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由小柴胡汤辨成无己张景岳“和法”之不同

秦静静;陈丽云

关键词:和法, 小柴胡汤, 成无己, 张景岳
摘要:“和法”是中医常用八法之一,在临床诸多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然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对其认识颇多争议,其中公认为和法代表方的小柴胡汤在《景岳全书》中不属“和阵”却被列入“散阵”.文章就此对成无己、张景岳两位医家对“和法”的不同认识,作一比较辨析,以期为明确“和法”概念的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藏药兴替那保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目的 测定藏药兴替那保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兴替那保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比较兴替那保茎和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其茎的总黄酮含量高于叶.结论 兴替那保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存在差异,在昌都地区藏医临床使用广泛,应建立藏药兴替那保的质量标准.

    作者:米玛;顿珠;陈静;泽仁达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影响腧穴配伍效应的因素

    科学合理的配伍是使针灸具有较高疗效的关键所在,不同的配伍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效应结果,腧穴之间可能产生协同作用、无作用或拮抗作用,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只有精当的腧穴配伍才能充分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提高疗效,减少患者痛苦.影响腧穴配伍的因素众多,包括体质差异、刺激方式、刺激强度、刺激时间、补泻方法、腧穴特性等.文章综合近年来有关腧穴配伍方面的研究进展,将影响腧穴配伍的因素概括为刺激量、腧穴特异性及体质差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上因素影响腧穴配伍及其效应差异的机制.

    作者:王朝辉;黄德才;李铁;单纯筱;韩东岳;王富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加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疗效上,对照组CR+PR发生率17.77%、总有效率44.44%,观察组CR+ PR发生率24.45%、总有效率60%;生活质量上,对照组改善率15.56%、总有效率37.78%,观察组改善率28.89%、总有效率6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神经毒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谷丙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发生率上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能提高老年晚期胃癌临床效果,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关素珍;王斌;郭磊;李长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吉马酮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机制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吉马酮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MTT法比较吉马酮对Bel7402和L0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并确定吉马酮对Bel7402细胞凋亡和活性氧含量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吉马酮处理前后p53、Bax和Bcl-2蛋白合成的变化.结果 实验浓度范围内,吉马酮可选择性浓度依赖性的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吉马酮剂量依赖性的促进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和上调活性氧含量;吉马酮显著促进抑癌蛋白p53和Bax的表达,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 吉马酮在体外能明显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上述变化可能通过上调p53和Bax、下调Bcl-2及上调活性氧含量来完成.

    作者:Sadia Roshan;柳昀熠;郑倩;王维;方斌;杨广笑;何光源;陈明洁;张淑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古今“益髓”类中药之探究

    “益髓”类中药是中医药学发展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益髓”类药物在历代本草衍变中不断增补填充,有的药物性能逐渐完善,有的通过临床实践增加了益髓作用的记载,致使“益髓”类药物数量逐渐增多,功效逐渐标准、细化.通过对古今主流本草中具有“益髓”功效的中药进行初步统计分析,探讨“益髓”类中药在古今应用中的发展衍变历程及其变化原因,深入地发掘“益髓”类药物的功效及应用规律,为此类药物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孙月娇;何丽娟;任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毒瘀互结”防治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思考

    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ISR的问题.但DES广泛应用于复杂性病变的治疗,ISR发生率仍高达25%左右,再狭窄的防治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炎症机制是ISR形成的主要核心机制之一.因此,抗炎治疗可能是PCI术后ISR治疗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毒瘀互结”与ISR炎症机制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提出了从“毒瘀互结于内”角度来防治ISR的科学假说.这一假说的提出和验证有可能为冠心病支架植入后ISR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邹国辉;李菲;曹浪;邓常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疗法对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比鼻窦功能开放术配合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疗法与鼻窦功能开放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鼻窦功能开放术前后均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鼻窦功能开放术,术后口服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下降(P<0.05,P<0.01);且试验组症状总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0.0% (P <0.05).结论 鼻窦功能开放术配合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疗法治疗优于鼻窦功能开放术配合西药治疗.

