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回回药方》中具有生肌功效的方药浅析

徐静;杨丽娟;高如宏

关键词:《回回药方》, 生肌, 回医特色
摘要:《回回药方》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一部十分珍贵的回回医药典籍.文章通过对《回回药方》中具有生肌功效方剂的概念、方剂命名、方药用法及用药特点四个方面的分析研究,阐明《回回药方》的方剂与用药的回医特色,为挖掘其学术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发挥重要的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法联合表面活性剂提取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研究

    目的 考察在超声法和表面活性剂联合应用下提取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蛇床子素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比超声法联合表面活性剂与单用超声法或回流提取法的提取率差异.结果 超声法联合表面活性剂的提取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 超声法联合对蛇床子素的提取具有方法简便,收率高等特点.

    作者:王锐;杨婧;谢国梁;姜霁铭;王艳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产地桑叶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桑叶中原儿茶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6种化学成分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2.1 mm×150mm,3.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对6种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原儿茶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分别在10~1 000,25 ~2 500,80 ~8 000ng·ml-1,25~2 500 ng·ml-1,1 ~100 ng·ml-1,3~3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定量限分别为10,0.5,1,1,0.5,0.5 ng·ml-1.6种成分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6.01%,94.98%,101.83%,91.38%,101.69%,103.69%.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桑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冯颖;何俊;刘虹;王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东坡养生集》中饮食养生观探析

    博学多才的苏轼不仅是北宋文坛巨匠,而且在中医养生学方面也有很深造诣,尤其是对饮食养生颇有研究,形成了科学的饮食养生观.多年的养生实践,使他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了许多简便易行的食疗法:如生姜健脾散寒助阳气,蜂蜜滋补润燥且美容,茶叶除烦去腻怡性情,松脂驻颜乌髯又固齿,茯苓胡麻延年有奇效,枸杞菊花补精又益气等,值得今人借鉴.

    作者:薛芳芸;许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银杏内酯对PD小鼠中脑谷氨酸能神经元的保护性作用

    目的 探索银杏内酯(Gin)通过降低帕金森病(PD)小鼠中脑右旋谷氨酸(D-Glu)含量对谷氨酸能神经元起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J小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n=40).模型组: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 mg·kg·d-1)连续7d,注射前8h灌胃0.8%羧甲基纤维素钠(CMC,18 mg·kg·d-1);银杏内酯组:腹腔注射MPTP(30 mg·kg·d-1)连续7d,注射前8小时灌胃Gin(18 mg·kg·d-1,0.8% CMC溶);对照组:每天灌胃并注射与银杏内酯组相同剂量0.8% CMC和生理盐水,连续7d.三组小鼠在造模并给药第1,3,5,7d后的次日下午每组分别取10只小鼠,其中5只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和纹状体谷氨酸能神经元变化,另5只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D-Glu含量.结果 模型组黑质和纹状体PAG阳性神经元于注射MPTP3d后开始显著减少(P<0.01),染色明显变淡,中脑D-Glu含量显著增加(P<0.01);银杏内酯组PAG阳性神经元于Gin干预3d开始显著增加,中脑D-Glu含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 黑质和纹状体PAG神经元数量与中脑D-Glu含量有一定的关联性;银杏内酯通过拮抗D-Glu引起的兴奋毒性,对谷氨酸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敏;罗慧琼;卢昕;刘承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蚂蟥药材总脂肪酸的GC-MS分析及其抗凝活性研究

    目的 鉴定蚂蟥药材脂肪酸组成并测定其抗凝活性.方法 采用索式提取法从蚂蟥药材中提取总脂肪酸,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组成分析,并以血浆复钙时间为指标评价蚂蟥药材总脂肪酸的抗凝活性.结果 鉴定了15个脂肪酸组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30.59%,饱和脂肪酸占69.41%;9种脂肪酸为首次从蚂蟥类药材中发现;蚂蟥总脂肪酸能显著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并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结论 蚂蟥总脂肪酸可能也是蚂蟥发挥抗凝活性的药效物质之一.

