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黄及其有效成分抗糖尿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娟;尚文斌;于希忠

关键词:大黄,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摘要:大黄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在临床和药理实验中被证实可治疗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包括作为PPARγ配体激活剂,抑制11β-1型羟基固醇脱氢酶,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抑制蛋白PTP1B,和抑制脂肪组织间的低度炎症等.了解大黄的有效成分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中药多药效、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合募配穴和俞募配穴协同效应的理论研究

    从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及其相互配伍治疗胃腑病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疗效方面探讨腧穴配伍的协同效应,认为科学合理的配伍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并且合募配穴适用于急症、热证、腑症,因此临床上可用于应激性胃溃疡的防治,俞募配穴更适用于治疗慢性胃腑疾病,如慢性胃溃疡等的治疗.

    作者:王朝辉;韩东岳;郄丽丽;张娇娇;周丹;王富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脑瘫八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对八例已确诊的小儿脑瘫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患儿服药后身体变化及智力变化,同时根据患儿体质情况适当调整中西药物,予患儿脑细胞活化药物治疗,改善脑部微循环治疗,增强患儿体质,改善其全身营养状况,调整其脏腑的偏盛偏衰,使其“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结果 患儿脑瘫症状缓解或治愈,语言智力能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癫痫等并发症较少发作甚至不发作,生活基本自理.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用药经济,费用低廉,脑瘫症状可以改善或完全治愈.

    作者:王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灸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脂肪-胰岛内分泌轴”的调节

    目的 探讨针灸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脂肪-胰岛内分泌轴”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近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52例,予以针灸治疗(治疗组),并与正常人52名(正常组)作对比;观察正常组和治疗组针灸治疗3个月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瘦素水平(FLP)、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肥胖指标的变化和疗效.结果 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FPG、FLP、FINS、Homa-IR、TC、TG、LD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Homa-β、ISI、HDL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针灸治疗后FPG、FLP、FINS、Homa-IR、TC、TG、LDL均较治疗前明显回降(P<0.01),Homa-β、ISI、HDL明显回升(P<0.01).结论 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肪-胰岛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针灸可以调节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胰岛内分泌轴”功能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作者:刘美君;刘志诚;徐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蛇莓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蛇莓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从蛇莓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分离得到39个化学组分峰,并确定出其中的2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36%.结论 蛇莓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棕榈酸和植酮.

    作者:王苗;刘爱玲;李心悦;沈豪杰;徐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心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IR)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冠心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日益丰富,在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上,发现与“实证”关系密切,以痰浊、瘀血为主要病理基础,在临床治疗上不论是单味药提取物还是复方治疗,都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不足.

    作者:简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抗凝活性评价的健脑益智胶囊中水蛭提取工艺优选

    目的 优选健脑益智胶囊中水蛭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抗凝血酶活性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蛭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正交试验优选确定的工艺条件为8倍量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 健脑益智胶囊中水蛭的提取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

    作者:郭东艳;吕杨;赵晓平;范小璇;侯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贵州苗方荞笋消萎饮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P53、GST-π表达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贵州苗药组方的荞笋消萎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荞笋消萎饮治疗组与胃复春对照组,分别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胃镜及病理情况以及P53、GST-π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胃镜及病理改变也优于对照组,其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萎缩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P53、GST-π的蛋白表达积分也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荞笋消萎饮对CAG的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变化、P53、GST-π的蚕白表达积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游绍伟;赵琦;詹亚梅;何鲜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胡国华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文章总结胡国华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其主要病机是寒凝血瘀,不通则痛,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为治疗大法.

    作者:张蔚苓;胡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CSFTR教学法在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CSFTR教学法.并以方差分析为例对此教学法的具体过程予以详细的说明.此教学法为处理内容冗长的教学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此教学法进行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思路清晰,在解决问题时重点突出,在实际应用时统筹兼顾.

