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外伤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的检测

徐峰;张丽;惠品晶;周岱;张世明

关键词:颅脑损伤, 经颅多谱勒, 自动调节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CA)的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24 h内和伤后6 d行经脑多谱勒(TCD)结合压颈试验来检测CA.结果伤后24 h内CA受损在重型颅脑损伤中有13例,占81.3%,和预后呈正相关,中型中有2例,占33.3%.CA在伤后处于不断变化中,6 d后明显好转.结论通过对CA的检测,可了解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的代偿能力,并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30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对30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手术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术后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96.7%.仅1例术后1年因并发膀胱输尿管返流行左肾切除术.认为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主要依靠IVU、B超、CT等检查,目的是为了发现异位输尿管引流的肾脏或肾段;重肾上半肾及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单侧肾及输尿管切除术仍为治疗有临床症状的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有效方法.

    作者:樊彩斌;周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颅内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回顾分析该院1997~2003年收治的72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脑膜瘤全切除术66例,次全切除术5例,大部分切术1例.治愈66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93.1%.认为早期诊断、正确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及显微镜的应用,是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作者:梁学军;王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呼吸科病房的病原及其耐药性调查

    对2001~2003年472份普通痰标本行细菌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按NCCLS标准判定敏感菌株.结果:分离出细菌177株,阳性率为37.5%.革兰阴性杆菌占67.8%,其中,排前5位的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白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占32.2%,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优势菌.革兰阴性杆菌对泰能、头孢他定、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及丁胺卡那有较好的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表明:近年来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亦有所增加;临床上及时掌握病菌及耐药性的新动态,对指导临床医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意义重大.

    作者:郑玉兰;王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异丙酚加芬太尼复合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及苏醒质量高等优点,但同时存在着镇痛不全问题.为此,我们将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80例人工流产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15例治疗分析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4年10月~2003年3月964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术后乳糜胸患者中,保守治疗成功7例,保守转手术成功5例,早期手术成功2例,另1例因患者家属拒绝保守转手术而自动出院.认为对食管癌术后的乳糜胸应本着预防在先、综合治疗的原则.

    作者:朱孝中;钱永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分析31例胆道梗阻患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结果:MRCP对胆道梗阻有良好的显示,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 %,定性诊断正确率为77.4%.认为MRCP诊断胆道梗阻准确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双庆;郭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3例分析

    回顾性分析1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演变过程.结果:头部外伤后至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时间在伤后2~12 d内,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为伤后28~95 d.经钻颅血肿抽吸冲洗术,13例均痊愈.认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可能为积液使蛛网膜撕裂而出血,或积液不断扩大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继而形成血肿包膜,包膜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增多及血栓调节素高表达,从而阻断正常的凝血过程,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

    作者:王晓军;兰青;董军;钱志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干预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应.方法 5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SOD治疗组(SOD+ SAP).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0.1 ml/100 g建立SAP模型.SOD治疗组在建立SAP模型前30 min按20000 U/kg体重给大鼠后肢肌注给药.在建模后3 h、6 h、12 h 3个时间点分批(每组每批6只)将大鼠处死,经心脏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结果 SOD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SAP组均明显下降(3 h时,P<0.01,6 h、12 h时,P<0.05).SOD治疗组3 h、6 h点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12 h点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SOD治疗组血清MDA水平在3 h、6 h点明显低于SAP组(P<0.01),12 h点则与SAP组相近(P>0.05).SOD治疗组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在3 h点明显低于SAP组(P<0.05),6 h、12 h点则趋于一致(P>0.05).结论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减轻SAP胰腺组织损害和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毅;陈卫昌;许春芳;蔡笃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

    对48例重症哮喘患者分3次进行治疗,A组用甲基强的松龙120 mg,每6 h静脉滴注1次;B组用甲基强的松龙240 mg,每6 h静脉滴注1次;C组用氢化可的松100 mg,每6 h静脉滴注1次,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3 d后PaO2、PaCO2及pH值的变化.结果:B组临床症状改善天数及哮鸣音消失天数显著少于A、C两组(P<0.05);治疗3 d后各组PaO2均有显著改变,以B组尤为显著,pH值B组改善尤为明显,PaCO2各组变化无差别.结果表明,采用大剂量(960 mg/d)甲基强的松龙,短期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有较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丁晓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70例报告

    回顾总结1999年以来开展的7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小切口手术成功,3例改常规切口,小切口患者恢复快,平均住院3.5 d,不需拆线.认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选择使用.

