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友江;凌方;杨华元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七叶莲中的微量元素.方法 用硝酸-高氯酸进行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七叶莲样品中Al、Ba、Ca、Co、Cu、Fe、Mg、Mn、Ni、P、Sr、Ti、Zn、V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35% ~ 1.35%,回收率为97%~110%,研究表明七叶莲中含比较丰富的Ca、Mg、Mn、Al、Zn、Fe等元素,微量元素在其中可能起到一定的药理作用.结论 ICP-AES法具有测定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的特点,适用于七叶莲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作者:张慧;林小凤;刘嘉;黄玉香;许瑞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FGFR1、p21r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VSMC,建立VSMC增殖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干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FGFR1与p21ras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川芎嗪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FGFR1与p21ras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FGFR1与p21ras表达均较明显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表达较低剂量组比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表达又较中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VSMC增殖,该作用与其抑制FGFR1及其相应信号通路中p21ras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朱蓓蓓;王永玲;李彦;孙银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宁夏中宁盛果期枸杞叶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以两个月龄Wistar健康大鼠3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枸杞叶水煎剂低剂量组5g·kg-1·d-1灌胃给药,枸杞叶水煎剂高剂量组10g·kg-1 ·d-1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25 mg· kg-1 ·d-1灌胃,连续用各自受试物饲养两个月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DTNB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用TBA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枸杞叶水煎剂高、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大鼠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MDA的含量数值上减少(P<0.01).结论 宁夏中宁盛果期枸杞叶可增强大鼠机体抗氧化损伤的能力.
作者:贾孟辉;张茂;王晓丽;贺晓慧;南一;袁玲;李防栋;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的实际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前(非路径组)与实施临床路径后(路径组)患者的主要相关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经住院治疗,其腹泻、脓血便、腹痛、腹胀、里急后重、发热症状均可得到有效控制,但路径组在改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方面,疗效优于非路径组(P<0.05);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都比非路径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路径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都比非路径组减少,控制了医疗成本,改善了医疗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燕;黄穗平;黄绍刚;张声生;沈洪;唐志鹏;吕永慧;余泽云;熊明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α-淀粉酶活性及光谱的影响.方法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和紫外光谱法进行槲皮素的抑制和光谱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当槲皮素在0~0.002 mmol· L-1时,对α-淀粉酶具有抑制作用,大于0.002 mmol·L-1时反而具有激活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槲皮素对α-淀粉酶为可逆的非竞争性和反竞争性混合抑制,其对酶的抑制常数(KI) =2.533×10-6mol·L-1,对酶-底物的抑制常数(KIS) =0.769 5×10-6mol·L-1.槲皮素与α-淀粉酶作用后,可导致α-淀粉酶吸收峰发生蓝移,从而改变其分子构象.结论 该研究为淀粉酶抑制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高义霞;张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对5/6肾切除大鼠致慢性肾衰竭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地黄汤组.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于造模前、造模后1~9周,每2周称体质量1次;统计死亡率和存活率;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9周检测大鼠24小时尿量及尿蛋白.造模后9周,检测血清尿素氮.结果 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体质量降低,24小时尿量增加,24小时尿蛋白定量增加,BUN升高,以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六味地黄汤治疗8周后,六味地黄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体质量增加,24小时尿量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BUN降低,以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六味地黄汤能够降低5/6肾切除大鼠致慢性肾衰竭模型的死亡率,增加模型的成功率.
作者:陈丽;周忠志;何泽云;张熙;唐群;徐文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金银花中F-、Cl-、SO42-、PO43-4种阴离子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离子色谱法,以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氢氧化钾梯度淋洗,电导检测金银花中4种阴离子的含量.结果 F-、Cl-、SO42-、PO43-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 ~0.50,0.2~1.00,0.2 ~1.00,0.5 ~8.00 mg·L-1,样品加样回收率介于97%~103%之间.结论 离子色谱法可以方便快速地检测4种阴离子,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行.
作者:郭新苗;郭庆梅;周凤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蓝布正药材中砷、汞、铅、镉、铜含量和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评价贵州不同产地蓝布正的使用价值.方法 药材经高压消解,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上述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氯农药残留.结果 除部分样品砷超标外,其他有害元素及有机氯农药残留均符合国家限量标准.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为蓝布正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方法,为蓝布正相关制剂的原料来源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正;王永林;关焕玉;何迅;刘童;冉启华;廖尚高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对老年上腹部术后患者呼吸道炎症的治疗作用以及临床护理.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者均给与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氧气雾化(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吸入,一天两次,每次雾化时间20min,观察术后第一天至术后第五天两组患者咽部疼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的缓解情况,以及用药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缓解咽部疼痛、声音嘶哑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缓解咳嗽咳痰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咽部疼痛、声音嘶哑的缓解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咳嗽咳痰的缓解情况两组接近(P>0.05).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呼吸道症状加重的病例.结论
作者:邹瑞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文献系统评价定性研究与定量met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与技术,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国内20年间的相关文献,收集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果 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高质量的研究论著、提取有效数据,终纳入10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其中有4篇是关于治疗中风后抑郁证),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10,95% CI(1.04,1.17)],4篇治疗中风抑郁证的RR=1.12,95% CI(1.04,1.22).结论 meta分析初步提示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有一定疗效.
