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槲皮素对α-淀粉酶及其光谱性质的影响

高义霞;张继

关键词:槲皮素, α-淀粉酶, 抑制, 光谱
摘要: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α-淀粉酶活性及光谱的影响.方法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和紫外光谱法进行槲皮素的抑制和光谱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当槲皮素在0~0.002 mmol· L-1时,对α-淀粉酶具有抑制作用,大于0.002 mmol·L-1时反而具有激活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槲皮素对α-淀粉酶为可逆的非竞争性和反竞争性混合抑制,其对酶的抑制常数(KI) =2.533×10-6mol·L-1,对酶-底物的抑制常数(KIS) =0.769 5×10-6mol·L-1.槲皮素与α-淀粉酶作用后,可导致α-淀粉酶吸收峰发生蓝移,从而改变其分子构象.结论 该研究为淀粉酶抑制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痰热清雾化吸入在老年腹部术后患者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对老年上腹部术后患者呼吸道炎症的治疗作用以及临床护理.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者均给与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氧气雾化(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吸入,一天两次,每次雾化时间20min,观察术后第一天至术后第五天两组患者咽部疼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的缓解情况,以及用药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缓解咽部疼痛、声音嘶哑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缓解咳嗽咳痰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咽部疼痛、声音嘶哑的缓解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咳嗽咳痰的缓解情况两组接近(P>0.05).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呼吸道症状加重的病例.结论

    作者:邹瑞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 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的实际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前(非路径组)与实施临床路径后(路径组)患者的主要相关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经住院治疗,其腹泻、脓血便、腹痛、腹胀、里急后重、发热症状均可得到有效控制,但路径组在改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方面,疗效优于非路径组(P<0.05);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都比非路径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路径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都比非路径组减少,控制了医疗成本,改善了医疗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燕;黄穗平;黄绍刚;张声生;沈洪;唐志鹏;吕永慧;余泽云;熊明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刘伟胜教授辨治肺癌的经验整理

    目的 通过整理刘伟胜教授辫治肺癌经验,为中医药治疗肺癌提供临床参考,也为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提供方法借鉴.方法 前期通过文献整理,初步整理刘伟胜教授辨治肺癌经验,并编制《刘伟胜教授辨治肺癌中医信息采集表》;随后通过收集临床病例,建立数据库,运用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频数分析得出刘伟胜教授辨治肺癌临证经验;后结合面对面专题访谈信息,整理形成刘伟胜教授辨治肺癌经验.结果 跟诊刘伟胜教授收集105例肺癌患者,证型以热毒炽盛、气阴两虚、气虚痰湿等为主;治疗上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益气化痰等治法为主;治疗的基本原则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同时兼顾对症处理;辨治用药多以教授自拟方“消积饮”为主.结论 融合文献研究、临床跟诊、面对面访谈名老中医的综合方法既能客观、科学的展现名老中医临证规律,又能将名医自身经验、要点归纳其中,能为当代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模式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作者:谈馨媛;路枝红;吴蕾;林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三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提取三棱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三棱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L9(34),以溶媒体积(A)、提取时间(B)和提取次数(C)为参数进行提取工艺的优选.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用量为药材10倍量,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三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林琪宇;苏湘耘;杨菁;彭腾;余成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曹勇教授应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

    咳嗽是临床常见肺系疾病症状,由于不同病因其临床表现各异,常有咳嗽咯痰,或干咳咽痒,或呛咳,或咳嗽气喘,或反复咳嗽数月不愈等,可见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往往西药治疗,疗效不甚理想,甚者迁延数月不愈.笔者跟随吾师曹勇教授临床,对诊治患者各种咳嗽有独特的见解,采用止嗽散辨证加减治疗,颇具良效.现加以归纳总结.

