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恶性淋巴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姚钰;陈建熙;游志新

关键词:乳腺肿瘤, 淋巴瘤, 免疫组化
摘要:对2例乳腺恶性淋巴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镜下见淋巴瘤细胞大,圆形、卵圆形,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弥漫分布;免疫组化标记LCA和CD20(+),CD45RO、CD30和CK均为(-).认为免疫组化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经综合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式顶侧结合指分法腹膜外剖宫产术102例分析

    102例改良法腹膜外剖宫产与122例腹膜内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损伤和产后恢复情况等.结果:新式手术后排气时间是14±5 h,显著短于腹膜内(21±8 h,P<0.01),且术后切口疼痛轻,感染明显减少.认为新式腹膜外剖宫产具有简捷、创伤小、副损伤少、术后进食早、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切口疼痛轻、远期无肠道粘连等优点.

    作者:戴志远;徐美娟;柴利强;朱挺;蔡惠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肱骨外侧髁骨折的伸肌腱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采用光学弹性实验及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法,研究伸肌腱在不同体位加载下对肱骨外侧髁的应力作用规律,探讨肱骨外侧踝骨折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案.方法分别制造儿童肱骨三维光学弹性及有限元模型,模拟伸屈肘及前臂旋前、中立、旋后和内外翻等多种体位加载,观察和计算分析相应部位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各种体位肱骨外侧髁区平均应力值均大;半屈肘时应力值远大于相应伸肘时,而伸肘时的伸肌腱作用节点应力值却大于外侧髁区;伸肘内翻位有伸肌腱作用力的加载下,肱骨外髁上部为拉应力条纹,内髁上部为压应力条纹.结论儿童半屈肘位时易发生肱骨外侧髁骨折,而在伸肘内翻位时,以伸肌腱牵拉为主的弯力偶矩可拉脱外侧髁形成骨折;肱骨外侧髁骨折的复位可利用伸肌腱的牵拉作用,而固定则尽量避免伸肌腱的牵拉.

    作者:俞莉敏;陈日齐;张建新;郑祖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阑尾炎的特有体征500例分析

    1998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收治阑尾炎536例,体检时出现特有特征,即右下腹压痛点伴有放射至脐周痛500例,现分析报告于下.

    作者:周惠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3例临床分析

    对该院1997年11月~2002年6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39.4%,123例VAP患者中痰中细菌检出率为93.5%,其中革兰阳性(G+)菌17.2%,革兰阴性(G-)菌72.0%,霉菌10.7%;病死率为26.0%.认为VAP是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持续性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尽量不使用抗酸剂以及胃肠促动力药物应用可预防VAP的发生.选择合理抗生素、争取早日脱机,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生长是减少VAP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戴海文;严静;虞意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癌手术后残胃病变76例报告

    我院自1984年以来,对胃癌手术切除后残胃行胃镜检查,现将资料完整的76例报道如下.

    作者:冯金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免疫调节剂SCA诱导的抗血吸虫性肝病变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感染日本血吸虫的BALB/c小鼠诱导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取鼠肝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下测量肉芽肿大小(平均面积和体积);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百分数及二者的比值;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类IgG1和IgG3水平.结果服用SCA(SCA-1,SCA-2)实验小鼠肝内肉芽肿病变均非常显著地小于感染对照组(均P<0.01);实验鼠肝内虫卵肉芽肿的平均面积和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减小率达40.71%~53.08%;实验组CD4+/CD8+值(2.72~3.67),显著地高于对照组(1.89)(均P<0.05);用药组的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类IgG1和IgG3水平,均显者地高于对照组(均P<0.01或0.05).结论中药合剂SCA是一种新型、高效无毒的免疫调节剂,其抗病免疫的分子机制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密切相关.

    作者:骆伟;龚唯;庞智;李允鹤;周洪福;胡永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丽科伟治疗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45例效果观察

    对45例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应用丽科伟治疗,结果38例治愈,4例好转,3例无变化,好转率为84.4%.未发现明显副作用.认为丽科伟是一种高效、副作用少的治疗急性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药物.

    作者:孙惠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应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9例

    拇指指端缺损是手外科常见的损伤,为了尽可能保持拇指的长度,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多采用皮瓣来修复.2000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应用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9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接承;沈国良;芮永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O2部分重吸入法监测心排血量

    目的评价CO2部分重吸入法监测心排血量的准确性.方法对20例择期神经外科患者同时应用CO2部分重吸入法与温度稀释法监测心排血量,每隔10 min采集数据(10对数据).结果二者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r=0.882(P<0.01).结论 CO2部分重吸入法监测心排血量无创伤,费用低,操作简单,在临床麻醉和术后监测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培敏;谢红;李华;周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注射用赖氨匹林的退热效果观察

    50例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注射用赖氨匹林15mg/kg加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对照组用地塞米松0.25mg/kg静脉推注.结果:两组应用不同解热剂后均有效,从给药后90min的体温与用药前的体温相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起效快,解热效果显著.认为注射用赖氨匹林是一种疗效确切且安全有效的降温药.