    作者:卢嫏环;谢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海南龙血竭HPLC分析方法及三种黄酮成分含量的测定

    目的 建立海南龙血竭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对照品鉴定了17个化合物,并选取其中三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4,4'-二羟基-2-甲氧基二氢查耳酮、4,4'-二羟基-2,6-二甲氧基二氢查耳酮、(2S)-7,3'-二羟基-4'-甲氧基黄烷浓度分别在10 ~50μg·ml-1(r=0.999 9)、24~120μg·ml-1(r=0.9995)、48 ~240μg· ml-1(r=0.999 8)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3%(RSD=0.02%)、97.46%(RSD=0.03%)、99.44%(RSD=1.12%)(n=5);成分含量分别为为2.2,1.0,2.2 mg/g.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和重现性好,可用于海南龙血竭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佳媛;戴好富;王辉;彭世清;梅文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披针叶钩藤的性状及显微特征

    目的 研究披针叶钩藤的根、茎、叶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准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 发现披针叶钩藤根木栓层3~7层,皮层细胞含红棕色物质,有少量纤维束,大量的韧皮纤维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或几个成束,呈放射状,髓部较小,偏向一侧;茎近正方形,表皮为一列长圆形细胞,内含棕色物质,下方厚角组织,皮层较窄,韧皮纤维和形成层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导管数个径向相连,髓部宽广;叶上下表皮下方具有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形成“U”形,木质部导管数个连成直线等特征.结论 披针叶钩藤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可作为鉴别真伪的参考依据.

    作者:付金娥;涂冬萍;韦树根;施力军;乔丽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过敏性紫癜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辨证分为血热风盛型、阴虚火旺型、气不摄血型和湿热蕴结型四种证型,分别给予犀角地黄汤合消风散、知柏地黄汤、归脾汤和加味四妙散加减进行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显效101例,好转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2%.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

    作者:雍彦礼;孙凤;王金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目的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探讨.方法 9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来进行治疗,而47例综合治疗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来进行治疗,联合应用健康教育、颈椎医疗体操治疗、颈椎牵引、理疗、药枕康复法治疗.结果 47例综合组患者中痊愈28例(59.6%),显效13例(27.7%),好转4例(8.5),无效2例(4.20%),优良率为41例(87.0%);而46例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7例(40.0%),显效11例(23.9%),好转12例(26.0%),无效6例(13.0%),优良率为28例(61.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一系列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如颈椎健康教育、医疗体操、颈椎牵引、理疗、药枕等),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没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樊丽军;姜丽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GLP条件下含川乌经方的安全性再评价

    目的 在GLP条件下研究含川乌经方的急性毒性,KM小鼠24h内3次灌胃,分别给予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赤丸、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制川乌浸膏,观察研究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采取大给药量方法.KM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只,各组均按40ml·kg-体重灌胃给药3次,两次给药间隔4h;每次灌胃给药后连续4h观察KM小鼠出现的症状及症状起始的时间等情况.观察KM小鼠外观、行为、精神、对刺激的反应、分泌物、排泄物等.所有KM小鼠均进行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其器官体积、颜色、质地的改变.结果 7组动物在饮水、毛色、体重、粪便及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的形态、大小、光滑度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果显示含川乌经方对小鼠无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故可认为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秦凯华;宋健平;周玖瑶;徐勤;王振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远志总皂苷有效部位含量测定及HPLC-MS定性分析

    目的 建立远志总皂苷有效部位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远志有效部位中远志酸、远志皂苷元含量,并采用HPLC-MS技术对远志总皂苷有效部位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有效部位中远志酸平均含量为3.68%,RSD:0.72%,远志皂苷元平均含量为5.57%,RSD:2.54%.HPLC-MS分析初步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是远志皂苷A、远志皂苷F、远志皂苷E、远志皂苷B、Polygalasaponina XXXII.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远志总皂苷有效部位质量.

