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82株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施敏;赵卫峰;张险峰;罗二平;江敏华;吴旭东;刘江;庞中强;甘建和

关键词:肠球菌, 临床分布, 耐药率
摘要:对从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间医院感染者标本中分离的282株肠球菌的药敏测定、临床分布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2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186株(66.0%),屎肠球菌84株(29.8%),其他肠球菌12株(4.2%).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肠球菌属的分离率以呼吸道分泌物多(47.9%),其次为尿液(17.7%),药敏结果显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肠球菌的耐药率低,粪肠球菌为2.7%和0.5%,屎肠球菌为1.2%和1.2%.氨苄西林、青霉素G对粪肠球菌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4%、26.3%;而对屎肠球菌的耐药率相对较高.肠球菌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明显耐药.结果提示:临床上肠球菌属感染主要以呼吸、泌尿系统为主;肠球菌存在明显的耐药性,其所致感染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与芬太尼配伍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

    ASA 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F组静注丙泊酚2 mg/kg及芬太尼1 μg/kg,P组静注丙泊2 mg/kg.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和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HR、MAP及SpO2情况.结果:诱导时间F组显著少于P组(P<0.01),苏醒时间F组显著短于P组(P<0.05).丙泊酚用量F组少于P组(P<0.01).SpO2的变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术中 HR的下降在扩张子宫颈及术毕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丙泊酚联合应用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可提高麻醉质量,减少丙泊酚用量.

    作者:涂辉;王琛;谢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方法夹闭腹主动脉肾下段,建立脊髓缺血模型.21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5只,缺血预处理组8只,缺血组8只.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手术操作,不阻断腹主动脉;缺血预处理组先阻断腹主动脉5 min,开放15 min,再阻断40 min后开放灌注;缺血组阻断腹主动脉40 min后开放灌注.3组术后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7d后处死动物,取L3~5段脊髓行病理学观察.结果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量较缺血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对主动脉阻断所致的兔脊髓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鞠文;杨惠林;唐天驷;杨同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30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对30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手术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术后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96.7%.仅1例术后1年因并发膀胱输尿管返流行左肾切除术.认为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主要依靠IVU、B超、CT等检查,目的是为了发现异位输尿管引流的肾脏或肾段;重肾上半肾及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单侧肾及输尿管切除术仍为治疗有临床症状的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有效方法.

    作者:樊彩斌;周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脑损伤866例临床分析

    总结2001年6月~2003年5月入院治疗的866例急性脑损伤,分析损伤原因和类型,及手术时机、脑疝、脑肿胀、呼吸、低血压、高血糖、肝功能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相关因素均对预后有显著影响.认为影响急性脑损伤预后的因素较多,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处理,才能提高疗效.

    作者:周凡;张世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抗原对哮喘小鼠巨噬细胞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单核-巨噬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致敏小鼠、致敏后诱喘的小鼠各30只及对照组小鼠10只,在不同时间段收集肺泡灌洗液、腹腔冲洗液并观察细胞学改变.结果致敏组及诱喘组小鼠在致敏后2、5、7 d,腹腔Mφ数、BALF细胞总数、肺泡Mφ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致敏组小鼠腹腔Mφ数,肺泡Mφ数到达峰值的时间和下降趋势呈现相关性.结论致敏后巨噬细胞可能由腹腔移行至肺泡,并可提呈外源性抗原.

    作者:王宇;张健华;张学兰;季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067例老年人生活及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和心理状况,以探讨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范围内调查了1208例(有效资料为1067份)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情况.结果 1067例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7.7%;老年人中存在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不定时、不定量或暴饮暴食的占29.6%;不参加身体锻炼的占26.3%;吸烟者占37.0%;对生活不满意的占8.3%;患病后不及时治疗的占10.9%;不了解及不太了解卫生保健知识的占75.9%.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与生活方式、社会学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有相关关系.结论为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迫切需要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张明芝;朱永烈;杨永生;朱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外伤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的检测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CA)的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24 h内和伤后6 d行经脑多谱勒(TCD)结合压颈试验来检测CA.结果伤后24 h内CA受损在重型颅脑损伤中有13例,占81.3%,和预后呈正相关,中型中有2例,占33.3%.CA在伤后处于不断变化中,6 d后明显好转.结论通过对CA的检测,可了解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的代偿能力,并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徐峰;张丽;惠品晶;周岱;张世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损伤脊髓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异体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移植修复治疗损伤脊髓的疗效.方法由胚胎SD鼠大脑海马区脑组织培养出NSC,经传代、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后植入按Allen法制成的SD鼠的损伤脊髓内,术后观察鼠的行为改变、斜板试验及改良运动功能Tarlov评分评价功能恢复;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脊髓感觉及运动电位传递;光镜及电镜观察植入区组织结构;以示踪剂麦胚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显色观察轴突的生长及功能恢复;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饱和硫蛋白(S100)阳性细胞.结果 NSC在损伤脊髓中能成活并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有轴突形成,分化倾向于神经元,能迁移1 cm距离.WGA-HRP能被运输到挫伤以外区域,运动电位能传递到损伤区远端,行为学观察受试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异体胚胎NSC能在损伤区替代受损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神经轴突联系,使损伤的脊髓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作者:孙永明;郑祖根;杨立业;董启榕;荆钰华;蔡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异丙酚加芬太尼复合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及苏醒质量高等优点,但同时存在着镇痛不全问题.为此,我们将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80例人工流产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分析31例胆道梗阻患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结果:MRCP对胆道梗阻有良好的显示,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 %,定性诊断正确率为77.4%.认为MRCP诊断胆道梗阻准确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双庆;郭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82株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对从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间医院感染者标本中分离的282株肠球菌的药敏测定、临床分布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2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186株(66.0%),屎肠球菌84株(29.8%),其他肠球菌12株(4.2%).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肠球菌属的分离率以呼吸道分泌物多(47.9%),其次为尿液(17.7%),药敏结果显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肠球菌的耐药率低,粪肠球菌为2.7%和0.5%,屎肠球菌为1.2%和1.2%.氨苄西林、青霉素G对粪肠球菌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4%、26.3%;而对屎肠球菌的耐药率相对较高.肠球菌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明显耐药.结果提示:临床上肠球菌属感染主要以呼吸、泌尿系统为主;肠球菌存在明显的耐药性,其所致感染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施敏;赵卫峰;张险峰;罗二平;江敏华;吴旭东;刘江;庞中强;甘建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吸除术21例

