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强;贾亚泉;宋军营;张运克
目的 探讨我国重要地方学术流派旴江医学的针灸学术思想.方法 选择席弘、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龚居中、李梃、黄宫绣七位著名旴江医家,通过他们的代表作原文的研究,剖析其针灸学术思想及其对针灸学的贡献.结果 旴江针灸各家各有特点,富有经验,某些医家特别着重于灸疗,弥补了当时“重针轻灸”的不足;席弘针灸思想独树一帜,形成了我国著名的针灸学派——“席弘学派”;李梃《医学入门》针灸原文被杨继洲《针灸大成》收录,并命名为“南丰李氏补泻”.结论 旴江医学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旴江医家针灸学术具有特色,是我国针灸学的可贵瑰宝.现代中医工作者应当努力发掘,继承发扬.
作者:徐春娟;陈荣;裴丽;刘少芸;罗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首次报道了西藏拉萨河流域共有药用植物资源54科、145属、262种,分别占拉本区种子植物科、属和种的75%、50.9%、33.0%.文中对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科属构成、属的分布区类型、生活型、入药部位、药效、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7个方面进行了多样性统计分析,并针对该流域的药用植物开发和保护如何合理协调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汪书丽;罗建;兰小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筛选对通脉复方中有效成分吸附和解吸佳的大孔吸附树脂.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指标性成分总酚酸和葛根素的吸附和解吸率.结果 综合各树脂对指标性成分的吸附性,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通脉复方有较好的纯化效果.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通脉复方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郭嘉雯;陈国芹;陈超;崔红花;管淑玉;王淑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20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PDCA循环中医护理的体会,探讨PDCA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经过PDCA管理的社区护理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PDCA管理模式能更好地开展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工作,实现健康管理的终目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高雅杰;马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绞股蓝提取物体外对NG-108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NG-108细胞,采用MTT法直接给药和含药血清法,对绞股蓝水提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在体外对NG-108细胞增殖作用进行筛选.结果 ①MTT直接给药法表明,绞股蓝石油醚、正丁醇和水提取部位对NG-108细胞均有明显的增殖作用(P<0.05或P<0.01);乙酸乙酯部位对NG-108细胞有增殖趋势,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②含药血清法表明,10%绞股蓝正丁醇提取部位含药血清和20%绞股蓝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含药血清对NG-108细胞体外生长有促进增殖作用(P<0.05).结论 绞股蓝正丁醇部位的可促进NG-108细胞增殖,提示对NG-108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燕春;钟振国;谢金鲜;张雯艳;李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前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寻找新的治疗肿瘤的药物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除具有抗疟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其半衰期短,抑制了它的用药效果.纳米脂质体具有靶向性和稳定性,它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可以延长药物的血液循环时间,增加药物的利用率.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结合了青蒿琥酯的优点和纳米脂质体的优点,但它能否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并应用于临床还有待研究.
作者:赵春霞;沈雪松;金美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比较闽产玳玳果中有机酸种类及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中有机酸含量.方法 运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1 (NH4)2HP04,磷酸调pH 2.2]-甲醇(98: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 玳玳果中主要含有柠檬酸、L-苹果酸、酒石酸、草酸等有机酸,其中柠檬酸含量高;玳玳果中有机酸的含量随生长成熟期的变化而表现出差异.结论 首次明确了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含量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主要有机酸含量变化,为玳玳果药用价值的深入开发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曾令军;陈丹;任瑞琴;程清;郑利;陈抒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疏血通联合应用酚妥拉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动脉高压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人,除基础疾病治疗外,治疗组选用疏血通联合酚妥拉明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检测治疗前后肺动脉压(PH),然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在联合使用疏血通和酚妥拉明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肺动脉高压显著下降(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
作者:张卓然;靳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当归拈痛汤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大鼠滑膜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探讨当归拈痛汤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成AA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MMP-3的蛋白表达.结果 当归拈痛汤各组均能降低AA大鼠滑膜组织中MMP-3的表达.结论 当归拈痛汤可以抑制MMP-3表达.
作者:袁立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从广西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LAAO),并对其物理、生化性质及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用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CM-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广西眼镜蛇毒中的LAAO,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还原与非还原条件下测定其蛋白分子量,等电聚焦法测定等电点,比浊法测定广西眼镜蛇LAAO对二磷酸腺苷、胶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 从广西眼镜蛇毒中分离出的LAAO分子量约为55.2 KD,等电点为7.6;生物活性检测发现,该蛋白不具有磷脂酶A2和精氨酸酯酶活性,无纤溶及出血活性,能明显抑制二磷酸腺苷、胶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分离纯化的广西眼镜蛇毒LAAO为电泳纯,并具有较强的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作用.
