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濒危药用植物南方山荷叶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毕江涛;潘润霞;王静;代金霞;贺达汉

关键词:药用植物, 南方山荷叶, 内生真菌, 分离, 抑菌活性
摘要:目的 探明濒危药用植物南方山荷叶内生真菌资源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方法 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选择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 从南方山荷叶根、茎、叶中分离出11株内生真菌,茎部和叶部多,其次为根部;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归于2个目,2个科,5个属,束丝菌属为优势菌属;在分离菌株中,有5株菌对1种或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数的45.5%;有2株菌对2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18.2%;有1株菌对4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有2株内生真菌均对1种供试指示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南方山荷叶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和明显的抗真菌活性,抑菌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束丝菌属、曲霉属和短链霉属.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对IL-1β、TNF-α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探讨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值及症状体征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同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TNF-α均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滞苏润江胶囊能够较快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症状体征,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能抑制血清IL-1β、TNF-α的表达,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作者:朱芳晓;周润华;莫汉有;石宇红;李宝贞;李丽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红花酒精湿敷预防性干预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的观察

    静脉输液疗法是临床治疗疾病、供给营养常用的一种手段.静脉炎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1],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0%~ 70%.静脉炎是由于静脉内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放置刺激性大的介入导管,而引起的化学性或机械性的局部炎症;也可在输液过程中,因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导致局部静脉的感染.临床表现为沿浅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静脉炎不仅可以引起败血症,增加病死率,而且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亲属的压力,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和护理工作量.为寻找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我院2009年10月~ 2010年9月对长期静脉滴注20%甘露醇的住院患者,在静脉滴注20%甘露醇的同时静脉穿刺部位上方(沿静脉方向)用红花酒精纱块湿敷,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穿山龙总皂苷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穿山龙总皂苷(total saponin from Rhizoma Dioscorea nipponica,TSRDN)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穿山龙总皂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CIA大鼠模型.于初次免疫后第14天,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CIA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雷公藤组.其中穿山龙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经胃灌服100 mg·kg-1·d-1,50 mg·kg-1·d-1、25 mg·kg-1·d-1剂量的穿山龙总皂苷,雷公藤组灌服12 mg·kg-1·d-1剂量的雷公藤多苷,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灌服等体积溶媒.用药后21 d,记录各组大鼠后肢体积、足垫厚度、关节炎指数;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观察关节滑膜病理变化.结果 经穿山龙总皂苷灌胃治疗21 d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后肢体积、足垫厚度、关节炎指数有降低趋势(P>0.05),大鼠滑膜增生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软骨及骨组织侵蚀破坏减轻,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穿山龙总皂苷能明显降低CIA大鼠血清中TNF-α、IL-Iβ和IL-6水平,减轻滑膜组织的病理损伤,表明其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作用.

    作者:梁秀军;孙同友;董文娟;商亚珍;宋鸿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及周络通胶囊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小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的变化及周络通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 40只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周络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6.85,3.43,1.71 g生药·kg-1),另设10只C57BL/6小鼠对照组.灌胃给药12周,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NGF、高亲和力受体Trk A、低亲和力受体p75NTR表达.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MNCV明显下降(P<0.01),NGF、Trk A、p75NTR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周络通组能提高MNCV(P <0.05,P<0.01);升高NGF、Trk A、p75NTR表达(P <0.05,P<0.01).结论 周络通胶囊对DPN小鼠有保护作用,与升高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表达有关.

    作者:王宏涛;张会欣;赵韶华;魏刚;何奇龙;高学东;朱慧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产地桑叶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桑叶中原儿茶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6种化学成分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2.1 mm×150mm,3.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对6种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原儿茶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分别在10~1 000,25 ~2 500,80 ~8 000ng·ml-1,25~2 500 ng·ml-1,1 ~100 ng·ml-1,3~3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定量限分别为10,0.5,1,1,0.5,0.5 ng·ml-1.6种成分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6.01%,94.98%,101.83%,91.38%,101.69%,103.69%.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桑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冯颖;何俊;刘虹;王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正交实验法优化蒙古黄芪中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确定蒙古黄芪中多糖提取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蒙古黄芪多糖的量为指标,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和提取时间对蒙古黄芪中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 蒙古黄芪中多糖提取的佳工艺为A1B2C2.结论 根据中试试验结果可知,该方法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用于黄芪中多糖的提取并使用工业化生产.