    作者:苏广;蒋玥;朱璞玉;曹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的影响

    目的 探讨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尾刺激法制作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观察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百分率、食量、体重等指标,在活体动物水平研究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的治疗作用及特点.结果 各治疗组在消食口服液治疗后食量、体质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剂量消食口服液组为明显(P<0.01);消食口服液组碳末固体残留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多潘立酮组作用相当,大剂量消食口服液组胃内残留率低于多潘立酮组(P<0.01);在小肠固体推进率的比较中,消食口服液治疗组碳末半固体糊在小肠内推进长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多潘立酮组(P<0.05).结论 消食口服液具有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食量和体重、促进胃肠排空的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吴洪斌;许丹;鲍文菁;刘惠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八段锦联合康复锻炼对中风病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八段锦联合康复锻炼对中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24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增加八段锦疗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min.6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 八段锦联合康复训练能降低中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作者:郭健;张铭;白艳杰;冯晓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基于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体系的蛋白质组学深入研究的思考

    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导下,从中医宏观与辨证的角度切入,对比中西医学科思想的差异与优劣,阐述在中医现代化、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融入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等理论精髓指导蛋白质组学研究,构建独具中医特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新体系,试图解决蛋白质研究中出现表浅化等问题,进一步深化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研究的结合.

    作者:祝美珍;曾石森;齐玉洁;苏春寿;朱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现代医学的贡献

    当前,随着医学模式正向预防为主的方向转变,疾病预防将成为医学界未来研究的重大命题.文章通过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现代医学的相关性,继续深入挖掘“治未病”的内涵和外延,阐发对疾病防治及医学模式转变的指导意义,评价“治未病”思想对现代医学作出的贡献.

    作者:宋敏;李泽佳;刘彦宏;董万涛;温孝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养阴消荨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慢性荨麻疹的致病原因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皮肤黏膜血管的暂时性充血有关,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限性水肿,会引起瘙痒和风疹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肥大细胞的活化在该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是一种卡介菌提取物,具有稳定肥大细胞及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的作用,常用作慢性荨麻疹的基础治疗[2].临床研究发现单纯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不如联合方案,如联合西药方案(依匹斯汀、左西替利嗪和曲尼司特)或中药方案(定痒汤)治疗等[3,4].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应以益气解表,养血祛风为主,而养阴消荨汤中的成分具有解毒活血、清热透邪及解毒的作用,故可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5].因此,本研究采用养阴消荨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培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正交试验优选佛手散水煎工艺

    目的 优选佛手散佳水煎工艺.方法 以阿魏酸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对各指标的影响,优化佳水煎工艺.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1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60 min.结论 优选的水煎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贾智若;唐旭东;钟益宁;李玲;赵欣;甄汉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凉燥伤肺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凉燥对小鼠呼吸膜超微结构与功能和黏液素基因5ac(MUC5ac)与核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方法 84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A)、常温燥组(B)、凉燥组(C),每组28只.按文献造模后第6天、12天检测各组Ⅱ型肺泡细胞(ATⅡ)超微结构、二棕榈酰卵磷酯(DPPC)含量、肺MUC5ac基因表达、NF-κB活性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 与A组比较,电镜观察显示B组、C组第6、第12天肺泡隔增宽、ATⅡ微绒毛减少,肺组织MUC5a mRNA表达上调;C组ATⅡ线粒体肿胀、嗜锇板层小体“平均面积”减少,伴DPPC含量、NF-κB与TNF-α下降(P<0.05).结论 凉燥袭肺致ATⅡ能量代谢障碍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受损,受邪部位津液骤伤与肺泡病变抑制NF-κB活性与TNF-α的调节作用并刺激MUC5ac基因表达上调;凉燥之凉可伤肺阳而致肺津不化,病邪之物滞凝成痰而使肺呼吸膜增厚并损“肺通天气”之功,为阐析凉燥伤肺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

    作者:倪圣;丁建中;张六通;向光盛;黄江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香薷药材的薄层色谱研究

    目的 建立香薷药材的定性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检查药材中的低极性成分、中极性成分、高极性成分.结果 低极性成分、中极性成分、高极性成分分别在以环己烷-乙酸乙酯(20∶0.1)、氯仿-甲醇(40∶1)、丙酮-冰醋酸(2∶1)为展开剂的条件下获得理想分离.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香薷药材的定性控制方法.

