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刚
国内近视眼手术矫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的RK术,至目前的LASIK,已作为常规的近视眼矫正手段应用,越来越多不愿配戴眼镜的年轻人接受了这些手术.但这些屈光手术,无论采用何种高科技技术,均比不上普通眼镜安全、精确和个性化,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替代戴镜矫正.
作者:杨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选择急性尖周炎患牙155颗,随机分成实验组80颗和对照组75颗,实验组以5 g/L甲硝唑作冲洗液联合超声技术预备根管,微波消毒后,采用根管治疗一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持不锈钢K锉预备根管,微波消毒后,行根管治疗一次法.结果实验组疼痛发生率为8.75%,对照组为2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疗效:实验组为94.29%,对照组为91.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甲硝唑是较理想的超声根管冲洗液,联合超声技术及微波消毒可有效地杀灭根管内的细菌,减轻根尖区的炎症反应,降低根管治疗术后的急性反应,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徐建萍;姚宁;吴燕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将6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Ⅰ组)30例,气管导管上不涂抹任何药物;润滑剂组(Ⅱ组)30例,气管导管上涂抹润滑剂.对两组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手术后咽喉部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30例中有11例(36.67%)感觉到咽喉部疼痛,而润滑剂组30例中仅2例(6.67%)感觉到咽喉痛,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在气管导管上涂抹润滑剂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全麻后咽喉部疼痛的发生率.
作者:詹英;杨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2000~2002年间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29例,占同期急性胰腺炎病例数(281例)的10.32%,致病因素为:胆源性18例(62.07%),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3例(10.34%),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1例(3.45%),饮酒过量1例(3.45%),特发性胰腺炎6例(20.69%).提示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并不少见,应充分认识到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患病风险.
作者:熊玉宝;李军成;吴浩荣;田斌;金涛;王浩炜;王少峰;唐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分析缺血性结肠炎15例,其中50岁以上者12例,占80%,女性12例.14例合并有基础疾病,占93.3%,基础疾病以心脑血管病变为主.结肠炎多位于脾曲以下左半结肠,以乙状结肠为多见,症状主要是腹痛、腹泻和便血,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结肠镜检查.认为结肠镜检查是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检查方法,也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眭振宇;唐文;王少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应.方法 5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SOD治疗组(SOD+ SAP).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0.1 ml/100 g建立SAP模型.SOD治疗组在建立SAP模型前30 min按20000 U/kg体重给大鼠后肢肌注给药.在建模后3 h、6 h、12 h 3个时间点分批(每组每批6只)将大鼠处死,经心脏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结果 SOD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SAP组均明显下降(3 h时,P<0.01,6 h、12 h时,P<0.05).SOD治疗组3 h、6 h点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12 h点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SOD治疗组血清MDA水平在3 h、6 h点明显低于SAP组(P<0.01),12 h点则与SAP组相近(P>0.05).SOD治疗组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在3 h点明显低于SAP组(P<0.05),6 h、12 h点则趋于一致(P>0.05).结论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减轻SAP胰腺组织损害和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毅;陈卫昌;许春芳;蔡笃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皮层和纹状体hephaestine表达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检测皮层和纹状体的表达.结果 MCAO再灌注后大鼠出现大脑中动脉梗塞的神经系统损害体征,TTC染色有白色梗死区.hephaestine在正常大鼠的皮层、纹状体有表达,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缺血侧皮层、纹状体表达明显增加并持续到再灌注后48 h,在24 h达到高峰(P<0.01),至1周时表达较正常明显减少(P<0.01).结论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ephaestine的表达出现明显的变化,在急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温仲民;包仕尧;王晓云;常彦忠;钱忠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机选取妊娠的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IH)25例(其中轻度8例,中度8例,重度9例),为PIH组,另选正常孕妇30例,为正常孕妇组.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两组产妇临产前及产后1周血清中VCAM-1的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其相应胎盘组织中VCAM-1的表达.结果:妊高征组产前血清VCAM-1浓度(1383.60±121.89 ng/ml)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1052.07±90.37 ng/ml,P<0.001),而妊高征组产后血清VCAM-1水平(906.68±82.29 ng/ml)与产前血清相比,明显下降(P均<0.001);VCAM-1主要表达在胎盘滋养叶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PIH组胎盘滋养叶细胞表达率低于正常孕妇组(P<0.01),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妊高征组高于正常孕妇组,但P>0.05.结果表明,PIH患者血清VCAM-1浓度的升高、胎盘血管内皮细胞VCAM-1表达率的升高及胎盘滋养层细胞缺乏VCAM-1的表达可能与PIH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蔡烟岫;刘曼华;苏玲娣;滕晓东;陶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1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测定血浆脑利钠肽浓度,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心室重量指数及E峰A峰速度比值.结果 21例中,左室肥厚12例,非左室肥厚9例,两组的左室短轴缩短率之间及左室射血分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E/A比值及脑利钠肽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利钠肽浓度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正相关(r=0.67,P<0.001),与E/A比值呈负相关(r=-0.64,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及心舒张功能状况.
作者:杨传高;李红霞;周亚峰;宋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克隆K-ras癌基因,测定其序列及突变类型,构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胰腺癌细胞株中克隆K-ras基因,与T-Vector载体连接后测序.构建含K-ras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结果胰腺癌细胞株Bxpc-3、Sw1990未及点突变,Patu8988 12位密码子的GGT突变为GTT,13、61位无突变.酶切证明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K-ras癌基因的成功克隆及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胰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波;何杨;吴翼伟;张志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完全流产率可达90%以上[1].但药流后存在蜕膜残留的可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清宫,这无疑给患者增加心理上和肉体上的痛苦.我院自2002年1~12月采用人工周期疗法治疗药物流产后胎残2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于下.
