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HLA分型

姚利;姜惠芬;王玮;陈子兴

关键词:HLA分型, PCR-SSP,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摘要:应用PCR-SSP方法对江苏地区33例高危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进行HLA-Ⅰ、Ⅱ类抗原基因分型,经统计分析发现HLA-B5、DR7、DR13与疾病相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加芬太尼复合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及苏醒质量高等优点,但同时存在着镇痛不全问题.为此,我们将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80例人工流产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以及VEP检查对预后判断的作用观察

    对34例(34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治疗组)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冲击治疗,配合高渗剂、神经营养药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治疗前均作VEP检查.对另28例(28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者(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辅助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中,显效2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达82.35%,VEP结果波形消失的患者视力未能恢复,有异常波形或波形正常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对照组中,显效7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53.57%.结果表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VEP检查结果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季晓燕;唐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

    对48例重症哮喘患者分3次进行治疗,A组用甲基强的松龙120 mg,每6 h静脉滴注1次;B组用甲基强的松龙240 mg,每6 h静脉滴注1次;C组用氢化可的松100 mg,每6 h静脉滴注1次,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3 d后PaO2、PaCO2及pH值的变化.结果:B组临床症状改善天数及哮鸣音消失天数显著少于A、C两组(P<0.05);治疗3 d后各组PaO2均有显著改变,以B组尤为显著,pH值B组改善尤为明显,PaCO2各组变化无差别.结果表明,采用大剂量(960 mg/d)甲基强的松龙,短期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有较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丁晓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及高危因素分析

    对72例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其高危因素和病原学特点.结果:72例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8例,发病率为52.77%.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多为耐药菌.认为尽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控制原发病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VAP的关键.

    作者:陈小倩;肖志辉;冯星;丁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生大鼠嗅鞘细胞在再生丝素膜上的生长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嗅鞘细胞在再生丝素膜上的生长情况,探讨再生丝素膜在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中成为细胞培养基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静置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分离的新生大鼠嗅鞘细胞,免疫酶和免疫荧光方法染色鉴定,观察在再生丝素膜上嗅鞘细胞的生长,并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再生丝素膜对新生大鼠嗅鞘细胞的贴壁能力和形态未见明显改变,也未见明显毒性,并能支持细胞正常生长,呈现正常的生长繁殖曲线.结论再生丝素膜对新生大鼠嗅鞘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徐明;杨吉成;盛伟华;谢宇锋;李明忠;唐天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HLA分型

    应用PCR-SSP方法对江苏地区33例高危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进行HLA-Ⅰ、Ⅱ类抗原基因分型,经统计分析发现HLA-B5、DR7、DR13与疾病相关.

    作者:姚利;姜惠芬;王玮;陈子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应激性溃疡大鼠血浆EGF水平和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

    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以及血浆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水浸束缚应激(water-immersion and restraint stress,WRS)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电镜和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方法分别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放免法检测不同时段WRS大鼠血浆EGF的含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EGF含量明显下降(P<0.05),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溃疡指数(UI)明显增加(P<0.01),且与应激时间呈正相关(r=0.9750,P<0.01).结论应激促使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凋亡参与了胃黏膜的损害过程;应激引起血浆EGF含量的下降;胃黏膜的损害可能与失去内源性EGF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徐俊;宋于刚;武金宝;赖卓胜;王亚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RK术后的验光处理

    国内近视眼手术矫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的RK术,至目前的LASIK,已作为常规的近视眼矫正手段应用,越来越多不愿配戴眼镜的年轻人接受了这些手术.但这些屈光手术,无论采用何种高科技技术,均比不上普通眼镜安全、精确和个性化,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替代戴镜矫正.

    作者:杨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外伤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的检测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CA)的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24 h内和伤后6 d行经脑多谱勒(TCD)结合压颈试验来检测CA.结果伤后24 h内CA受损在重型颅脑损伤中有13例,占81.3%,和预后呈正相关,中型中有2例,占33.3%.CA在伤后处于不断变化中,6 d后明显好转.结论通过对CA的检测,可了解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的代偿能力,并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徐峰;张丽;惠品晶;周岱;张世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必通胶囊镇痛组份的研究

    目的观察脑必通胶囊组成成分三七和川芎在镇痛作用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取小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对5组小鼠分别用蒸馏水(对照组)、三七(315 mg/kg)、川芎(35 mg/kg)、三七(315 mg/kg)合用川芎(35 mg/kg)、脑必通胶囊(700 mg/kg)灌胃.采用小鼠热板法及扭体法观察小鼠灌胃后30 min,60 min,120 min对热板反应及70~80 min对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①单用川芎35 mg/kg后30~120 min对小鼠热板反应时无明显的延长作用(P>0.05);而单用三七组、三七合用川芎组及脑必通胶囊组小鼠热板反应时均显著延长(P<0.05,P<0.01),灌胃30 min 开始起效,60~120 min作用达高峰,且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单用川芎组小鼠的扭体反应无明显变化(P>0.05);而单用三七组、三七合用川芎组及脑必通胶囊组小鼠扭体反应均显著抑制(P<0.05,P<0.01),且三组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必通胶囊的镇痛作用是由组方中的成分三七所引起的,而组方中成分川芎未呈现出镇痛作用;且组方中三七和川芎未产生协同镇痛作用.

