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藤黄酸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进展

朱晗;陈宝安

关键词:藤黄酸, 多药耐药, 肿瘤
摘要:目的 藤黄酸是一种从藤黄科植物藤黄的胶质树脂中提炼出的天然产物.藤黄作为祖国医学中药的一种,被认为具有消肿、化毒、止血、杀虫的功效.自1973年藤黄的主要活性成分藤黄酸被提取出,并证实具有抗肿瘤活性后,这种古老的中药被开发出新的作用.国内外研究发现藤黄酸还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逆转机制可能与下调ATP结合膜糖蛋白的表达、抑制拓扑异构酶活性、抑制抗凋亡蛋白的表达等机制有关.文章就藤黄酸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进行讨论,对现存问题进行探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大黄中5种游离蒽醌及总蒽醌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后的大黄提取物中5种游离蒽醌及总蒽醌的含量.方法 以X-5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大黄提取物中总蒽醌进行富集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其中游离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及总蒽醌含量.结果 大黄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游离蒽醌及总蒽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6%和4.98%,未经纯化的大黄提取物中二者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6%和1.66%.结论 X-5型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富集纯化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

    作者:徐晶;于艳;王晓荣;修丽丽;田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黄与两类常见伪品的鉴别图解

    目的 正确区分大黄和其常见伪品(波叶组大黄、酸模属植物),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采用性状、升华物、荧光反应、薄层色谱、总蒽醌含量测定等鉴别方法,比较三者的不同,并以图片的方式记录结果.结果 三者在性状特征、荧光反应、薄层色谱和含量测定均有较大差异.结论 大黄与其伪品可以通过常用的生药鉴定方法加以区别.

    作者:肖安菊;姜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鹳草素对破骨细胞Ⅱ型碳酸酐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评价老鹳草素(geraniin)对培养的破骨细胞Ⅱ型碳酸酐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机械法分离获得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技术,观察不同浓度老鹳草素对OC数量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ABC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老鹳草素和乙酰唑胺干预下对培养的OC CA 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老鹳草素呈浓度依赖性减少破骨细胞的数目;老鹳草素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OC和mOC中CA Ⅱ蛋白阳性单位的数量.结论 老鹳草素抗骨质疏松症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老鹳草素明显抑制体外培养OC的生成,下调OC中CA Ⅱ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小超;陈鹏;何波;王娜;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芍药苷对过氧化氢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芍药苷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SH-SYSY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罗丹明123(Rho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改变.结果 1.5mmol/L H2O2可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导致SH-SY5Y细胞核形态改变和MMP改变.经过31.25和62.5 μg/ml浓度的芍药苷处理后,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同时减少H2O2引起的MMP改变.结论 芍药苷可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减少H2O2引起的MMP改变.

    作者:温新丽;李世朋;新吉乐;王沛;靳高远;张培哲;席守民;王淑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80名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激素水平各项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发生血压升高、糖耐量低减、血脂异常、肝功能损害的例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万淑琼;张军;熊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以Th17/Treg为靶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进行性、侵袭性、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Th17和Treg的发现,给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近针对Th17和Treg细胞治疗RA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封桂英;郭明;宋鸿儒;郭亚春;邢恩鸿;赵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萃取两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油成分研究

    目的 分析寄主分别为桂花树和相思树的桑寄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SFE-CO2)提取桑寄生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 桂花树寄生挥发油分离鉴定25个化合物,占总量的51.23%,主要成分是甲氧基肉桂酸乙酯、香豆素、十五烷等;相思树寄生挥发油分离鉴定11个化合物,占总量的53.94%,主要化学成分是2,4-二叔丁基苯酚、反式薄荷酮等.结论 两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有较大的差异.

    作者:李兵;贾年飞;朱小勇;卢汝梅;廖彭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固脾肾结合灌肠法与包醛氧淀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meta分析

    目的 以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meta分析为依据客观评价中医固脾肾结合灌肠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各种医学期刊杂志,选择中医固脾肾结合灌肠法与包醛氧淀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随机对照的试验研究.共纳入7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包醛氧淀粉组相比,固脾肾结合灌肠法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总体疗效,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方面优于包醛氧淀粉治疗组.结论 固脾肾结合灌肠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优于包醛氧淀粉组,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做进一步证实.

