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姚凡;赵晓芳;谢武;李娜;韦玉仙;何燕;付蕾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准确测定酸枣叶茶中芦丁含量的HPLC法,并对崂山酸枣叶茶中芦丁的含量及其利用率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 在优化获得的佳色谱分离条件下(选用高碳载量反相C18柱,特定比例乙腈-水为流动相),实现酸枣叶荼中芦丁及其异构体的基线分离.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μg ~5.00μg,检测限达6.6 ng,能满足实际样品的检测要求.五个崂山酸枣叶茶样品中芦丁的含量在11.3 mg/g~17.9 mg/g范围内,表明崂山酸枣叶茶中芦丁含量较高;崂山酸枣叶茶用热水冲泡2~3次,芦丁的浸出率高达60% ~ 70%,饮用2.0g酸枣叶茶所摄取的芦丁即相当于服用1.2片复方芦丁片.结论 饮用酸枣叶茶而摄入的芦丁量较高,对人体的多种保健作用不能忽略.
作者:张茹潭;陈军辉;史倩;李兆永;郑立;王小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姜黄素联合阿司匹林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TNF-α、IL-1β及AchE的影响,分析姜黄素与阿司匹林改善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时点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姜黄素及阿司匹林灌胃给药4周,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后,测定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变化.结果 姜黄素及阿司匹林可拮抗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及降低AchE活性.结论 姜黄素联合阿司匹林可降低脑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影响AchE的活性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鲁国洲;李国春;黄新武;李华;张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北虫草醚提物活性成分与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MTT法对体外肿瘤细胞株A549、MCF-7和ECA-109进行增殖抑制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GC-MS分析北虫草醚提取物活性成分.结果 北虫草的石油醚提取物对抑制A549、MCF-7和ECA-109的增殖有明显效果,对ECA-109的增殖抑制为显著,在10,50,100μg/ml的抑制率分别为2.28%、26.45%和54.25%,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相关性.北虫草醚提物成分分析表明,其中主要含亚油酸(63.28%)和棕榈酸(20.47%).结论 北虫草醚提物具有确定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万芳;闫滨;王璐;石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综述近十年有关鸡血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展望鸡血藤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鸡血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大量文献,对鸡血藤药理作用的有关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与结论 鸡血藤具有改善造血系统、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作者:秦建鲜;黄锁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药山慈姑对甲状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的山慈姑作用于甲状腺癌SW579细胞,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中药山慈姑作用于SW579细胞前后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1~ 100mg/ml范围内时山慈姑能不同程度的抑制SW579细胞的生长,山慈姑对SW57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81 mg/ml,佳作用时间为药物处理后48 h.山慈姑能降低SW579细胞中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山慈姑能促进甲状腺癌细胞的凋亡,为山慈姑辅助治疗甲状腺癌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俊林;卢德成;罗佐杰;蒙雯雯;黄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为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尝试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法)应用于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前培训中,结合订单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PBL问题,构建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项目为基础、小组合作为形式、结合实践操作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
作者:冯艺萍;吴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陈国权教授运用《金匮要略》肾气丸加减治疗晕厥证、消渴病、腰痛证、不育证,疗效满意,认为该方主治病证虽异,但肾气不足的病机相同,属异病同治,并强调重用干地黄才能体现该方“阴中求阳”的制方精髓.
作者:张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临床确有疗效的外用制剂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外伤复合冰醋酸复制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皮粘散对溃疡面积的影响和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结果 皮粘散可明显减少慢性皮肤溃疡大鼠的溃疡面积,同时也能上调创面组织中EGF和bFGF的表达,此外,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皮粘散也可促进肉芽组织、纤维胶原及新生血管的生长,加速溃疡创面愈合.结论 皮粘散对慢性皮肤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EGF及bFGF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宇轩;陈明岭;王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复发率高等特点,日益威胁着人类健康.中风恢复期是急性期到后遗症期的过渡时期,此期虽已暂时渡过危险期,但仍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有复发的可能.该期是患者预后及生活能力恢复的关键时期,对病人功能锻炼和恢复有重大影响.文章就近年来中药制剂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泰;万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蜜环菌多糖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H2 O2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蜜环菌多糖含药血清,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含药血清对H2 O2抑制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比色法检测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对H2 O2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有提高作用,含药血清浓度在10%时达大值(P<0.05或P<0.01);10%浓度的含药血清可明显降低模型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MDA含量,提高SOD活力.结论 蜜环菌多糖含药血清对H2O2损伤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殷银霞;邱家权;吴玉泓;谢守嫔;李海龙;程小丽;杨植媛;邓健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膜的基础结构病变,肾小球滤过膜包括内皮细胞、基底膜和上皮细胞(也称足细胞)三个部分.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和丢失是肾小球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1].微炎症状态[2]、高血糖、高血压、氧化应激及一氧化氮等因素均可直接损伤足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α3β1整合素引起的细胞信号通路表达改变有关.整合素表达与细胞外基质(ECM)如纤维连接蛋白、Ⅳ型胶原等的代谢密切相关,足细胞与基底膜、足细胞与足细胞之间以及足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是维持肾小球滤过作用为重要的形态学基础.