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嫏环;谢强
王旭高为清代著名医家,笔者通过研究《王旭高医案》中有关痰证的医案,总结出王旭高治疗痰证的六大治法,分别是:宣肺和胃、健脾通阳、补肝养胃益气、滋阴健脾熄风、补肾健脾、宣肺温脾纳肾.这六种治法对于痰证的临床治疗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作者:章程鹏;戴天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考证《植物名实图考》中3种水杨梅和1种水杨柳的品种与植物来源.方法 将《植物名实图考》中有关植物描述和附图与现代相关文献系统分析研究.结果 与结论 《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的3种水杨梅和1种水杨柳均指不同品种,来源各异,应加以区别对待,不宜混淆.
作者:曾聪彦;梅全喜;戴卫波;吴凤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对头顶一颗珠的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生药学研究,总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化学成分预试验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对头顶一颗珠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其总灰分及浸出物进行了测定;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预试验,并对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为头顶一颗珠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殷丹;龚心;雷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杜仲叶提取物槲皮素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经典的全骨髓培养法培养MSC,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志的方法鉴定BMSC.取第三代BMSC为实验材料,设用0.5,1,2,4μg· ml-1的杜仲叶提取物槲皮素处理细胞的为实验组,未加槲皮素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MSC增殖水平.用无血清无酚红培养基饥饿大鼠MSC 6h后,分别以终浓度0,0.5,1,2,4μg·ml-1的杜仲叶提取物槲皮素干预细胞15min,Western blot检测ER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第3代BMSC呈现CD90、CD29阳性,CD45阴性特征.MTF结果显示杜仲叶提取物槲皮素均能促进BMSC增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杜仲叶提取物槲皮素促使ERK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 杜仲叶提取物槲皮素通过激活ERK磷酸化促进BMSC增殖.
作者:陈林攀;邓鸣涛;杜川;方宁;罗军;刘荣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鉴定火炭母和粗毛火炭母药材.方法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通过红外Omnic7.0软件处理各样品图谱,比对分析火炭母和粗毛火炭母的红外光谱特征.结果 火炭母和粗毛火炭母的指纹图谱和相似度相近,差异较为显著之处为指纹区1041cm-1和825cm-1附近的峰形和峰高,火炭母1041cm-1附近的峰形为顿峰而粗叶火炭母1041cm-1附近的峰形为尖锋;火炭母有825cm-1特征吸收峰,而粗叶火炭母该特征吸收峰不明显.结论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可作为火炭母和粗毛火炭母药材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郭敏;陈静;银胜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抗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黛立新口服,每天早晨及中午各1片,疗程30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抗郁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连续30天.30 d后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焦虑量表(HAMA)、中医症候评分表得分评定疗效.结果 ①两组在治疗的第1、2、3、4周末其HAMD 17分值均有显著的降低,与同组基线总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或P<0.01).治疗组在第4周末时其HAMD 17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治疗前后的减分差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在治疗的第1、2、3、4周末其HAMA分值均有显著的降低,与同组基线总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第3、4周末时其HAMA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其治疗前后的减分差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③中医整体症候疗效治疗第30d,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抗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孟毅;李莉;刘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探讨.方法 9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来进行治疗,而47例综合治疗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来进行治疗,联合应用健康教育、颈椎医疗体操治疗、颈椎牵引、理疗、药枕康复法治疗.结果 47例综合组患者中痊愈28例(59.6%),显效13例(27.7%),好转4例(8.5),无效2例(4.20%),优良率为41例(87.0%);而46例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7例(40.0%),显效11例(23.9%),好转12例(26.0%),无效6例(13.0%),优良率为28例(61.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一系列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如颈椎健康教育、医疗体操、颈椎牵引、理疗、药枕等),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没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樊丽军;姜丽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价值的过程,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为了促进教学改革,客观评价中医内科学案例式教学的效果,我们探讨评学方案的构建,采用多元性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结果大部分同学认同案例教学法,认为能拓展知识面,引导自主学习;拓展思维,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医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作者:孙丽霞;薛博瑜;汪悦;何晓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鼻窦功能开放术配合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疗法与鼻窦功能开放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鼻窦功能开放术前后均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鼻窦功能开放术,术后口服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下降(P<0.05,P<0.01);且试验组症状总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0.0% (P <0.05).结论 鼻窦功能开放术配合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疗法治疗优于鼻窦功能开放术配合西药治疗.
