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爱民;朱南康;刘德贵;滕维芳
我院近两年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756例,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2.91%.现就其原因、处理方法和预后分析如下.
作者:张昕;龚开政;王顺娣;李爱华;何黎民;张振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显示,6例呈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均显示明显膨胀性改变,骨质破坏边缘多光整清晰,4例可见硬化边;骨内软组织密度多数不均,1例CT可见液平面;骨外软组织肿块X线平片观察不理想,以CT为准.认为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X线、CT表现,该病术前正确诊断还是可能的.
作者:郭茂凤;李立;郭亮;张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腹部CT检查前的充分准备和对比剂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笔者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方法[1-3]同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就腹部CT检查前的准备和对比剂的使用进行总结,以提高腹部CT检查的质量.
作者:王建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6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40例,骨间钢丝结扎内固定5例,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23例,治疗后功能均恢复.1个月后复查结果:颌间固定组都有不同程度开口受限,其中Ⅰ°10例,Ⅱ°24例,Ⅲ°6例,咬(牙合)关系不良4例,关节区疼痛3例,无关节弹响;坚固内固定组仅见张口受限Ⅰ°4例,无关节区疼痛、关节弹响及咬(牙合)关系不良.3个月后复查结果:颌间固定组张口受限Ⅰ°12例,Ⅱ°4例,咬(牙合)关系不良4例,无关节区疼痛;坚固内固定组开口度均恢复正常,无关节区疼痛.认为正确地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是治疗下颌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赵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将8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45)和肠外营养(PN组,n=41)两组,分别监测术前、术后5、10 d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计数(TLC),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血清Alb、PA、TF和TLC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没有差异,EN组较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提示EN和PN均能给予术后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EN安全有效、价廉效佳.
作者:陈磊;郭万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将500名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抚触,对照组仅常规护理,未进行抚触,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新生儿摄入奶量增加,体重、身长、头围和睡眠时间增加,胎粪排尽时间明显缩短,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均P<0.05).提示抚触能显著促进新生儿健康生长,其成本低、效益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惠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采用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NET)行肠内营养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胃瘘等严重并发症18例.结果: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下置入NET的成功率77.8%(14/18),置管操作时间5~15 min,平均10 min.营养管维持时间5~71 d,平均25 d.18例全部保守治愈,效果满意.说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患者痛苦小耐受好,无置管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李小兵;郑世营;周福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38例导管内癌、Ⅰ期和部分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38例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结果局部复发1例(2.6%),年龄36岁,补救术后的无转移率达100%,无远处转移及死亡患者.对保乳手术的满意率为94.8%.表明保乳术也适于中国乳腺癌患者,美容效果满意,但存在一定的局部复发率,对于年轻、粉刺型导管内癌的患者行保乳术时更应慎重.
作者:吴斌;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1992年8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妇科急腹症581例,现就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16~65岁,其中20~46岁552例,占95%.本组共有12个病种,分为感染性、内出血性、肿瘤并发症和其他四大类,其构成比分别是感染性疾病213例,占37%,其中急性盆腔炎198例,占感染性疾病的93%;出血性输卵管炎15例.内出血性疾病284例,占49%,其中异位妊娠260例,黄体破裂20例,子宫穿孔4例.肿瘤并发症53例,占9%,其中卵巢肿瘤蒂扭转49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4例.流产及内外科误诊为妇科病共31例,占5%,分别为流产15例,急性胃肠炎4例,急性阑尾炎8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尿潴留2例.
作者:朱彩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阻塞性黄疸术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7例的原因及治疗.7例经糖皮质激素、熊去氧胆酸、思美泰及人工肝治疗后痊愈.认为阻塞性黄疸术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的原因可为胆汁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乙肝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等,其中胆汁细菌感染可能起主要作用.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
作者:陆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双基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在风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喉癌上皮细胞和猴肝细胞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11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CTD)和4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的血清ANA.结果CTD中ANA的阳性率为84.1%,显著高于非CTD风湿病组的2.3%(P<0.01).ANA阳性者可呈现不同的荧光模式.结论ANA是区别CTD与非CTD风湿病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荧光模式有不同的意义.