作者:朱亚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回顾分析该院1997~2003年收治的72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脑膜瘤全切除术66例,次全切除术5例,大部分切术1例.治愈66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93.1%.认为早期诊断、正确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及显微镜的应用,是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作者:梁学军;王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双侧震颤明显的PD患者,一侧丘脑腹外侧核(VL)中丘脑腹外侧中间核(Vim)核毁损后,对侧震颤消失;另一侧试用了Bertrand所介绍的丘系前区(prl)替代Vim核,以避免左侧脑内手术可能发生的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结果:107例手术证明丘系前区毁损对震颤疗效显著,对僵直也有良好疗效.除3例语言受到一定损害、恢复不理想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认为,prl作靶点组合是PD第二次对侧手术很好的选择.
作者:车志豪;成良正;许培源;俞文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分折该院近4年住院治疗的膝部骨折脱位患者166例中合并腘动脉损伤的24例.结果:21例得到保肢,3例截肢.15例12 h内恢复血循环,疗效满意.7例超过12h恢复血循环者,疗效较差.认为早期是治疗腘动脉损伤的关键;对足背动脉搏动的误诊和用针刺足趾判断血循环的方法是影响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的两个常见原因;脉氧仪对患肢血运监测简单实用.
作者:杨炎;杨惠林;钱忠来;施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26例疤痕疙瘩采取手术切除,并于术后1~7 d起采用德国KD-2型直线加速器发出的高能(6MeV)电子束(β射线)外照射,放疗剂量为200~400 cGy,每周2~3次,4~8次为一个疗程,总剂量为1600~2000 cGy.照射范围自切口向外扩展1~2 cm.结果:26例中,治愈和有效共23例(占88.9%),无效3例.认为手术结合放疗是目前治疗疤痕疙瘩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国良;陆兴安;林伟;祁强;钱汉根;赵小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和系统性溶栓(systemic thrombolysis,ST)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静脉壁形态学变化及近期疗效.方法 20只成年杂种犬通过结扎双侧股静脉远近端制作急性深静脉血栓模型.48 h后松开结扎线,DSA造影证实血栓形成.将模型犬随机分成CDT组10只和ST组10只.CDT组经股静脉插入多个侧孔的溶栓导管,经导管用微泵以8 ml/h的速度滴入重组链激酶(recombinant streptokinase, r-sk)(15000 U/kg,溶于50 ml NS中)每2 h取血测定PT、APTT,并造影观察溶栓进展.ST组从膝下外周静脉滴入r-sk用量同前.结束后造影观察溶栓效果.术后1 d从各组随机抽取5只获取标本,余下的4周后再次造影观察静脉通畅度,并获取标本.HE染色观察静脉是否通畅,是否有附壁血栓;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CDT组在6 h内均能完全溶解血栓,血栓溶解率为100%,而ST组仅为20%,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T、APTT未见明显延长;CDT组1 d和4周时均未见附壁血栓,而ST组可见有附壁血栓;术后1 d两组间胶原纤维染色面积和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面积无明显差别(P>0.05),而4周时二者间差别显著(P<0.05);术后1 d CDT组内皮细胞分级在Ⅰ~Ⅱ级,ST组在Ⅱ~Ⅲ级,4周后二者都在Ⅱ~Ⅲ级.结论 CDT小剂量就能有效溶解血栓,而ST则取得部分效果.CDT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有良好的近期效果,并能延缓内膜增生.
作者:戎建杰;伍波;何礼荣;戴坤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应用PCR-SSP方法对江苏地区33例高危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进行HLA-Ⅰ、Ⅱ类抗原基因分型,经统计分析发现HLA-B5、DR7、DR13与疾病相关.
作者:姚利;姜惠芬;王玮;陈子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通过对162例重度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抢救分析,认为尽早进行抗休克治疗,尽快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大量输注平衡盐溶液和红细胞混悬液,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骨盆制动并适时开展急诊手术等综合治疗措施,注意救治的顺序和多学科协调,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勇;霍跃光;顾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2002年5月~2003年2月连续性地于10例(A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FG)改善手术操作,并将其胰漏发生率与之前的70例(B组)同类手术作比较.结果:A组10例中无胰漏(0%)发生,B组发生胰漏6例(8.6%),其中2例死亡.两组胰漏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生物蛋白胶可降低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陈胜平;吴浩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从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间医院感染者标本中分离的282株肠球菌的药敏测定、临床分布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2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186株(66.0%),屎肠球菌84株(29.8%),其他肠球菌12株(4.2%).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肠球菌属的分离率以呼吸道分泌物多(47.9%),其次为尿液(17.7%),药敏结果显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肠球菌的耐药率低,粪肠球菌为2.7%和0.5%,屎肠球菌为1.2%和1.2%.氨苄西林、青霉素G对粪肠球菌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4%、26.3%;而对屎肠球菌的耐药率相对较高.肠球菌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明显耐药.结果提示:临床上肠球菌属感染主要以呼吸、泌尿系统为主;肠球菌存在明显的耐药性,其所致感染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施敏;赵卫峰;张险峰;罗二平;江敏华;吴旭东;刘江;庞中强;甘建和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