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栀茶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左晓娜;肖炳坤;刘妍如;杨建云;甄蓓;黄荣清

关键词:山栀茶, 抗抑郁, 强迫游泳实验, 悬挂尾实验
摘要:目的 以药效学方法研究山栀茶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连续21天给予小鼠一系列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慢性应激模型,同时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悬尾实验作为山栀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抑郁活性的评价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山栀茶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高、低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和小鼠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山栀茶水提物和醇提物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朝医方“千金文武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朝医方“千金文武汤”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动物模型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左肾切除大鼠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 55 mg/kg的方法建立了DN动物模型.检测并比较给药后各组大鼠的体重,肾指数,24h尿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肌酐清除率(C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结果 给药后的千金文武汤大、中、小剂量组的24 h尿量、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Ccr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给药后的千金文武汤大、中剂量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而千金文武汤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实验所采用的单侧肾切除大鼠给予腹腔注射STZ的模型制作方案,成功建立了DN动物模型;朝医方“千金文武汤”能降低DN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稳定控制血糖水平;朝医方“千金文武汤”可以减少DN大鼠尿量,而且对DN大鼠的血肌酐、尿素氮含量,尿蛋白排出有降低作用,可以改善DN大鼠肾功能.

    作者:徐军;金明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风湿骨痛药酒药槌外治法对兔退变腰椎间盘内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风湿骨痛药酒药槌对兔退变椎间盘内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机理.方法 将造模好的21只实验兔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3组,风湿骨痛药酒药槌外治法治疗组(A组)、药物治疗组(B组)和模型组(C组),每组7只.造模8周后开始治疗.C组造模后不做任何治疗,自由饮水和摄食.A组将药槌中注入风湿骨痛药酒并拧紧槌盖,沿造模椎体上下两个椎体旁和正中分别均匀轻扣,叩至局部皮肤发红,肤温升高.敲打频率为60次/min,10 min/次,定时治疗1次/d,连续治疗3周.B组予灌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用量为1mg/kg,1次/d,连续治疗2周.治疗3周后手术取L4~L5椎间盘进行TNF-α表达检测.结果 和模型组相比较,外治法组和用药防治组TNF-α表达明显降低.外治法组和药物防治组比较,TNF-α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风湿骨痛药酒药槌外治法可降低椎间盘内TNF-α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机制之一.

    作者:肖强兵;何承建;曾俊华;邹季;王向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植物逆境生理”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植物逆境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开放实验室管理、对实验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进行实验内容改革及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环节等方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与探索.

    作者:郑世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及其思考

    目的 分析并总结近年来各医家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属中医“健忘”“呆病”等范畴)的中医证候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情况,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方法 在大量研究有关轻度认知障碍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医古代对于MCI的认识,并选取近年来对于MCI中医证候研究有代表性的四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思考研究.结果 MCI中医证型可以归纳为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气血亏虚证(包含心血虚证、脾气虚证、心脾两虚证)、热毒内盛证、腑滞浊留证、阴虚阳亢证、气郁证.其中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心血虚证、脾气虚证、心脾两虚证为MCI患者常见证型.经思考存在的问题有:研究对象的收集、纳入标准不统一、不可靠;研究中所用的中医辨证标准的不统一、可靠性差,缺乏对照组的设立;统计方法繁多,因而导致统计结果的差异.结论 MCI中医证候的研究亟待进一步规范和深入,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MCI中医证候的研究应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余忠海;李亚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法联合表面活性剂提取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研究

    目的 考察在超声法和表面活性剂联合应用下提取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蛇床子素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比超声法联合表面活性剂与单用超声法或回流提取法的提取率差异.结果 超声法联合表面活性剂的提取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 超声法联合对蛇床子素的提取具有方法简便,收率高等特点.

    作者:王锐;杨婧;谢国梁;姜霁铭;王艳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肝脾调补方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中药肝脾调补方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药理学机制.方法 采用卡介苗(BCG)+脂多糖(LPS)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脾调补方高、中、低剂量灌胃,观察肝脾调补方对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 肝脾调补方可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TNF-α水平;减少肝组织匀浆的MDA含量,升高肝匀浆SOD、GSH-Px含量.结论 肝脾调补方对BCG+LPS尾静脉注射造成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阮连国;张妍;朱清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蕲艾提取液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蕲艾提取液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Smad3、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纤维化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Wister大鼠72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小、中、大剂量蕲艾提取液处理组和丹参对照组,采用猪血清腹腔内注射法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病理切片HE染色评价各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组织Smad3、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各蕲艾提取液处理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组织病理学上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肝组织中Smad3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Smad7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蕲艾提取液可以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mad3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熊振芳;邢彩珍;胡慧;王云翠;任海蓉;郑桃云;李华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缺氧/复氧HK-2细胞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缺氧复氧(H/R)所致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随机分为对照组、H/R组及丹参干预组,然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Cytc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H/R组细胞形态出现凋亡相关改变;而丹参干预组细胞形态变化较H/R组减轻,但仍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②与对照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而丹参干预组细胞凋亡率较H/R组下降,但仍较对照组增加,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③与对照组比较,H/R组和丹参干预组细胞内Cytc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丹参干预组Cytc表达水平又显著低于H/R组(P<0.05).结论 丹参对缺氧复氧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ytc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邹礼乐;王巧稚;彭柯;雷小平;董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血管活性物质(ET-1、NO、GLU)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用药后门静脉内径、血流量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血流速度较前增快.治疗组TBIL、PT、ET-1、NO、GLU含量在用药后均降低,ALB在用药后升高,与同组用药前及对照组用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普萘洛尔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流、改善肝功能及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有关.