    作者:包红;李新;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甘草次酸对大鼠橙皮素血浆浓度及组织分布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在大鼠体内甘草次酸对橙皮素血浆浓度及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72只SD大鼠,体质量150 ~210g,随机分成4组,即实验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对照组的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每组中又包括三个小组即3,4,4.4h.高浓度实验组灌胃20 mg/kg橙皮素+50 mg/kg甘草次酸,低浓度实验组灌胃10 mg/kg橙皮素+50mg/kg甘草次酸.对照组只灌胃橙皮素,剂量与实验组相同.灌胃给药后分别于3h、4h和4.4h用摘眼球取血法取血,接着大鼠被断头处死,取出组织.血浆在85℃水浴中,加盐酸水解120 min,然后以乙腈为萃取剂,超声波为辅助提取,组织匀浆液用乙腈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浆及组织中橙皮素的浓度.结果 血浆和组织中橙皮素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5 ~10 μg/ml和0.05 ~5 μg/g,检测限分别是血浆0.012 μg/ml和肝、肾0.005 7μg/g,肺0.011 μg/g.测定回收率在是91%~ 104%之间.结论 大鼠口服橙皮素后在血浆未能检测到游离橙皮素;灌胃20 mg/kg橙皮素时,甘草次酸对其药代动力学有影响(P<0.05);灌胃后橙皮素在大鼠体内分布特征是肝>肾>肺.

    作者:周能;覃苑;周振;龚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对ANIT致小鼠肝损伤的保肝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对0.4% ANIT橄榄油溶液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先给予小鼠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不同剂量,然后对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4% ANIT造成肝损伤,48小时后测其空腹血清AST、ALT、ALP、GGT、TBIL、DBIL,并剖取肝、脾,称湿重,计算其脏器指数.结果 西红花苷Ⅰ 30 mg·kg-1显著降低AST、ALT、ALP、TBIL、DBIL值,西红花苷Ⅰ 90 mg·kg-1显著降低AST、ALT、TBIL、DBIL值,而西红花苷Ⅰ 300 mg· kg-1剂量却无保肝作用;栀子苷各剂量组也无保肝作用.结论 西红花苷Ⅰ在30、90 mg·kg-1剂量对ANIT致肝损伤小鼠有保肝作用.

    作者:肖小华;徐丽瑛;周艳艳;王丽华;丁琦;李艳;曾宪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正交试验优选土茯苓(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药材中总鞣质的提取工艺

    目的 基于药效学试验来优选并建立土茯苓(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药材中总鞣质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L9(34)正交优化试验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及次数、料液比对土茯苓(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药材中总鞣质含量的影响.结果 以总鞣质为指标,断面红棕色土茯苓药材佳提取工艺为:70%丙酮,超声提取40 min,料液比为1.5 g∶25 ml,提取3次;而断面类白色土茯苓药材则为:60%丙酮,超声提取40 min,料液比为1.5 g∶25 ml,提取2次.结论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的提取工艺方法可行、重复性好、总鞣质提取率高,对土茯苓(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药材中筛选关键有效部位的药效学试验提供了佳给药组.

    作者:杜洪志;农亨;何席呈;董立莎;郭丽丹;吕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CRF表的设计与应用

    首次建立了适用于中医诊疗技术推拿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病例报告表(以下简称“CRF表”),用以客观评价临床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推广应用小儿推拿技术奠定基础.

    作者:庞平;彭玉;孙理想;费翔;社莎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疆2种洋甘菊中5种化合物的微乳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以聚酰胺薄膜为固定相,微乳液为展开剂,同时鉴别2种洋甘菊中5种化合物木犀草素、芹菜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芹苷元-7-葡萄糖苷、7-甲氧基香豆素的方法.方法 以SDS-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为展开剂,并配以甲酸为有机改性剂,以2-氨基乙基联苯基硼酸酯、聚乙二醇400甲醇溶液为显色剂,考察了不同微乳液对两种洋甘菊甲醇提取物分离度的影响,通过调节展开剂的组成,寻找出佳的薄层分离条件并分离鉴别了母菊、罗马洋甘菊.结果 微乳液-甲酸(9∶2)为适宜的展开剂,其中微乳液SDS-正丁醇-正庚烷质量比为0.27∶ 0.63∶0.10、含水量75%.与硅胶薄层比较,分离效果明显提高.结论 建立了一种分离鉴别母菊、罗马洋甘菊中木犀草素、芹菜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芹甙元-7-葡萄糖苷、7-甲氧基香豆素5种化合物的方法.方法简便、快速和准确.