    对21眼青光眼术后并发的白内障行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一体式折叠人工晶体.结果:术后平均眼压为16.21±4.35 mmHg,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视力有明显提高(P<0.05).认为,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如果光定位良好,且眼压正常,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视力,且滤泡功能保持良好.

    作者:韩永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32例临床分析

    对3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误伤胆道占87.5%(28/32),误伤原因主要为人为因素、技术水平、胆道解剖异常等.认为胆囊切除或其他手术时应提高对胆道损伤的警惕性.

    作者:陆志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丘系前区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探讨

    对双侧震颤明显的PD患者,一侧丘脑腹外侧核(VL)中丘脑腹外侧中间核(Vim)核毁损后,对侧震颤消失;另一侧试用了Bertrand所介绍的丘系前区(prl)替代Vim核,以避免左侧脑内手术可能发生的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结果:107例手术证明丘系前区毁损对震颤疗效显著,对僵直也有良好疗效.除3例语言受到一定损害、恢复不理想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认为,prl作靶点组合是PD第二次对侧手术很好的选择.

    作者:车志豪;成良正;许培源;俞文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RK术后的验光处理

    国内近视眼手术矫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的RK术,至目前的LASIK,已作为常规的近视眼矫正手段应用,越来越多不愿配戴眼镜的年轻人接受了这些手术.但这些屈光手术,无论采用何种高科技技术,均比不上普通眼镜安全、精确和个性化,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替代戴镜矫正.

    作者:杨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甲硝唑联合超声技术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中的应用

    选择急性尖周炎患牙155颗,随机分成实验组80颗和对照组75颗,实验组以5 g/L甲硝唑作冲洗液联合超声技术预备根管,微波消毒后,采用根管治疗一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持不锈钢K锉预备根管,微波消毒后,行根管治疗一次法.结果实验组疼痛发生率为8.75%,对照组为2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疗效:实验组为94.29%,对照组为91.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甲硝唑是较理想的超声根管冲洗液,联合超声技术及微波消毒可有效地杀灭根管内的细菌,减轻根尖区的炎症反应,降低根管治疗术后的急性反应,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徐建萍;姚宁;吴燕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鼠急性脑缺血后Hephaestine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皮层和纹状体hephaestine表达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检测皮层和纹状体的表达.结果 MCAO再灌注后大鼠出现大脑中动脉梗塞的神经系统损害体征,TTC染色有白色梗死区.hephaestine在正常大鼠的皮层、纹状体有表达,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缺血侧皮层、纹状体表达明显增加并持续到再灌注后48 h,在24 h达到高峰(P<0.01),至1周时表达较正常明显减少(P<0.01).结论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ephaestine的表达出现明显的变化,在急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温仲民;包仕尧;王晓云;常彦忠;钱忠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干预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应.方法 5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SOD治疗组(SOD+ SAP).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0.1 ml/100 g建立SAP模型.SOD治疗组在建立SAP模型前30 min按20000 U/kg体重给大鼠后肢肌注给药.在建模后3 h、6 h、12 h 3个时间点分批(每组每批6只)将大鼠处死,经心脏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结果 SOD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SAP组均明显下降(3 h时,P<0.01,6 h、12 h时,P<0.05).SOD治疗组3 h、6 h点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12 h点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SOD治疗组血清MDA水平在3 h、6 h点明显低于SAP组(P<0.01),12 h点则与SAP组相近(P>0.05).SOD治疗组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在3 h点明显低于SAP组(P<0.05),6 h、12 h点则趋于一致(P>0.05).结论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减轻SAP胰腺组织损害和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毅;陈卫昌;许春芳;蔡笃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随机选取妊娠的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IH)25例(其中轻度8例,中度8例,重度9例),为PIH组,另选正常孕妇30例,为正常孕妇组.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两组产妇临产前及产后1周血清中VCAM-1的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其相应胎盘组织中VCAM-1的表达.结果:妊高征组产前血清VCAM-1浓度(1383.60±121.89 ng/ml)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1052.07±90.37 ng/ml,P<0.001),而妊高征组产后血清VCAM-1水平(906.68±82.29 ng/ml)与产前血清相比,明显下降(P均<0.001);VCAM-1主要表达在胎盘滋养叶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PIH组胎盘滋养叶细胞表达率低于正常孕妇组(P<0.01),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妊高征组高于正常孕妇组,但P>0.05.结果表明,PIH患者血清VCAM-1浓度的升高、胎盘血管内皮细胞VCAM-1表达率的升高及胎盘滋养层细胞缺乏VCAM-1的表达可能与PIH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蔡烟岫;刘曼华;苏玲娣;滕晓东;陶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孟氏骨折79例治疗分析

    对79例孟氏骨折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加外固定(9例)、经皮撬拔克氏针内固定(31例)和切开复位内固定(39例).结果:65例经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6个月),优良率为83%.认为闭合性骨折手法复位不理想,对开放性骨折和影响功能的陈旧性骨折均应行手术治疗.

    作者:徐炜;董启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