    作者:尹玉华;钟山;杨得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生川乌与不同比例生半夏配伍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生半夏对生川乌镇痛作用的影响及与配伍比例的关系,为该反药对的配伍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55℃)及酒石酸锑钾扭体法,分别ig给川乌与半夏按1∶0,1∶0.25,1∶0.5,1∶1配伍水浸剂0.311 g/kg体质量(以生川乌生药量计算),以小鼠痛阈和扭体次数为指标,评价半夏对川乌镇痛作用的影响及与半夏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 在55℃热板试验中,生川乌与生半夏1∶0,1∶0.25,1∶0.5,1∶1配伍组小鼠给药前后痛反应潜伏期之差分别为(4.05±1.92)s、(3.09±1.62)s、(2.74±1.94)s、(1.09±0.80)s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04±0.48)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酒石酸锑钾所致扭体试验中,生川乌与生半夏1∶0、1∶0.25、1∶0.5、1∶1配伍组小鼠给药15min内的扭体反应次数(4.70±4.37)次、(9.30±6.70)次、(12.2±9.99)次、(14.20±7.30)次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22.40±12.73)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随着生半夏比例的增加,生川乌的镇痛作用减弱,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杨慧波;许柳;张树峰;佟继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对IL-1β、TNF-α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探讨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值及症状体征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同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TNF-α均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滞苏润江胶囊能够较快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症状体征,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能抑制血清IL-1β、TNF-α的表达,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作者:朱芳晓;周润华;莫汉有;石宇红;李宝贞;李丽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谢强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合理用药经验

    目的 总结谢强教授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合理用药经验.谢强教授临证,不仅注重小柴胡汤的安全合理应用,而且突破小柴胡汤的和解剂范畴,拓展了小柴胡汤的应用范畴,灵巧加减,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丹;谢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调节自噬对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调节自噬对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两株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DA-MB-468细胞,分为不同浓度的紫杉醇(PTX)组、联合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PTX+ Rapa)组和联合自噬抑制剂3-MA(PTX+3-MA)组(对照组给予相应溶剂),分别作用24 h、48 h及72 h后,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及抑制率.结果 PTX+ Rapa组对两株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优于单独给药的PTX组及PTX+3-MA给药组(P<0.01),而PTX+3-MA组对两株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则明显弱于单独给药的PTX组(MDA-MB-231,P<0.05;MDA-MB-468,P<0.01),提示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10 nm)可降低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性,增强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而自噬抑制剂3-MA(10 mm)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拮抗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 调节自噬能明显影响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这为自噬与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陈莎;韩起;王旭辉;杨明珍;张竹君;陈安;胡川闽;李淑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丹参注射液对顺铂中毒豚鼠耳蜗iNOS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顺铂中毒豚鼠模型耳蜗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①选择听力正常的豚鼠随机分三组:模型组:采用腔注射顺铂的方法,建立顺铂中毒豚鼠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②采用扫描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各组动物耳蜗形态学及平均灰度值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豚鼠耳蜗超微结构正常,实验组可见外毛细胞倒伏、缺失,治疗组大多数外毛细胞排列整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螺旋器及螺旋神经节结构正常,胞浆内未见棕黄色颗粒,呈iNOS阴性染色.实验组螺旋器中内外毛细胞明显变性,胞浆内充满棕黄色颗粒,呈iNOS阳性染色.治疗组耳蜗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处可见少许棕黄色颗粒,染色明显变浅,呈iNOS弱阳性染色.显微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灰度值较治疗组减小,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具有改善顺铂耳蜗毒性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耳蜗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张再兴;付兴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论表面解剖学在蒙医施术要害部位体表定位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表面解剖学体表显示与定位的方法、技巧来描述蒙医施术要害部位体表定位,为临床教学提供标准、准确的蒙医施术要害部位体表位置,在此基础上制作出蒙医施术要害部位体表标准图谱.这对蒙医传统疗术学的教学、科研以及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化、规范化、推广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恩杰;斯钦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妇炎康片浓缩工艺过程探讨

    目的 探讨妇炎康片浓缩工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 采用旋转蒸发仪模拟实际生产浓缩状况,通过HPLC法测定不同浓缩阶段芍药苷、丹酚酸B、盐酸小檗碱的降解率,分析妇炎康片浓缩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加快传热速度可降低成分的降解,采用薄膜蒸发方式是降低成分降解的可行方法.结论 采用薄膜浓缩工艺可大大降低成分的降解率,可为妇炎康片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蒋东旭;王德杭;史岑慧;张婕;谢友良;赖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39例痰菌阴性老年活动性肺结核CT影像分析

    老年人肺结核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并发症、合并症多,导致临床表现多样性,复杂性.大部分老年患者肺部间质纤维化等疾病使肺部结构发生改变.实验室检查不定性,痰菌检查、PPD检查常为阴性.常规胸片检查是发现肺结核的主要手段,但在评价结核病灶播散途径,判断结核活动性,显示空洞性病变等作用有限.本文回顾性复习了我院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经临床诊断排除了肺部其他疾病,并抗结核治疗完成全疗程的239例60岁以上的痰菌阴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分析CT表现征像,评价结核病灶活动性的价值.1 一般资料239例中,男性217例,女性32例,年龄于60~69岁163例,70 ~ 79岁66例,≥80岁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211例,发热153例,胸闷气急123例,盗汗85例,咯血53例,合并2种或以上其他内科疾病156例.实验室检查痰涂片镜检三次结核菌阴性.PPD试验结果阳性或强阳性153例,血清抗结核抗体结果阳性123例.纤维支气管镜病理检查为结核性病理改变63例.

