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洁欣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合并严重感染的疗效观察

沈文香;陶瑞芳

关键词:洁欣,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严重感染
摘要:44例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症合并严重感染者在接受头孢他啶及阿米卡星治疗的同时,随机分成加洁欣(国产rhG-CSF)2~5μg/(kg*d)和不加洁欣两组.结果接受抗生素加洁欣治疗的实验组有效率为95.45%,不加洁欣的对照组为59.09%,两组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中原中性粒细胞较低(≤1.0×109/L)者在接受洁欣后90.91%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而对照组只有543.55%(P<0.01),且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及发热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1),提示洁欣与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ANC减少症合并感染可缩短ANC减少的持续时间,加快骨髓造血功能及外周血ANC的恢复,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可提高抗菌的疗效,故洁欣升白的作用明确,副作用小,应尽早使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药物性血尿21例报告

    我院自1992~2002年共收治因药物选择不当、浓度过高、剂量过大或用药速度过快造成的可逆性血尿患儿2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马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63例无颅神经征鼻咽癌的CT表现分析

    分析1999年~2002年间该院收治的63例无颅神经征表现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学资料.结果:63例鼻咽癌中,9例(14.3%)有颅底侵犯,4例(6.3%)出现茎突后间隙侵犯,无1例发现海绵窦侵犯.认为鼻咽癌患者临床上若无颅神经征表现,预示着海绵窦或茎突后区侵犯的可能性较小.

    作者:王翠红;陆雪官;钱铭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粒细胞减少伴发热33例疗效观察

    随机分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对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疗效,结果发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72 h体温恢复正常的比率(54.5%)高于头孢噻肟组(25.8%),提示在严重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治疗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有良好疗效.

    作者:谭洁;李汉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阑尾炎合并尿淀粉酶升高15例报告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初诊时腹痛位于上腹及脐周者,常被误诊为胃肠炎、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后者,多因合并淀粉酶升高所致.现将我科近5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合并尿淀粉酶升高的15例报告如下.

    作者:吕孝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造瘘的手术指征和方法探讨(附60例报告)

    分析60例十二指肠造瘘手术病例资料,结果:治愈40例,好转20例,无手术死亡;经残端十二指肠造瘘有并发症6例,经空肠十二指肠造瘘无并发症,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合理选择手术指征和方法是十二指肠造瘘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章小平;邱建平;袁建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胆道术后常规拔除T管致胆漏的防治(附18例报告)

    分析因术后常规拔除T管致胆漏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5例合并低白蛋白血症,3例合并高血糖血症,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4例为合并其他手术患者.12例行保守治疗(体外置管引流),6例再行手术(T管引流),均发现窦道形成不完整或破损.认为窦道形成不完整或破损是引起胆漏的直接原因,预防胆漏要根据患者情况、引流方法、引流材料的选择、拔管时间及拔管技术等多方面考虑;并根据具体病情,决定处理胆漏的方式.

    作者:蒋建龙;顾剑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气雾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192例疗效观察

    我院于1996~2001年用气雾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19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苏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阑尾炎的特有体征500例分析

    1998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收治阑尾炎536例,体检时出现特有特征,即右下腹压痛点伴有放射至脐周痛500例,现分析报告于下.

    作者:周惠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外来人员在疟疾高发区发病率的调查

    用瑞氏染色法对中国援外工作人员970人和当地巴基斯坦民工450人中不明原因发热者进行血片检测.结果:共检测到间日疟54例,其中中国援外工作人员51例,发病率为5.26%;而中国雇用的当地巴基斯坦民工仅3例,发病率为0.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可能与当地人反复感染而产生了免疫力有关.

    作者:钱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丽科伟治疗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45例效果观察

    对45例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应用丽科伟治疗,结果38例治愈,4例好转,3例无变化,好转率为84.4%.未发现明显副作用.认为丽科伟是一种高效、副作用少的治疗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药物.