    作者:顾凤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阑尾炎合并尿淀粉酶升高15例报告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初诊时腹痛位于上腹及脐周者,常被误诊为胃肠炎、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后者,多因合并淀粉酶升高所致.现将我科近5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合并尿淀粉酶升高的15例报告如下.

    作者:吕孝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iNOS、p53在头颈部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p53蛋白在头颈部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头颈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喉乳头状瘤、2例甲状腺腺瘤、7例正常头颈部粘膜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采用SABC 法测定组织中p53的表达.结果头颈部癌组织iNOS mRNA阳性表达率为82.00%,较对照组癌旁组织(20.00%)、良性肿瘤组(41.67%)、正常人组(0/7)明显增高(P<0.0001, P<0.005,P<0.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21/2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1.43%)(P<0.05);喉癌组、其他头颈肿瘤组阳性率分别为85.00%、70.0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iNOS mRNA阳性表达与T分级呈正相关(T1~T2为70.83%,T3~T4为92.31%,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G1 66.7%, G2 91.67%, G3 90.00%,P<0.05);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p53的阳性率为55.00%,且与iNOS 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头颈部癌组织中存在iNOS,iNOS mRNA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它可能通过合成一氧化氮(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头颈部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舒畅;杜晓东;王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41例儿童细菌性痢疾药敏分析

    分析141例菌痢患儿的药敏试验情况.结果:福氏菌110例,占78.01%;宋内菌31例,占21.99%.两种菌均对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及复方新诺明耐药.

    作者:孔小行;陈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胰头癌55例诊治分析

    对55例胰头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梗阻性黄疸占69.1%,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占76.4%,余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腹部包块、呕吐、血糖升高以及肝、肺转移、腹腔转移等.13例检测CA19-9,12例升高.认为胰头癌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特征、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以及B超、CT、MRI、MRCP等影像检查.应根据患者相关的临床、影像诊断,予以合理治疗.

    作者:陈卫昌;李锐;赵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SD雌性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OVX组)和17β-雌二醇治疗的卵巢切除组(OVX+E2组).观察3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48h累积致死率和梗死体积比.结果 3组大鼠缺血48h的累积致死率分别为15%(3/20),45%(9/20),10%(2/20);梗死体积比分别为41.69%±2.53%,52.4%±1.55%,36.69%±3.29%.结论雌激素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半暗带组织从而减少大鼠脑缺血后致死率和脑梗死体积.

    作者:卞杰勇;王宇卉;张世明;周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分娩镇痛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对121例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行阴道试产,予以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同时作连续产时胎心监护,另取125例条件相似、未行PCEA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胎心电子监护情况、脐静脉血血气分析、羊水性状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PCEA组产时分娩疼痛明显减轻,而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监护的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PCE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只要正确掌握指征,产时对胎儿及产妇严密监护,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包子沫;丁燕琴;黄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斯奇康及派特灵联合治疗尖锐湿疣35例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Condylomata Acuminata,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易复发.笔者自2000~2002年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商品名斯奇康,湖南斯奇生物制药公司生产)肌肉注射的同时局部外用派特灵液(北京派特博恩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涂抹共治疗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聆;胡燕;张均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5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室缺修补均采用补片修补术.对主动脉瓣病变者,首先考虑作瓣膜成形术,如瓣膜无法成形者,则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房缺、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结果全部病例均存活,术后心功能Ⅰ级43例,Ⅱ级8例.认为外科手术同期处理室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具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一蒙;梅举;张宝仁;邹良健;丁芳宝;刘晓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0%葡萄糖点状注射治疗肛管直肠脱垂11例

    肛管直肠脱垂俗称脱肛,是由于肛管直肠粘膜或全层向下移位脱出肛门所致.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大便过分用力和老年体弱是主要诱因,常发生在女性,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我门诊部自2000年起至今,采用50%葡萄糖液作粘膜下点状注射治疗1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于下.

    作者:徐东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干化学法测定尿淀粉酶的可行性探讨

    采用干化学法测定尿淀粉酶,结果:高中低值标本CV均<3%,重复性良好;尿淀粉酶浓度与稀释度呈直线关系,Y=1.060X+4.552,r=0.992;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较,具良好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1.356X+14.223;干扰试验(胆红素、血红蛋白)对本法无明显干扰;不同的基质(血、尿)对该法在测定结果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该法的参考范围测定结果为0~620U/L.结果表明,干化学法测定尿淀粉酶是可行的,但必须建立干化学法尿淀粉酶的参考范围.

    作者:潘扬;吴伟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