作者:卢嫏环;谢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从13种蓝花荆芥提取物中筛选具有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活性的成分.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ytopathogenic effect,CPE)测定不同蓝花荆芥提取物的药物毒性及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活性.结果 从13种蓝花荆芥提取物中筛选到了7种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活性的成分.结论 筛选得到的7种蓝花荆芥提取物具有抗HSV-1的活性,适用于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治疗药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
作者:马凯琦;金富军;陈茂芸;郑楷;裴赢;吉守祥;林鹏程;叶菊;王一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劳淋病作为五淋之一,因其病程长、病势缠绵难愈,临床治疗乏善可陈.叶玉妹主任认为劳淋病病位在肾,常及心肝,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常兼有“肝阴不足…心火旺盛”.在治疗上叶主任提出“扶正益肾、清利通络”的治疗大法,并根据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清利泄浊、益肾养阴”和“扶正益肾、活血通络”的治法,疗效显著.
作者:陈杰;廖林;叶玉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小儿腹泻外敷散敷脐疗法对番泻叶所致腹泻大鼠小肠神经-ICC-平滑肌网络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其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小儿腹泻外敷散对腹泻大鼠肠神经-ICC-平滑肌网络传导结构损伤的修复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x43在小肠肌层的分布和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小肠中的Cx43表达水平,分析小儿腹泻外敷散对腹泻大鼠小肠Cx43表达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透射电镜法显示治疗组ICC空泡样和核周隙消失,网络链接趋于紧密,信号通路得以修复;免疫组化法显示Cx43主要分布在肌间神经丛中,也有少量分布于环形肌间、纵行肌间以及黏膜下神经丛;免疫组化法和WB法均显示小儿腹泻外敷散可上调Cx43的表达水平.结论 小儿腹泻外敷散可通过修复肠神经系统-ICC-平滑肌网络信号传导通路结构,上调缝隙连接Cx43的表达水平以治疗腹泻.
作者:陈思伟;刘强;赖森海;刘慧敏;刘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详细分析了隋唐时期的三部代表性医学著作《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的编写体例,重点分析其疾病分类的思路,认为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的临床分科,此时已初步形成.并从临床各科学术发展与隋唐医事机构分科两个方面,分析了其临床学术分科的历史背景.认为隋唐时期为我国医学明确分科之肇端.
作者:樊旭;谷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论证五脏开窍在临床有效性的前提下必须符合严格的哲理、数理、物理.方法 从古典哲学元素潜在的思维模型、数学模型以及数学模型公式,推导中医理论同构律,并精确计算官窍发生之原流、数量、分布规律,抛弃基于唯有效性上的五脏开窍臆构.结果 中医理论潜在着基于统一哲理、数理基础上的同构律;奇数演化律是生物发生根本规律.结论 窍的发生和窍与五脏-腑联系符合中医同构律解释.
作者:王全年;李秀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远志总皂苷有效部位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远志有效部位中远志酸、远志皂苷元含量,并采用HPLC-MS技术对远志总皂苷有效部位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有效部位中远志酸平均含量为3.68%,RSD:0.72%,远志皂苷元平均含量为5.57%,RSD:2.54%.HPLC-MS分析初步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是远志皂苷A、远志皂苷F、远志皂苷E、远志皂苷B、Polygalasaponina XXXII.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远志总皂苷有效部位质量.
