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疫调节剂SCA诱导的抗血吸虫性肝病变及其机制的研究

骆伟;龚唯;庞智;李允鹤;周洪福;胡永德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虫卵肉芽肿, 免疫调节剂,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日本血吸虫的BALB/c小鼠诱导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取鼠肝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下测量肉芽肿大小(平均面积和体积);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百分数及二者的比值;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类IgG1和IgG3水平.结果服用SCA(SCA-1,SCA-2)实验小鼠肝内肉芽肿病变均非常显著地小于感染对照组(均P<0.01);实验鼠肝内虫卵肉芽肿的平均面积和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减小率达40.71%~53.08%;实验组CD4+/CD8+值(2.72~3.67),显著地高于对照组(1.89)(均P<0.05);用药组的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类IgG1和IgG3水平,均显者地高于对照组(均P<0.01或0.05).结论中药合剂SCA是一种新型、高效无毒的免疫调节剂,其抗病免疫的分子机制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密切相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分娩镇痛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对121例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行阴道试产,予以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同时作连续产时胎心监护,另取125例条件相似、未行PCEA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胎心电子监护情况、脐静脉血血气分析、羊水性状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PCEA组产时分娩疼痛明显减轻,而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监护的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PCE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只要正确掌握指征,产时对胎儿及产妇严密监护,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包子沫;丁燕琴;黄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个简便的猪-猴异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个简便的研究延迟性排斥反应的猪-猴异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法监测猕猴体内天然抗体水平在出生后0.5~3月龄的变化,选择新生梅山猪和2.5月龄中国猕猴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非协调性猪-猴异种移植模型.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排斥后取移植心进行电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IgM类天然抗体水平出生后缓慢上升,3月龄时达到31%左右,而IgG类天然抗体水平始终处于低水平.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36 h,电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显示为延迟性排斥反应.结论选择新生梅山猪和2.5月龄中国猕猴建立非协调性猪-猴异种移植模型,可方便克服急性排斥反应,从而有助于延迟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作者:张治;沈振亚;何建明;瞿冀琛;倪斌;余云生;叶文学;孟自力;黄浩岳;刘鸿程;滕小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

    收集CT复查证实的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57例,分析其首次CT检查及复查CT的CT影像特点.结果:首次CT检查主要异常表现包括:(1)局限性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27例;(2)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3)局部轻度占位效应20例;(4)颅底骨折6例;(5)气颅5例.提示脑外伤后首次CT检查,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界面分界不清、蛛网膜下腔出血、占位效应、颅底骨折、颅内积气,则此损伤可能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应及时复查CT.

    作者:胡蓓西;吉芸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胆道术后常规拔除T管致胆漏的防治(附18例报告)

    分析因术后常规拔除T管致胆漏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5例合并低白蛋白血症,3例合并高血糖血症,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4例为合并其他手术患者.12例行保守治疗(体外置管引流),6例再行手术(T管引流),均发现窦道形成不完整或破损.认为窦道形成不完整或破损是引起胆漏的直接原因,预防胆漏要根据患者情况、引流方法、引流材料的选择、拔管时间及拔管技术等多方面考虑;并根据具体病情,决定处理胆漏的方式.

    作者:蒋建龙;顾剑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64例肿瘤患者的个性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的个性特征.方法应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肿瘤与非肿瘤患者各64例,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测评,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组的P分明显高于非肿瘤组(P<0.01),E分显著低于非肿瘤组(P<0.01),N分与L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组内向性格所占比率显著高于非肿瘤组(P<0.01),而稳定性则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组与非肿瘤组在性格类型的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肿瘤患者多为内向性格,具有孤独、倔强、内向、不喜交往与接触、对情绪反应的压抑和掩饰等个性特征.

    作者:赵海园;李建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羟孕酮片的含量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羟孕酮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重现性良好,符合分析要求;为甲羟孕酮片中甲羟孕酮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灵敏的测定方法.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能力比对试验对不同仪器测定结果的相关校正

    用同一份新鲜混合血清在3台仪器上分别测定电解质(K+、Na+ 、CL-)和总二氧化碳(TCO2)浓度并计算3台仪器的精密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台仪器的精密度均良好(CV<2.5%);3台仪器测定的Na+、Cl-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K+和TCO2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以常规生化仪的测定结果为标准对其他两台仪器进行相关校正,消除基质效应是可行的.

    作者:张萍;宋红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滤去白细胞后血小板悬液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应用滤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的过滤效果和血液病患者输注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血液病患者输注经PL型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滤过前、后分别计数血小板及白细胞.结果过滤后血小板回收率平均为94.9%,白细胞去除率为98%,输注无效率为13.5%(均数);输注血小板后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血液病患者输注滤过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可减少血小板无效输注及同种免疫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爱宁;苗瞄;常伟荣;朱子玲;吴德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附10例报告)

    10例动脉导管未闭窄处直径为1.2~4.4mm,均值为3.06mm.由股静脉途径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或由股动脉途径置入弹簧圈;术后10min行降主动脉左侧位造影观察有无分流.术后1d、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与再通.结果:10例均一次封堵成功,24h复查心脏彩超提示9例封堵完全,1例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分流消失.认为经导管介入治疗PDA是适用于小儿、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吕海涛;严文华;袁志昌;孙凌;贺永明;许菊珍;蒯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与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及血脂、血尿酸等因素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高血压患者及48名正常人的血清瘦素浓度、血压、人体测量变量值及生化指标.血清瘦素用ELISA法测定.结果 (1)两组血清瘦素浓度无显著性差别(P>0.05),肥胖者血清瘦素浓度显著于非肥胖者(P<0.00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01);(2)高血压组血清瘦素与BMI、血尿酸(URIC)、总胆固醇(TC)、腰围、臀围、WHR显著正相关;经多元回归分析,血清瘦素浓度的影响因素为性别、BMI、URIC、WHR.结论血清瘦素浓度与血压、年龄无关,而与BMI、腰围、臀围、WHT、URIC显著相关.