    作者:王振常;黄晶晶;夏兰;黄瑞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及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制约瓶颈.该文通过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目的、假说及发展过程进行探讨,提出病证结合,方、证、量、效的系统一系统整体动态循证研究模式.

    作者:杜武勋;朱明丹;肖学风;姜民;罗国安;张少强;魏聪聪;丛紫东;林园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山栀茶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目的 以药效学方法研究山栀茶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连续21天给予小鼠一系列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慢性应激模型,同时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悬尾实验作为山栀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抑郁活性的评价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山栀茶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高、低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和小鼠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山栀茶水提物和醇提物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左晓娜;肖炳坤;刘妍如;杨建云;甄蓓;黄荣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衰患者的增多,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慢性心衰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大量临床研究报道炎症因子在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心肌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左心室功能紊乱、肺水肿、微循环障碍等等.IL-6、TNF-α是调节免疫功能和细胞代谢过程的炎性因子,其高水平表达对心脏和循环大血管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心肌细胞损伤后引起细胞因子连锁释放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室重塑过程具有重要影响[1],对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衰,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现分析如下.

    作者:关秀军;邓斌;周旭军;包艳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两种彝药总黄酮提取及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目的 研究彝药窝津津花和小铜锤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总黄酮,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用总黄酮对活性氧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试验.结果 窝津津花总黄酮含量为10.83%,对·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可达38.5%和34.6%;小铜锤中总黄酮含量为0.609%,对·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可达45.8%和31.6%.结论 窝津津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两种彝药中黄酮类物质对·OH和O2-·有较好的清除能力.

    作者:文美琼;李璐;王从银;李希;钱粉花;沙建军;徐成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剑叶三宝木枝条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剑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xyphophylloides)枝条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剑叶三宝木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22-麦角甾烯-3β-醇-11-酮(1)、mangdesisterol(2)、6-Deoxy-jacareubin(3)、ergosterol peroxide (4)、丁香脂素(5)、表丁香脂素(6)、β-谷甾醇(7)和胡萝卜苷(8).结论 化合物1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3、4、6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化合物1~6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2和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作者:余丽;梅文莉;左文健;王辉;郭志凯;安学勤;戴好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红花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以及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提取与纯化效果,探讨红花黄酮类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所得提取物中红花黄色素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考察工艺的稳定性.结果 红花药材加12倍量纯水,70℃时浸渍提取2次,每次90 min,上样于AB-8型号大孔树脂以6倍量(相对生药材量)纯水洗去杂质,再以10倍量40%乙醇洗脱红花黄色素其红花黄色素含量均大于40.0%.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红花复方制剂制备,同时又为五类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李志峰;王琦;吴蓓;冯育林;张武岗;杨世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宋代前后巫与医社会地位对比探究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巫、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巫医的地位有所下降,医学的地位有所上升,但巫术始终在民间蔓延繁衍,并带来一定的社会危害.该篇论文对宋代前后巫、医的社会地位进行了比较探讨,分析并揭示了宋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政府对待巫、医的态度和措施关系密切,为进一步研究宋代儒医现象开拓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周蓉;薛芳芸;李俊莲;杨继红;冯丽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孔树脂纯化九龙藤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目的 探寻大孔树脂纯化九龙藤总黄酮的佳纯化工艺.方法 以静态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大孔树脂型号;以黄酮含量及回收率为指标,优选层析条件.结果 D101型大孔树脂对九龙藤黄酮的吸附性能及解析效果较好;佳纯化工艺条件为:3.5 g九龙藤总黄酮粗品,干法上样,流速5 ml·min-1,13倍柱床层体积(BV)水和12BV 20%醇洗脱除杂质,4BV 60%醇洗脱;在此工艺条件下九龙藤总黄酮含量为47.2%,回收率为78%.结论 以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九龙藤总黄酮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林炜鑫;高杰;方瑜;苏福海;简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正交设计优化香菇多糖酶解法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筛选酶法提取香菇多糖的佳工艺条件,以改善工艺、提高收率.方法 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法提取干香菇中的多糖,考察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pH及酶解时间对提取液中多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香菇多糖的佳提取工艺条件:酶与干香菇粉的配比为1∶30,酶解温度40℃,酶解pH7.5,酶解时间90 min.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条件温和、时间周期短、提取收率高.

    作者:王景翔;王娟;赵建录;马晓;刘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消瘿方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研究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T)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GET)、桥本氏甲状腺炎(HT),是以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质地坚韧或橡皮样,甲状腺实质组织广泛萎缩,间质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为特征的甲状腺炎性疾病.本病病因不明,发病机理复杂,病程较长.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3~1.5)/1 000,可在任何年龄段见到,男女比例约为1∶15~20,好发于30~ 50岁女性[1].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为激素疗法、免疫疗法、中医药治疗、手术治疗等.近年来免疫的异常受到关注,认为免疫调节异常在AT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笔者观察消瘿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该方提供实验数据,并探讨其治疗AT的可能机制.

    作者:孟达理;戴小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电针波形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电针波形刺激对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波形的效应差异.方法 复制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疏密波、连续波)组.电针各组于每天针刺15至20 min,21d后观察心脏/体质量、肺动脉管腔面积/管总面积(LA%).用生化方法测血浆MDA、SOD、NO及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血浆粘度、RBC压积、RBC沉降率、RBC变形指数、RBC刚性指数、血沉K值、聚集指数等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体质量及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压积、聚集指数、MDA等明显升高(P<0.05);LA%、SOD、NO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模型组相比,不同电针波形组心脏/体重,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压积、聚集指数、MDA显著降低(P<0.05).NO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电针疏密波组稍优于连续波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电针波形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连续波和疏密波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娟莉;张志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