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理;戴小桃
目的 观察木蹄复方水提物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木蹄复方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0 d.腹腔注射1% CCl4植物油溶液5ml/kg造模,眼眶取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作肝组织切片病理观察.结果 木蹄复方水提物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水平,提高肝组织中SOD活性,抑制肝组织中上升的MDA水平,病理镜检显示有明显的保肝作用.结论 木蹄复方水提物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陈伟;何颖;蒋定文;侯登勇;莫琳芳;沈先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缺氧复氧(H/R)所致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随机分为对照组、H/R组及丹参干预组,然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Cytc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H/R组细胞形态出现凋亡相关改变;而丹参干预组细胞形态变化较H/R组减轻,但仍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②与对照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而丹参干预组细胞凋亡率较H/R组下降,但仍较对照组增加,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③与对照组比较,H/R组和丹参干预组细胞内Cytc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丹参干预组Cytc表达水平又显著低于H/R组(P<0.05).结论 丹参对缺氧复氧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ytc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邹礼乐;王巧稚;彭柯;雷小平;董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银杏内酯(Gin)通过降低帕金森病(PD)小鼠中脑右旋谷氨酸(D-Glu)含量对谷氨酸能神经元起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J小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n=40).模型组: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 mg·kg·d-1)连续7d,注射前8h灌胃0.8%羧甲基纤维素钠(CMC,18 mg·kg·d-1);银杏内酯组:腹腔注射MPTP(30 mg·kg·d-1)连续7d,注射前8小时灌胃Gin(18 mg·kg·d-1,0.8% CMC溶);对照组:每天灌胃并注射与银杏内酯组相同剂量0.8% CMC和生理盐水,连续7d.三组小鼠在造模并给药第1,3,5,7d后的次日下午每组分别取10只小鼠,其中5只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和纹状体谷氨酸能神经元变化,另5只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D-Glu含量.结果 模型组黑质和纹状体PAG阳性神经元于注射MPTP3d后开始显著减少(P<0.01),染色明显变淡,中脑D-Glu含量显著增加(P<0.01);银杏内酯组PAG阳性神经元于Gin干预3d开始显著增加,中脑D-Glu含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 黑质和纹状体PAG神经元数量与中脑D-Glu含量有一定的关联性;银杏内酯通过拮抗D-Glu引起的兴奋毒性,对谷氨酸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敏;罗慧琼;卢昕;刘承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新疆丹参总二萜醌类化合物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以提取物收率和其中总二萜醌类化合物含量为指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物料比1∶30,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 该提取纯化工艺合理、可行,可为新疆丹参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新玲;王晓梅;胡君萍;热娜·卡斯木;王小青;李敏;杨建;努尔艾力·买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青春期功血常见于12~18岁的少女.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来临的标志,但初潮并不意味着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发育成熟,一般女性青春期大约需要1.5 ~6年时间,此时下丘脑对于性激素的负反馈敏感性降低,而中晚期正反馈逐渐成熟,雌激素水平正常而孕激素水平不足.青春期功血表现为短期停经,然后突然出现持续性大量流血,甚至引起中、重度贫血,有的少女月经呈现淋漓不断.本病治疗以性激素为主,但易出现头痛、恶心、乳房疼痛等不良反应.笔者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妈富隆联合宫血立停煎剂治疗青春期功血6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90例均为河南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青春期功血患者,年龄13 ~19岁,平均(14.65±2.07)岁;未婚,无性生活史;发病为月经初潮后0.5 ~2年,平均(0.94±0.16)年;病程16 ~48 d,平均(29.48 ±6.02)d,月经多淋漓不尽,可有明显血块;重度贫血者6例,中度贫血者38例,轻度贫血者46例.