    作者:徐文新;卢国元;李声宏;柴华旗;侯宝元;钱永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粒细胞减少伴发热33例疗效观察

    随机分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对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疗效,结果发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72 h体温恢复正常的比率(54.5%)高于头孢噻肟组(25.8%),提示在严重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治疗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有良好疗效.

    作者:谭洁;李汉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后因素分析

    机械通气支持治疗46例合并呼吸衰竭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22例)与非存活组(24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病死率为52.2%;存活组APACHEⅢ评分及APS评分均明显低于非存活组(P<0.05);存活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及合并慢性器官功能不全和全身性感染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个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为10%(1/10),3个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为43%(9/21),4个及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为87%(13/15).MODS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分布:共分离出47株细菌,其中G-杆菌24株,G+球菌13株,真菌10株.患者下呼吸道细菌阳性者可同时感染2~6种菌.结果表明,衰竭器官数目、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APACHEⅢ评分及APS评分、机械通气的合理应用、控制感染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措施与预后有关.了解上述影响预后的因素,将有助于防止MODS,以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余世全;刘励军;沈斌;吴曙华;华晨;邱菁华;徐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422份婴幼儿腹泻标本中轮状病毒的分型与临床特点分析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2002年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422份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血清型研究,同时填写临床表现调查表.结果:422份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3.65%,以11月份为发病高峰;以G3为主要流行株.临床特点以呕吐及水样便为主要表现,31.37%的患者合并肠外表现.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是苏州地区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G3型为2002年的优势毒株,呼吸系统感染为常见的肠外并发症.

    作者:顾红英;唐伟国;金忠芹;武庆斌;严文华;金辉;王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气雾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192例疗效观察

    我院于1996~2001年用气雾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19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苏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63例无颅神经征鼻咽癌的CT表现分析

    分析1999年~2002年间该院收治的63例无颅神经征表现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学资料.结果:63例鼻咽癌中,9例(14.3%)有颅底侵犯,4例(6.3%)出现茎突后间隙侵犯,无1例发现海绵窦侵犯.认为鼻咽癌患者临床上若无颅神经征表现,预示着海绵窦或茎突后区侵犯的可能性较小.

    作者:王翠红;陆雪官;钱铭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供体血管内皮细胞胸腺修饰对猪-猴心脏移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腺修饰对大动物异种心脏移植的影响,建立猪-猴异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受体猕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照射组、照射+胸注1640组和照射+胸注供体血管内皮细胞(VECs)组,对受体进行不同预处理后,作猪-猴腹腔异位心脏移植.同时在移植前作供体VECs溶解率和供体VECs与受体淋巴细胞(猴T细胞)的混合细胞反应检测.结果照射+胸注猪VECs组平均供心存活时间(Mean Survival Time,MST)显著延长(124.2±4.2h),超过照射组(65.2±6.6h)、照射+胸注1640组(63.0±4.0h)和对照组(36.2±5.9h)(P<0.05).同时,该组供体VECs溶解率显著下降(P<0.05),受体T细胞增殖显著受抑制(P<0.05).结论供体VECs(猪VECs)胸腺修饰可通过抑制受体(猴)T细胞的识别与增殖,减轻供心VECs激活,终缓解延迟性异种排斥反应(Delayed Xenograft Rejection,DXR),从而使供心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但不能完全克服DXR.

    作者:何建明;沈振亚;张治;瞿冀琛;倪斌;余云生;孟自力;焦鹏;张为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洁欣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合并严重感染的疗效观察

    44例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症合并严重感染者在接受头孢他啶及阿米卡星治疗的同时,随机分成加洁欣(国产rhG-CSF)2~5μg/(kg*d)和不加洁欣两组.结果接受抗生素加洁欣治疗的实验组有效率为95.45%,不加洁欣的对照组为59.09%,两组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中原中性粒细胞较低(≤1.0×109/L)者在接受洁欣后90.91%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而对照组只有543.55%(P<0.01),且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及发热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1),提示洁欣与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ANC减少症合并感染可缩短ANC减少的持续时间,加快骨髓造血功能及外周血ANC的恢复,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可提高抗菌的疗效,故洁欣升白的作用明确,副作用小,应尽早使用.

    作者:沈文香;陶瑞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的研究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多核细胞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结果鼻咽癌患者HPRT基因突变率高于健康成人(P<0.05),吸烟和性别可影响鼻咽癌患者HPRT基因突变率(P<0.05),而年龄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遗传损伤在鼻咽癌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肿瘤患者应有不同的HPRT基因突变率本底值.

    作者:徐晓婷;王利利;崔凤梅;许昌韶;周菊英;俞志英;涂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外来人员在疟疾高发区发病率的调查

    用瑞氏染色法对中国援外工作人员970人和当地巴基斯坦民工450人中不明原因发热者进行血片检测.结果:共检测到间日疟54例,其中中国援外工作人员51例,发病率为5.26%;而中国雇用的当地巴基斯坦民工仅3例,发病率为0.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可能与当地人反复感染而产生了免疫力有关.

    作者:钱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手术后胃无力症的心理治疗

    胃术后胃无力症为各种胃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少见.本院自1995年以来发生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建明;张志荣;陈革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