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梅;徐茜;韦颖;韩伟
对21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外放疗、静脉内化疗和腰椎管蛛网膜下腔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迅速好转,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改善,在随后复诊的CT或MRI图像上肿瘤完全消失.认为采用手术切除、外放疗、静脉化疗和蛛网膜下腔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提高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疗效的关键.
作者:陆军松;朱凤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3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误伤胆道占87.5%(28/32),误伤原因主要为人为因素、技术水平、胆道解剖异常等.认为胆囊切除或其他手术时应提高对胆道损伤的警惕性.
作者:陆志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26例疤痕疙瘩采取手术切除,并于术后1~7 d起采用德国KD-2型直线加速器发出的高能(6MeV)电子束(β射线)外照射,放疗剂量为200~400 cGy,每周2~3次,4~8次为一个疗程,总剂量为1600~2000 cGy.照射范围自切口向外扩展1~2 cm.结果:26例中,治愈和有效共23例(占88.9%),无效3例.认为手术结合放疗是目前治疗疤痕疙瘩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国良;陆兴安;林伟;祁强;钱汉根;赵小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方法夹闭腹主动脉肾下段,建立脊髓缺血模型.21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5只,缺血预处理组8只,缺血组8只.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手术操作,不阻断腹主动脉;缺血预处理组先阻断腹主动脉5 min,开放15 min,再阻断40 min后开放灌注;缺血组阻断腹主动脉40 min后开放灌注.3组术后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7d后处死动物,取L3~5段脊髓行病理学观察.结果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较缺血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对主动脉阻断所致的兔脊髓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鞠文;杨惠林;唐天驷;杨同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回顾总结1999年以来开展的7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小切口手术成功,3例改常规切口,小切口患者恢复快,平均住院3.5 d,不需拆线.认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选择使用.
作者:范仁根;田力平;谭友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夏天无总碱的活血化瘀作用机制,观察夏天无总碱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夏天无总碱给大鼠连续灌胃7 d,抽血分别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试管内人血小板加中药孵育前后,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体外给药测定高剪切力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显微镜下游离血小板计数.结果夏天无总碱在体内、外对以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该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剪切力诱导的血小板聚集(SIPA).结论夏天无总碱是一个有效的多途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作者:高健;王天佑;何相好;顾振纶;廖福龙;李文;殷小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分析23例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其特点为:(1)男女比例为2.83:1,平均年龄为41.8岁.(2)好发部位多见于回肠.(3)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一般以腹痛、腹块、消瘦为主要表现,腹胀、发热、消化道出血、腹泻、恶心呕吐也为重要表现,临床诊断较困难.(4)病理分型中大多为B细胞来源,且病理分型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5)该病预后不良,与该病诊断上有一定困难、接受治疗时已属晚期有关,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有:肿瘤浸润范围、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无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等.
作者:谢于;李德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膝正中切口或髌旁内侧切口,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5例.结果:根据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达87.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8周,膝关节平均屈曲110°.认为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能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卢小兵;郑祖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分析106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卵巢癌的不同分期组和不同分化组间的腹水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有腹膜转移组及CA125>300kIU组的腹水量分别显著大于无腹膜转移组及CA125<300kIU组(P<0.01);组织类型不同、原发灶和转移灶大小不同、血清蛋白水平不同及有无肝实质和肠壁转移组间腹水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皆P>0.05).结果表明,卵巢癌腹水的形成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腹膜受累程度及血清CA125水平有关,而与组织类型、原发灶和转移灶大小、血清蛋白水平、肝实质和肠壁的转移等因素无关.
作者:任琼珍;胡建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双侧震颤明显的PD患者,一侧丘脑腹外侧核(VL)中丘脑腹外侧中间核(Vim)核毁损后,对侧震颤消失;另一侧试用了Bertrand所介绍的丘系前区(prl)替代Vim核,以避免左侧脑内手术可能发生的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结果:107例手术证明丘系前区毁损对震颤疗效显著,对僵直也有良好疗效.除3例语言受到一定损害、恢复不理想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认为,prl作靶点组合是PD第二次对侧手术很好的选择.
作者:车志豪;成良正;许培源;俞文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颅骨修补材料外露(以下简称外露)为颅骨缺损修补术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89年1月~2002年1月期间共收治342例颅骨修补患者,发生外露者11例(占3.2%).现报告如下.
作者:时忠华;王中;周岱;蔡学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分析缺血性结肠炎15例,其中50岁以上者12例,占80%,女性12例.14例合并有基础疾病,占93.3%,基础疾病以心脑血管病变为主.结肠炎多位于脾曲以下左半结肠,以乙状结肠为多见,症状主要是腹痛、腹泻和便血,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结肠镜检查.认为结肠镜检查是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检查方法,也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眭振宇;唐文;王少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回顾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8例,根据围术期处理分为两组.A组38例,门诊手术,术前无阴道准备,术后口服抗生素;B组40例,住院手术,术前阴道冲洗,Bid×2 d,术后静滴抗生素,术后第3 d阴道塞α干扰素栓,隔晚1粒.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完全符合者40例(51.28%);病理级别下降33例(42.31%),上升5例(6.41%).术后并发出血A组22例(57.89%),B组10例(2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LEEP是治疗CIN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注意标本的病理结果,进一步加强LEEP围术期的处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出血的并发症.