    作者:白翠兰;王青虎;奥·乌力吉;代那音台;全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隔姜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量效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不同疗程隔姜灸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的量效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灸法的效应规律奠定基础.方法 100例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用隔姜灸,对照组50例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每组各随机分为30d/疗程和60d/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临床指标及RBC、HGB、HCT、PLT、PCT、RF、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隔姜灸在关节疼痛、肿胀、压痛的个数与程度均明显降低,晨僵时间明显缩短,且在改善程度上优于雷公藤多苷片.在实验室指标上,经隔姜灸治疗后,RBC、HGB明显高于治疗前,PLT、RF、ESR、CRP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在不同疗程疗效的比较中,隔姜灸60 d后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30 d,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上亦优于治疗30 d.结论 隔姜灸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肯定,能显著控制并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和实验室相关指标.隔姜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长疗程(60 d)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较短疗程(30 d).

    作者:郝锋;胡玲;吴子建;罗磊;蔡荣林;何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蕲艾提取液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蕲艾提取液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Smad3、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纤维化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Wister大鼠72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小、中、大剂量蕲艾提取液处理组和丹参对照组,采用猪血清腹腔内注射法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病理切片HE染色评价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组织Smad3、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各蕲艾提取液处理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组织病理学上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肝组织中Smad3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Smad7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蕲艾提取液可以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mad3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熊振芳;邢彩珍;胡慧;王云翠;任海蓉;郑桃云;李华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回回药方》中具有生肌功效的方药浅析

    《回回药方》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一部十分珍贵的回回医药典籍.文章通过对《回回药方》中具有生肌功效方剂的概念、方剂命名、方药用法及用药特点四个方面的分析研究,阐明《回回药方》的方剂与用药的回医特色,为挖掘其学术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静;杨丽娟;高如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谢强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合理用药经验

    目的 总结谢强教授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合理用药经验.谢强教授临证,不仅注重小柴胡汤的安全合理应用,而且突破小柴胡汤的和解剂范畴,拓展了小柴胡汤的应用范畴,灵巧加减,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丹;谢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孔树脂纯化九龙藤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目的 探寻大孔树脂纯化九龙藤总黄酮的佳纯化工艺.方法 以静态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大孔树脂型号;以黄酮含量及回收率为指标,优选层析条件.结果 D101型大孔树脂对九龙藤黄酮的吸附性能及解析效果较好;佳纯化工艺条件为:3.5 g九龙藤总黄酮粗品,干法上样,流速5 ml·min-1,13倍柱床层体积(BV)水和12BV 20%醇洗脱除杂质,4BV 60%醇洗脱;在此工艺条件下九龙藤总黄酮含量为47.2%,回收率为78%.结论 以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九龙藤总黄酮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林炜鑫;高杰;方瑜;苏福海;简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生川乌与不同比例生半夏配伍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生半夏对生川乌镇痛作用的影响及与配伍比例的关系,为该反药对的配伍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55℃)及酒石酸锑钾扭体法,分别ig给川乌与半夏按1∶0,1∶0.25,1∶0.5,1∶1配伍水浸剂0.311 g/kg体质量(以生川乌生药量计算),以小鼠痛阈和扭体次数为指标,评价半夏对川乌镇痛作用的影响及与半夏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 在55℃热板试验中,生川乌与生半夏1∶0,1∶0.25,1∶0.5,1∶1配伍组小鼠给药前后痛反应潜伏期之差分别为(4.05±1.92)s、(3.09±1.62)s、(2.74±1.94)s、(1.09±0.80)s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04±0.48)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酒石酸锑钾所致扭体试验中,生川乌与生半夏1∶0、1∶0.25、1∶0.5、1∶1配伍组小鼠给药15min内的扭体反应次数(4.70±4.37)次、(9.30±6.70)次、(12.2±9.99)次、(14.20±7.30)次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22.40±12.73)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随着生半夏比例的增加,生川乌的镇痛作用减弱,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杨慧波;许柳;张树峰;佟继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衰患者的增多,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慢性心衰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大量临床研究报道炎症因子在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心肌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左心室功能紊乱、肺水肿、微循环障碍等等.IL-6、TNF-α是调节免疫功能和细胞代谢过程的炎性因子,其高水平表达对心脏和循环大血管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心肌细胞损伤后引起细胞因子连锁释放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室重塑过程具有重要影响[1],对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衰,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现分析如下.

