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覆盆子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谢一辉;周丽姣;罗金龙;龚嘉华;黄丽萍

关键词:覆盆子, 邻苯二甲酸丁酯, 对羟基苯甲酸, 没食子酸, 3, 7-二羟基-1, 5-二氮环辛烷
摘要:目的 分离鉴定覆盆子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丁酯(Ⅰ),对羟基苯甲酸(Ⅱ),没食子酸(Ⅲ),3,7-二羟基-1,5-二氮环辛烷(Ⅳ).结论 化合物Ⅰ、Ⅳ两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覆盆子中得到.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80例中草药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总结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间诊断为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80例,通过调查问卷及定期复查方式随访患者24周,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服药史,出现肝损害时间,停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时间,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测结果,肝穿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80例患者中口服汤剂36例,中成药44例,以服用治疗皮肤病和骨关节病药物患者为主,占46.25%.临床症状以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腻为主.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占80%,胆汁瘀积型及混合型较少.停用肝损伤中草药后4周复查肝功能ALT、AST恢复正常59例,占68.75%.肝损伤药物涉及种类繁多,中成药以治疗骨关节药为主,部分中成药成分不明.结论 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与既往药物性肝损伤临床报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仿.治疗皮肤病及骨关节病的中草药是引起肝损伤的主要药物,停用肝损伤中草药后肝功能迅速好转.

    作者:周桂琴;黎波;曾玲玲;孙凤霞;王晓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提取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所考察的因素中,对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程度为: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液料比;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600 W,乙醇浓度为50%,料液比1∶40(g:ml),超声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黄酮类化合物能基本被提取完全,总提取率为2.653%.结论 该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强化提取,工艺简单可行,达到省时、高效和节能的目的.

    作者:冯纪南;黄海英;余瑞金;赵丽萍;邓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以Th17/Treg为靶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进行性、侵袭性、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Th17和Treg的发现,给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近针对Th17和Treg细胞治疗RA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作者:封桂英;郭明;宋鸿儒;郭亚春;邢恩鸿;赵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电针与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电针与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保护作用的效应特点.方法 13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电针组取肾俞、足三里,穴位注射组取穴相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20 d、40 d、60d后进行空腹血糖、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检测.结果 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及良好的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的作用,其降糖效应以电针法为优(P<0.01),在提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以穴位注射法为佳(P<0.01),对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作用两组基本一致(P>0.05).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能提高DPN大鼠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治疗60天时穴位注射的提高幅度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 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抗本病神经损伤的作用,但对血糖、神经传导速度、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的影响存在效应差异.

    作者:董勤;曹雯萍;鲁佳;杨丽;乔明;郭茗;张静;汪怡新;孙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439例心内科患者采用丹参制剂并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观察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近年来这类疾病发病率、病死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到广大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显示,这类疾病病因复杂、并发症多、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已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1].护理工作作为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保证.祖国中医主张人体是心理与生理、精神与躯体、机体与环境相统一的一个整体,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辨证论治,讲究治病求本[2].数年来,我科针对患者的病情,选择性地使用以丹参类制剂为主的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作一简单的总结:

    作者:郑川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灰兜巴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模型小白鼠降血糖的探索

    目的 对中药灰兜巴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分析提取物中多糖成分的含量,探索灰兜巴提取物降血糖的效果.方法 采用浸泡水提的方法对灰兜巴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多糖成分的含量,利用四氧嘧啶诱发小白鼠糖尿病模型,然后利用灰兜巴提取物进行降血糖试验.结果 浸泡水提法提取物中总糖含量为47.64%,灰兜巴提取物有降血糖作用,其中100 mg/kg剂量组效果好.结论 浸泡水提法有效可行,灰兜巴提取物对小白鼠有降血糖效果,其中100 mg/kg剂量组效果明显,这为灰兜巴用于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成英;宋九华;杨孝容;刘素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青枯菌的致病性与寄主植物广藿香根表吸附的关系

    目的 考察不同青枯菌菌株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与其菌株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寄主植物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特性.方法 将致病性不同的广藿香青枯菌HX6,HX2及番茄青枯菌株GIM1.7接种于广藿香组培苗,测定其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结果 植株根表对各菌株的吸附量具显著差异(P<0.05),表明根表吸附量与菌株的致病性可能呈正相关,温度30℃,偏酸至中性环境以及较高的菌液浓度有利于青枯菌在寄主植物根表的吸附.结论 广藿香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是两者的识别过程,而识别程度体现在吸附量的大小上,并受青枯菌的类型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从吸附量所反映的青枯菌的致病性,可以间接的反映广藿香的感病程度.