作者:王辉;张文宇;李玉媚;欧和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补肾中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 31例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均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补肾中药治疗.每个患者接受脐带血干细胞治疗4次(蛛网膜下腔注射干细胞),每次注射干细胞数量为2 ×107~5×107个,同时辨证给予补肾中药(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加减)口服,治疗28天.治疗前、后按《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评分,两次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 治疗后第28天患者的ICARS积分较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ICARS积分与治疗后28天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后1年的ICARS积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补肾中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短期内观察有效,可延缓病情发展,但尚不能逆转疾病的进展.
作者:卢爱丽;刘锐楷;冯梅;高红霞;代喜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范郁山教授认为刺络放血疗法具有祛瘀生新,通络止痛,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需注重辨证论治选取特定的穴位刺络放血,对于治疗临床上各科疾病,方法简单,疗效独特.
作者:潘康健;许富;廖爱妮;范郁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及CD14表达变化,探讨清热化湿类方防治人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SGC-7901细胞分为空白组、治疗组,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空白组予胎牛血清;治疗组分别予等比稀释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干预体外培养的胃腺癌细胞SGC-7901(24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D14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治疗组SGC-790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期细胞减少、G1期细胞增多,且与药物浓度有剂量依赖性.治疗组可明显下调CD14表达并促进细胞凋亡率(P<0.05),以中剂量更为明显.结论 清热化湿类方可能通过调控CD14表达,介导SGC-7901细胞S期,诱导细胞凋亡,发挥防治胃癌的效应.
作者:张保静;黄会云;张涛;陈远能;黄适;郑东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环质控理念在IgA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42例和观察组(循环质控理念护理组)42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前后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循环质控理念在IgA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
作者:肖淑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太冲穴及其常见配伍的运用规律.方法 对针刺太冲穴现代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太冲穴的文献频次、文献比例,常用配伍腧穴及这些常用配伍的文献频次,分析太冲穴运用、常见配伍及其运用规律.结果 包含太冲穴的针刺处方中周围性面瘫、原发性高血压、抑郁文献频次高,太冲穴单穴多运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太冲穴常见配伍依次为: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结论 包含太冲穴的针刺处方中周围性面瘫、原发性高血压、抑郁文献频次高,太冲穴单穴多运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太冲穴常见配伍依次为: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作者:高丽美;任玉兰;郭太品;李德华;唐勇;梁繁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浸润性突眼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眼眶内及眶周的自身免疫性炎性增生性后遗症和变态反应.患病率比较高[1].甲状腺机能亢进属于中医学瘦病,其基本病机为忧思恼怒、情志内伤、郁久化火、火旺伤阴[2].临床常见甲亢症状缓解,而突眼加重或经久不治愈.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症是常见的甲状腺外的症状.本研究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将58例浸润性突眼患者,对其中30例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浸润性突眼,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国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贵州民族药材土大黄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中的活性成分(组份)进行初步筛选.方法 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测定土大黄总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土大黄提取物的各溶剂提取部位进行活性筛选;进而对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活性追踪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土大黄总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IC50为1.1 μg/ml;土大黄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IC50=0.22 μg/ml)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o=175.97 μg/ml).进一步从土大黄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后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和1个活性组分:其中化合物1鉴定为大黄酚(TDH-1),化合物2鉴定为土大黄苷(TDH-2);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结果表明,活性组分3(TDH-3)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C5o=1.15 μg/ml),其活性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结论 从土大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的活性组分(TDH-3)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可作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作者:聂昌平;蒋文雯;王兴远;陈权利;陶祎;曾莉莎;杨小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针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的影响,以探讨针灸防治AD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针灸组,每组各10只,以双侧海马注入Aβ1-42制作AD大鼠造模.取穴“百会”和双侧“肾俞”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结果 通过4周的预艾灸治疗,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针灸组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艾灸预刺激、电针预刺激及针灸预刺激能通过诱导脑内HSP70、HSP90的表达来抑制Aβ毒性级联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杜艳军;周华;孔立红;宋杰;李东湖;孙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作者:李凯;李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测定大鼠体内药物代谢酶CYP2C9的活性和蛋白表达.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探针药物苯妥英钠(PHT),采用RP-HPLC法测定给药后12 h血清中苯妥英钠和代谢产物4'-羟基苯妥英(HPPH)的血药浓度,以HPPH与PHT的浓度比值评价CYP2C9的活性.采用ELISA方法测定CYP2C9的蛋白表达.结果 4'-羟基苯妥英和苯妥英钠均在1-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浓度4'-羟基苯妥英和苯妥英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98.24%,104.32%和96.37%,108.69%,103.54%;平均日内RSD分别为8.10%,4.74%,2.75%和8.40%,3.64%,2.58%;平均日间RSD分别为8.86%,7.36%,5.19%和8.74%,6.33%,8.39%.CYP2C9蛋白定量回归方程为C=98.53×OD-0.86,r=0.999 0.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药物代谢酶CYP2C9的活性和蛋白测定.
作者:高翔;袁明;李永平;朱俊博;尹月淼;李永芳;李向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