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附10例报告)

吕海涛;严文华;袁志昌;孙凌;贺永明;许菊珍;蒯华

关键词:小儿,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摘要:10例动脉导管未闭窄处直径为1.2~4.4mm,均值为3.06mm.由股静脉途径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或由股动脉途径置入弹簧圈;术后10min行降主动脉左侧位造影观察有无分流.术后1d、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与再通.结果:10例均一次封堵成功,24h复查心脏彩超提示9例封堵完全,1例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分流消失.认为经导管介入治疗PDA是适用于小儿、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羟孕酮片的含量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羟孕酮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重现性良好,符合分析要求;为甲羟孕酮片中甲羟孕酮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灵敏的测定方法.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粒细胞减少伴发热33例疗效观察

    随机分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对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疗效,结果发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72 h体温恢复正常的比率(54.5%)高于头孢噻肟组(25.8%),提示在严重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治疗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有良好疗效.

    作者:谭洁;李汉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癌手术后残胃病变76例报告

    我院自1984年以来,对胃癌手术切除后残胃行胃镜检查,现将资料完整的76例报道如下.

    作者:冯金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免疫调节剂SCA诱导的抗血吸虫性肝病变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感染日本血吸虫的BALB/c小鼠诱导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取鼠肝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下测量肉芽肿大小(平均面积和体积);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百分数及二者的比值;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类IgG1和IgG3水平.结果服用SCA(SCA-1,SCA-2)实验小鼠肝内肉芽肿病变均非常显著地小于感染对照组(均P<0.01);实验鼠肝内虫卵肉芽肿的平均面积和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减小率达40.71%~53.08%;实验组CD4+/CD8+值(2.72~3.67),显著地高于对照组(1.89)(均P<0.05);用药组的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类IgG1和IgG3水平,均显者地高于对照组(均P<0.01或0.05).结论中药合剂SCA是一种新型、高效无毒的免疫调节剂,其抗病免疫的分子机制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密切相关.

    作者:骆伟;龚唯;庞智;李允鹤;周洪福;胡永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乳腺恶性淋巴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对2例乳腺恶性淋巴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镜下见淋巴瘤细胞大,圆形、卵圆形,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弥漫分布;免疫组化标记LCA和CD20(+),CD45RO、CD30和CK均为(-).认为免疫组化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经综合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姚钰;陈建熙;游志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63例急性颅脑损伤的心电图分析

    对63例急性颅脑损伤的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正常21例(33.3%),窦性心动过缓12例(19.0%),窦性心动过速21例(33.3%),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4.8%),急性心肌损伤型改变2例(3.2%),心肌缺血型改变6例(9.5%),Q-T间期延长4例(6.3%);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5.7%、73.2%和87.5%.提示,颅脑损伤可引起心电图改变,病情越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

    作者:沈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422份婴幼儿腹泻标本中轮状病毒的分型与临床特点分析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2002年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422份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血清型研究,同时填写临床表现调查表.结果:422份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3.65%,以11月份为发病高峰;以G3为主要流行株.临床特点以呕吐及水样便为主要表现,31.37%的患者合并肠外表现.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是苏州地区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G3型为2002年的优势毒株,呼吸系统感染为常见的肠外并发症.

    作者:顾红英;唐伟国;金忠芹;武庆斌;严文华;金辉;王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分娩镇痛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对121例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行阴道试产,予以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同时作连续产时胎心监护,另取125例条件相似、未行PCEA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胎心电子监护情况、脐静脉血血气分析、羊水性状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PCEA组产时分娩疼痛明显减轻,而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监护的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PCE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只要正确掌握指征,产时对胎儿及产妇严密监护,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包子沫;丁燕琴;黄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外来人员在疟疾高发区发病率的调查

    用瑞氏染色法对中国援外工作人员970人和当地巴基斯坦民工450人中不明原因发热者进行血片检测.结果:共检测到间日疟54例,其中中国援外工作人员51例,发病率为5.26%;而中国雇用的当地巴基斯坦民工仅3例,发病率为0.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可能与当地人反复感染而产生了免疫力有关.

    作者:钱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胆道术后常规拔除T管致胆漏的防治(附18例报告)

    分析因术后常规拔除T管致胆漏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5例合并低白蛋白血症,3例合并高血糖血症,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4例为合并其他手术患者.12例行保守治疗(体外置管引流),6例再行手术(T管引流),均发现窦道形成不完整或破损.认为窦道形成不完整或破损是引起胆漏的直接原因,预防胆漏要根据患者情况、引流方法、引流材料的选择、拔管时间及拔管技术等多方面考虑;并根据具体病情,决定处理胆漏的方式.

