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对12例腰椎滑脱采用SR对峡部崩裂腰椎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椎管减压手术。结果:复位满意,症状改善明显,优良率为91.6%,融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运用SR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满意。
作者:韩乃付;季祝永;孙凤翔;张文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结果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有以下特点:(1)好发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2)病变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6/8);(3)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地图样,部分病例多房样(3/8);(4)病灶边缘可见硬化边,以近髓腔侧明显;(5)CT、MR有利于发现病灶内小钙化点及周围软组织块影.结论诊断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要综合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资料得出结论.
作者:郭茂凤;李立;谢道海;张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系多种病因所致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缺乏、体内代谢减低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可累及心、肝、肾、血液和中枢神经等各器官系统,多见于中老年妇女[1].由于其早期较少有特征性多数病例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尤其是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的首次表现时常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将我院1994~2002年共收治的曾在院内、外误诊的22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4年5月~2003年5月我们对27例猫抓病患者分组采用了中、西医两种方法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猫抓病取得了和西医治疗相同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伟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分析72例重度妊高征患者及其围产儿,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不同孕周与母婴预后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组并发产时产后子痫、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死亡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认为合理采用剖宫产能减少子痫、产后出血的发生,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剖宫产时机可提前至孕32周.
作者:郭红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对交锁髓内钉进行改进和重设计,使之远端分叉固定于松质骨内.分叉交锁髓内钉由内钉和外钉两部分组成,打入外钉后,分叉钢条从外钉侧槽穿出,构成远端交锁固定.共治疗股骨干骨折27例,新鲜骨折24例,陈旧性骨折2例,内固定术后骨不连1例.结果:23例获得随访3个月以上,骨折全部愈合.无患肢缩短>2 cm、外旋>10°畸形;膝关节、髋关节活动良好;无弯钉、断钉及拔钉后再骨折等并发症.认为分叉交锁髓内钉操作简单,远端交锁接受X线少,并同时具有防旋转、防压缩等特性,是治疗各型股骨干骨折的合适器械.
作者:周海斌;郑祖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睾丸扭转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睾丸、附睾炎,如延误复位时机往往导致睾丸坏死,部分可进一步导致不育。
作者:徐仁方;夏炜;何小舟;车文骏;经浩;巢志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通过对98例重型肝炎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感染率、细菌种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重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率为53.90%;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好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应用抗生素与未用抗生素患者的好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重型肝炎易并发细菌感染,认为早期、及时合理选用有效抗生素是治疗重型肝炎的关键措施之一。
作者:苏金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对10例肱骨干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逆行置入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随访5~18个月,结果10例骨折均愈合,无远期桡神经损伤及骨不连;肩肘关节功能优8例,良2例,差0例.认为逆行置入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满意的疗效.
作者:成亮;黄士中;合润基;王东来;陈广祥;邹天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按国际颅脑损伤分类GCS评分≥9分者为轻、中型颅脑损伤.一般来说此类患者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但也有一小部分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对我院近5年来6例GCS评分≥9分的颅脑损伤突发性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作一分析以从中吸取教训,指导对该类患者的处理.
作者:沈旭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60例连续住院8个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并于出院10d、3个月、6个月时进行社会功能测评.结果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100%,PANSS总分、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和住院时间及住院次数相关,出院后10d与3个月、6个月社会功能总体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期住院不利于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应让患者及时回归社会,减轻患者社会功能缺陷.
作者:唐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术中镇静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麻醉患者,使用依托咪酯镇静.首先给予0.1 mg*kg-1静注,继而0.2 mg*kg-1*h-1注射泵维持,每5 min记录1次镇静程度、呼吸通畅程度、SpO2、BP、HR.结果未出现镇静过度现象,SpO2及呼吸道通畅未受影响.结论小剂量依托咪酯术中镇静具有安全可靠、呼吸循环影响小、副作用少等优点,可应用于麻醉患者的术中镇静.
作者:仇正平;谢红;李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中ΔST/ΔHR指数对冠状动脉病变数目的预测价值.方法 72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检查,并根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CHD)组.结果 (1)平板运动试验中ΔST/ΔHR指数对CHD的诊断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82%;(2)ΔST/ΔHR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呈正相关(r=0.78,P<0.0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ΔST/ΔHR指数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对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金建玲;邹操;高美雯;杨向军;宋建平;蒋廷波;刘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对2000例不同疾病患者临床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正常(33~55 g/L)者比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下(<33 g/L)者高血糖出现率明显增加(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分成10个等级后,呈现出白蛋白水平等级越低高血糖出现率越高的趋势,且白蛋白等级为1~3级者(<38.5 g/L)高血糖出现率较高(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呈负相关(P<0.1).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葛惠男;江国荣;徐德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分析40例腹腔镜手术病例,并与45例常规开腹治疗输卵管妊娠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明显少或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黄晓兰;许培箴;牛金玲;卢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分析该院1981~1997年住院患者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06例,其中1990年前住院的患者仅24例,1990年后82例,明显增多.慢性酒中毒的器质性损害已波及整个机体,躯体和精神两方面都有病理改变,均较以往病例为重.结果提示饮酒的危害性很大,节饮为优.
作者:蒋彩霞;唐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对321例手术治疗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及其中216例完整的随访资料进行了单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术前KPS小于70分,未能全切或次全切除者,病理分级Ⅲ~Ⅳ级以及手术后未进行放疗和化疗者为5个风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40岁,术前KPS≥70分,全切和次全切除的手术方式,病理分级Ⅰ~Ⅱ级以及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者与生存期延长有明显关系.性别和术前病程在本资料中对预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果表明,年龄、KPS、病理类型和分级、手术切除程度、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胶质瘤预后的主要因素,其中手术切除程度和术后综合治疗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广忠;王中;周幽心;周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真菌感染,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可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脑膜脑炎以及甚为少见的脑实质的隐球菌孤立性肉芽肿(cryptococcal granuloma)3种类型[1].
作者:包健荣;邓海贞;叶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GFR与肺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胸外科手术和呼吸科纤支镜活检的肺部组织标本共48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GFR在肺癌细胞和非恶性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肺癌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组(P<0.01);EGFR在非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小细胞未分化癌(P<0.01).EGFR阳性表达与EGFR阴性表达者的一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癌组织中存在EGFR的异常高表达;肺癌的病理类型中以非小细胞的EGFR表达率较高;EGFR的表达还不能作为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冯勇智;胡华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和子宫肌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标本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ER、PR的表达,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垂体生乳素(PRL)及雄激素(T)水平,健康育龄妇女30名作为对照.结果肌瘤组织ER、PR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P<0.01, P<0.05),瘤旁组织PR表达显著高于肌层组织(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E、P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子宫组织ER、PR强表达有关,行子宫肌瘤挖除时应同时切除瘤体周围的肌层组织.
作者:刘曼华;程英;管卫群;陶潜;郑艳莉;杨其昌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