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鹏;戴天木
详细分析了隋唐时期的三部代表性医学著作《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的编写体例,重点分析其疾病分类的思路,认为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的临床分科,此时已初步形成.并从临床各科学术发展与隋唐医事机构分科两个方面,分析了其临床学术分科的历史背景.认为隋唐时期为我国医学明确分科之肇端.
作者:樊旭;谷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鉴别南板蓝根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方法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法分析药材,采用OPUS/INDENT定性分析的沃德法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光谱间相似度计算,对南板蓝根的真伪优劣进行快速无损鉴别.结果 在8983.2~5388.4cm-1、4964.1 ~ 4050cm-1区域,基于聚类分析的模式识别法可以鉴别南板蓝根真伪优劣,与相似度计算结果一致.结论 近红外光谱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计算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可操控性等特性,可用于南板蓝根真伪优劣的鉴别.
作者:张丹雁;曹曼;刘家水;周瑞珍;赵晓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加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疗效上,对照组CR+PR发生率17.77%、总有效率44.44%,观察组CR+ PR发生率24.45%、总有效率60%;生活质量上,对照组改善率15.56%、总有效率37.78%,观察组改善率28.89%、总有效率6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神经毒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谷丙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发生率上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能提高老年晚期胃癌临床效果,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关素珍;王斌;郭磊;李长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竹节蓼体外抗肿瘤活性及确定其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MTT法和细胞形态观察法研究竹节蓼醇提物及醇提物的4个不同提取部位对4种肿瘤细胞株A549、PC-3、SGC-7901、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形态的影响,确定抗肿瘤活性部位;采用DAPI染色法研究乙酸乙酯部位对A549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竹节蓼醇提物、竹节蓼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部位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且均能显著改变细胞形态;DAPI染色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促进了A549细胞凋亡.结论 竹节蓼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物质,有效成分集中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部位.
作者:方春生;杨燕军;宋卉;付晓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粗壮女贞对高脂饲料诱导小鼠高血脂症以及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高脂饲料诱导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小鼠模型,给予粗壮女贞的两种提取物(LB、LE)进行干预.实验6周后观测粗壮女贞提取物对高血脂症合并脂肪肝小鼠的体重、肝系数、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小鼠肝脏脂肪性病变程度.结果 两种提取物均能抑制体重增长、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LE还能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光镜观察粗壮女贞的两种提取物对小鼠脂肪肝有明显抑制,肝指数无变化.结论 粗壮女贞能抑制体重增长,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并具有抗脂肪肝活性.
作者:张倩茹;高瑞;吴芹;姚晓东;荆晶;胡元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其病机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文章从中医病名、病机等理论角度进行了探讨,说明肺肾气虚、鼻失温养是变应性鼻炎的重要病机之一,阐明了摄涕止鼽颗粒运用益气温阳、摄涕止鼽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宝;彭顺林;黄玉婷;涂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对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现代药学教育中实施PBL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模拟药房建设及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黄健伟;黎春杏;韦贤;黄祖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浮针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仍然模糊不清.近10年,经络理论及西方的软组织相关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循经低流阻通道的发现和验证,为浮针疗法机制的论述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该文从经筋痛点产生机制、浮针操作以及临床疗效特点等方面,结合循经低流阻通道、组织通道、筋膜学等相关知识对其机制进行论述,以期推动浮针、针灸理论的发展.