    作者:徐燃;贺红;杨玉秀;柴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对膝骨性关节炎伴抑郁患者整体疗效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膝骨性关节炎伴抑郁患者整体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骨科门诊或住院的膝骨性关节炎伴抑郁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益肾疏肝通络汤,1剂/d,水煎2次,留取药液400 ml,早晚各温服200 ml.药渣加水煎煮后先熏后洗患膝.6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重建认知、社会及家庭支持治疗、娱乐治疗、松弛训练、饮食及生活指导等心理护理.6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抑郁情况、疼痛情况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 心理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膝骨性关节炎伴抑郁患者的抑郁评分(P<0.05),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膝骨性关节炎伴抑郁患者的疼痛评分(P<0.05);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3.02%;治疗组痊愈28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7.3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042,P=0.04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膝骨性关节炎伴抑郁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施以正确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整体疗效.

    作者:徐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武当地区道医药特色诊疗及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目的 对武当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为合理开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了解道医的起源和发展,特色诊疗方法,溯源扩充民族医药理论体系.方法 实地调查采访、标本采集鉴定、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等.结果 道医在诊断方法上,极为重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在治疗过程中则尤其强调心理调节;武当地区拥有中药资源的种类达2158种,其中,常用中草药品种近600种,道地药材近百种.结论 道教医药具有自己的诊疗特色,应发扬光大;武当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多种野生品种已濒临灭绝,应合理开发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

    作者:程寒;陈月娟;徐鹏;杨沫;张丰;黄先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安息香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建立安息香主要成分苯甲酸在大鼠体内的RP-HPLC测定方法,研究安息香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 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0∶50∶0.05,V/V);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8 nm;柱温:25℃.结果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雌性Cmax=(0.055 8±0.050 8)mg·ml-1,tmax =(1 ±0)h,t1/2=(0.168±0.084 5)h,AUC(0-∞)=(0.076 3±0.076 7)h·mg-1·ml-1;雄性Cmax=(0.077 4±0.0369) mg·ml-1,tmax=(1±0)h,t1/2=(0.533±0.417 4)h,AUC(0-∞)=(0.115 4 ±0.058 1)h·mg-1·ml-1.结论 所建立的RP-HPLC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安息香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黄立华;夏厚林;王建;曾南;彭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黄酸及其金属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目的 研究大黄酸(RH)及其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多种光谱技术测定,用Stern-Volmer方程等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大黄酸及其配合物均能显著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并以静态猝灭为主.在293K和300K时,RH-Fe与BSA结合常数分别为3.55×105 L/mol和2.46×105 L/mol,RH-Co与BSA结合常数分别为4.83×105 L/mol和1.87×105 L/mol,RH-Mn与BSA结合常数分别为4.12×105 L/mol和1.83×105L/mol.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大黄酸及其配合物间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氢键;依据F(O)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大黄酸及其钴、铁、锰配合物在蛋白质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分别为为2.22,2.57,3.14和2.59 nm.结果还表明在同一温度下,金属离子如钴离子、锰离子、铁离子的存在会影响大黄酸与BSA的结合.结论 大黄酸形成配合物后与BSA的结合显著增强,会对大黄酸及金属离子的储运产生影响.

    作者:周能;覃苑;周振;沈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三七总皂苷对人肾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人肾成纤维细胞(KFB)分泌Ⅰ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成纤维细胞(KFB).传代培养后选取第3~4代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合PNS)和PNS1组(含PNS400μg/mL)、PNS2组(含PNS 600 μg/mL)和PNS3组(含PNS 800μg/mL),分别于作用24h、48h后采取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液中Ⅰ型胶原及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对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作用24h后,对照组Ⅰ型胶原分泌量与PNS各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TGF-β1分泌量与PNS2组和PNS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48h后,对照组Ⅰ型胶原分泌量与PNS2组和PNS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GF-β1分泌量与PNS1组、PNS2组和PNS3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S可明显抑制人肾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且此种抑制效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显示PNS可能对肾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贾宁;王汉;郑晶;林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固本救心方治疗男性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及对血清睾酮的影响

