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系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专家意见征询研究

史话跃;吴承玉;杨涛

关键词:辨证论治, 肝系病位特征, 基础证, 辨证要素
摘要:文章探讨肝系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专家意见征询研究的相关内容.在中医经典文献的研究和5位教授的咨询预调查的基础上,于全国范围内遴选26位知名专家,邀请专家对肝系病位特征及基础证的常见症状作出重要性评价.将得到的肝系病证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以及舌脉特征等相关信息通过内容效度和系统聚类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标准化分析,通过整个分析过程建立了肝系病证的辨证要素系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柴胡汤抗氧化延缓皮肤衰老功效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采用02-·、·OH和DPPH三种自由基体系,对小柴胡汤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估.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及试剂盒说明书,以茶多酚和VitE做参照,比较小柴胡汤提取液清除DPPH、02-·及·OH等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小柴胡汤对上述三种自由基具有直接清除的作用,且清除率呈明显的量效相关性,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结论 小柴胡汤是一种较强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其抗氧化功效发挥的可能机制主要与淬灭DPPH、02-·、·OH等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等作用有关.

    作者:陈军;周密思;黄海;赵映前;张平;刘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的影响,提高安全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制致敏性药物用药错误查检表,对现况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确立并落实了5项质量改进措施.结果 致敏性药物用药差错由活动前的28件/周减少到3.25件/周,使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使用安全得到了持续的质量改进.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错误发生率.

    作者:宋慧英;李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丹红注射液中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 对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及丹酚酸B三种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及丹酚酸B三种丹参水溶性成分,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A、B分别为水∶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 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0%,99.16%,99.96%,RSD均<0.96%,三个批号的样品中丹参素含量分别为8.18,8.43及8.35 mg/ml;原儿茶醛含量分别为1.27,1.40 mg/ml及1.39 mg/ml,丹酚酸B含量分别为6.43,6.47及6.42mg/ml.结论 HPLC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准确度高,可作为丹红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董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时期护患关系的沟通技能与思考

    早在十九世纪,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就提出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近代的多数研究者们也认为护理专业的本质是对人类的关怀和照顾他人的品质和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护士除了掌握必备的医学护理常识外,还要自觉加强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学习.本文仅对护患沟通艺术在儿科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作者:曹子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药材车前草及其混伪品的ITS2序列鉴定

    目的 对中药材车前草及其混伪品进行ITS2条形码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车前草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经过序列拼接,构建其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各物种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 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可以看出,ITS2序列可以将车前草的两个来源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互相区分开,并与伪品青天葵Nervilia fordii (Hanee) Schltr.及其同属其它近缘种区分开;ITS2二级结构又进一步显示了车前草基源植物与其混伪品所具有的明显差异.结论 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有效地区别中药材车前草基源植物与其混伪品,为车前草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邬兰;刘义梅;熊永兴;陈士林;陈科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甘草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筛选研究

    目的 筛选甘草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方法 甘草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制备不同浓度乙醇梯度洗脱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筛选模型,测试甘草各洗脱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各洗脱部位总黄酮含量,综合筛选并确定甘草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结果 甘草乙醇提取物的70%,95%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黄酮含量均明显强于其他洗脱部位.结论 70%和95%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分应为甘草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

    作者:孙佳明;张林林;宗颖;雷岱虹;贾雪婷;张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黄素-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以大黄素为原料合成了大黄素-铜(Ⅱ)金属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滴定法分析测定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金属配合物抗氧化活性强于配体.

    作者:潘晓丽;向晖;谢运飞;章从恩;董小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贝壳类药材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的研究进展

    贝壳类药材多具有平肝潜阳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文章以临床常用的石决明、牡蛎和珍珠母三种代表性贝壳类药材为研究对象,对近年来其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品质评价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丽;刘友平;韦正;李雪莲;刘荣;樊丹青;陈鸿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论治头痛经验探析

    作为宋代临床大家,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卷第二》中专节列出论治头痛方,并在其他篇章中也进一步阐述其相关论治.许氏认为,头痛的治疗应首先辨别其部位,然后针对其病因、病性辨证治疗,这就为后世医家防治头痛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者:李翠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含量的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

    目的 建立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的薄层荧光分析法.方法 以甲醇为溶剂制备牛蒡子药材提取液,在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5∶1)为展开剂进行分离,以荧光激发波长280 nm线性扫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0.27 ~ 1.35 μg范围内,牛蒡苷的积分荧光强度A与质量m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加标回收率为98%.测得牛蒡子样品中牛蒡苷的含量为6.01%.结论 实验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的定量分析.