    作者:姜艳玲;郑德;周洪雷;田景振;陈国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抗凝血水蛭多肽气雾剂的制备研究

    目的 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水蛭活性成分的提取效果,优化出水蛭活性成分配方,制备水蛭多肽气雾剂.方法 以凝血酶时间为指标,采用脱脂、水提醇沉、胃蛋白酶酶解法分别提取水蛭活性成分,检测不同水蛭多肽溶液配方的稳定、防腐、防沉性,并自主设计微型超声雾化器.结果 胃蛋白酶酶解法提取效果佳,水蛭多肽溶液优选配方为水蛭胃蛋白酶酶解上清液∶甘油(V/V)1∶1.5,甘露醇2g/L,山梨酸钾1.5g/L.结论 水蛭多肽气雾剂,鼻腔吸入,给药自行控制,使用方便,不需面罩,无浪费现象.

    作者:郭健;韩丝银;张霞;宋文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茯苓及茯苓皮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茯苓及茯苓皮中多糖含量的影响,为茯苓饮片的规范化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茯苓多糖吸光度,检测波长为487nm.结果 白茯苓的多糖含量比茯苓皮高,经过蒸制后,白茯苓和茯苓皮所含的多糖含量均明显降低,尤其是高压蒸影响更大.结论 茯苓多糖对热压不稳定,茯苓切制前不宜蒸制.研究结果可为茯苓的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习平;张琴;周逸群;胡和婧;石继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生大黄和熟大黄对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比较生、熟大黄对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影响,阐释大黄炮制前后对其活血化瘀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70只SD大鼠分为7组,实验组灌胃热性中药造模28天,第22天开始皮下注射盐酸洛哌丁胺,每天两次,并给予两个剂量组的生/熟大黄和阳性药.第29天,眼眶取血,检测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前列环素(PGI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 生、熟大黄均具有改善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微循环的作用.与生大黄相比,熟大黄各剂量组对ET、NO、PGI2、VWF因子水平具有显著(P <0.05-0.01)的改善作用.结论 熟大黄的活血化瘀作用强于生大黄,其活血化瘀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ET、NO、PGI2、VWF因子水平而实现的.

    作者:赵玲;胡昌江;潘新;耿媛媛;熊瑞;陈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章永红教授治疗肺癌常用药对撷萃

    总结章永红教授临证治疗肺癌常用药对,并从肺癌之“虚”“毒”两方面加以理解认识.

    作者:丁大伟;章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半边旗口服微乳剂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

    目的 建立半边旗抗癌二萜5F口服微乳剂的质量标准并考察稳定性.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口服微乳剂中有效成分5F的含量,色谱条件为Hypers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55∶ 45∶0.045,V/V)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42 nm.采用4 000 r/min离心5h及10 000 r/min高速离心20 min考察微乳剂的稳定性,采用长期静置法考察温度及光照对口服微乳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F的含量在0.12 ~2.4 μg·m1-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2.9%.高速离心对微乳稳定性无影响,温度及光照条件下半边旗5F口服微乳稳定性良好,未出现破乳、分层或析出现象.结论 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灵敏可靠,可作为半边旗口服微乳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半边旗口服微乳剂稳定性好.

    作者:吕应年;何宇辉;田乐;牟伯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GSP模拟药房的建设与利用探讨

    目的 从场地布局、医药商品陈列、设施设备和软件等四个方面建设GSP模拟药房,并充分利用模拟药房开展实践教学.方法 依据新版GSP要求,并结合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进行GSP模拟药房建设和利用.结果 利用建成的GSP模拟药房,开展《中药鉴定学》、《中药调剂学》和《GSP》等多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展“中药饮片识别比赛”、“药品陈列比赛”和“用药咨询指导比赛”等技能竞赛活动,进行“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品养护品”、“药品验收员”和“质量管理员”等职业技能鉴定.结论 利用GSP模拟药房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学效果好,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吴佳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动素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动素这一微观实验室指标相关性,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研究,采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05例.按照有关纳入标准,选择适合条件的病例纳入脾胃湿热证组.其余病例均归入非脾胃湿热证组.对纳入研究对象的慢性胃炎病人抽血查胃动素,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判断各项因素的实际意义以及在四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组的胃动素均值明显低于肝胃不和证组、其他组,但与脾胃虚弱证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动素值与非脾胃湿热证相比有显著差异.

    作者:高清华;万莹;吕文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