    作者:郑海生;王荣;刘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临床遣药组方的思考

    通过对遣药组方的目的、方法、经典名方的遣药组方规律的思考、探究,结合对临床遣药组方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改变遣药组方效果不佳的现状提出解决意见、方法.并对提高医学生临床治疗效效果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以期能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作者:谢东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药单体汉黄芩素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初步研究

    目的 考察汉黄芩素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汉黄芩素对A549增殖的影响;Hochest染色、流式细胞仪等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检测汉黄芩素对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 汉黄芩素能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其细胞增殖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形态学上观察汉黄芩素明显诱导肺癌细胞A549凋亡,同时明显抑制了凋亡相关蛋白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提升Bax蛋白表达.结论 汉黄芩素可以明显诱导肺癌细胞A549的凋亡,其诱导凋亡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黄恺飞;黄亦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生肌玉红膏对深Ⅱ度烧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肌玉红膏对深Ⅱ度烧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深Ⅱ度烧伤小鼠模型,观察生肌玉红膏对烧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2,4-二硝基氯苯(DNCB)致迟发型超敏反应和血清溶血素生成、单核巨噬细胞碳粒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 生肌玉红膏可提高深Ⅱ度烧伤小鼠的胸腺指数,增强DNCB致迟发型超敏反应并促进血清溶血素的生成,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结论 生肌玉红膏可增强深Ⅱ度烧伤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赵春霖;王丽娟;董小鹏;于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80例中草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总结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间诊断为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80例,通过调查问卷及定期复查方式随访患者24周,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服药史,出现肝损害时间,停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时间,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测结果,肝穿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80例患者中口服汤剂36例,中成药44例,以服用治疗皮肤病和骨关节病药物患者为主,占46.25%.临床症状以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腻为主.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占80%,胆汁瘀积型及混合型较少.停用肝损伤中草药后4周复查肝功能ALT、AST恢复正常59例,占68.75%.肝损伤药物涉及种类繁多,中成药以治疗骨关节药为主,部分中成药成分不明.结论 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与既往药物性肝损伤临床报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仿.治疗皮肤病及骨关节病的中草药是引起肝损伤的主要药物,停用肝损伤中草药后肝功能迅速好转.

    作者:周桂琴;黎波;曾玲玲;孙凤霞;王晓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丹参川芎嗪配合牵引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我科自2008年以来对9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丹参川芎嗪静脉滴注,配合牵引、手法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选择2008-04 ~ 2012-04四年间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7例中,男性病人41例,女性56例;年龄35~ 72岁,平均47岁;症状主要有头痛,耳鸣,眼花,68例有眩晕,32例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颈椎X线平片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其中骨桥形成23例,生理曲度改变52例,经颅彩色多普勒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不同程度椎-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后动脉痉挛、供血不足.对照组48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作者:秦练;周赤兵;陈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OALA12/Taxol载药凝胶系统抗肿瘤治疗作用的评价

    目的 对OALA12/Taxol载药凝胶系统进行抗肿瘤作用的评价.方法 采用HPLC法观测OALA12/Taxol载药凝胶材料体外药物的释放情况.建立小鼠肿瘤EAC实体瘤动物模型,分别瘤旁植入空白凝胶OALA12和载药凝胶OALA12/Taxol,以肿瘤生长抑制率、动物体重增长率为观察指标,来评价该凝胶系统抗肿瘤作用及毒性反应.结果 拟7d体外药物累积释放情况,绘制曲线,计算线性相关系数为:0.95.似为零级动力学释放,该凝胶系统对自身溶蚀消除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瘤旁植入200,100,50μl后,动物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5%,-3.63%,-4.56%;瘤旁植入OALA12/Taxol载药凝胶20 mg/kg,肿瘤生长抑制率为47.4% (P <0.001);而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taxol抑瘤率为4.8%(P>0.05).结论 OALA12/Taxol载药凝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释药物作用;其瘤旁植入与静脉注射相比,能够显著提高抗肿瘤的疗效,降低毒副反应.

