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黄水溶物对癌细胞离体增殖的影响

江家贵;易剑;朱琬莹

关键词:姜黄, 癌细胞, 增殖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水溶物对癌细胞离体增殖的影响.方法用3H-TdR参入法和细胞计数法,分别观察不同量的姜黄水溶物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骨髓细胞合成DNA的能力(代表增殖能力)以及对L5178y(小鼠淋巴瘤)细胞离体增殖的影响.结果姜黄水溶物对ALL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骨髓细胞合成DNA的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对L5178y癌细胞离体增殖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姜黄水溶物添加量增加而增加.但对正常人T细胞及正常小鼠骨髓细胞无上述抑制作用.结论姜黄水溶物能明显抑制癌细胞离体增殖.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诊断胎儿肠外翻1例

    患者,22岁,妊娠35周,健康检查胎儿发育情况,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声像图示:宫腔胎儿胎头双顶径9.0cm,胎心胎动好,脊柱四肢未见异常.羊水量正常,胎盘位于宫底和宫体后壁,为二级.胎儿心脏位于胸腔内,胎儿腹壁缺如,不连续,肠管位于羊膜囊内,漂浮于羊水中,周围未见包膜.余腹腔内脏器位于腹腔内.CDFI:漂浮于羊水中,疑肠管的管状回声内可见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超声诊断:晚孕,头位,胎儿畸形,肠管外翻.后经晚孕引产证实:此婴儿大肠小肠外翻,脐耻之间见4.0cm的腹壁裂.此例胎儿畸形为裂腹畸形,为胎儿真性腹壁缺损,从脐部裂开,肠管通过裂孔脱出,即无疝囊,又无皮肤覆盖,可与脐疝鉴别.本例内脏外翻仅有肠管漂浮于羊水中,单纯肠外翻十分罕见.

    作者:李景;朱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AS)病理形态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特征.方法对12例手术切除的HAS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HAS多见于男性中老年人,病灶常位于胃窦部,由肝样分化区及腺癌区组成,肝样分化区细胞形态及结构与肝细胞癌形态相拟,癌肿广泛侵袭脉管,预后差.免疫组织化学多数病例AFP、α1-AAT、α1-ACT阳性.结论 HAS是原发性胃癌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其病理组织学及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类似肝细胞癌.

    作者:丰宇芳;倪蓉;包建荣;樊翠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大剂量白芨粉治疗脑外伤后并发重症胃肠道大出血

    脑外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胃肠道大出血是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在24h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并且出现严重的失血体征,虽采用各种止血剂经胃肠道内注入凝血酶或/及生理盐水加正肾溶液均难以见效.然而后采用大剂量白芨粉灌入而止血效果获得满意.本组除1例死亡外,其余7例均获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利民;支文勇;杨学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内镜下HLE注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9例分析

    解决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方法很多.我院自1997年1月~2001年8月采用高渗盐水+利多卡因+肾上腺素(HLE)注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枚;沈云志;陈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流式细胞术快速测定逆转录病毒滴度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逆转录病毒滴度的方法.方法用通过乒乓转导获得的逆转录病毒(G1FP,LGSN,CD87)分别感染NIH 3T3受体细胞,以流式细胞术(FCM)定量分析受体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EGFP)或CD87的表达,并与常规的耐药集落形成法进行比较.结果 PT67/G1FP细胞高度表达EGFP,荧光强度较对照细胞提高1051倍;G1FP-8,Am12/G1FP,PT67/G1FP,Am12/LGSN和Am12/CD87细胞上清中病毒滴度分别为2.9×106,1.1 ×105,2.0×106,1.5×105和4.3×105感染性颗粒/ml,比集落形成法测得的滴度低3~6倍.结论 FCM分析抗原表达是测定逆转录病毒滴度的有效方法,特别适宜于缺乏选择性基因的载体.

    作者:傅建新;白霞;王玮;奚晓东;陈子兴;阮长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胫骨平台骨折38例治疗分析

    自1997年10月来,采用螺钉特别是T形钢板结合螺钉并使用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8例,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报告以下.

    作者:丁金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微量元素锌缺乏与小儿厌食64例分析

    自2000年1月~2月,作者对64例厌食小儿作了发锌含量测定,并以92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作了发锌含量测定,其结果厌食小儿组的发锌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报告如下.

    作者:李竹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原因及防治

    胃肠外营养(PN)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能量的消耗,一般主张胃肠内营养(EN)为主要营养方式.临床多采用的鼻胃管插管.研究表明,EN和PN相比具有并发症少,营养平衡全面和费用低等优点[1],而预防和处理鼻饲并发症是提高EN优越性的重要环节.

    作者:沈梅芬;张海英;李月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的关系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胃癌组织中uPAR的表达,观察其与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59例中uPAR阳性28例;在乳头状、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中uPAR阳性率较高,而在低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中阳性率较低(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uPAR阳性率为60.5%(23/3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3.8%(5/21)(P<0.01);uPAR在早期胃癌组阳性率为12.5%(1/8),侵及肌层组阳性率为38%(6/16),侵犯全层组阳性率为60%(21/35),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 uPAR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也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有关.