作者:王春霞;王祖龙;李永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电针波形刺激对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波形的效应差异.方法 复制常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疏密波、连续波)组.电针各组于每天针刺15至20 min,21d后观察心脏/体质量、肺动脉管腔面积/管总面积(LA%).用生化方法测血浆MDA、SOD、NO及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血浆粘度、RBC压积、RBC沉降率、RBC变形指数、RBC刚性指数、血沉K值、聚集指数等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体质量及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压积、聚集指数、MDA等明显升高(P<0.05);LA%、SOD、NO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模型组相比,不同电针波形组心脏/体重,全血高切/低切粘度、低切/高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压积、聚集指数、MDA显著降低(P<0.05).NO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电针疏密波组稍优于连续波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电针波形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连续波和疏密波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娟莉;张志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HPLC-UV法建立苍耳子炒制前后毒性部位的指纹图谱,分析炒制前后苍耳子的成分变化.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分别测定苍耳子及炒苍耳子醇提物的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结果 两者指纹图谱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的成分基本一致,但是含量上有较大的区别.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特征性强,为炒制前后的苍耳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王光忠;安靖;吴慧;王耀登;盛昌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灵芝孢子粉对小鼠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56% (V/V)北京二锅头白酒灌胃方法建立小鼠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用灵芝孢子粉进行干预,连续灌胃14 d,然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增加,肝脏呈弥漫的脂肪样变性和炎症性变化.而灵芝孢子粉+酒精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肝脏病理学改变仅呈局灶性脂肪样变性.结论 灵芝孢子粉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丽丽;邓志钦;黄维渊;林娜;陈丽新;朱林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筛选麦冬水提物中抗心肌缺血的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1万分子量中空纤维柱将麦冬水提物分为两个部位.以常压耐缺氧实验中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为评价指标,考察麦冬水提物两个组分对缺氧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并通过垂体后叶素诱发小鼠急性心肌缺血,考察麦冬水提物不同部位的抗心肌缺血作用.结果 麦冬提取物1万以下分子量组分可极显著性的延长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可降低垂体后叶素引起的T波变化幅度,同时降低动物血清中CK和LDH活力,对心肌缺血造成的MDA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分子量1万以下的组分是麦冬水提物的抗心肌缺血的主要活性部位.
作者:马艳春;朱丹妮;余伯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花序发育中小花数量的变化,以及小花日开放数量以及影响因素,为草果的传粉生物学、繁育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野外观测花序的小花开放数量和温湿度的变化,以及数理统计分析草果花序和果序的数量性状.结果 未开放花序的外一枚苞片越宽,以及外一枚鳞片越宽,其小花数量越多;开放以后,花(果)序轴越长,小花数量越多.花序发育中小花数量显著增加,每个花序平均增加约23朵.不同植株的花序日开放小花数量之间有显著差异(n=132,F=1.790,P=0.028),花序平均每天开放3~4朵小花,71.22%的花序每天开放1~6朵小花.花序日开放小花数量与花序长有极显著的相关性(n=129,R=0.354,P=0.000),与花序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n=129,R=0.390,P=0.000),与开花当天的大湿度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n=129,R=-0.264,P=0.002).结论 草果不同花序的小花数量呈现丰富的多态性,通过测量外一枚苞片和鳞片的宽度、花序长度,可以进行花序小花数量的比较.花序每天开放的小花数量受花序发育情况的影响,花序越长、直径越大,每天开放的小花数量越多.环境湿度对花序每天开放的小花数量有极显著的影响.花序发育中,小花数量不断增加,并按一定的速率依次开放,这对于吸引昆虫传粉、增加受精机会是有利的.小花数量多的花序在初开放时,小花不容易受精成功,花序第一朵受精成功的小花有后延的趋势.
作者:杨耀文;刘小莉;游春;钱子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的患者的发病率较高而生存率较低[1].该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差别较大,所以早期对心肌梗塞患者结合中医辨证思想进行评估,规避不良事件,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就本院85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评估,观察其预后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来源于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明确诊断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共88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5例,所有入选的病例中,男性44例(51.8%),女性41例(48.2%),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8.5 ±7.4岁).按照我国《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纳入条件为:①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心绞痛;②典型的心电图表现(ST段压低> 0.05 mV,或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倒置>0.1 mV);③心梗三项(cTnT、cTnI、CK)高于正常上限的两倍.排除标准:①发病时间大于24h患者;②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原发病及精神病患者;③哺乳期、妊娠期的妇女.本研究计划得到了本院道德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作者:何琴;张莉芸;王勇;杨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为杞菊地黄丸(浓缩丸)中丹皮酚含量的快速分析测定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以杞菊地黄丸中丹皮酚含量的HPLC分析作为参照,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96份杞菊地黄丸样品的近红外反射光谱,结合小二乘法(PLS)建立丹皮酚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 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2)、外部验证均方差(RMSEP)和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LV)分别为0.98089,0.06170和0.19403;验证集样品的NIR测定与药典法测定的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红外光谱法可用于杞菊地黄丸中丹皮酚含量的快速测定.