    目的 观察和评价在常规应用抗心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固本救心方治疗男性重症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睾酮的变化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入选对照组患者接受心衰标准治疗加用真武汤治疗,中药组治疗组在应用抗心衰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固本救心方治疗,在住院周期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六分钟步行试验、住院周期及血清睾酮的变化.结果 临床研究显示,40例服用固本救心方治疗组患者,在6 min步行试验、住院周期方面,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睾酮的变化上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男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阳虚明显,血清睾酮普遍降低,且心衰越严重血清睾酮降低越明显,应用以益气温阳组方的固本救心方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后,血清睾酮明显升高,且能缩短住院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何怀阳;容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生肌玉红膏对深Ⅱ度烧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肌玉红膏对深Ⅱ度烧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深Ⅱ度烧伤小鼠模型,观察生肌玉红膏对烧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2,4-二硝基氯苯(DNCB)致迟发型超敏反应和血清溶血素生成、单核巨噬细胞碳粒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 生肌玉红膏可提高深Ⅱ度烧伤小鼠的胸腺指数,增强DNCB致迟发型超敏反应并促进血清溶血素的生成,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结论 生肌玉红膏可增强深Ⅱ度烧伤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赵春霖;王丽娟;董小鹏;于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从符合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中按照住院病例号比对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研究对象100名,然后再按照住院号随机抽取50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另外5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即纯西医治疗组.按特定的治疗方案治疗满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的均衡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采用横乘列联表的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疗效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其疗效较好.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较好.

    作者:罗晓华;张效斌;马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柴胡黄芩配伍及其成方制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文章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柴胡黄芩二者配伍的生理活性及其成方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对现行成方制剂质量标准存在问题提出拙见,为成方制剂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参考.

    作者:查敏;刘学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苦参碱的体内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苦参碱(Matrine)对裸鼠的体内抑瘤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可视化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动态观察苦参碱对裸鼠体内SW480-EGFP实体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苦参碱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为59.5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苦参碱用药组结肠癌细胞核周可见凋亡小体出现;线粒体和内织网肿胀,空泡样变.结论 苦参碱通过诱导凋亡抑制裸鼠体内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王晓燕;梁磊;谢林英;胡志燕;邓虹珠;李祖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症合并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症合并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并分为MS-ORG组和ORG组,选择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代谢相关指标、肾功能指标并进行肾脏病理活检.结果 各项代谢相关指标均为MS-ORG组>ORG组>健康对照组;MS-ORG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球性硬化、节段性硬化的例数均明显高于ORG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41.39 ±5.28) ml/min明显低于ORG组患者.结论 代谢综合征发生过程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出现是导致肥胖相关肾病的重要机制,会加重肾功能损害,增加球性硬化、节段性硬化的比例.

    作者:陈素娟;林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旨在揭示此法对CRF的可能干预途径.方法 将CKD 4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1组为单纯西药组、2组为西药加中药组、3组为西药加中药加中药灌肠组、4组为西药加中药加中药灌肠加中药熏蒸组,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肾功能、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中医综合疗法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可明显降低患者hs-CRP、改善肾功能及升高血红蛋白(P<0.05),中医综合疗法三组相互比较,中药汤剂加中药灌肠加中药熏洗疗法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hs-CRP水平疗效佳(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可通过抑制“微炎症状态”而达到治疗CRF的目的.

    作者:赵雯红;胡蜀宾;张国瑛;左建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菩人丹对T2DM胰腺微循环损伤大鼠Ang-1、Ang-2/Tie-2的影响

    目的 观察菩人丹(PuRenDan,PRD)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胰腺微循环损伤大鼠胰腺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2(Angiopoietin-1,-2,Ang-1,-2)及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2,TIE-2)的影响,探讨PRD改善胰腺微循环,修复胰岛微血管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脂肪乳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尾静脉快速推注的方法建立T2DM微循环损伤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T2DM模型组、菩人丹组(1.77 g·kg-1)和降糖通脉片组(0.42 g·kg-1),另随机选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每日灌胃给药1次,正常对照组和T2DM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连续给药4周后,提取各组大鼠胰腺组织总蛋白,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Ang-1、Ang-2的蛋白质表达,及TIE-2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胰腺微循环损伤大鼠胰腺组织Ang-1蛋白质表达水平和TIE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Ang-2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菩人丹治疗后,Ang-1蛋白质表达水平和TIE2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而Ang-2蛋白质表达被抑制(P<0.01),其作用与阳性对照药降糖通脉片相当.结论 菩人丹通过调控Ang-1、Ang-2/TIE-2蛋白表达及磷酸化,促进糖尿病状态下胰腺组织微血管生成,进而改善胰腺微循环,发挥其对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白永飞;杜子亮;鲁碧楠;陈书;德力格玛;庞宗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