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23例临床分析

谢于;李德春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 小肠
摘要:分析23例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其特点为:(1)男女比例为2.83:1,平均年龄为41.8岁.(2)好发部位多见于回肠.(3)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一般以腹痛、腹块、消瘦为主要表现,腹胀、发热、消化道出血、腹泻、恶心呕吐也为重要表现,临床诊断较困难.(4)病理分型中大多为B细胞来源,且病理分型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5)该病预后不良,与该病诊断上有一定困难、接受治疗时已属晚期有关,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有:肿瘤浸润范围、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无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30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对30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手术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术后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96.7%.仅1例术后1年因并发膀胱输尿管返流行左肾切除术.认为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主要依靠IVU、B超、CT等检查,目的是为了发现异位输尿管引流的肾脏或肾段;重肾上半肾及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单侧肾及输尿管切除术仍为治疗有临床症状的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有效方法.

    作者:樊彩斌;周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丙泊酚与芬太尼配伍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

    ASA 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F组静注丙泊酚2 mg/kg及芬太尼1 μg/kg,P组静注丙泊2 mg/kg.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和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HR、MAP及SpO2情况.结果:诱导时间F组显著少于P组(P<0.01),苏醒时间F组显著短于P组(P<0.05).丙泊酚用量F组少于P组(P<0.01).SpO2的变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术中 HR的下降在扩张子宫颈及术毕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丙泊酚联合应用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可提高麻醉质量,减少丙泊酚用量.

    作者:涂辉;王琛;谢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对21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外放疗、静脉内化疗和腰椎管蛛网膜下腔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迅速好转,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改善,在随后复诊的CT或MRI图像上肿瘤完全消失.认为采用手术切除、外放疗、静脉化疗和蛛网膜下腔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提高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疗效的关键.

    作者:陆军松;朱凤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29例临床分析

    对2000~2002年间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29例,占同期急性胰腺炎病例数(281例)的10.32%,致病因素为:胆源性18例(62.07%),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3例(10.34%),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1例(3.45%),饮酒过量1例(3.45%),特发性胰腺炎6例(20.69%).提示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并不少见,应充分认识到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患病风险.

    作者:熊玉宝;李军成;吴浩荣;田斌;金涛;王浩炜;王少峰;唐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HLA分型

    应用PCR-SSP方法对江苏地区33例高危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进行HLA-Ⅰ、Ⅱ类抗原基因分型,经统计分析发现HLA-B5、DR7、DR13与疾病相关.

    作者:姚利;姜惠芬;王玮;陈子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067例老年人生活及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和心理状况,以探讨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范围内调查了1208例(有效资料为1067份)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情况.结果 1067例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7.7%;老年人中存在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不定时、不定量或暴饮暴食的占29.6%;不参加身体锻炼的占26.3%;吸烟者占37.0%;对生活不满意的占8.3%;患病后不及时治疗的占10.9%;不了解及不太了解卫生保健知识的占75.9%.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与生活方式、社会学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有相关关系.结论为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迫切需要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张明芝;朱永烈;杨永生;朱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内镜在食管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选取37例食管癌患者于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前、后分别行食管超声内镜检查,按照UICC标准进行临床病理分期,所有患者在接受1个周期的全身化疗后直接手术治疗,并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结果:与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相比,超声内镜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判断准确率高;与术后病理分期对比,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病理分期判断准确率高,为86.5%.认为超声内镜对新辅助化疗疗效可以作出准确判断,从而指导新辅助化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崔少庸;谢宗涛;张永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颅内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回顾分析该院1997~2003年收治的72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脑膜瘤全切除术66例,次全切除术5例,大部分切术1例.治愈66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93.1%.认为早期诊断、正确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及显微镜的应用,是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作者:梁学军;王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人工周期疗法治疗药流后胎残的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完全流产率可达90%以上[1].但药流后存在蜕膜残留的可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清宫,这无疑给患者增加心理上和肉体上的痛苦.我院自2002年1~12月采用人工周期疗法治疗药物流产后胎残2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于下.