作者:黄菊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ASA 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F组静注丙泊酚2 mg/kg及芬太尼1 μg/kg,P组静注丙泊2 mg/kg.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和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HR、MAP及SpO2情况.结果:诱导时间F组显著少于P组(P<0.01),苏醒时间F组显著短于P组(P<0.05).丙泊酚用量F组少于P组(P<0.01).SpO2的变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术中 HR的下降在扩张子宫颈及术毕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丙泊酚联合应用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可提高麻醉质量,减少丙泊酚用量.
作者:涂辉;王琛;谢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皮层和纹状体hephaestine表达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检测皮层和纹状体的表达.结果 MCAO再灌注后大鼠出现大脑中动脉梗塞的神经系统损害体征,TTC染色有白色梗死区.hephaestine在正常大鼠的皮层、纹状体有表达,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缺血侧皮层、纹状体表达明显增加并持续到再灌注后48 h,在24 h达到高峰(P<0.01),至1周时表达较正常明显减少(P<0.01).结论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ephaestine的表达出现明显的变化,在急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温仲民;包仕尧;王晓云;常彦忠;钱忠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2002年5月~2003年2月连续性地于10例(A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FG)改善手术操作,并将其胰漏发生率与之前的70例(B组)同类手术作比较.结果:A组10例中无胰漏(0%)发生,B组发生胰漏6例(8.6%),其中2例死亡.两组胰漏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生物蛋白胶可降低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陈胜平;吴浩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嗅鞘细胞在再生丝素膜上的生长情况,探讨再生丝素膜在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中成为细胞培养基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静置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分离的新生大鼠嗅鞘细胞,免疫酶和免疫荧光方法染色鉴定,观察在再生丝素膜上嗅鞘细胞的生长,并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再生丝素膜对新生大鼠嗅鞘细胞的贴壁能力和形态未见明显改变,也未见明显毒性,并能支持细胞正常生长,呈现正常的生长繁殖曲线.结论再生丝素膜对新生大鼠嗅鞘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徐明;杨吉成;盛伟华;谢宇锋;李明忠;唐天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应.方法 5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SOD治疗组(SOD+ SAP).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0.1 ml/100 g建立SAP模型.SOD治疗组在建立SAP模型前30 min按20000 U/kg体重给大鼠后肢肌注给药.在建模后3 h、6 h、12 h 3个时间点分批(每组每批6只)将大鼠处死,经心脏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结果 SOD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SAP组均明显下降(3 h时,P<0.01,6 h、12 h时,P<0.05).SOD治疗组3 h、6 h点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12 h点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SOD治疗组血清MDA水平在3 h、6 h点明显低于SAP组(P<0.01),12 h点则与SAP组相近(P>0.05).SOD治疗组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在3 h点明显低于SAP组(P<0.05),6 h、12 h点则趋于一致(P>0.05).结论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减轻SAP胰腺组织损害和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毅;陈卫昌;许春芳;蔡笃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通过对162例重度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抢救分析,认为尽早进行抗休克治疗,尽快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大量输注平衡盐溶液和红细胞混悬液,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骨盆制动并适时开展急诊手术等综合治疗措施,注意救治的顺序和多学科协调,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勇;霍跃光;顾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脑必通胶囊组成成分三七和川芎在镇痛作用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取小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对5组小鼠分别用蒸馏水(对照组)、三七(315 mg/kg)、川芎(35 mg/kg)、三七(315 mg/kg)合用川芎(35 mg/kg)、脑必通胶囊(700 mg/kg)灌胃.采用小鼠热板法及扭体法观察小鼠灌胃后30 min,60 min,120 min对热板反应及70~80 min对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①单用川芎35 mg/kg后30~120 min对小鼠热板反应时无明显的延长作用(P>0.05);而单用三七组、三七合用川芎组及脑必通胶囊组小鼠热板反应时均显著延长(P<0.05,P<0.01),灌胃30 min 开始起效,60~120 min作用达高峰,且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单用川芎组小鼠的扭体反应无明显变化(P>0.05);而单用三七组、三七合用川芎组及脑必通胶囊组小鼠扭体反应均显著抑制(P<0.05,P<0.01),且三组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必通胶囊的镇痛作用是由组方中的成分三七所引起的,而组方中成分川芎未呈现出镇痛作用;且组方中三七和川芎未产生协同镇痛作用.
作者:张慧灵;顾振纶;陈伯文;秦正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