    作者:王淑静;魏永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的叶表皮毛被特征研究

    目的 通过对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的叶表皮毛被特征进行分类鉴别研究,为研究和开发利用唇形科香薷属种类提供生药学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唇形科香薷属30种植物的叶表毛被形态.结果 通过对上下叶表皮毛被的观察,在香薷属植物中共发现7种类型的毛被,其中非腺毛有5种,腺毛有2种.结论 非腺毛、近无柄腺毛形态在属内组的划分上不具有明显的系统学意义,但可作为种鉴别上的辅助证据.叶表皮毛被特征研究可用于香薷属植物种间分类鉴别研究.

    作者:张洁;沈蕊;普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桑枝高效液相色谱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桑枝药材的特征指纹图谱,为桑枝药材的产区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10mmol/L甲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270nm进样量20μl,进行了12批桑枝样品的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该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12批桑枝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4个特峰,通过相似度计算发现桑枝药材不同产地之间质量有差别,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缩减数据处理量、方法简单可靠,结果与相似度计算结果吻合.结论 桑枝HPLC指纹图谱为桑枝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作者:东莎莎;赵恒强;王晓;吴宏伟;耿岩玲;刘建华;杨洪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方格星虫多糖分子量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

    目的 建立方格星虫多糖的分子量测定分析方法.方法 应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PolySep-GFC-P 4000(300×7.8 mm),流动相为0.71%硫酸钠溶液(内含0.02%叠氮钠),柱温:35℃,RID-10A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器温度35℃),流速0.5 ml·min-1.结果 根据建立的方法测定,得到方格星虫多糖的高效凝胶色谱图,并计算出其重均分子量.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方格星虫多糖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玉明;李家春;钱甜甜;何颖;江叔奇;沈先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六味地黄汤对5/6肾切除大鼠致慢性肾衰竭模型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对5/6肾切除大鼠致慢性肾衰竭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地黄汤组.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于造模前、造模后1~9周,每2周称体质量1次;统计死亡率和存活率;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9周检测大鼠24小时尿量及尿蛋白.造模后9周,检测血清尿素氮.结果 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体质量降低,24小时尿量增加,24小时尿蛋白定量增加,BUN升高,以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六味地黄汤治疗8周后,六味地黄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体质量增加,24小时尿量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BUN降低,以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六味地黄汤能够降低5/6肾切除大鼠致慢性肾衰竭模型的死亡率,增加模型的成功率.

    作者:陈丽;周忠志;何泽云;张熙;唐群;徐文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唐山地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评价的初步研究

    目的 调查及评价唐山地区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深入各代表性样地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定量评价唐山地区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结果 初步调查及评价结果显示唐山地区急需保护的药用植物资源有12种,需要保护的药用植物资源有37种.结论 应制定保护规划、采取引种栽培、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

    作者:田春雨;薄海美;朱亮;许静;白静;魏勃;吴范武;李继安;张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蒜联合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8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大蒜联合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产后尿潴留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62.79%,观察组尿潴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大蒜联合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明显,能有效缩短产妇自解小便的时间,为尿潴留患者解除痛苦的同时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大蒜联合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方便、价廉、安全,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罗仁教授治疗尿毒症经验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功能损害并呈进行性恶化的结果.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降低,内环境稳定性遭到破坏,血液中毒素的堆积也不断增加,导致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失调,进而累及消化、心血管、神经等多系统脏器.罗仁教授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和科研研究三十余年,对肾性血尿、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急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结石等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笔者师从罗教授学习多年,见其治疗尿毒症颇有良效.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毕建璐;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海芋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90%乙醇提取,聚酰胺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海芋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1,2-dihydro-6,8-dimethoxy-7-hydroxy-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N1,N2-bis-[2-(4-hydroxyphenyl)ethyl]-2,3-naphthalene dicarboxamide(1)、cannabisin F(2)、棕榈酸(3)、棕榈酸甘油酯、(4)β-谷甾醇-3-O-6-棕榈酰葡萄糖苷、(5)和尿嘧啶(6).结论 化合物l ~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朱玲花;孟令杰;叶文才;周光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八段锦联合康复锻炼对中风病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八段锦联合康复锻炼对中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24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增加八段锦疗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min.6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 八段锦联合康复训练能降低中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作者:郭健;张铭;白艳杰;冯晓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唐古特白刺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对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反相ODS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色谱纯化,并将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与已知化合物进行比较,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正十六烷酸(2);3,3’-Bisdemethylpinoresinol(3);山柰素(4);香草酸(5);5-羟甲基糠醛(6);芥子酸(7);胡萝卜苷(8);蔗糖(9).结论 化合物3,5-7为首次从白刺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白刺属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成分.

    作者:吴增宝;常敏;李梦良;陈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