作者:郭雨凡;陈志伟;顾美华;邓迎苏;武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将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多潘立酮10 mg,每日3次,餐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加黛力新早、中各1片口服,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P<0.01).表明多潘立酮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作者:马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脏NF-κB表达及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褪黑素处理组(Mel)3组,分别检测标本中NF-κB表达和iNOS含量.结果S组无NF-κB阳性表达;I/R组和Mel组经历单纯的肝脏缺血后,NF-κB的表达与S组无差异(P>0.05),而再灌注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NF-κB表达增加,并均于6 h时点处达到各自峰值,Mel组于再灌注后各相应时点NF-κB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I/R组(P<0.01).再灌注后0~1 h,3组iNOS活力无差异(P>0.05),此后,I/R组iNOS活力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较S组显著上升(P<0.01),其高峰亦在9 h时点处出现,Mel组再灌注1 h后各时点iNOS活力均较I/R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褪黑素可以有效下调肝脏I/R过程中NF-κB的表达,抑制iNOS的活力,发挥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楷;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将2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成A、B两组,其中A组甲状旁腺激素(PTH)<正常值上限3倍,B组PTH>正常值上限3倍.通过对A、B两组患者的心超检测,了解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与血PTH的关系.结果显示,B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均高于A组.B组舒张功能异常发生率为69%,明显高于A组的25%.两组患者的收缩功能差异不显著.提示尿毒症患者血PTH增高是影响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陆慧勤;汪克定;陈强;王皓;邵伯良;计文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加强麻醉药品的管理,配合临床合理用药,对我院2001年至2003年住院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的品种和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不尽合理,临床医师应改变其用药习惯.
作者:柏佩彬;张全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将7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干扰素α1b 300万u肌注,每天1次,连用7 d,第8天开始500万u肌注,隔日1次,半年为1个疗程,同时加用苦参素0.6 g静滴,每天1次,连用1个月,改为口服,每天3次,每次0.2 g,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用肝得健等一般保肝药物及多种维生素治疗,不用抗病毒药物.结果HBeAg、HBV-DNA阴转率无论在治疗结束时还是治疗后1年,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BeAg阴转同时伴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治疗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效果好.
作者:徐密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3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后在C臂机X线监视下以克氏针经内外髁皮肤交叉固定.结果36例中有3例因复位欠佳改用切开复位,2例行2次复位.术后摄片见达解剖复位者19例,轻度桡偏者10例,轻度旋转者4例.平均随访18个月(12~36个月),按李稔生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0例,良2例,中1例,无差,其中2例轻度肘内翻.提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为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朱振洪;王晓东;张希峰;王科文;张锡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笔者辨证分型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以针刺加牵引治疗,并与同期30例单纯牵引治疗者作对照,结果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75颗后牙弯曲细小根管采用常规法、逐步后退法、超声法进行根管预备.根据X线片根管充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75颗弯曲细小根管73颗获得成功,成功率97.33%.提示对后牙细小直根管宜采用常规法,手扩可结合机扩;后牙弯曲细小根管宜采用逐步后退法,手扩可结合超声法.
作者:王先军;汤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201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1.3%和34.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有N3期(P=0.020)和在颈淋巴结切取或针吸活检(P=0.016),独立的预后良好因素为KPS 90分(P=0.000).进一步对各年龄组患者进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青年(20~35岁)组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为颈淋巴结切取或针吸活检(P=0.017);中年(36~59岁)组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是N3分期(P=0.004),独立的预后良好因素为KPS 90分(P=0.000);老年(60~80岁)组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是男性(P=0.011).结果表明,老、中、青各年龄组各有不同的预后影响因素;应尽量避免从颈淋巴结取材活检而取得病理诊断.
作者:黄瑾;裴红蕾;马耀华;董亚静;杨方忠;史亦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