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褪黑素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脏NF-κB表达及iNOS的影响

张楷;吴浩荣

关键词:褪黑素, 核因子-κB,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缺血再灌注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脏NF-κB表达及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褪黑素处理组(Mel)3组,分别检测标本中NF-κB表达和iNOS含量.结果S组无NF-κB阳性表达;I/R组和Mel组经历单纯的肝脏缺血后,NF-κB的表达与S组无差异(P>0.05),而再灌注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NF-κB表达增加,并均于6 h时点处达到各自峰值,Mel组于再灌注后各相应时点NF-κB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I/R组(P<0.01).再灌注后0~1 h,3组iNOS活力无差异(P>0.05),此后,I/R组iNOS活力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较S组显著上升(P<0.01),其高峰亦在9 h时点处出现,Mel组再灌注1 h后各时点iNOS活力均较I/R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褪黑素可以有效下调肝脏I/R过程中NF-κB的表达,抑制iNOS的活力,发挥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与小儿脑脓肿的临床和CT表现对比分析

    将30例脑脓肿分为小儿(10例)与成人(20例)两组,对比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表明,7岁以上小儿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而婴幼儿多不典型.与成人组相比,小儿组CT表现特征有:(1)小儿脓肿以单房为主,脓腔大于成人;成人单房或多房皆可见.(2)小儿脓肿灶周水肿程度比成人轻.认为这些差异可能与小儿脑发育尚未成熟有关.

    作者:吴林泉;王雪元;胡春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采用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NET)行肠内营养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胃瘘等严重并发症18例.结果: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下置入NET的成功率77.8%(14/18),置管操作时间5~15 min,平均10 min.营养管维持时间5~71 d,平均25 d.18例全部保守治愈,效果满意.说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患者痛苦小耐受好,无置管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李小兵;郑世营;周福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干扰素α1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疗效观察

    将7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干扰素α1b 300万u肌注,每天1次,连用7 d,第8天开始500万u肌注,隔日1次,半年为1个疗程,同时加用苦参素0.6 g静滴,每天1次,连用1个月,改为口服,每天3次,每次0.2 g,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用肝得健等一般保肝药物及多种维生素治疗,不用抗病毒药物.结果HBeAg、HBV-DNA阴转率无论在治疗结束时还是治疗后1年,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BeAg阴转同时伴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治疗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效果好.

    作者:徐密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人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改进采用人骨髓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进行体外传代扩增,并探索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方法.方法抽取人骨髓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DMEM/15%人血清培养传代,至第3~5代时加入巯基乙醇(BME),观察h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该方法hBMSCs在体外可以实现数目扩增,在特定诱导剂的作用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结论采用少量骨髓样本,既可培养获得充足的细胞量,可以满足定向诱导和细胞移植的需要.

    作者:许期年;王秀云;童本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阻塞性黄疸术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临床分析

    分析阻塞性黄疸术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7例的原因及治疗.7例经糖皮质激素、熊去氧胆酸、思美泰及人工肝治疗后痊愈.认为阻塞性黄疸术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的原因可为胆汁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乙肝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等,其中胆汁细菌感染可能起主要作用.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

    作者:陆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对3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后在C臂机X线监视下以克氏针经内外髁皮肤交叉固定.结果36例中有3例因复位欠佳改用切开复位,2例行2次复位.术后摄片见达解剖复位者19例,轻度桡偏者10例,轻度旋转者4例.平均随访18个月(12~36个月),按李稔生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0例,良2例,中1例,无差,其中2例轻度肘内翻.提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为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朱振洪;王晓东;张希峰;王科文;张锡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脾脏原发性肿瘤的CT诊断

    对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原发性肿瘤12例,均行CT轴位扫描和增强扫描.结果12例脾脏原发性肿瘤CT发现率为100%;准确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8例.认为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大部分肿瘤良、恶性鉴别可得到明确诊断,但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很困难.

    作者:薛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疆不同民族吸毒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新疆不同民族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方法选择384名吸毒者、419名普通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吸毒情况、<信赖他人量表>和<自尊量表>.结果(1)吸毒人群平均年龄30.62岁,初次尝试毒品平均年龄23.31岁.(2)病例组艾滋病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病例组曾经吸大麻、亲朋吸毒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4)在信赖他人方面非吸毒者比吸毒者有信心,维吾尔族吸毒者信赖他人得分高于其他民族吸毒者(均P<0.05).(5)病例组自尊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毒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心理方面与正常人群有明显差别,3个民族吸毒者之间也存在差异.在制定控制吸毒策略时应针对该人群的特点,采取有效细致的社会心理治疗,并重视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

    作者:朱琳;陈鹏;地力夏提·牙和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内镜下金属夹联合电凝治疗胃肠大息肉疗效观察

