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夏天无总碱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

高健;王天佑;何相好;顾振纶;廖福龙;李文;殷小杰

关键词:夏天无总碱, 二磷酸腺苷(ADP), 花生四烯酸, 剪切力, 血小板聚集, 剪切力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活血化瘀
摘要:目的探讨夏天无总碱的活血化瘀作用机制,观察夏天无总碱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夏天无总碱给大鼠连续灌胃7 d,抽血分别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试管内人血小板加中药孵育前后,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体外给药测定高剪切力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显微镜下游离血小板计数.结果夏天无总碱在体内、外对以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该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剪切力诱导的血小板聚集(SIPA).结论夏天无总碱是一个有效的多途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血栓前状态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Ⅰ级(n=20)、Ⅱ级(n=20)患者及正常人(n=20)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MD),并分别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1a(6-K-PGF1a)水平,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Ⅰ级、Ⅱ级患者血浆TXB2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FMD、NO、6-K-PGF1a水平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Ⅱ级组TXB2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FMD、NO、6-K-PGF1a水平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O、FMD与血浆6-K-PGF1a 呈正相关(P<0.05),血清NO、FMD与血浆TXB2呈负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明显受损,存在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梗、脑卒中发生的机制,将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作者:李晓梅;徐茜;韦颖;韩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随机选取妊娠的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IH)25例(其中轻度8例,中度8例,重度9例),为PIH组,另选正常孕妇30例,为正常孕妇组.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两组产妇临产前及产后1周血清中VCAM-1的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其相应胎盘组织中VCAM-1的表达.结果:妊高征组产前血清VCAM-1浓度(1383.60±121.89 ng/ml)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1052.07±90.37 ng/ml,P<0.001),而妊高征组产后血清VCAM-1水平(906.68±82.29 ng/ml)与产前血清相比,明显下降(P均<0.001);VCAM-1主要表达在胎盘滋养叶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PIH组胎盘滋养叶细胞表达率低于正常孕妇组(P<0.01),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妊高征组高于正常孕妇组,但P>0.05.结果表明,PIH患者血清VCAM-1浓度的升高、胎盘血管内皮细胞VCAM-1表达率的升高及胎盘滋养层细胞缺乏VCAM-1的表达可能与PIH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蔡烟岫;刘曼华;苏玲娣;滕晓东;陶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9例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诊断

    脊柱的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少见.笔者搜集9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其临床和CT表现,着重探讨其CT诊断.

    作者:张惠林;郭茂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脑损伤866例临床分析

    总结2001年6月~2003年5月入院治疗的866例急性脑损伤,分析损伤原因和类型,及手术时机、脑疝、脑肿胀、呼吸、低血压、高血糖、肝功能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相关因素均对预后有显著影响.认为影响急性脑损伤预后的因素较多,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处理,才能提高疗效.

    作者:周凡;张世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RK术后的验光处理

    国内近视眼手术矫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的RK术,至目前的LASIK,已作为常规的近视眼矫正手段应用,越来越多不愿配戴眼镜的年轻人接受了这些手术.但这些屈光手术,无论采用何种高科技技术,均比不上普通眼镜安全、精确和个性化,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替代戴镜矫正.

    作者:杨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82株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对从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间医院感染者标本中分离的282株肠球菌的药敏测定、临床分布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2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186株(66.0%),屎肠球菌84株(29.8%),其他肠球菌12株(4.2%).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肠球菌属的分离率以呼吸道分泌物多(47.9%),其次为尿液(17.7%),药敏结果显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肠球菌的耐药率低,粪肠球菌为2.7%和0.5%,屎肠球菌为1.2%和1.2%.氨苄西林、青霉素G对粪肠球菌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4%、26.3%;而对屎肠球菌的耐药率相对较高.肠球菌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明显耐药.结果提示:临床上肠球菌属感染主要以呼吸、泌尿系统为主;肠球菌存在明显的耐药性,其所致感染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施敏;赵卫峰;张险峰;罗二平;江敏华;吴旭东;刘江;庞中强;甘建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78例分析

    回顾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8例,根据围术期处理分为两组.A组38例,门诊手术,术前无阴道准备,术后口服抗生素;B组40例,住院手术,术前阴道冲洗,Bid×2 d,术后静滴抗生素,术后第3 d阴道塞α干扰素栓,隔晚1粒.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完全符合者40例(51.28%);病理级别下降33例(42.31%),上升5例(6.41%).术后并发出血A组22例(57.89%),B组10例(2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LEEP是治疗CIN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注意标本的病理结果,进一步加强LEEP围术期的处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出血的并发症.

    作者:黄菊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甲硝唑联合超声技术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中的应用

    选择急性尖周炎患牙155颗,随机分成实验组80颗和对照组75颗,实验组以5 g/L甲硝唑作冲洗液联合超声技术预备根管,微波消毒后,采用根管治疗一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持不锈钢K锉预备根管,微波消毒后,行根管治疗一次法.结果实验组疼痛发生率为8.75%,对照组为2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疗效:实验组为94.29%,对照组为91.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甲硝唑是较理想的超声根管冲洗液,联合超声技术及微波消毒可有效地杀灭根管内的细菌,减轻根尖区的炎症反应,降低根管治疗术后的急性反应,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徐建萍;姚宁;吴燕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呼吸科病房的病原及其耐药性调查

    对2001~2003年472份普通痰标本行细菌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按NCCLS标准判定敏感菌株.结果:分离出细菌177株,阳性率为37.5%.革兰阴性杆菌占67.8%,其中,排前5位的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白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占32.2%,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优势菌.革兰阴性杆菌对泰能、头孢他定、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及丁胺卡那有较好的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表明:近年来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亦有所增加;临床上及时掌握病菌及耐药性的新动态,对指导临床医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意义重大.