    作者:蒋建龙;顾剑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3例临床分析

    对该院1997年11月~2002年6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39.4%,123例VAP患者中痰中细菌检出率为93.5%,其中革兰阳性(G+)菌17.2%,革兰阴性(G-)菌72.0%,霉菌10.7%;病死率为26.0%.认为VAP是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持续性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尽量不使用抗酸剂以及胃肠促动力药物应用可预防VAP的发生.选择合理抗生素、争取早日脱机,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生长是减少VAP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戴海文;严静;虞意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注射用赖氨匹林的退热效果观察

    50例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注射用赖氨匹林15mg/kg加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对照组用地塞米松0.25mg/kg静脉推注.结果:两组应用不同解热剂后均有效,从给药后90min的体温与用药前的体温相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起效快,解热效果显著.认为注射用赖氨匹林是一种疗效确切且安全有效的降温药.

    作者:顾凤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嗜酸性肉芽肿16例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分析16例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接受了手术和放疗,11例行单纯放疗.结果5年生存率为100%,至末次随访时有3例治疗失败,占18.8%.提示嗜酸性肉芽肿行手术加放疗或单纯放疗后的疗效较满意.

    作者:陆雪官;胡超苏;冯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期手术修复前臂屈肌腱切割伤方法探讨

    总结142例前臂区屈肌腱切割伤病人,按受伤时腕指的位置、术中腱组织损伤的部位和程度进行临床分型,根据不同的类型来选择相应合理的治疗方法.随访3个月~3年,平均9个月,用TAM系统评定法作为评定标准,结果优良率为94.4%.认为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来选择相应合理的方法一期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孙焕建;蔡卫华;蔡悦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5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室缺修补均采用补片修补术.对主动脉瓣病变者,首先考虑作瓣膜成形术,如瓣膜无法成形者,则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房缺、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结果全部病例均存活,术后心功能Ⅰ级43例,Ⅱ级8例.认为外科手术同期处理室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具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一蒙;梅举;张宝仁;邹良健;丁芳宝;刘晓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后因素分析

    机械通气支持治疗46例合并呼吸衰竭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22例)与非存活组(24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病死率为52.2%;存活组APACHEⅢ评分及APS评分均明显低于非存活组(P<0.05);存活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及合并慢性器官功能不全和全身性感染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个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为10%(1/10),3个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为43%(9/21),4个及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为87%(13/15).MODS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分布:共分离出47株细菌,其中G-杆菌24株,G+球菌13株,真菌10株.患者下呼吸道细菌阳性者可同时感染2~6种菌.结果表明,衰竭器官数目、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APACHEⅢ评分及APS评分、机械通气的合理应用、控制感染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措施与预后有关.了解上述影响预后的因素,将有助于防止MODS,以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余世全;刘励军;沈斌;吴曙华;华晨;邱菁华;徐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88Re近距离辐射正常食管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特点

    目的观察188Re食管支架腔内近距离辐射动物食管组织学形态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用约克白猪,分222 MBq、444 MBq和对照支架分别置入食管照射.于照射后1、3周取食管组织标本作DNA含量分析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222 MBq支架动物7 d食管标本DNA分析亚二倍体含量为4.23%,21 d为3.61%.444 MBq、7 d食管组织亚二倍体含量为9.74%,21 d为6.54%,与对照组(2.46%、2.23%)差异显著(P<0.01).病理组织形态观察,222 MBq、7 d食管黏膜炎性改变点状坏死,21 d炎症变化较轻,见组织修复、少量纤维增生.444 MBq、7 d食管黏膜严重炎症,广泛灶状坏死,并且有肌肉层损伤,21 d仍可见黏膜片状坏死性损伤及组织修复性纤维化增生.结论 188Re β源放射性食管支架对食管表浅组织具有明显的电离辐射效应.单次辐射(吸收)剂量小于444 MBq可减轻食管肌层组织的放射反应.

    作者:王震吾;楚建军;赵涤非;章国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阑尾炎合并尿淀粉酶升高15例报告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初诊时腹痛位于上腹及脐周者,常被误诊为胃肠炎、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后者,多因合并淀粉酶升高所致.现将我科近5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合并尿淀粉酶升高的15例报告如下.

    作者:吕孝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个简便的猪-猴异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个简便的研究延迟性排斥反应的猪-猴异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法监测猕猴体内天然抗体水平在出生后0.5~3月龄的变化,选择新生梅山猪和2.5月龄中国猕猴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非协调性猪-猴异种移植模型.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排斥后取移植心进行电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IgM类天然抗体水平出生后缓慢上升,3月龄时达到31%左右,而IgG类天然抗体水平始终处于低水平.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36 h,电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显示为延迟性排斥反应.结论选择新生梅山猪和2.5月龄中国猕猴建立非协调性猪-猴异种移植模型,可方便克服急性排斥反应,从而有助于延迟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作者:张治;沈振亚;何建明;瞿冀琛;倪斌;余云生;叶文学;孟自力;黄浩岳;刘鸿程;滕小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滤去白细胞后血小板悬液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应用滤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的过滤效果和血液病患者输注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血液病患者输注经PL型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滤过前、后分别计数血小板及白细胞.结果过滤后血小板回收率平均为94.9%,白细胞去除率为98%,输注无效率为13.5%(均数);输注血小板后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血液病患者输注滤过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可减少血小板无效输注及同种免疫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爱宁;苗瞄;常伟荣;朱子玲;吴德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