作者:徐谦;沈耿;陈新林;莫传伟;李先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桑枝药材的特征指纹图谱,为桑枝药材的产区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10mmol/L甲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270nm进样量20μl,进行了12批桑枝样品的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该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12批桑枝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4个特峰,通过相似度计算发现桑枝药材不同产地之间质量有差别,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缩减数据处理量、方法简单可靠,结果与相似度计算结果吻合.结论 桑枝HPLC指纹图谱为桑枝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作者:东莎莎;赵恒强;王晓;吴宏伟;耿岩玲;刘建华;杨洪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60例患者治疗方案的总结,探讨疏肝化浊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化浊药物辨证施治.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复常以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12周、24周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24周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在治疗12周、24周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含量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患者肝脏病理学的改变,2组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疏肝化浊法治疗肝纤维化,能改善纤维化指标,保护肝功能,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作者:张伯鹏;赵艳;宋春霞;刘文君;张金川;马玉杰;李纯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文章介绍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运用饮食调养辅助治疗妇科病的学术思想.班老倡导药食同疗,以辨证施膳为首要原则,善用古方,并注重患者的饮食宜忌;以调血为本,顾护气阴;以病机为纲,执简驭繁;因地制宜,弘民族之特色.临床效果受到患者肯定.
作者:刘玉筠;员晓云;戴铭;董岚;张璐砾;覃灿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应用Kováts保留指数与质谱对化合物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 6批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中共定性、定量51个化合物,总含量97.976% ~ 98.734%.6批样品中含量高的化合物均为d-柠檬烯(49.775% ~59.822%),另有2个含量较高的化合物γ-萜品烯(10.776% ~ 20.121%)与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1.209%~5.400%).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动态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结论 不同贮藏期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在物质种类上基本一致,4年新会陈皮与另5批贮藏年限更长的新会陈皮在含量上有显著性差异.源于茶枝柑的新会陈皮挥发油属于柠檬烯/γ-萜品烯/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化学型.
作者:王坚;陈鸿平;刘友平;刘荣;樊丹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的叶表皮毛被特征进行分类鉴别研究,为研究和开发利用唇形科香薷属种类提供生药学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唇形科香薷属30种植物的叶表毛被形态.结果 通过对上下叶表皮毛被的观察,在香薷属植物中共发现7种类型的毛被,其中非腺毛有5种,腺毛有2种.结论 非腺毛、近无柄腺毛形态在属内组的划分上不具有明显的系统学意义,但可作为种鉴别上的辅助证据.叶表皮毛被特征研究可用于香薷属植物种间分类鉴别研究.
作者:张洁;沈蕊;普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对中药材车前草及其混伪品进行ITS2条形码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车前草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经过序列拼接,构建其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各物种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 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可以看出,ITS2序列可以将车前草的两个来源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互相区分开,并与伪品青天葵Nervilia fordii (Hanee) Schltr.及其同属其它近缘种区分开;ITS2二级结构又进一步显示了车前草基源植物与其混伪品所具有的明显差异.结论 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有效地区别中药材车前草基源植物与其混伪品,为车前草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邬兰;刘义梅;熊永兴;陈士林;陈科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梅花鹿鹿茸Ⅰ型胶原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选择诱导分化和促成骨的佳浓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ALP活性,并用改良Gomori法进行ALP染色,采用茜素红法进行钙化结节染色.采用RT-PCR法检测成骨分化的关键因子RunX2 mRNA的表达,成骨标志物ALP mRNA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2.5g·L-1的鹿茸Ⅰ型胶原促进BMSCs的增殖使ALP活性降低,5~40 g·L-1的鹿茸Ⅰ型胶原抑制BMSCs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5g·L-1的鹿茸Ⅰ型胶原使ALP活性增加显著且促进钙化结节的形成.RT-PCR检测5g·L-1的鹿茸Ⅰ型胶原上调RunX2、ALP基因的表达,而2.5g·L-1的鹿茸Ⅰ型胶原则下调RunX2、ALP基因的表达.结论 梅花鹿鹿茸Ⅰ型胶原可以通过上调RunX2基因的表达诱导BMSCs向OB分化,且与浓度密切相关.
作者:王艳双;罗速;张大方;曲晓波;李娜;谭寅凤;李枫;王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拟定小儿咳喘灵滴丸质量标准,使小儿咳喘灵滴丸的质量可控.方法 对麻黄、苦杏仁、板蓝根、甘草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对麻黄进行了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结果 鉴别方法简便,重现性和专属性良好,盐酸麻黄碱在0.282~2.55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试验RSD为1.02%,重现性试验RSD为1.06%,稳定性试验RSD为0.45%,供试品在22 h内基本稳定,回收率试验RSD为0.65%,含量限度为每丸含盐酸麻黄碱(C17H24O10)不得少于71.10 μg/丸.结论 小儿咳喘灵滴丸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重现性和专属性良好,小儿咳喘灵滴丸质量可控.
作者:夏忠玉;孙国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电针“百会”“水沟”“足三里”穴对大鼠脑缺血区CD34+标识的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脑梗死体积比的影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电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SP法和TTC染色,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和脑梗死体积比.结果 早期电针治疗能有效减少大鼠脑I/R后脑梗死体积比.同时,电针治疗的早期介入明显增强了脑内缺血区MVD增加趋势,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与MVD计数呈负性相关,尤其在I/R 48~ 72 h时间段内明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电针治疗可能是通过增加脑缺血区MVD、减少脑梗死体积,对抗缺血缺氧,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樊云;张晓明;左朝;丁玲;余玲玲;陈邦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测定并比较山东产虎掌南星与市售天南星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和氯仿浸出物的含量.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附录中浸出物含量测定法.结果 山东产虎掌南星与市售品的浸出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以山东产虎掌南星质量为佳.结论 不同溶剂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为天南星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积累了参考数据.
作者:孙稚颖;周凤琴;张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