    作者:张慧灵;顾振纶;陈伯文;秦正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PACU内患者循环、呼吸异常的临床分析

    对5671例麻醉后治疗室(PACU)患者采用Roberta的PACU并发症指标模式,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7.3%(其中高血压占47.2%,心动过缓占23.5%);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4.6%(其中低氧血症占57.8%);老年人组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18.6%)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8.1%,P<0.01),ASAⅢ~Ⅳ级患者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36.6%)显著高于ASAⅠ~Ⅱ级患者(14.8%,P<0.01).结果表明,高血压、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是PACU内循环、呼吸系统中主要的并发症,老年人和ASAⅢ~Ⅳ级患者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范瑛;陈红芳;魏兴;谢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胰十二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口漏的预防

    对2002年5月~2003年2月连续性地于10例(A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FG)改善手术操作,并将其胰漏发生率与之前的70例(B组)同类手术作比较.结果:A组10例中无胰漏(0%)发生,B组发生胰漏6例(8.6%),其中2例死亡.两组胰漏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生物蛋白胶可降低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陈胜平;吴浩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067例老年人生活及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和心理状况,以探讨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范围内调查了1208例(有效资料为1067份)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情况.结果 1067例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7.7%;老年人中存在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不定时、不定量或暴饮暴食的占29.6%;不参加身体锻炼的占26.3%;吸烟者占37.0%;对生活不满意的占8.3%;患病后不及时治疗的占10.9%;不了解及不太了解卫生保健知识的占75.9%.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与生活方式、社会学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有相关关系.结论为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迫切需要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张明芝;朱永烈;杨永生;朱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无锡地区甲真菌病菌种分析

    为了解无锡及其周边地区的甲真菌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对388例真菌培养阳性者作了一次分析.结果为:红色毛癣菌283株(74.47%),皮肤癣菌296株(77.89%),酵母菌54株(14.40%),霉菌8株(2.06%),杂菌23株(6.05%).提示无锡地区甲真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是红色毛癣菌.

    作者:戴迅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血栓前状态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Ⅰ级(n=20)、Ⅱ级(n=20)患者及正常人(n=20)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MD),并分别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1a(6-K-PGF1a)水平,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Ⅰ级、Ⅱ级患者血浆TXB2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FMD、NO、6-K-PGF1a水平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Ⅱ级组TXB2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FMD、NO、6-K-PGF1a水平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O、FMD与血浆6-K-PGF1a 呈正相关(P<0.05),血清NO、FMD与血浆TXB2呈负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明显受损,存在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梗、脑卒中发生的机制,将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作者:李晓梅;徐茜;韦颖;韩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32例临床分析

    对3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误伤胆道占87.5%(28/32),误伤原因主要为人为因素、技术水平、胆道解剖异常等.认为胆囊切除或其他手术时应提高对胆道损伤的警惕性.

    作者:陆志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颅内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回顾分析该院1997~2003年收治的72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脑膜瘤全切除术66例,次全切除术5例,大部分切术1例.治愈66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93.1%.认为早期诊断、正确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及显微镜的应用,是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作者:梁学军;王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29例临床分析

    对2000~2002年间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29例,占同期急性胰腺炎病例数(281例)的10.32%,致病因素为:胆源性18例(62.07%),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3例(10.34%),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1例(3.45%),饮酒过量1例(3.45%),特发性胰腺炎6例(20.69%).提示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并不少见,应充分认识到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患病风险.

    作者:熊玉宝;李军成;吴浩荣;田斌;金涛;王浩炜;王少峰;唐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颅骨修补材料外露11例报告

    颅骨修补材料外露(以下简称外露)为颅骨缺损修补术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89年1月~2002年1月期间共收治342例颅骨修补患者,发生外露者11例(占3.2%).现报告如下.

    作者:时忠华;王中;周岱;蔡学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重度骨盆骨折合并休克的早期治疗

    通过对162例重度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抢救分析,认为尽早进行抗休克治疗,尽快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大量输注平衡盐溶液和红细胞混悬液,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骨盆制动并适时开展急诊手术等综合治疗措施,注意救治的顺序和多学科协调,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勇;霍跃光;顾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