    作者:李旭;张桂贤;梁艳琴;邓联东;李文畅;胡人杰;娄建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适用性评价应用于中医诊疗指南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中医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的迅速发展,适用性成为中医诊疗指南推广应用的瓶颈,现有指南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是影响指南临床使用的主要因素.标准适用性是指一个标准在特定条件下适合于规定用途的能力.文章试图将标准的适用性评价引入中医诊疗指南研究领域,探讨指南适用性评价的意义、内容,为中医诊疗指南的可行性、可应用程度提供一个评价框架,从填补中医指南领域适用性评价研究的空白.

    作者:谢秀丽;邓静文;周赫;李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无患子总皂苷的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无患子总皂苷的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醇提-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得到无患子总皂苷,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利用纸片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这5种常见的皮肤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和低抑菌浓度(MIC).评价无患子总皂苷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能力.结果 无患子总皂苷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0.625,0.312 5,0.312 5 mg/ml,而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活性.无患子总皂苷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IC50分别为0.118 5,0.686 4 mg/ml.结论 无患子总皂苷对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赵志敏;南艳平;唐青涛;赵宏伟;郭未艳;杨得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青枯菌的致病性与寄主植物广藿香根表吸附的关系

    目的 考察不同青枯菌菌株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与其菌株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寄主植物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特性.方法 将致病性不同的广藿香青枯菌HX6,HX2及番茄青枯菌株GIM1.7接种于广藿香组培苗,测定其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结果 植株根表对各菌株的吸附量具显著差异(P<0.05),表明根表吸附量与菌株的致病性可能呈正相关,温度30℃,偏酸至中性环境以及较高的菌液浓度有利于青枯菌在寄主植物根表的吸附.结论 广藿香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是两者的识别过程,而识别程度体现在吸附量的大小上,并受青枯菌的类型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从吸附量所反映的青枯菌的致病性,可以间接的反映广藿香的感病程度.

    作者:徐燃;贺红;杨玉秀;柴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2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导向因子Slit2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每组24只.后两组大鼠右坐骨神经横断后即刻端对端缝合.电针治疗组取“环跳”、“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应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Slit2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鼠损伤的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中Slit2及其mRNA在第一疗程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且都高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两组始终都高于空白对照组,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电针治疗能明显增强损伤的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中Slit1及其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杜旭;王瑞辉;张秋红;王孟林;陆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灰兜巴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模型小白鼠降血糖的探索

    目的 对中药灰兜巴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分析提取物中多糖成分的含量,探索灰兜巴提取物降血糖的效果.方法 采用浸泡水提的方法对灰兜巴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多糖成分的含量,利用四氧嘧啶诱发小白鼠糖尿病模型,然后利用灰兜巴提取物进行降血糖试验.结果 浸泡水提法提取物中总糖含量为47.64%,灰兜巴提取物有降血糖作用,其中100 mg/kg剂量组效果好.结论 浸泡水提法有效可行,灰兜巴提取物对小白鼠有降血糖效果,其中100 mg/kg剂量组效果明显,这为灰兜巴用于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成英;宋九华;杨孝容;刘素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罗汉果甜苷对PC12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考察罗汉果甜苷在PC12细胞中对外源性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考察0.01 ~ 100μg/ml罗汉果甜苷对正常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并在H2O2刺激的PC12细胞中考察0.01 ~ 10 μg/ml的罗汉果甜苷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对细胞活力的考察选择罗汉果甜苷合适的实验剂量,测定罗汉果甜苷0.1及1μg/ml对H2O2刺激的PC12细胞中过氧化氢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以及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罗汉果甜苷在1 ~ 10 μg/ml浓度能提高正常PC12细胞活力,在0.1~ 10 μg/ml浓度下能显著提高H2O2刺激的PC12细胞活力(P<0.01).0.1及1μg/ml两个剂量的罗汉果甜苷均能显著提高H2O2刺激的PC12细胞中SOD活力(P<0.001)和GSH-Px活力(P <0.001),并减少MDA生成(P<0.05).结论 罗汉果甜苷能缓解氧化应激导致的PC12细胞活力下降,并能增强PC1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夏星;钟振国;肖颖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