因此,我们认为整合素在足细胞及基底膜表达是否正常是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重要细胞信号通路.应用中医整体观念认识整合素在肾小球滤过作用的重要性是辨证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理论基础,是阐述应用中医中医药辨证论治理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关键问题.因而,探索整合素与足细胞损伤在肾脏病发生、发展中的病理发展过程对肾小球肾炎为代表的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明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二子菊花饮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及其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以二子菊花饮水提物为研究对象,以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比例、聚乙二醇6000和乳糖的用量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二子菊花饮泡腾颗粒的制备工艺,并采用UV法测定二子菊花饮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二子菊花饮的佳制备工艺为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配比为0.65∶1,聚乙二醇6000用量为10%,乳糖用量为40%.在此条件下制备泡腾颗粒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平均为1.33%.结论 该泡腾颗粒处方组成合理,制备及含量测定方法可行,为二子菊花饮的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戴一;金欢欢;张兴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属于安全性评价Ⅰ级;对照组患者出现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Ⅱ级、Ⅲ级各3例.两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梁玉磊;马红利;孙立虹;李新华;刘丽;李文丽;孙永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时氏接骨丹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稳定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笔者手法复位行小夹板固定后服药,治疗组68例给予该院制剂时氏接骨丹,对照组52例给予仙灵骨葆胶囊,6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 观察两组疼痛消失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第3、5、7天肿胀消退情况、第21、28、42天拍X线片骨痂生长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时氏接骨丹促进骨折愈合疗效确切.
作者:时少冰;王斐然;时晗;吴丽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及T174M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以泸州地区14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相关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M235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x2=34.087,P=0.000< 0.05);T174M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x2=1.877,P=0.391 >0.05).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组基因型和等位频率与对照组比较,M235T正常对照组除与肝火亢盛证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它证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174M正常对照组除与痰湿壅盛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4.322,P=0.038 <0.05),与其它证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原M235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TT基因型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痛的易感基因型;T174M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可能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痰湿壅盛有关;中医实证和虚证之间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差异.
作者:廖慧玲;尹思源;葛丽春;王全;周喜芬;石含秀;史书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筛选太阳病模型并分析造模前后动物外周血细胞-血小板变化,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血小板变化规律.方法 昆明种小鼠1152只,采集造模前后连续7d不同时间的小鼠血清标本并低温保存备用,以进行各免疫指标测定;另取1ml全血进行外周血细胞-血小板分析: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结果 正常组与实验组同一天不同时点的PLT、MPV、PDW、PCT分别进行组内与组间比较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通过分析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发现在疾病的极期,血小板参数水平普遍升高,说明血小板参与了太阳病(风寒表证)的免疫防御反应.
作者:陈湘宏;李杰;吴萍;陆东明;张发斌;张广梅;赵协慧;王仁嫒;刘占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阐明了由于职业要求及个人发展,临床护理专业大学生情感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建地方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情感培养现状,并就积极推进护理专业学生情感的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作者:周秋莲;杨细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中医理论承载的哲学元素潜在精确的数学模型;中医理论用统一的思维模型、数学模型及数学模型公式,研究万物演化共性规律;奇数类演化律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五对脏腑演化只是同源生命以五行思维模型演化的一个普通例证,其余生命结构单元(全息元)演化同样适应模型中医学的解释.
作者:李秀美;王全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退银汤内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局部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3例.联合治疗组内服退银汤,2次/d,予以NB-UVB局部照射,初始剂量为0.5J·cm-2,2次/周,每次递增剂量10% ~ 20%,至出现红斑时维持治疗;对照Ⅰ组单纯内服退银汤;对照Ⅱ组单纯使用NB-UVB局部照射,方法均同治疗组,三组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12周记录PSAI评分,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前PSAI评分分别为(17.46±4.87)、(16.77 ±5.05)、(17.14±4.92),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SAI评分分别为(4.31±1.12)、(7.11±2.47)、(8.05±2.66),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有效率分别为95.3%、72.1%、67.4%,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7.0%、16.3%,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退银汤内服联合NB-UVB局部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皮肤科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葆华;谢勇;盛国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文章通过总结有关中医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描述及分析其典型症状,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发病的病机,明确了湿热疫毒与湿、痰、瘀浊之邪相搏结是慢性重型肝炎发病的关键环节.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环节,以解毒、祛湿、化痰、消瘀、的方法谴方用药,为临床慢性重型肝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官志杰;韦艾凌;毛德文;胡振斌;龙富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