    作者:郑玉兰;王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胰十二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口漏的预防

    对2002年5月~2003年2月连续性地于10例(A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FG)改善手术操作,并将其胰漏发生率与之前的70例(B组)同类手术作比较.结果:A组10例中无胰漏(0%)发生,B组发生胰漏6例(8.6%),其中2例死亡.两组胰漏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生物蛋白胶可降低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陈胜平;吴浩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重度骨盆骨折合并休克的早期治疗

    通过对162例重度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抢救分析,认为尽早进行抗休克治疗,尽快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大量输注平衡盐溶液和红细胞混悬液,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骨盆制动并适时开展急诊手术等综合治疗措施,注意救治的顺序和多学科协调,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勇;霍跃光;顾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32例肺癌临床及纤维支气管镜结果分析

    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刷检并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的肺癌132例进行分析.结果:管内增生型占44.7%,管壁浸润型占40.2%,外压型占5.7%,正常型占11.4%,经病理证实管内增生型以鳞癌为多,占76.27%;管壁浸润型以小细胞肺癌为多,占52.83%,正常型以腺癌为多,占73.33%.纤支镜诊断阳性率为84.1%,以管内增生型和管壁浸润型为高(P<0.01).认为纤支镜检查创伤小,方法简便,诊断效率高,是早期肺癌诊断的重要检查工具.

    作者:段光军;吴曙华;胡华成;李培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急症出血39例

    妇产科急症出血的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具有创伤小、疗效高、止血快、可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是近10年来介入治疗学在妇产科领域应用中新的发展.我科自2001年始应用TAE治疗各种妇产科急症出血共3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云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气管导管涂抹润滑剂对改善全麻后咽喉痛的作用

    将6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Ⅰ组)30例,气管导管上不涂抹任何药物;润滑剂组(Ⅱ组)30例,气管导管上涂抹润滑剂.对两组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手术后咽喉部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30例中有11例(36.67%)感觉到咽喉部疼痛,而润滑剂组30例中仅2例(6.67%)感觉到咽喉痛,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在气管导管上涂抹润滑剂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全麻后咽喉部疼痛的发生率.

    作者:詹英;杨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分析31例胆道梗阻患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结果:MRCP对胆道梗阻有良好的显示,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 %,定性诊断正确率为77.4%.认为MRCP诊断胆道梗阻准确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双庆;郭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提取的DNA在脆性X综合征基因FMR-I检测中的比较

    目的探索一种更简便、更快速的DNA提取方法用于脆性X综合征的基因检测.方法用经典的苯酚-氯仿-异戊醇提取的DNA和用饱和盐法提取的DNA用于脆性X综合征的基因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提取的DNA在纯度和产量上存在差异,但在脆性X综合征基因检测包括完成PCR和Southern Blot杂交两种实验时结果均无差异.结论用饱和盐法提取的DNA可用于脆性X综合征基因的检测,它比传统的苯酚-氯仿-异戊醇提取法更简便、快速和经济,可用于临床上对脆性X综合征的筛查.

    作者:肖丽娟;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70例报告

    回顾总结1999年以来开展的7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小切口手术成功,3例改常规切口,小切口患者恢复快,平均住院3.5 d,不需拆线.认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选择使用.

    作者:范仁根;田力平;谭友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抗原对哮喘小鼠巨噬细胞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单核-巨噬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致敏小鼠、致敏后诱喘的小鼠各30只及对照组小鼠10只,在不同时间段收集肺泡灌洗液、腹腔冲洗液并观察细胞学改变.结果致敏组及诱喘组小鼠在致敏后2、5、7 d,腹腔Mφ数、BALF细胞总数、肺泡Mφ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致敏组小鼠腹腔Mφ数,肺泡Mφ数到达峰值的时间和下降趋势呈现相关性.结论致敏后巨噬细胞可能由腹腔移行至肺泡,并可提呈外源性抗原.

    作者:王宇;张健华;张学兰;季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膝部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24例治疗分析

    分折该院近4年住院治疗的膝部骨折脱位患者166例中合并腘动脉损伤的24例.结果:21例得到保肢,3例截肢.15例12 h内恢复血循环,疗效满意.7例超过12h恢复血循环者,疗效较差.认为早期是治疗腘动脉损伤的关键;对足背动脉搏动的误诊和用针刺足趾判断血循环的方法是影响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的两个常见原因;脉氧仪对患肢血运监测简单实用.

    作者:杨炎;杨惠林;钱忠来;施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3例分析

    回顾性分析1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演变过程.结果:头部外伤后至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时间在伤后2~12 d内,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为伤后28~95 d.经钻颅血肿抽吸冲洗术,13例均痊愈.认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可能为积液使蛛网膜撕裂而出血,或积液不断扩大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继而形成血肿包膜,包膜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增多及血栓调节素高表达,从而阻断正常的凝血过程,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

    作者:王晓军;兰青;董军;钱志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