的临床诊断、病理分型、分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盛仁;龚建平;朱建兵;钱铭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29例临床分析

    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29例,全部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认为只要掌握熟练的LC技术和急诊手术时机,根据不同情况作相应处理,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治疗仍是可行的.

    作者:吴斌;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异位胃黏膜显像对儿童美克尔憩室的诊断价值

    对27例临床疑为美克尔憩室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儿术前行高锝酸盐(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将显像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并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高锝酸盐(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美克尔憩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2.86%,92.86%,100%和96.29%.认为高锝酸盐(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是一种无创、简便、有效的美克尔憩室诊断方法.

    作者:金振军;刘增礼;唐军;杨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D大鼠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致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生命,影响了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术后长期的生存质量.先天性心脏病(下简称先心病)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由于模型制备十分困难,采用的方法也不多,至今国内极少见到此方面的研究报道[1].我们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了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菁;严文华;叶文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