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刘芬菊
分析30例肩关节疼痛患者的MRI检查资料,所有病例MRI检查均作SE/T1WI、TSE/T2WI及STIR扫描.比较STIR序列与SE/T1WI、TSE/T2WI序列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诊断肩袖完全撕裂6例,部分撕裂14例,肩袖结构完整10例.提示MRI各序列检查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高,能很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和组织成分变化;相对SE或TSE序列而言,STIR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肩袖损伤检出的敏感性.
作者:朱建兵;黄文才;杨晓春;沈钧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设计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新型外固定器,并测试生物力学强度,观察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7具较新鲜的人足部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对30例36足跟骨骨折采用可调式跟骨外固定器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跟骨骨折采用此固定器后极限载荷能达到4842 N,能承载人体载荷8.2 BW.30例36足均获随访,术前Bohler角平均2°,术后平均30°,优良率95%.结论可调式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能满足足部生物力学要求,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使跟骨达到解剖复位,促进了足部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征石;吕建元;徐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与传统的压陷式眼压计--Schiotz眼压计相比,非接触式眼压计因其方便、元污染、安全等优越性已在我科临床工作中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
作者:钟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结果显示,血清AFP呈高水平者(>400 μg/L)预后良好;血清AFP呈低水平者(≤4100 μg/L)常病情恶化.提示观察血清AFP的水平变化对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林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使用光镜、免疫组化和临床资料对7例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7例中5例为儿童和青少年,病程短且颅内高压症状突出;肿瘤组织由小圆形细胞构成;免疫组化:NSE阳性5例,Syn阳性1例,CD99阳性2例,Vimentin阳性1例,GFAP、S-100均为阴性;CT表现为混合密度或均匀高密度肿块,MRI呈长T1、长T2信号. 结论大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预后极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
作者:傅军;周幽心;徐峰;叶明;周岱;鲍耀东;康苏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采用761块腹部任意型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SVNF),移位修复手、前臂及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712例.断蒂时间为术后10~21 d.结果761块皮瓣完好存活749块,部分坏死9块,完全坏死3块.523例患者540块SVNF 获随访2个月~7年,肤色满意,质地柔软,滑动性良好,保护性感觉恢复.提示腹部SVNF具有设计随意、操作简单、断蒂早、感觉恢复快、供区隐蔽等优点,是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简单而较为理想的皮瓣.
作者:贺楚宇;陆兴安;唐举玉;李波;刘俊;谢松林;刘鸣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分析18例多发伤引起MODS的相关因素.18例中死亡12例,病死率66.7%.认为把治疗重点放在原发病的处理上,严格控制第2次打击,保护胃粘膜屏障,是控制多发性创伤引起MODS发生的关键环节.
作者:沈敏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采用床旁调查和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住院患者756例,查出院内感染52例58例次,现患率6.9%,例次率7.7%.感染部位前三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
作者:吴旭琴;刘月秀;吴影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外伤性颅内血肿急诊开颅术中、术后发生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由于病情隐匿,发展迅速,故致死致残率高.近8年来,我们加强了对脑外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在急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中、术后发现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46例,其中发生在后颅窝9例.
作者:刘玉泉;朱小平;马越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MMP-9在正常口腔粘膜、口腔粘膜不典型增生和口腔粘膜鳞癌的不同表达,分析它在口腔粘膜鳞癌及其癌变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异常表达与口腔粘膜癌变、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在17例正常口腔粘膜、6例口腔粘膜不典型增生和52例口腔粘膜鳞癌的不同表达.结果 (1)MMP-9在正常口腔粘膜、口腔粘膜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口腔粘膜鳞癌;同时,MMP-9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2)MMP-9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MMP-9在口腔粘膜鳞癌的分化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不良分化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为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刘健;浦剑虹;惠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松果体钟基因Clock表达是否存在内源性昼夜节律.方法持续黑暗(DD)光制下饲养SD大鼠8周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 h采集松果体组织,提取总RNA,进行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T)样品中Clock 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余弦函数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松果体Clock基因mRNA的表达呈现内源性节律振荡变化(P<0.05),峰值和谷值分别位于CT17和CT5,峰值相位-253.03±15.51,振幅0.30±0.10,中值0.87±0.09.结论 Clock基因在大鼠松果体中存在明显的内源性昼夜节律表达.