作者:姜艳玲;郑德;周洪雷;田景振;陈国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云南松松塔乙醇提取物(YN-DEF)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观察云南松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Huh-7)增殖的影响及对正常肝细胞(L-02)的作用.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在浓度1000μg/ml,72h时,YN-DEF对HEPG2、Huh-7的抑制率分别为72.55%、60.66%,且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正常肝细胞(L-02)与不同浓度为YN-DEF共同孵育72h后,高浓度下(1000μg/ml)的存活率为73.51%.结论 云南松松塔乙醇提取物(YN-DEF)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高浓度下对正常肝细胞毒性小.
作者:于冬梅;李冬梅;刘熙;丁云;李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肺热津伤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干预效应,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择肺热津伤型2型糖尿病患者77例,治疗原则为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祛湿降脂,采用电针、体针联合施治.观察针灸治疗3个月前后患者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肥胖指标的变化和疗效.结果 肺热津伤型2型糖尿病患者针灸治疗后FPG、FINS、Homa-IR、TC、TG、LDL均较治疗前明显回降(P<0.01),Homa-β、ISI、HDL明显回升(P<0.01).年龄、肥胖度、病程等均影响疗效,年龄越小疗效越好,随着年龄的增加疗效减弱;肥胖度越小疗效越好,肥胖度越大疗效稍差;病程越长疗效越差,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在发病因素与疗效的关系中,性发育期引起者疗效好,总有效率达96.00%;生育因素引起者疗效稍差,总有效率达82.76%.结论 针灸对T2DM患者糖,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具有良性调整作用,针灸治疗患者年龄、肥胖度、病程长短、病因诱因等均可影响疗效.
作者:刘美君;刘志诚;徐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中国蛤蜊精(每100g中,含多糖19.01 g、牛磺酸1.25g、胆碱0.65g)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S-180肉瘤模型,用中国蛤蜊精悬液连续灌胃32d,观察并分析其对荷瘤小鼠瘤质量、胸腺指数、脾指数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中国蛤蜊精体外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中国蛤蜊精[(0.5,3.0,4.80 g/(kg· d))]可以显著抑制小鼠S-180肉瘤细胞的体内增殖,抑瘤率依次为44.29%、48.23%、61.94%;中国蛤蜊精[3.0,4.80 g/(kg·d)]可以明显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并与其浓度呈正相关.中国蛤蜊精(4,8,12mg/ml)体外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是49.67%、56.66%、12.91%,且8mg/ml的抑制率与5-FU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国蛤蜊精在小鼠体内和体外具有显著抑制小鼠S-180肉瘤细胞的作用.
作者:史倩;王晓洁;蒋绍霞;刘晓晨;张帅;孟冉;王玲;王守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对药用红树植物红海榄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为开发和利用药用红树植物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法对红海榄进行研究.结果 红海榄的生药学特征明显:性状特征:根和茎均有明显纵纹及皮孔突出表皮;叶倒卵形,表面粗糙,具细小黑色突起,革质.显微特征:根皮层宽,初生木质部圆形,木纤维成群,内侧分散有2~4个导管;茎有皮孔,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和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叶上表皮细胞下有少数粘液细胞散在,具5~6列下皮层,下表皮具木栓瘤结构,栅栏组织很窄.中脉维管束九束,外韧型,七束围绕中间一束排列成椭圆形,另有一束位于一侧,外侧有维管束鞘.下表面片气孔众多,环式,可见木栓瘤结构;粉末可见大量簇晶、纤维和方晶,石细胞成群或分枝或纤维状.理化特征:薄层色谱展开良好,紫外扫描有明显吸收峰.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红海榄药材鉴别的参考依据.
作者:吴伟红;黄晓玉;李军芳;赵小杰;谈远锋;宁小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章永红教授临证治疗肺癌常用药对,并从肺癌之“虚”“毒”两方面加以理解认识.
作者:丁大伟;章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