作者:白雁;刘建营;雷敬卫;谢彩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的用穴规律和特点.方法 搜集2000年1月~2012年5月发表的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近40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其取穴规律.结果 发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足阳明胃经穴选用多,其中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为使用率高的主穴.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选穴,其中配穴多以脏腑辨证取穴,并且募穴、下合穴、背俞穴等特定穴广泛使用.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分析发现,局部取穴配合脏腑辨证取穴是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原则,特定穴的运用是针灸处方的主要部分.
作者:郑华斌;陈媛;陈骥;李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T)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GET)、桥本氏甲状腺炎(HT),是以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质地坚韧或橡皮样,甲状腺实质组织广泛萎缩,间质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为特征的甲状腺炎性疾病.本病病因不明,发病机理复杂,病程较长.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3~1.5)/1 000,可在任何年龄段见到,男女比例约为1∶15~20,好发于30~ 50岁女性[1].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为激素疗法、免疫疗法、中医药治疗、手术治疗等.近年来免疫的异常受到关注,认为免疫调节异常在AT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笔者观察消瘿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该方提供实验数据,并探讨其治疗AT的可能机制.
作者:孟达理;戴小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赤雹根总皂苷(TSTR)对白血病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不同的浓度的TSTR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B4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TSTR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后Caspase-3及其裂解底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24 h后,TSTR能显著抑制NB4细胞增殖和促进NB4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TSTR作用24h后Caspase-3酶原呈下调趋势,出现的17kDa亚单位呈上调趋势,同时PARP裂解出现89kDa的亚单位呈上调趋势.结论 TSTR对白血病NB4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TSTR诱导NB4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而实现.
作者:邹君;马帅;佟继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β-ELE-PBCA-NP)冻干粉针,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并对冻干后的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测定.结果 制得的纳米粒冻干粉针外观及再分散性良好,复溶后测得的形态规整,无黏连,大小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261 nm,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6.5%、6.57%.结论 该实验的冻干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袁子民;王静;王博;程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探讨二色补血草中总黄酮的佳纯化工艺.方法 通过对5种型号大孔树脂的静态实验,筛选出佳树脂;考察佳树脂对二色补血草总黄酮的吸附及洗脱性能,优化工艺参数.结果 D-101对脂对二色补血草总黄酮的纯化效果佳,佳工艺为:选择上样流速为45V·h-1,上样液的浓度为0.24 g·ml-1,选用70%的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洗脱体积为5BV.结论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分离纯化二色补血草中的总黄酮.
作者:欧莉;苗彦霞;卫培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在超声法和表面活性剂联合应用下提取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蛇床子素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比超声法联合表面活性剂与单用超声法或回流提取法的提取率差异.结果 超声法联合表面活性剂的提取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 超声法联合对蛇床子素的提取具有方法简便,收率高等特点.
作者:王锐;杨婧;谢国梁;姜霁铭;王艳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医典籍中词序的改变不仅属于语法范畴,而且通过对等翻译彰显可读性的修辞美感.汉英语言思维方式在词序上有所差异,翻译典籍时词序调整便成了一种重要的翻译内容,译者应从多角度处理词序问题以便译文真实传递并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该文以中医典籍翻译总结过往几种词序的处理方法,尝试思考中医典籍翻译词序处理.
作者:张斌;吴银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静脉输液疗法是临床治疗疾病、供给营养常用的一种手段.静脉炎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1],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0%~ 70%.静脉炎是由于静脉内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放置刺激性大的介入导管,而引起的化学性或机械性的局部炎症;也可在输液过程中,因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导致局部静脉的感染.临床表现为沿浅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静脉炎不仅可以引起败血症,增加病死率,而且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亲属的压力,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和护理工作量.为寻找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方法,我院2009年10月~ 2010年9月对长期静脉滴注20%甘露醇的住院患者,在静脉滴注20%甘露醇的同时静脉穿刺部位上方(沿静脉方向)用红花酒精纱块湿敷,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