作者:陶嘉磊;符仲华;张宏如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肝性脑病属于中医学“厥证”、“闭证”等范畴.从温病理论分析和探讨肝性脑病的病因和病机,认为该病发生多由湿热疫毒侵犯肝脏,肝失条达,母病及子,毒陷心包所致;由此指导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并为今后的防治肝性脑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潘哲;韦艾凌;李鹏程;唐秋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补益剂不仅具有补益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指数,提高骨髓造血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和抗体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此外,部分补益方还可以通过对性腺激素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生腺轴的调节,提高机体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文章通过综述补益剂免疫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探讨它们之间的某些特点和共性,为补益剂免疫调节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拓其与神经生殖内分泌之间的联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袁婷;王任;高雅楠;王俨;佟书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医药内外合治配合穴位脉冲磁疗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取内服中药,联合局部消癥散结散热敷、红藤液保留灌肠以及穴位脉冲磁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2.00%.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中药口服配合外敷、灌肠,穴位复合脉冲磁疗四法综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理想,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周莉;王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制备一种以鱼腥草为主要原料治疗烧、烫伤的喷膜药剂,并对其治疗功效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80%乙醇对鱼腥草、虎杖、大黄、金银花进行回流萃取,辅以冰片,聚乙烯吡咯烷酮制成鱼腥草烫伤喷膜剂,通过对小鼠烫伤模型的作用与森源烧烫伤软膏进行比较评价其治疗功效,并对其安全性及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 鱼腥草烫伤喷膜剂无急性毒性和过敏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试验性烫伤的治疗作用明显.结论 该工艺制备的鱼腥草烫伤喷膜剂具有制备简单、易于使用、稳定性好的特点,同时对烫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海龙;余晓东;刘刚;王文文;杨宪;和七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失眠、多梦,常伴有头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临床表现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等.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失眠症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有诸多优势,尤其是许多医家从肝论治失眠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文章着重从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对从肝论治失眠症进行综述.
作者:王政研;刘旭光;丰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劳淋病作为五淋之一,因其病程长、病势缠绵难愈,临床治疗乏善可陈.叶玉妹主任认为劳淋病病位在肾,常及心肝,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常兼有“肝阴不足…心火旺盛”.在治疗上叶主任提出“扶正益肾、清利通络”的治疗大法,并根据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清利泄浊、益肾养阴”和“扶正益肾、活血通络”的治法,疗效显著.
作者:陈杰;廖林;叶玉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文章运用简单对应分析的科学原理,着重对在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具体而言就是对在校大学生的舌象研究中来探究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简单对应分析在大学生舌象研究中的应用,就能把握在校大学生的基本健康素质方面重要信息.
作者:杨文国;徐建云;石莹;吕佳萍;沈晓婧;张军峰;骆文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对头顶一颗珠的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生药学研究,总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化学成分预试验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对头顶一颗珠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其总灰分及浸出物进行了测定;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预试验,并对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为头顶一颗珠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殷丹;龚心;雷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傣药木棉树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85%丙酮水提取,硅胶柱、反向C-18柱及凝胶柱等柱层析方法从木棉树皮中分离化学成分,并通过MS和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eriodictyol(1)、(2S,3R,4E,8Z)-3-hydroxy-2-((2R)-2-hydroxyoctadecanoylamino)-1-β-D-glucopyranosyloxy-4,8-octadiene (2)、β-sitosterol laminaribioside (3)、2,6-dimethoxybenzoquinone (4)和p-hydroxybenzoic acid(5).结论 此5个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木棉树皮85%丙酮水提取物在体外人肿瘤细胞株Hela上具有一定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21.30 μg/ml.
作者:冯峰;宋启示;杨剑坤;胡祖艳;范青飞;李蓉涛;张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和法”是中医常用八法之一,在临床诸多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然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对其认识颇多争议,其中公认为和法代表方的小柴胡汤在《景岳全书》中不属“和阵”却被列入“散阵”.文章就此对成无己、张景岳两位医家对“和法”的不同认识,作一比较辨析,以期为明确“和法”概念的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作者:秦静静;陈丽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枢经系统遍布于肢体百骸,具有合阴阳,调营卫,畅气机,和脏腑之功用,实乃脏腑经脉的重要调控系统,其与失眠症的发生与转归关系密切.因此,临证时若能调畅枢经,使人体复归平衡的生理状态,乃可入寐.
作者:庞军;陈招;黄俊杰;胡云丹;金瑞勤;唐宏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披针叶钩藤的根、茎、叶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准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 发现披针叶钩藤根木栓层3~7层,皮层细胞含红棕色物质,有少量纤维束,大量的韧皮纤维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或几个成束,呈放射状,髓部较小,偏向一侧;茎近正方形,表皮为一列长圆形细胞,内含棕色物质,下方厚角组织,皮层较窄,韧皮纤维和形成层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导管数个径向相连,髓部宽广;叶上下表皮下方具有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形成“U”形,木质部导管数个连成直线等特征.结论 披针叶钩藤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可作为鉴别真伪的参考依据.
作者:付金娥;涂冬萍;韦树根;施力军;乔丽娅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