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赤提取物对CCl4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明志君;曹莉

关键词:参赤提取物, 肝纤维化, 四氯化碳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参赤提取物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给予大鼠胃饲参赤提取物,以观察参赤提取物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结果参赤提取物可使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P、ALB含量显著升高;ALT、AST、 HA、LN、PCⅢ及IVC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参赤提取物治疗组肝纤维化比模型组有显著改善.结论参赤提取物对CCl4所致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CYP1A1 MspI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CYP1A1 MspI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以乳腺癌组与对照组人群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效应指标,根据一致性检验的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OR进行合并,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共查到符合要求的国外文献10篇,病例和对照数分别为3708、5471例.经过异质性检验,10项结果存在异质性(q=17.7898,P=0.037),通过随机效应模型估计,以CYP1A1 MspI野生纯合子为参比组,携带有杂合子或突变纯合子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合并OR为0.95 (95%CI:0.82~1.11).结论 CYP1A1 Msp I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无关.

    作者:徐小乐;靳雅丽;沈月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25例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探讨ICP的诊断和治疗.结果:ICP的发生率较高为2.73%,ICP的临床分型对临床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掌握ICP患者的剖宫产指征和决定ICP患者的分娩时机十分重要;胎儿监护对于ICP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陈昕;钱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8例原发性肺癌、5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内皮抑素含量.结果血清内皮抑素含量在原发性肺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间的差异具显著性(P<0.01).肺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P<0.05 ),Ⅲ+Ⅳ期肺癌血清内皮抑素高于Ⅰ+Ⅱ期(P<0.01),有远处转移者高于未转移者(P<0.05),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与肺癌解剖学分类、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

    作者:彭群新;凌春华;季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微柱凝胶法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改良方法

    为解决微柱凝胶法血小板抗体检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一些改良措施,解决血小板自凝的问题.结果显示改良后的方法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获得较好的改善,可操作性得到了提高.

    作者:周晓华;王明元;吴建香;姚利;方振羊;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7例慢性窦道的手术治疗

    对1990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7例难治性慢性窦道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难治性慢性窦道的治疗方法.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后8~25 d均临床痊愈,治愈率100%.提示:术前控制感染,术中彻底切除窦道壁纤维瘢痕组织、线结等异物及坏死组织,术后通畅引流是治疗难治性慢性窦道的关键.

    作者:庞利群;钱海鑫;房平承;陈方;金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皮肾活检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回顾性分析455例肾穿刺患者临床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国产Menghini负压吸引穿刺针和美国产Tru-Core自动穿刺枪,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 肾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结果临床分型:455 例肾穿刺患者,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69例(37.14%),肾病综合征146例(32.09%),系统性红斑狼疮54例(11.87%),急进性肾炎6例(1.31%),血尿待查7例(1.53%),糖尿病12例(2.63%),过敏性紫癜8例(1.76%),慢性肾功能不全22例(4.83%),急性肾衰31例(6.81%).病理结果:IgA肾病(IgAN) 205例(45.05%),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 53例(11.65%),膜性肾病(MN) 15例(3.3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9例(1.98%),膜增生性肾炎(MPGN)17例(3.73%),狼疮性肾炎(LN)58例(12.74%),紫癜性肾炎(HSPN)8例(1.76%),糖尿病肾病(DN)14例(3.07%),微小病变(MCD) 16例(3.52%),硬化性肾炎20例(4.39%),急性肾小管坏死25例(5.49%),新月体肾炎6例(1.31%),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0.44%),原发性淀粉样变性3例(0.66%),ANCA相关性血管炎4例(0.88%).结论经皮肾穿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肾脏疾病诊断方法.

    作者:李声宏;夏飞;陈珊珊;谢燕;卢国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来院就诊的1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从而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进行血清hsCRP浓度的测定.分析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 结果①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1).②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者血清hsCRP高于颈总动脉内中膜正常者(P<0.05);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P<0.01).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说明血清hsCRP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于小红;瞿玲慊;钮红音;姜敏辉;刘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其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

    对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GB),根据CRP水平分为正常组(CRP<5mg/L)和升高组(CRP>5mg/L),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血红蛋白、营养状况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34例中21例(占61.8%)CRP升高,13例(38.2%)正常,CRP增高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低于正常,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血CRP与血红蛋白、白蛋白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7.7(P<0.01),-7.71(P<0.05).提示微炎症反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常见,C反应蛋白可作为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可以用来评价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可作为间接判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沙正容;沈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男性肺癌细胞性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研究肺癌细胞性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用X、Y号染色体的着丝粒探针与17例男性肺癌标本的间期细胞进行杂交检测.结果男性患者中,X染色体的获得占10例(58.82%),Y染色体的丢失占9例(52.94%),Y染色体的获得占2例.结论 FISH技术可检测肺癌间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改变,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在肺癌中的发生率很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谢菁;王庆才;陶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21例分析

    目的探讨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和高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嗜酸性细胞异常增多性皮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以皮肤、血液甚至骨髓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并伴有部分器官损害的病例.结果这些病例是具有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皮炎(HED),部分病例有非典型的器官损害但不能确诊为高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症(HES)的器官浸润的一组疾病.结论这些伴有器官损害的HED可能是HES.建议对HED早期进行基因分析将有助于这些病例的治疗.