    作者:韩松林;李新霞;赵东升;何晓文;杨梅;耿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承德产黄芩不同采收期茎、叶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 测定并比较河北省承德隆化县黄芩GAP种植基地所产的黄芩不同采收期茎、叶中的野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53∶ 47∶ 0.1),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335nm.结果 野黄芩苷在0.24 ~0.72 μg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9.69%,RSD 0.93%(n=6).经比较发现,此批采的承德产黄芩的叶中野黄芩苷含量在6~10月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6月20日的黄芩的叶中野黄芩苷含量高,达到2.68%.黄芩的茎中野黄芩苷含量在6~10月总体呈较平稳趋势,2012年9月20日黄芩的茎中野黄芩苷含量高,达到0.74%.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不同采收期的黄芩中野黄芩苷的含量存在差异并有消长规律.

    作者:郝婷;王小青;郭晓艳;赵桂琴;张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灵龟八法开穴灸对阳虚模型大鼠下丘脑一氧化氮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灵龟八法开穴灸对阳虚模型大鼠下丘脑NO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醋酸泼尼松注射液(AHP)对大鼠进行肌肉注射以建立阳虚大鼠模型,比较运用灵龟八法开穴灸与足三里、肾俞穴位温和灸对模型大鼠下丘脑NO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灵龟八法开穴灸结合足三里、肾俞温和灸组模型大鼠治疗后,下丘脑NO含量较阳虚模型大鼠阳性空白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下降后的含量接近于正常大鼠阴性空白对照组.结论 灵龟八法开穴灸结合足三里、肾俞温和灸可以使阳虚模型大鼠下丘脑NO含量下降,从而对阳虚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起到良性调节的作用.

    作者:占超;李昂;陈邦国;樊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小柴胡汤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常见不良反应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复方小柴胡汤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常见不良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8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行干扰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小柴胡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CVRNA转阴时间、ALT水平、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研究表明对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加行复方小柴胡汤治疗可有效的对不良反应进行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白首乌的生物学特性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目的 研究江苏滨海白首乌Cynanchum auriculatum药材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以适应中药材GAP生产的要求.方法 对白首乌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性进行探讨,并从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对白首乌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研究论述.结果 初步构建了白首乌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结论 按此标准化栽培技术生产白首乌,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

    作者:陈亚;徐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平胃散对湿阻中焦证模型大鼠结肠PLC-IP3/DG-CaM/PKC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平胃散如何影响湿阻中焦证动物结肠组织中AQPs表达及PLC-IP3/DG-CaM/PKC信号转导途径,并揭示其可能存在的机理.方法 采用综合法造模,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结肠组织中AQPs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磷脂酶C(PLC)、三磷酸肌醇(IP3)、钙调素(CaM)的表达差异.结果 大鼠结肠组织中有AQP1、AQP2、AQP3、AQP4、AQP5、AQP7、AQP9等7种水通道蛋白表达;造模后,AQP2的表达上升,PLC、IP3、CaM的含量都有升高;经过平胃散治疗后,AQP1、AQP2、AQP7的表达下调,PLC、CaM的含量下降,IP3含量有下降趋势.结论 平胃散可能通过调控PLC-IP3-CaM途径改变水通道蛋白表达,达到燥湿目的.

    作者:陈继兰;张慧慧;黄秀深;黄腾炜;于宗强;杨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谢春光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经验介绍

    谢春光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在未病先防阶段针对气阴两虚,瘀血阻滞这一基本病机指导治疗,防止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在既病防变阶段分热毒证,痰浊证,瘀血阻络证三证,并随证治之,防止病情加重;在已愈防复阶段防止症状反复,病情进展.其学术思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及社会价值.

    作者:李凯;高泓;谢春光;李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