作者:王国卿;杜玉珍;童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A组)和75例老年有痛性心肌梗死(B组) 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和B组中>80岁者分别占80%和24%;A组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分别占70%、36.67%,B组分别占48%、 8.0%;两组病死率分别为23.33%、10.67%(均P<0.01).提示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平均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较多,病死率较高.
作者:葛正中;陆锦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P-、L-选择素在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规律,探讨P-、L-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72只雄性SD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2 h再灌注2 h、3 h、4 h、6 h、12 h、24 h、48h组,采用尼龙线栓塞法建立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P-、L-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见P-、L-选择素的表达.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 h出现少量表达,12 h达高峰,48 h仍有表达;L-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 h出现少量表达,6 h达高峰,24 h仍有表达.结论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L-选择素表达明显上调,提示两者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作者:张世明;孙雪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肠道疾病常用的方法,但因检查时有一定的痛苦,使部分患者拒绝接受或不配合检查而延误病情.为此,我院自2003年6月起开展无痛肠镜技术,使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检查,效果较满意.
作者:纪建红;余晓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建立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以用于检测ppGalNAcT-2在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ppGalNAcT-2的表达.结果胃癌细胞株 SGC-7901中ppGalNAcT-2表达有差异,在细胞株中约有30%的细胞表达.结论原位逆转录PCR技术用于探索 ppGalNAcT-2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是可行的,它有助于对ppGalNAcT-2功能的进一步了解.
作者:胡笳;徐爱华;莫建华;周迎会;吴士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将74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治疗组(36例)和苯那普利合用缬沙坦组(38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AngⅡ、ALD和NE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NE水平明显降低,LVEF明显增高(均P<0.01);而血浆AngⅡ、ALD水平改变不大;(2)苯那普利加缬沙坦治疗后血浆NE、ALD水平明显降低,LVEF明显增高(均P<0.01),而血浆AngⅡ水平改变不大;(3)组间对比发现,苯那普利合用缬沙坦能更有效地降低血中NE、ALD的水平(均P<0.01),提高LVEF,且AngⅡ水平亦较单用苯那普利组明显下降(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提高CHF患者的LVEF,改善心功能;联合用药组在降低NE、AngⅡ和ALD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苯那普利组.
作者:金恒;华守明;刘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分析1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特点、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其中17例行保守治疗,1例手术治疗无效后继续保守治疗,结果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9 d.提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机制以肠道功能障碍为主,多发生于术后1~2周,宜采用保守治疗.
作者:陈彦;汪良;朱兴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肿瘤凋亡调控基因Fas/APO-1、bcl-2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8例胆囊癌及其癌旁组织、20例胆囊息肉和腺瘤组织检测基因Fas/APO-1、bc1-2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胆囊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织中bc1-2表达率与癌旁组织、息肉和腺瘤组织相比显著增高,而Fas/APO-1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bc1-2蛋白表达率在高、中分化组中明显低于低、未分化组,NevinⅠ、Ⅱ、Ⅲ期低于Ⅳ、Ⅴ期,而Fas/APO-1蛋白表达则相反(均P<0.05).结论 bc1-2为胆囊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而Fas/APO-1则为促进基因,两者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颜鸣;吴晓阳;李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再生丝素膜对鼠胚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静置贴壁培养法在再生丝素膜上体外培养鼠胚真皮层成纤维细胞,并用活细胞计数法及MTT比色法观察再生丝素膜对细胞的形态、功能和生长的影响.结果再生丝素膜对鼠胚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的贴壁能力和形态及其代谢功能未见明显改变,也未见明显毒性,并能支持细胞正常生长,呈现正常的生长繁殖曲线.结论再生丝素膜对鼠胚真皮层成纤维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谢宇锋;盛伟华;龚爱华;缪竞诚;杨吉成;李明忠;卢神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对临床综合诊断为肺栓塞的11例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发现右心负荷过重改变9例,肺动脉高压10例,未发现右房、右室和肺动脉主干内血栓.表明超声心动图可提供右心负荷过重、肺动脉高压等间接征象,对肺栓塞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赵彩明;杨俊华;杨向军;宋建平;蒋廷波;惠杰;王育林;徐苏丹;王惠芬;周炳元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