    作者:喻志标;李晶;余良忠;虞金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肝系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专家意见征询研究

    文章探讨肝系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专家意见征询研究的相关内容.在中医经典文献的研究和5位教授的咨询预调查的基础上,于全国范围内遴选26位知名专家,邀请专家对肝系病位特征及基础证的常见症状作出重要性评价.将得到的肝系病证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以及舌脉特征等相关信息通过内容效度和系统聚类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标准化分析,通过整个分析过程建立了肝系病证的辨证要素系统.

    作者:史话跃;吴承玉;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狼疮肾炎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及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

    目的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研究和探讨狼疮肾炎(LN)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微观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更好地为LN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LN的68例患者的观察,统计分析其中医证型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西医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LN平均病程从热毒炽盛型→阴虚内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呈逐渐递增的趋势.从热毒炽盛型到气阴两虚型,以补体C3滴度,抗ds-DNA抗体阳性率、ESR在证型间的变化为显著(P<0.05).中医证型在贫血严重程度上的差异(P<0.05),但血WBC计数、PLT、IgA、IgM、IgG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种证型间血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炽盛型和气阴两虚型的蛋白尿发生率与脾肾阳虚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ds-DNA抗体、抗SS-B抗体、BUN、SCr、UA、补体C3、ESR和Hb对LN辨证分型有参考作用.

    作者:肖敬;史伟;吴金玉;黄雪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甘肃不同产地黄芪与红芪的ISSR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目的 对甘肃不同产地黄芪、红芪共27个居群的样品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方法 采用ISSR分析标记方法,从12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3个多态性引物分别对黄芪、红芪样品进行DNA扩增.结果 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到黄、红芪共扩增出位点数23个,多态性位点数16个,平均多态性比率71.3%.利用UPGMA法构建的聚类分析表明黄、红芪样品遗传距离在0.49 ~0.88,平均为0.530 2.结论 所选3个引物可作为高特异性引物,可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显示的带型差异准确鉴别黄芪和红芪,该法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

    作者:张蔓;孙红国;吴海燕;宋志学;纪鹏;华永丽;魏彦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医象思维浅探

    中医象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它的概念,具有多变性,但却是经过高度抽象形成.这种概念,我们称之为“象”,它的出现,是受道家“归根复本”思想的影响.“象概念”,必须有一个核心的知识点而其思维逻辑则具有内隐性和遵循严格的数理规律的特点.

    作者:王宏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远志复方不同萃取部位抗氧化及安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远志复方不同萃取部位抗氧化和安神作用的研究.方法 抗衰老实验选用注射D-半乳糖溶液法造模,用远志复方不同萃取部位(复方汤剂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水提组)对此动物模型进行治疗,实验结束后,取血分离血清,取胸腺、脾、肝脏,并计算脏器系数,将肝匀浆,测定血清、肝组织匀浆的MDA含量.通过研究各组动物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入睡百分率、睡眠延长时间及睡眠潜伏期,观察药物的安神作用.结果 模型组肝脏、血清中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可提高小鼠胸腺系数,肝脏和血清中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给药组可提高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30 min内入睡百分率,睡眠延长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结论 远志复方具有抗氧化及安神作用.

    作者:杨波;朱盼;王艳;王颖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回医专家陈卫川辨体质论治临床应用举隅

    陈卫川老师行医五十余年来,致力于回族医学的挖掘和研究.陈老认为,体质差异与生活环境、不同民族、精神因素、劳力四时、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陈老临床诊治疾病,特别注重人体禀性及其病理根源,常将禀性衰败与病因病机紧密结合,从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生活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精神因素,辨别患者的体质根源,从而辨证用药,具有独特的学术见解,值得整理推广.

    作者:冶尕西;陈卫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李忠仁教授平衡疗法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经验

    李忠仁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四十余载,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以及自身特色针法治疗眼病,并且对各类疑难杂症具有独到见解,尤其在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方面独有心得,临床效果较好.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对于李忠仁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略有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阮志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