    作者:关秀军;邓斌;周旭军;包艳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蓖麻碱的提取纯化及结构表征

    采用传统的溶剂提取柱分离技术从蓖麻饼粕中分离纯化了蓖麻碱,采用RP-HPLC检测了其纯度(99.9%).通过IR,1H NMR,TOF-MS对其进行了表征,接着在DFT-B3LYP/6-311+G(d)水平下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计算了其单点能、前线轨道能量、结构参数及电荷分布.

    作者:李久明;雍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目的 对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概述.方法 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发表的26篇文献,对其药理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结果 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和抗微生物、抗病毒、抗炎镇痛及抗心律失常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其中抗肿瘤作用是一个研究热点.其体内过程的研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依据.结论 文章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郑玲;赵挺;孙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叠鞘石斛茎叶花HPLC-DAD-ELSD对比研究

    目的 对叠鞘石斛不同部位进行指纹图谱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Dikma C18 (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min;DAD串联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 首次建立了叠鞘石斛茎、叶、花HPLC-DAD-ELSD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叶、花均具有与茎相同的化学成分,且叶与花中所含化学成分较茎更为丰富.结论 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直接了解叠鞘石斛茎、叶、花化学成分变化的关系.

    作者:陈佳江;郭力;许莉;韦练;罗方利;张廷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痰瘀通胶囊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的HUVEC损伤及COX-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痰瘀通胶囊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及调脂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别用SRB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损伤的内皮细胞活性及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痰瘀通胶囊含药血清能抑制损伤的内皮细胞活性的下降,下调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痰瘀通胶囊含药血清通过下调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减少炎症渗出,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

    作者:杨自生;叶勇;梅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沉香资源与利用研究进展

    文章对近年来关于沉香的文献报道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本草考证、资源现状、结香机制、临床应用、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目前沉香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沉香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全息的背景资料.

    作者:刘鹏;高慎淦;陈念;杨懋勋;赖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金银花对流感小鼠肺损伤保护作用初探

    目的 探讨金银花对流感造成的小鼠肺损伤保护作用,为抗病毒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以肺指数测定及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为指标,研究金银花对流感模型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金银花对流感造成的小鼠肺损伤的肺指数抑制率达到了17.51%,病理切片也显示给予金银花后小鼠肺损伤的范围明显缩小、程度减轻.结论 金银花具有明显减轻流感造成的肺损伤作用,是对金银花清热解毒功效的又一药理实验数据支持.

    作者:包信通;郭承军;王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两种彝药总黄酮提取及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目的 研究彝药窝津津花和小铜锤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总黄酮,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用总黄酮对活性氧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试验.结果 窝津津花总黄酮含量为10.83%,对·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可达38.5%和34.6%;小铜锤中总黄酮含量为0.609%,对·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可达45.8%和31.6%.结论 窝津津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两种彝药中黄酮类物质对·OH和O2-·有较好的清除能力.

    作者:文美琼;李璐;王从银;李希;钱粉花;沙建军;徐成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