    作者:徐跃华;姚敏;刘强;顾永平;张伟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和胃粘膜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肠道多种疾病有关.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为HP为1级致癌物.本文通过对我院1999~2001年2115例胃镜活检标本的相关病理研究,探讨HP感染在胃粘膜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侯培云;丁文燕;何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本院内服制剂卫生学及含量变化监测

    我院经多年临床应用,一些普通制剂因疗效显著已成为临床治疗疾病必不可少的药品.为了了解制剂在使用期(3个月)内的卫生学及含量变化,监测制剂的质量,选择了常用的5种内服制剂,按<中国医院制剂规范>中的药品卫生检验方法和药品卫生标准,对儿咳合剂,3%氯棕合剂,胃蛋白酶合剂,蛇胆竹沥合剂,复方鸡金合剂做了细菌、霉菌和大肠杆菌的卫生学检验,并每隔半个月进行常规的含量测定,历时3个月.为进一步探讨我院普通制剂质量和保证质量体系状况,更准确地确定制剂的使用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黄文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病程缠绵,治疗比较棘手.近年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爱军;谢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门诊处方抽查与不合理用药分析

    用药不合理将引起诸多药源性疾病,有时会产生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或经济上的意外支出.抽查门诊处方有利于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作者随机抽查了本院2000年1月~11月门诊处方241 641份中的22000份,占全部总处方数9.10%,现将抽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应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一9及其抑制剂TIMP一1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结果 MMP-9在40例胃癌中阳性表达29例(72.5%),其表达增高与胃癌低分化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0.01);TIMP-1阳性表达19例(47.5%),其表达增高与胃癌淋巴结、远处转移相关(P<0.05).结论MMP-9、TIMP-1高表达提示胃癌有较高的恶性生物学行为,TIMP-1有可能成为评价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独立性指标.

    作者:王爱东;吕光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无创伤性测定门静脉压力与肝血流二法联合应用研究肝硬化的价值

    目的为临床研究肝硬化提供有价值的手段.方法采用99mTc-RBC测定93例肝硬化患者肝血流,选择峰时(Tmax),半廓清时(T1/2)、廓清率(K值)、肝血流(LBF)等作为观察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用99mTc-MIBI经直肠给药测定其中54例患者门静脉压力(PVP),以心/肝(H/L)比值作为分流指数.结果肝硬化组Tmax、T1/2、K及LBF分别为1.26±0.99(93)min、5.75±3.38(93)min、0.154±0.116(93)及0.610±0.289(93)L/mm,除Tmax外,与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Child-A、B、C级各组之间(除Tmax外)也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或显著性差异;Child-A、B、C级各组H/L分别为0.49±0.18(21)、0.69±0.16(15)、0.91±0.21(18);PVP分别为2.22±0.57(21)kPa、2.85±0.38(15)kPa及3.54±0.65(18)kPa.而对照组的H/L及PVP分别为0.30±0.12(16)及1.61±0.38(16)kPa.Child-A、B、O级各组分别与对照组及各组之间比较,除Child-B与O级组PVP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及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法测定肝血流及门脉压力方便,无创伤,对分析病情,判断疗效,指导制订治疗方案,估计预后等均有较高价值.

    作者:苏成海;毕佩英;张玮;桑士标;陈卫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母婴同室正常新生儿血糖的临床观察

    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旨在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如何,受到广大送务工作者及家长的关注.我院对156例正常新生儿进行了3日内1~3次血糖监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波;张艳蕾;彭国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2例临床分析

    在新生儿疾病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病,它由多种因素引起.1997~2000年我院共收住10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崔巍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姜黄水溶物对癌细胞离体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姜黄水溶物对癌细胞离体增殖的影响.方法用3H-TdR参入法和细胞计数法,分别观察不同量的姜黄水溶物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骨髓细胞合成DNA的能力(代表增殖能力)以及对L5178y(小鼠淋巴瘤)细胞离体增殖的影响.结果姜黄水溶物对ALL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骨髓细胞合成DNA的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对L5178y癌细胞离体增殖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姜黄水溶物添加量增加而增加.但对正常人T细胞及正常小鼠骨髓细胞无上述抑制作用.结论姜黄水溶物能明显抑制癌细胞离体增殖.

    作者:江家贵;易剑;朱琬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病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①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CD3+、CD4+ T细胞亚群显著减少,CD4/CD8比例失调,双标记CD4+CD28+、CD8+CD28+T细胞亦显著减少;②患者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显著降低,4-lBB分子表达显著增高;③患者T细胞CD4/CD8与抗核抗体呈负相关,共刺激分子4-lBB与抗核抗体、尿蛋白呈正相关,而与CD4+CD28+T细胞亚群呈负相关.结论 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钱齐宏;张学光;於葛华;邱玉华;周照华;施勤;王宝涛;刘铭;沈华英;陈蕾;杨晓惠;周静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带神经的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25例报告

    带有神经的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对手指的修复,不仅外观满意且感觉恢复良好,成功率高.自1995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此技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25例,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吴建林;顾黎明;黄军;沈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