    作者:冯雪梅;王宝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对2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及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应用氟他胺和抑那通大限度地阻断雄激素治疗.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和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方法.结果:术后随访平均为2.6年,20例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RU)及大尿流率(MFR)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血清PSA值的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8例骨转移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提示TVP联合雄性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安全有效,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理想术式,值得广泛开展.

    作者:孙贤;汪益民;严春寅;蔡宗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3种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法的比较

    将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进行诺和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A组,CSII组)、诺和锐联合诺和灵N(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每天多次皮下注射治疗(B组,MSII组)和诺和灵30R每天2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C组),比较治疗3 d后血糖达标率、2周后血糖控制水平、日均胰岛素用量、餐前胰岛素总量及低血糖发生率. 探讨3种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结果:A组患者治疗3 d后血糖达标率,2周后血糖控制水平,餐前胰岛素用量均优于其余2组(P<0.01).提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快速、稳定、理想控制血糖的作用,且安全性好.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诺和锐可较快地控制血糖.

    作者:张腊梅;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

    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结石症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本组在行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同时一期切除胆囊结石15例,治愈14例,围手术期死亡l例,另2例患者先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别于3、6个月后二期行胆囊切除术,无一例死亡.提示胆石症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同时进行不会明显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可减少二次手术机会,但增加了术中大出血的危险性.故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肝硬化程度,肝门部血管扩张的程度,胆囊炎症的程度等进行选择.预防出血的关键是术前纠正凝血机制,术中减少不必要的探查,必要时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术后加强保肝及防治并发症.

    作者:陆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缺血48例外科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药物保守治疗3例,解剖外血管重建4例,腔内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6例,单纯开放性手术35例.结果除2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外,其余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生存质量.平均随访时间2.8年(3月~5年).随访期间移植血管通畅率为73%.结论患者的全身状况、血管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依据.血管重建术仍然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较好方法.

    作者:钱爱民;李晓强;段鹏飞;朱礼炜;桑宏飞;戎建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与复合氯胺酮用于门诊人流术麻醉效果的比较

    将57例拟行人流术的早孕孕妇随机分为:异丙酚+芬太尼(PF组,n=28)和异丙酚+氯胺酮组(PK组,n=29).观察:注射异丙酚量患者是否诉疼痛;异丙酚用量;术中患者有无肢动出现及患者的苏醒状况等项目.比较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或小剂量氯胺酮用于门诊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和患者恢复状况.结果:异丙酚用量和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注射异丙酚时患者诉疼痛者PF组明显高于PK组患者;术出现肢动情况PF组明显高于PK组.提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或氯胺酮用于门诊人流术麻醉,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患者的恢复也都迅速、安全,不过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可能更理想.

    作者:江漩;马彩艳;杨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眩晕综合征的病因及其治疗

    将41例眩晕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治疗:A组21例,用西比灵+复方丹参液+碳酸氨钠+654-2+高压氧舱进行治疗;B组20例,用尼莫地平+复方丹参液+胃复安+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结果:A组显效率(85.7%)明显高于B组(50.0%)(P<0.05).提示A组治疗眩晕综合征疗效明显、可靠.

    作者:赵正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图像定量在耳鼻咽喉疾病分析中的应用

    纤维喉镜和鼻内窥镜在临床上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我科自拥有纤维喉镜和鼻内窥镜后,即将其应用于病变范围的估计,但却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2002年以来,我科使用了计算机软件对声带新生物(肿块)及鼓膜穿孔进行了初步测量.发现它对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手术有很大的帮助,现报道如下.

    作者:翁梅华;钱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根管预备后疼痛原因的探讨

    通过对160例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根管预备后疼痛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现在根管治疗第一次就诊时对有明显叩痛的感染根管采用开放引流,无叩痛者先采用髓腔封药,第二次复诊时再行根管预备,可有效降低根管预备封药后的疼痛发生率.

    作者:屠美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LEEP和CO2激光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疗效分析

    将中-重度宫颈糜烂的165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75例行LEEP切除(包括CO2 激光治疗效果不佳者),另一组90例行CO2 激光治疗.LEEP切除宫颈及颈管组织各2~4 mm,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评价LEEP和CO2 激光对中一重度宫颈糜烂治疗效果.结果:LEEP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术后12周末一次治愈率96%,效果明显高于CO2激光组(71.1%).提示:LEEP适用于重度宫颈糜治疗,尤其对合并宫颈肥大及CO2激光治疗疗效不佳者,且手术简单、安全、易行,同时可提供全部病理标本,能明确诊断,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率.

    作者:蒋国华;郭彩霞;何国蓓;芮小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or M2-PK)的含量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定量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肿瘤型M2-PK含量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型M2-PK增高,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胃癌肿瘤切除患者手术后肿瘤型M2-PK的含量低于术前(P<0.05).而肿瘤未切除患者手术前后的差别不明显.肿瘤≥5 cm者肿瘤型M2-PK明显高于<5 cm者(P<0.05);TNMⅢ,Ⅳ期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P<0.01);而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胃壁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对肿瘤型M2-PK水平的影响无明显差别.结论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型M2-PK水平明显升高,且初步反应肿瘤大小和病期.肿瘤的存在与否,对肿瘤型M2-PK的水平有明显影响.肿瘤型M2-PK有可能用于监测胃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董晓强;李德春;谢峰;高泉根;吴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