    作者:朱亚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血栓前状态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Ⅰ级(n=20)、Ⅱ级(n=20)患者及正常人(n=20)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MD),并分别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1a(6-K-PGF1a)水平,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Ⅰ级、Ⅱ级患者血浆TXB2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FMD、NO、6-K-PGF1a水平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Ⅱ级组TXB2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FMD、NO、6-K-PGF1a水平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O、FMD与血浆6-K-PGF1a 呈正相关(P<0.05),血清NO、FMD与血浆TXB2呈负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明显受损,存在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梗、脑卒中发生的机制,将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作者:李晓梅;徐茜;韦颖;韩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吸除术21例

    对21眼青光眼术后并发的白内障行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一体式折叠人工晶体.结果:术后平均眼压为16.21±4.35 mmHg,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视力有明显提高(P<0.05).认为,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如果光定位良好,且眼压正常,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视力,且滤泡功能保持良好.

    作者:韩永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RK术后的验光处理

    国内近视眼手术矫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的RK术,至目前的LASIK,已作为常规的近视眼矫正手段应用,越来越多不愿配戴眼镜的年轻人接受了这些手术.但这些屈光手术,无论采用何种高科技技术,均比不上普通眼镜安全、精确和个性化,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替代戴镜矫正.

    作者:杨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脑损伤866例临床分析

    总结2001年6月~2003年5月入院治疗的866例急性脑损伤,分析损伤原因和类型,及手术时机、脑疝、脑肿胀、呼吸、低血压、高血糖、肝功能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相关因素均对预后有显著影响.认为影响急性脑损伤预后的因素较多,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处理,才能提高疗效.

    作者:周凡;张世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K-ras突变基因的克隆及逆转录病毒pEGZ/MCS HA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K-ras癌基因,测定其序列及突变类型,构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胰腺癌细胞株中克隆K-ras基因,与T-Vector载体连接后测序.构建含K-ras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结果胰腺癌细胞株Bxpc-3、Sw1990未及点突变,Patu8988 12位密码子的GGT突变为GTT,13、61位无突变.酶切证明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K-ras癌基因的成功克隆及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胰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波;何杨;吴翼伟;张志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5例

    作膝正中切口或髌旁内侧切口,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5例.结果:根据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达87.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8周,膝关节平均屈曲110°.认为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能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卢小兵;郑祖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异丙酚加芬太尼复合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及苏醒质量高等优点,但同时存在着镇痛不全问题.为此,我们将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80例人工流产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方法夹闭腹主动脉肾下段,建立脊髓缺血模型.21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5只,缺血预处理组8只,缺血组8只.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手术操作,不阻断腹主动脉;缺血预处理组先阻断腹主动脉5 min,开放15 min,再阻断40 min后开放灌注;缺血组阻断腹主动脉40 min后开放灌注.3组术后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7d后处死动物,取L3~5段脊髓行病理学观察.结果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较缺血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对主动脉阻断所致的兔脊髓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鞠文;杨惠林;唐天驷;杨同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膝部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24例治疗分析

    分折该院近4年住院治疗的膝部骨折脱位患者166例中合并腘动脉损伤的24例.结果:21例得到保肢,3例截肢.15例12 h内恢复血循环,疗效满意.7例超过12h恢复血循环者,疗效较差.认为早期是治疗腘动脉损伤的关键;对足背动脉搏动的误诊和用针刺足趾判断血循环的方法是影响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的两个常见原因;脉氧仪对患肢血运监测简单实用.

    作者:杨炎;杨惠林;钱忠来;施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生大鼠嗅鞘细胞在再生丝素膜上的生长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嗅鞘细胞在再生丝素膜上的生长情况,探讨再生丝素膜在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中成为细胞培养基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静置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分离的新生大鼠嗅鞘细胞,免疫酶和免疫荧光方法染色鉴定,观察在再生丝素膜上嗅鞘细胞的生长,并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再生丝素膜对新生大鼠嗅鞘细胞的贴壁能力和形态未见明显改变,也未见明显毒性,并能支持细胞正常生长,呈现正常的生长繁殖曲线.结论再生丝素膜对新生大鼠嗅鞘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徐明;杨吉成;盛伟华;谢宇锋;李明忠;唐天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78例分析

    回顾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8例,根据围术期处理分为两组.A组38例,门诊手术,术前无阴道准备,术后口服抗生素;B组40例,住院手术,术前阴道冲洗,Bid×2 d,术后静滴抗生素,术后第3 d阴道塞α干扰素栓,隔晚1粒.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完全符合者40例(51.28%);病理级别下降33例(42.31%),上升5例(6.41%).术后并发出血A组22例(57.89%),B组10例(2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LEEP是治疗CIN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注意标本的病理结果,进一步加强LEEP围术期的处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出血的并发症.

    作者:黄菊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