    使用Olympus HX-5LR-1型推送器及MD-850型金属夹,对42例消化道大息肉钳夹后行电凝切除,治疗后2周复查内镜,观察息肉治疗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一次治愈,成功率100%,平均放置金属夹2.5枚,无1例发生术中及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提示金属夹联合电凝治疗消化道带蒂大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的技术,适宜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陆静静;钟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妇科急腹症581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2年8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妇科急腹症581例,现就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16~65岁,其中20~46岁552例,占95%.本组共有12个病种,分为感染性、内出血性、肿瘤并发症和其他四大类,其构成比分别是感染性疾病213例,占37%,其中急性盆腔炎198例,占感染性疾病的93%;出血性输卵管炎15例.内出血性疾病284例,占49%,其中异位妊娠260例,黄体破裂20例,子宫穿孔4例.肿瘤并发症53例,占9%,其中卵巢肿瘤蒂扭转49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4例.流产及内外科误诊为妇科病共31例,占5%,分别为流产15例,急性胃肠炎4例,急性阑尾炎8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尿潴留2例.

    作者:朱彩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后牙弯曲细小根管治疗的临床分析

    对75颗后牙弯曲细小根管采用常规法、逐步后退法、超声法进行根管预备.根据X线片根管充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75颗弯曲细小根管73颗获得成功,成功率97.33%.提示对后牙细小直根管宜采用常规法,手扩可结合机扩;后牙弯曲细小根管宜采用逐步后退法,手扩可结合超声法.

    作者:王先军;汤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Q(H)-636新型γ辐照装置运行实践

    为评估SQ(H)-636新型γ辐照装置在辐射加工行业广泛应用的可行性,对一套应用中的SQ(H)-636新型γ辐照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测试、总结.结果在可承重范围内,有效能量利用率达34.6%,吸收剂量不均匀度<1.33,运行故障率<1%.表明该装置实用性强,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高爱民;朱南康;刘德贵;滕维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8F-FDG PET显像在消化道恶性肿瘤随访中的应用

    对3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2~48个月进行CEA测定、18F-FDG PET显像及CT或MRI检查.结果显示,CEA>3.4μg/L的29例中,18F-FDG PET检查25例有复发及转移病灶;CEA<3.4μg/L的9例中,有3例检出病灶,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38例中,18F-FDG PET显像检查阳性28例,阴性10例;CT或MRI检查阳性18例,阴性20例,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8F-FDG PET有3例假阳性.表明18F-FDG PET显像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CEA>3.4 μg/L时意义更大.

    作者:许敏;范强;秦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多潘立酮、黛力新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将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多潘立酮10 mg,每日3次,餐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加黛力新早、中各1片口服,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P<0.01).表明多潘立酮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作者:马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术前与术后观察

    我院1996年至2003年对184例颌面部骨折行内固定手术,均在骨折切开复位后用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避免了面部皮肤手术疤痕和颌内固定需再次手术取出的麻烦,咬(牙合)关系恢复好,而且恢复了骨折前的解剖关系,疗效满意.现将其术前、术后的观察介绍如下.

    作者:吴艳;朱琴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1例临床分析

    分析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表明,SAH多为高血压所致,临床表现以突发剧烈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头部CT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说明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较为复杂.

    作者:李根华;徐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利尿肾动态显像在小儿先天性肾积水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速尿介入肾动态显像在小儿先天性肾积水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术前接受常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动态采集20 min后静脉注射速尿并继续采集20 min,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半排时间(T1/2).结果随着肾积水程度的加重,患肾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程度加剧,半排时间延长,同时对利尿试验的反应明显减弱直至无反应.19例轻、中度肾积水和7例重度肾积水患儿接受了肾盂成形术治疗,术后患肾功能明显好转.4例对利尿试验无反应的重度肾积水患儿实施了患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见肾实质成分萎缩.结论利尿肾动态显像对于肾积水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周涛;刘增礼;杨仪;唐军;陆文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及意义

    对388例宫颈糜烂(分轻、中、重度3组)患者及60例无宫颈糜烂的正常组,检测其宫颈分泌物的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结果:宫颈糜烂中、重度组CT及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80%(75/157)、68.18%(60/88)和40.13%(63/157)、55.68%(49/88);CT、UU双重阳性率分别为34.39%(54/157)和46.59(41/88),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轻度糜烂组(分别P<0.05和P<0.01).提示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程度有相关性.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通过对1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其中内固定术2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结果表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及全身健康状况、骨折的类型、术前的生活状态和活动量、骨的质量等因素.认为术前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进行科学的选择,3种手术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刚;王银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超声心动图评估快速右室起搏猪心力衰竭模型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快速右心室起搏猪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0头猪进行快速右心室起搏,起搏前及起搏3周关闭起搏器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内径(LVDs)、等容舒张时间(IVRT)、等容收缩时间(IVCT)、射血时间(ET),计算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室做功指数(Tei指数).结果猪快速右心室起搏后其症状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改变,且接近于扩张型心肌病.结论快速右室起搏致心力衰竭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实验模型.

    作者:周炳元;杨俊华;惠杰;杨向军;孟自力;沈振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