    作者:孙惠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分娩镇痛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对121例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行阴道试产,予以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同时作连续产时胎心监护,另取125例条件相似、未行PCEA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胎心电子监护情况、脐静脉血血气分析、羊水性状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PCEA组产时分娩疼痛明显减轻,而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监护的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PCE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只要正确掌握指征,产时对胎儿及产妇严密监护,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包子沫;丁燕琴;黄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iNOS、p53在头颈部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p53蛋白在头颈部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头颈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喉乳头状瘤、2例甲状腺腺瘤、7例正常头颈部粘膜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采用SABC 法测定组织中p53的表达.结果头颈部癌组织iNOS mRNA阳性表达率为82.00%,较对照组癌旁组织(20.00%)、良性肿瘤组(41.67%)、正常人组(0/7)明显增高(P<0.0001, P<0.005,P<0.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21/2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1.43%)(P<0.05);喉癌组、其他头颈肿瘤组阳性率分别为85.00%、70.0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iNOS mRNA阳性表达与T分级呈正相关(T1~T2为70.83%,T3~T4为92.31%,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G1 66.7%, G2 91.67%, G3 90.00%,P<0.05);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p53的阳性率为55.00%,且与iNOS 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头颈部癌组织中存在iNOS,iNOS mRNA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它可能通过合成一氧化氮(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头颈部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舒畅;杜晓东;王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乳腺恶性淋巴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对2例乳腺恶性淋巴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镜下见淋巴瘤细胞大,圆形、卵圆形,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弥漫分布;免疫组化标记LCA和CD20(+),CD45RO、CD30和CK均为(-).认为免疫组化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经综合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姚钰;陈建熙;游志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个简便的猪-猴异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个简便的研究延迟性排斥反应的猪-猴异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法监测猕猴体内天然抗体水平在出生后0.5~3月龄的变化,选择新生梅山猪和2.5月龄中国猕猴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非协调性猪-猴异种移植模型.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排斥后取移植心进行电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IgM类天然抗体水平出生后缓慢上升,3月龄时达到31%左右,而IgG类天然抗体水平始终处于低水平.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36 h,电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显示为延迟性排斥反应.结论选择新生梅山猪和2.5月龄中国猕猴建立非协调性猪-猴异种移植模型,可方便克服急性排斥反应,从而有助于延迟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作者:张治;沈振亚;何建明;瞿冀琛;倪斌;余云生;叶文学;孟自力;黄浩岳;刘鸿程;滕小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西比灵预防丛集性头痛36例疗效观察

    将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丛集性头痛57例纳入随访,其中治疗组(西比灵组)36例,对照组(全天麻胶囊组)21例,分别在发病季节前1个月开始服药,连续3个月以上,观察头痛发作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药物反应.结果:遵从医嘱坚持口服西比灵治疗的29例中,21例(72.4%)未出现头痛发作,5例再次发作但症状较前减轻,3例头痛症状与以前相似发作;7例未遵从医嘱患者均与以前有类似发作.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坚持服药后6例未再发病,4例再次出现症状但有所减轻,9例服药后仍完全发作.两组预防头痛发作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西比灵组部分患者出现轻度药物副反应.认为西比灵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丛集性头痛的药物,长期口服副反应较少,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李晓凤;王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体受刺激后血压变化的SPSS曲线拟合分析

    目的建立一个合适的模型,以对人体受刺激后血压随时间变化情况进行曲线拟合分析.方法将177名健康成年人受刺激后血压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值输入SPSS统计软件包,并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血压平均值与测量时间两个变量适用于Cubic模型,人体受刺激后血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符合三次曲线.结论人体受刺激后血压立即上升,于2min时达大值,然后开始下降,到3.5min时基本稳定.根据人体的正常生理变化,三次曲线模型是SPSS曲线估计的几个模型中合适的一个.

    作者:王艾丽;李红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式顶侧结合指分法腹膜外剖宫产术102例分析

    102例改良法腹膜外剖宫产与122例腹膜内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损伤和产后恢复情况等.结果:新式手术后排气时间是14±5 h,显著短于腹膜内(21±8 h,P<0.01),且术后切口疼痛轻,感染明显减少.认为新式腹膜外剖宫产具有简捷、创伤小、副损伤少、术后进食早、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切口疼痛轻、远期无肠道粘连等优点.

    作者:戴志远;徐美娟;柴利强;朱挺;蔡惠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江门市卫生学校入校学生HBsAg携带情况及疫苗接种效果观察

    对江门市卫生学校1996~2000级入校生的乙肝病毒携带情况进行普查,并对疫苗接种效果进行了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该校1996~2000年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总携带率为12.72%.男生乙肝病毒总携带率为19.68%,女生乙肝病毒总携带率为11.47%,男生高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2000年对入学时检测HBsAg为阴性并注射了乙肝疫苗的685人进行HBsAb检测,检出HBsAb阳性436人,抗体阳性率为63.64%.另对抗原、抗体均呈阴性的同学进行加强免疫,1年后作表面抗体追踪调查.共随访214人,抗体阳转率为92.05%(197/214).结果表明,注射乙肝疫苗可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反复加强免疫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

    作者:丁玎;黄送榜;蔡丽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

    收集CT复查证实的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57例,分析其首次CT检查及复查CT的CT影像特点.结果:首次CT检查主要异常表现包括:(1)局限性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27例;(2)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3)局部轻度占位效应20例;(4)颅底骨折6例;(5)气颅5例.提示脑外伤后首次CT检查,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界面分界不清、蛛网膜下腔出血、占位效应、颅底骨折、颅内积气,则此损伤可能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应及时复查CT.

    作者:胡蓓西;吉芸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40例临床特点分析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0例抑郁症进行评定.结果: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心慌、胸闷、四肢乏力;在文化程度、性格、求医方式上与无躯体症状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上多需合并用药,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是否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存在某些方面的差异,临床医师应重视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

    作者:唐英;郑瑞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