    作者:王欣;黄苓;赵曼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葛花总黄酮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葛花总黄酮预处理对缺糖缺氧/复氧复糖(A/R)损伤心肌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建立乳鼠心肌细胞A/R损伤模型,不同剂量葛花总黄酮(10,30,100 mg·L-1)预处理24h后,运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内SOD活性及MDA含量和上清液中iNOS活力;运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与A/R模型组比较,葛花总黄酮预处理组能显著提高SOD活性(P<0.05),降低培养液中iNOS释放量及胞内MDA含量,同时使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 0.05或P<0.01).结论 葛花总黄酮预处理对A/R损伤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增加SOD活性、清除自由基的产生、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余薇;查文良;吴基良;刘彤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乌甲素对α-淀粉酶及其光谱性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乌甲素对α-淀粉酶的抑制及其光谱变化.方法 运用可见及紫外光谱对高乌甲素与α-淀粉酶相互作用的光谱进行探讨.结果 结果表明当高乌甲素在0 ~0.5 mmol/L范围内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加,0.5mmol/L时达到饱和,相对酶活力为43%.高乌甲素对α-淀粉酶属于可逆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9.86×10-2mol/L.紫外光谱表明α-淀粉酶与高乌甲素作用后吸收峰发生蓝移,说明其相互作用改变α-淀粉酚的空间构象.结论 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α-淀粉酶与小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作者:周向军;高义霞;郑晓惠;张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酶法加工对生晒参中皂苷部位的影响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目的 考察了酶法加工处理生晒参后皂苷部位的变化,为直接酶法加工处理生晒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糖苷酶催化水解能力直接对生晒参进行加工处理,采用HPLC定量评价酶法加工处理对生晒参中天然皂苷部位含量的变化.结果 建立的HPLC方法可靠、稳定,可同时测定8种皂苷成分.酶法加工处理对生晒参中皂苷种类及含量有显著影响,主要转化为高活性次生皂苷.结论 生晒参的酶法直接加工处理是一种制备高活性次生皂苷部位的经济可行方法.

    作者:喻春皓;吴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人参皂苷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 考察人参总皂苷及含量较高的单体人参皂苷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方法 采用己烯雌酚增加子宫平滑肌对药物的敏感性,观察加入人参皂苷前后,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的改变,判断人参皂苷对子宫收缩的影响作用.结果 人参皂苷Rb1在25~ 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呈抑制作用,抑制率高可达44.4%;人参皂苷Rg1在20 ~ 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呈抑制作用,抑制率高可达25.7%;人参皂苷Re在0.25 ~5 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呈增强作用,增强率高可达23.2%;人参总皂苷在5 ~ 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呈抑制作用,抑制率高可达25.9%.结论 人参总皂苷及人参皂苷Rb1和Rg1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呈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e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呈增强作用.

    作者:鞠宏姝;马甲朋;洪铁;李杰;刘继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产地硫熏和烘干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硫熏和烘干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变化,考察硫熏对金银花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C18柱,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13:87,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7 nm.结果 绿原酸在0.0836~0.418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RSD=0.49%).结论 硫熏后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明显增加,不同产地之间的含量差异也较大.

    作者:孙曙光;刘伟;徐倩;王丽果;茹凡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解毒活血法对UUO大鼠MCP-1的影响

    目的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通过观察解毒活血法对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影响,探讨其对UUO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解毒活血低剂量组,解毒活血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大鼠结扎左侧输尿管复制UUO模型.所有大鼠灌胃给药,缬沙坦组给予26 mg/(kg-d);解毒活血低剂量组予解毒活血中药12 g生药/(kg·d);解毒活血高剂量组予24 g生药/(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共14天.左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MCP-1呈强阳性表达,各治疗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结论 解毒活血方药可降低肾组织中MCP-1的高表达,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作者:魏民;杨京京;杨红;王霞;王香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苍耳子炒制前后毒性部位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HPLC-UV法建立苍耳子炒制前后毒性部位的指纹图谱,分析炒制前后苍耳子的成分变化.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分别测定苍耳子及炒苍耳子醇提物的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结果 两者指纹图谱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的成分基本一致,但是含量上有较大的区别.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特征性强,为炒制前后的苍耳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王光忠;安靖;吴慧;王耀登;盛昌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