    作者:范仁根;田力平;谭友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卵巢癌腹水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分析106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卵巢癌的不同分期组和不同分化组间的腹水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有腹膜转移组及CA125>300kIU组的腹水量分别显著大于无腹膜转移组及CA125<300kIU组(P<0.01);组织类型不同、原发灶和转移灶大小不同、血清蛋白水平不同及有无肝实质和肠壁转移组间腹水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皆P>0.05).结果表明,卵巢癌腹水的形成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腹膜受累程度及血清CA125水平有关,而与组织类型、原发灶和转移灶大小、血清蛋白水平、肝实质和肠壁的转移等因素无关.

    作者:任琼珍;胡建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胰十二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口漏的预防

    对2002年5月~2003年2月连续性地于10例(A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FG)改善手术操作,并将其胰漏发生率与之前的70例(B组)同类手术作比较.结果:A组10例中无胰漏(0%)发生,B组发生胰漏6例(8.6%),其中2例死亡.两组胰漏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生物蛋白胶可降低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陈胜平;吴浩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颅骨修补材料外露11例报告

    颅骨修补材料外露(以下简称外露)为颅骨缺损修补术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89年1月~2002年1月期间共收治342例颅骨修补患者,发生外露者11例(占3.2%).现报告如下.

    作者:时忠华;王中;周岱;蔡学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9例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诊断

    脊柱的原发性骨巨细胞瘤少见.笔者搜集9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其临床和CT表现,着重探讨其CT诊断.

    作者:张惠林;郭茂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人工周期疗法治疗药流后胎残的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完全流产率可达90%以上[1].但药流后存在蜕膜残留的可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清宫,这无疑给患者增加心理上和肉体上的痛苦.我院自2002年1~12月采用人工周期疗法治疗药物流产后胎残2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于下.

    作者:朱亚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缺血性结肠炎15例分析

    分析缺血性结肠炎15例,其中50岁以上者12例,占80%,女性12例.14例合并有基础疾病,占93.3%,基础疾病以心脑血管病变为主.结肠炎多位于脾曲以下左半结肠,以乙状结肠为多见,症状主要是腹痛、腹泻和便血,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结肠镜检查.认为结肠镜检查是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检查方法,也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眭振宇;唐文;王少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32例临床分析

    对3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误伤胆道占87.5%(28/32),误伤原因主要为人为因素、技术水平、胆道解剖异常等.认为胆囊切除或其他手术时应提高对胆道损伤的警惕性.

    作者:陆志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78例分析

    回顾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8例,根据围术期处理分为两组.A组38例,门诊手术,术前无阴道准备,术后口服抗生素;B组40例,住院手术,术前阴道冲洗,Bid×2 d,术后静滴抗生素,术后第3 d阴道塞α干扰素栓,隔晚1粒.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完全符合者40例(51.28%);病理级别下降33例(42.31%),上升5例(6.41%).术后并发出血A组22例(57.89%),B组10例(2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LEEP是治疗CIN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注意标本的病理结果,进一步加强LEEP围术期的处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出血的并发症.

    作者:黄菊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丙泊酚与芬太尼配伍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

    ASA 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F组静注丙泊酚2 mg/kg及芬太尼1 μg/kg,P组静注丙泊2 mg/kg.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和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HR、MAP及SpO2情况.结果:诱导时间F组显著少于P组(P<0.01),苏醒时间F组显著短于P组(P<0.05).丙泊酚用量F组少于P组(P<0.01).SpO2的变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术中 HR的下降在扩张子宫颈及术毕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丙泊酚联合应用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可提高麻醉质量,减少丙泊酚用量.

    作者:涂辉;王琛;谢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夏天无总碱提取物对痴呆大鼠脑内5-HT和DA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夏天无总碱提取物对痴呆大鼠脑内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腹腔连续注射6周,制备大鼠痴呆模型.Y电迷宫法测试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脑内5-HT,DA的含量.结果夏天无总碱提取物用量为0.5 mg/kg,1.0 mg/kg时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1) ,显著增加痴呆大鼠脑内5-HT含量 (P<0.01,P<0.05),夏天无总碱提取物用量为0.5 mg/kg,1.0 mg/kg,0.25 mg/kg时均可显著增加痴呆大鼠脑内DA含量(P<0.01;P<0.05).结论夏天无总碱提取物提高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可能与增加脑内神经递质5-HT和DA有关.

    作者:张熠;顾振纶;蒋小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