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茂凤;李立;郭亮;张文
对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原发性肿瘤12例,均行CT轴位扫描和增强扫描.结果12例脾脏原发性肿瘤CT发现率为100%;准确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8例.认为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大部分肿瘤良、恶性鉴别可得到明确诊断,但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很困难.
作者:薛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探讨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核细胞法研究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突变频率,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不同种类癌症患者外周血HPRT基因突变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HPRT基因突变频率分析可作为患癌风险评估的生物学标志.
作者:周菊英;王利利;徐晓婷;俞志英;秦颂兵;许昌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对外科手术切除的胃肠道肿瘤标本用光镜初步观察,拟诊为间叶性肿瘤者再进一步检查CD117、CD34、波型蛋白、结蛋白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CD117阳性者,或CD117阴性而CD34阳性、结蛋白阴性者诊断为间质细胞瘤.结果42例GISTs患者中,胃28例,小肠11例,结肠、网膜及肠系膜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18/42)、消化道出血(17/42)和腹部肿块(10/42).GISTs良性12例、潜在恶性10例和恶性20例.光镜下细胞主要呈梭型(60%)和上皮细胞型(13.3%),细胞排列呈栅栏状、旋涡状.CD117、CD34、波形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和97.6%,而S-100和平滑肌肌动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4.3%和4.8%,结蛋白无表达.结论GISTs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CD117、CD34可作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免疫标记物.
作者:徐惠明;许春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将100例ASAⅠ~Ⅱ级行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50例,采用单纯异丙酚麻醉;异丙酚加曲马多(异+曲)组50例,采用异丙酚复合曲马多麻醉.记录术中异丙酚的用量、术毕患者清醒时间和术中皱眉或肢体扭动及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异丙酚用量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异+曲组术中患者皱眉或肢体扭动的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异丙酚组(P<0.05),且术后患者主诉疼痛也比异丙酚组轻,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两组无明显差异.表明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曲马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华;陶苏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75颗后牙弯曲细小根管采用常规法、逐步后退法、超声法进行根管预备.根据X线片根管充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75颗弯曲细小根管73颗获得成功,成功率97.33%.提示对后牙细小直根管宜采用常规法,手扩可结合机扩;后牙弯曲细小根管宜采用逐步后退法,手扩可结合超声法.
作者:王先军;汤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该院12年来开展的腰椎间盘手术病例1080例,随访均超过半年.术后评定按改良Macnab疗效标定标准,优良率为79%,45例进行了再次手术,再手术率为4.2%.再次手术的具体原因为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和病变节段不稳定.这类患者年龄均偏大;术前X线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变及椎间隙高度丢失.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时,首先要尽量摘除髓核组织,同时要考虑到病变节段腰椎的稳定性.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及术前X线检查提示椎体前后缘骨刺等腰椎退行性变明显或有椎间隙狭窄的患者,手术时考虑在摘除椎间盘的同时应用腰椎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
作者:房砚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3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表明,COPD合并肺癌多数为老年、男性、吸烟者,并多数为Ⅲ~Ⅳ期,以对症、支持、化学治疗为主,预后差,应注重COPD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金建强;马家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克隆法研究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大鼠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比较不同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入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克隆法检测不同累积剂量的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克隆效率均随内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HPRT基因突变频率均随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条件下,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比外周血淋巴细胞敏感.结论克隆法是一种敏感的检测辐射诱发HPRT基因突变的方法,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比外周血淋巴细胞敏感.
作者:崔凤梅;赵经涌;胡明江;宁萍;劳勤华;王六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测定甲亢患者和正常对照个体的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评估BNP在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将53例甲亢伴不同程度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分为3组,运用Triage诊断仪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浆BNP水平,比较甲亢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BNP水平.结果(1)甲亢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Ⅱ级组和NYHAⅢ~Ⅳ级组患者的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2)甲亢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Ⅱ级组和NYHAⅢ~Ⅳ级组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后的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于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陆轶群;鲁燕;成兴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阻塞性黄疸术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7例的原因及治疗.7例经糖皮质激素、熊去氧胆酸、思美泰及人工肝治疗后痊愈.认为阻塞性黄疸术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的原因可为胆汁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乙肝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等,其中胆汁细菌感染可能起主要作用.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
作者:陆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笔者辨证分型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以针刺加牵引治疗,并与同期30例单纯牵引治疗者作对照,结果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在早期预测妇女绝经期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63名绝经前妇女分成双侧卵巢切除组和卵巢未切除两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测血清雌激素(E2)、促卵泡生成素(FSH)、碱性磷酸酶(AKP)和尿NTx/Cr值,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卵巢切除组术后3个月血清E2明显下降,血清FSH和尿NTx明显升高,血清AKP无变化.卵巢未切除组,各项研究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作为一项骨吸收指标,双侧卵巢切除后3个月就能观察到尿NTx的变化,由此可早期了解绝经妇女骨吸收情况,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作者:黄沁;杨伟文;沈宗姬;徐文新;华月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28例卵巢妊娠的发生因素、诊断及治疗.其中12例置宫内节育器(IUD),4例有盆腔炎史,18例有停经史,2例有阴道流血史.28例均以急腹症就诊,全部行手术治疗.认为卵巢妊娠的病因不清,可能与IUD有关.卵巢妊娠术前易误诊,后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贝水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对9例成人多囊肝病患者采用剖腹肝囊肿去顶开窗术.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胆汁性腹膜炎、胆囊炎、肺部感染、深静脉栓塞等,且开窗术有较高的复发率.认为肝囊肿去顶开窗术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临床上应合理选用.
作者:田力平;钱海鑫;刘建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们自1998年10月至2004年10月使用常州GW-Ⅰ型管道吻合器或美国强生公司产的SDH型圆形吻合器对食管中段癌216例行胸腹二切口胸膜顶机械吻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建华;邹良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根据不同时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方法的变迁,将68例患者以每4年为一个时期分3组进行治疗结果的比较:(1)1993年至1996年间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18例;(2)1997年至2000年间以非手术治疗为主23例;(3)2001年至2004年间采用个体化治疗27例.结果病死率3组分别为44.4%(8/18)、26.1%(6/23)、11.8%(4/27).随着治疗方法的变迁,病死率明显下降,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提示SAP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病变早期尽早采取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病情,并适时选择手术适应证,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华农标;高源;蒋继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采用改良Devine术治疗56例隐匿型阴茎,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除3例术后阴茎体包皮过剩外,其余患儿阴茎外观满意,无复发.认为解除阴茎体的纤维束缚及阴茎根部固定是手术治疗隐匿型阴茎的关键.
作者:张婷;周云;严向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将8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45)和肠外营养(PN组,n=41)两组,分别监测术前、术后5、10 d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计数(TLC),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血清Alb、PA、TF和TLC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没有差异,EN组较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提示EN和PN均能给予术后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EN安全有效、价廉效佳.
作者:陈磊;郭万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将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多潘立酮10 mg,每日3次,餐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加黛力新早、中各1片口服,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P<0.01).表明多潘立酮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作者:马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近两年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756例,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2.91%.现就其原因、处理方法和预后分析如下.
作者:张昕;龚开政;王顺娣;李爱华;何黎民;张振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